合併了多個傳統漢字,造成字義負擔過重的一些常用字。其次是連環簡化。
首當其衝的是「後-后」、「併-並-并」、「發-髮」「乾-幹-干-榦」、「鬆-松」、「復-複-(覆)」、「幾-几」和「麪-面」。
「帝无后」是皇帝無「後代」還是無「皇后」?「后宮佳麗三千」實在不敢想。
「併」是合併、併入,「並(竝)」本爲二人竝肩而立,「并bīng州」原爲地名(太原古稱)。
「開發fā」和「頭髮fà」分工明確,合併爲「发」後美其名曰「多音字」,徒增記憶負擔。
「乾燥」「幹部」「干戈」「樹榦」各司其義,「迎客松」「鬆輭」本不相「干」。唐代吐蕃有「松赞干布」,轉回繁軆後成了「鬆贊乾布」豈不尷尬?
以前「覆」字完全簡化爲「复」,「复国」不知是「恢復國家」還是「國家覆滅」,後來「恢復」了一部分,但包括了「復」和「複」的「复」還是有些「複雜」。
「茶几」不是「茶幾」,「幾乎」所有的繁簡自動轉換器都會弄錯。「衹有/只有」也不是「隻有」,「形單影隻」也不應當成「形單影衹」。
沒有人用「酒帘」做「窗簾」。「沖洗」不是「衝洗」,「衝擊」不是「沖擊」。
劉備曾是村「裏」的「里长」,村莊離縣治所有「幾里地」遠。
给個「面子」不是「麪子」,来碗「麫條」不是「面條」。「下面」與「下麪」合併了衹能靠上下文區分,倒有人以此開下流玩笑。
「旅遊」在地上,「游泳」在水中。「餘時無多」是剩餘的時日不多了,「余時無多」是「我」的時間所剩無幾。
一些常用字與非用字合併的情況,像「雲(多雲)-云」、「葉(樹葉)-叶xié(叶韻)」、「廣-广ān(庵的異軆)」、「聽見-听」和「願(願望)-愿yuán(鄉愿)」之類的就不詳細寫了,因爲太多了寫不過來。
連還簡化僅舉一例:「安寧」簡化爲「安宁níng」,聲旁爲寧的都類(鳩)推(占)簡(鵲)化(巢)了,「佇zhù立」「貯zhù藏」衹能少一條腿,成了「伫」「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