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写作,若笔耕不辍10年,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吗?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切!十年的光阴,对于一个“天资平平”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在文字的世界里耕耘,结果绝对不是白费力气。别说“好”的结果了,很多时候,这十年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首先得说, ten年的笔耕不辍,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当初立下多少志向,到了十年后,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所以,光是这份毅力,就值得肯定。

那具体能得到什么呢?我仔细想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技艺的精进,让文字有了灵魂。

“天资平平”是起点,不是终点。十年的写作,意味着无数次的下笔、修改、删除、重写。你会开始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最能触动人心,什么样的句子结构最有力量。你会在无数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大师们的笔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能一开始只是模仿,但时间长了,模仿就会变成一种内化,最终长出属于自己的毛发。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从完全不懂乐器的人,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哪怕他没有音乐天赋,十年后也能弹奏出不错的曲子。写作也是一样。你对文字的敏感度会提高,对故事的结构把握会更准,人物的塑造也会更立体。你不再是生硬地堆砌词藻,而是能用文字勾勒出生动的画面,传递细腻的情感。这种技艺上的精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回报。

二、内心的丰富与深刻,让生命有了厚度。

写作不仅仅是写东西,更是通过文字来梳理、理解和表达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这十年,你可能写过关于亲情的点滴,写过关于爱情的苦乐,写过关于友情的珍贵,也写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内心的挖掘和审视。

你可能会发现,曾经让你困扰的问题,通过写作,找到了答案;曾经让你耿耿于怀的事情,通过文字,得到了释怀。你的思想会因此变得更加清晰,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更加多元。你不再是那个随波逐流的“天资平平”的普通人,你的内心世界会变得如同一个丰富的宝藏,充满了色彩和深度。这种内心的成长,远比任何外界的奖项都更珍贵。

三、与世界的连接,找到归属感。

当你开始认真写作,并且坚持下去,你自然会想要将自己的文字分享出去。可能是在博客上,可能是在社交媒体上,甚至可能是在某个投稿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志同道合的读者,他们会给你反馈,会和你交流,甚至会成为你的朋友。

这种连接,对于一个“天资平平”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它能让你感受到,即使你没有惊人的天赋,但你的声音依然有人听,你的思想依然有人欣赏。你不再是孤单的劳动者,而是加入了某个更大的社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有人因为你的文字而感动,有人因为你的文字而获得启发,这种社会价值的实现,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四、潜在的机遇,可能就藏在其中。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也许你的某一篇作品突然引起了关注,为你打开了出版的大门;也许你的写作能力被某个公司看中,为你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也许你的坚持感动了某位伯乐,为你引荐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些机遇,并非是必然的,但“笔耕不辍”的行为本身,就是在不断地铺设道路,增加遇到这些机遇的可能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招聘编辑,面对两个同样拥有“天资平平”的候选人,一个过去十年从未接触过写作,另一个却有厚厚的作品集,并且表现出持续的热情和进步,你觉得谁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十年后都能成为畅销书作家,或者获得巨大的名利。写作这条路,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十年笔耕不辍,无论结果如何,你一定不会后悔。你收获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丰富、更加懂得生活与自己的灵魂。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能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一定是属于你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宝贵财富。这十年,你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思考,都将化作你生命中最动人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才看到有答主提到雷云风暴的《从零开始》,这本看过,不过2000多章以后就放弃了,故事总是需要一个结局吧。

倒是想起另一本小说,叫《金庸世界里的道士》,作者萧舒。据说作者写了八年,故事内容就是在金庸的各个武侠里穿越修炼。

作者磨练文笔、创意、构思之后,写出了一本很好的原创武侠《白袍总管》。当时记得上了很多推荐,三江、封推、分类推荐。

不过这个作者的缺点还是,因为上本书写的太长,没有磨练出结尾的技巧,我看到2000章,没有继续看。

user avatar

学英语,从初中到大学,刚好学了十年,请问,你的英语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user avatar

关键问题在于:“十年之后的结果谁能够提前知道呢?”

我看回答里有写自己成功案例的,也有表示“有志者事竟成”的!

但是,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你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风险”!

还有就是“什么样的结果,算是好结果”?

我们先不说“天资平平”的人,我们来说一个“知名人物”——“乾隆老佛爷”!

关于“乾隆老佛爷”的故事,我想绝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

特别是“乾隆老佛爷”有一个嗜好——“写诗”!

他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诗!个人觉得,这可比10年笔耕不辍牛多了.......要知道,“乾隆老佛爷”写诗的数量,几乎达到了《全唐诗》的水平,请注意......是数量!

至于质量嘛........你想想你知道几首“乾隆老佛爷”的诗就行了.......

我们知道“乾隆”是一个知名的皇帝,经常以“有道明君”“有才干的君主”来形容他。但是,很少有人说他是“著名诗人”!

与之相对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留存于世的诗只有2首,其中一首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赞誉为“孤篇盖全唐”!

个人觉得,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试想一下,乾隆对于“诗”的热情,一般人没法比,但是,虽然他写了4万多首,单从“写作”方面来看,似乎结果并没有那么好!加入他为了写诗,不干皇帝了,十年时间,都用来写诗.......个人觉得,恐怕.......不但诗坛不会有大诗人出现,恐怕,连“明君”也不会有了!

所以,个人觉得,“虽然努力很重要”但不见得,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比如,你努力的方向错了,可能,你努力的再多,最终都是做“无用功”!

就像之前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几只蚂蚁来到一堵很大的墙前面,这堵墙很坚固,蚂蚁没法打洞过去,他们闻到墙的对面有食物,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往墙上爬,希望能爬过去,但是,这堵墙很难爬,很多蚂蚁拼命的爬,到了一半就掉下来了,但是,蚂蚁们意志很坚定,掉下来接着往上爬。

只有一只蚂蚁,爬了几次掉下来之后,它在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过去。于是,他独自往墙的一侧,沿着墙不断的走,突然发现,原来这堵墙并不长,走不多远,就有一个口,可以到墙的另一边,于是,它绕过了墙,吃到了墙对面的食物,而他的伙伴们还在不断的往墙上爬,然后掉下去......


正所谓“扬长避短”,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所以,关键问题在于:“认清自己”。要明白,自己“最擅长”“最适合”的是做什么!就像“比尔盖茨”,如果他当时继续学业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微软”和“世界首富”了!


因此,个人认为,不管你想干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好的结果,请务必先“看清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


最后,有些事情,其实可以作为“副业”或者“消遣”,如果有兴趣,在完成了自己的“主业”之余,保持写作的习惯,也说不定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天!或许,当你只是因为“喜欢”去做这件事,而不考虑“好”结果的时候。也许,“好结果”就真的来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