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感觉有的猪肉熟了会有股刺鼻到让人想吐的臭味(不是变质的那种),但别人却感觉不到?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困扰的问题,明明是好好买回来的猪肉,煮熟后一股刺鼻的“怪味”扑鼻而来,但身边的人却若无其事,甚至觉得香喷喷。这种体验,我特别能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臭味”,其实可能是一种我们身体的特殊反应,或者是猪肉本身一种我们不太熟悉的风味物质。

首先,咱们得承认,鼻子这东西,每个人都长得差不多,但“闻”起来的感觉,那可是千差万别。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1. 嗅觉感受器的个体差异: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鼻子里的嗅觉感受器,就像一把把精密的锁,能识别不同形状的“钥匙”——也就是空气中的气味分子。而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拥有的这套“锁”的组合,是不完全一样的。

基因决定: 很多研究表明,我们对特定气味的敏感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有些人对某些硫化物(这是很多食物,包括肉类中可能存在的成分)特别敏感,只要一丝丝,就能被他们捕捉到,并被大脑解读为“臭”。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个阈值可能就很高,需要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感觉。
“有毒”信号? 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对某些气味敏感,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技能”。有些我们觉得臭的东西,比如腐败物、某些有毒物质,确实带有我们能识别的“臭味”。但有时候,这个“警报器”可能过于灵敏了,把一些本身无害,甚至只是带有浓郁风味的物质,也当成了“危险信号”。

2. 猪肉本身的“风味”与“怪味”:

咱们吃猪肉,通常会想到那种鲜美、醇厚的味道。但猪肉在生长、屠宰、储存、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复杂的风味物质,有些是我们喜欢的,有些则可能成为某些人口中的“怪味”。

“公猪味”/“骚味”: 这是最常被提到,也最可能让你产生“刺鼻臭味”的原因之一。未阉割的公猪,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做“雄甾酮”的物质。这种物质本身并没有太强的气味,但在烹饪过程中,如果遇到猪肉中的某些脂肪和蛋白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类似麝香、汗味、甚至有点氨水的味道。这种味道,对一些人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感到恶心。而对于阉割过的猪(也就是我们通常市场上见到的猪),这种味道会大大减少。即使是公猪,年龄、饲养方式等也会影响“味道”的产生。
脂肪氧化: 猪肉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在储存和加热过程中容易氧化,产生一些醛类、酮类等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有些会带来诱人的香味,但如果氧化程度过高,或者组合方式不对,就可能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味道。
饲料影响: 猪的饲料也会影响其肉质和风味。如果饲料中含有某些特殊的成分,比如一些豆类、某些植物提取物,或者储存不当产生霉变,都可能间接影响猪肉的味道。
烹饪方式: 同样一块猪肉,不同的烹饪方式,会催生出不同的风味物质。比如,高温爆炒可能会让一些挥发性物质迅速散发出来,而慢炖则可能让某些风味物质更好地溶解在汤汁中。你特别敏感的“刺鼻味”,可能就是某种烹饪过程中被激活的物质。

3. 心理暗示与过往经历:

有时候,我们对某种味道的反应,也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负面联想: 如果你曾经因为吃到某种有问题的猪肉而产生不适,那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猪肉,即使没有问题,大脑也可能会自动触发“警报”,将这种味道与不好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排斥反应。
期待值: 当你期待的是一种鲜嫩多汁的猪肉味,结果却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这种预期落差本身就容易让你产生厌恶感。

4. 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

虽然这个关联性没那么直接,但也有一些说法是,我们肠道里的菌群组成,或者消化系统对某些特定分子的处理方式,也可能间接影响我们对气味的感知,或者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一些额外的“反应”。不过,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证实。

所以,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试试这些:

关注猪肉来源: 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商家,了解猪肉的来源,比如是否是阉割过的猪。
注意储存: 猪肉买回来后,要妥善储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防止脂肪氧化。
尝试不同的烹饪方式: 有时候,换一种烹饪方式,比如焯水去除血沫和一部分杂质,或者用一些香料(姜、蒜、料酒)来去除异味,可能会有帮助。
如果持续不适,那就…… 如果真的对某种猪肉的味道非常敏感,并且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影响到你的饮食,那么很可能你对猪肉中的某些特定风味物质确实非常敏感。这时候,适当减少猪肉的摄入,或者选择其他更容易接受的肉类,也是一种选择。毕竟,美食是为了带来愉悦,而不是折磨。

你遇到的这种“别人无感,你却难忍”的情况,很可能是你的嗅觉系统对猪肉中某种特定风味物质(最有可能的是与“公猪味”相关的物质)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加上一点点心理因素,最终导致了这种独特的体验。这并非你的错觉,而是你身体独特的“工作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


二十年前俺刚移民到加拿大,只带了2000人民币。穷得离晒谱,只有自个弄吃的。为了省钱或者省事, 买鸡蛋和狸精广场(CRYSTALL MALL)/大统华(T&T)的饺子, 一年到头也不买几次猪肉。

其实也是舍不得买姜蒜这些调料。即便是今天, 姜蒜这些调料也比猪肉贵。几根葱就两刀加元, 而大统华做好的叉烧才几块钱一盒。

超市的猪肉是原味, 那股公猪的骚味,吃过的新移民没有不吐的。留学生其实也算是新(临时)移民。

后来俺碰到一个经常在温哥华仙童中文电视台(新時代電視)做节目的马名厨 ‍ 。俺不懂就问啊, 那股公猪的骚味怎么去除?马厨师告诉俺, 落姜、蒜、花椒这些华人喜欢的调料, 就能压住公猪的骚味。西人用的料更重更多, 只是很多人不做厨房不了解而已。马厨师的一番话让俺开了窍, 或者说打掉了俺不买姜蒜调料的决心。那时候还没有知乎, 俺在网上查了几天才弄清楚公猪的骚味是怎么来的。依稀记得那是一份农学论文。《饲料研究》1999年第09期这样子。




雄烯酮和粪臭素是导致公猪骚味的两种主要物质。成年公猪体内未代谢的部分雄烯酮沉积在脂肪和肌肉中,导致公猪肉带有尿骚味。粪臭素(3-methylindole甲基吲哚)是在公猪大肠中由微生物发酵分解色氨酸产生,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粪臭素在公猪肝脏中代谢,公猪体内未代谢的粪臭素沉积到公猪脂肪和肌肉中,导致公猪肉带粪臭味。

粪臭素(Skatole)即3-甲基吲哚,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粪便、甜菜与煤焦油中,具有强烈的粪便气味。低浓度下粪臭素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花香味,被用于香水中的香精、定香剂以及食物香料。其名称来自于希腊文的skato-,意指“动物的粪便”。1994年的报告中粪臭素被列为599种香烟添加物之一, 作为香料使用。 这也顺便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烟民的口臭有大便香味。



Skatole在公猪和母猪中使肉质具有 "粪便 "的味道。成年公猪体内的含量要高得多,因为睾酮等类固醇会被肝脏分解。随着公猪成熟,Skatole在公猪的脂肪中积累。

几个世纪以来猪被阉割以防止公猪骚味。

阉割率因国家而异,大多数国家在阉猪时仍不使用麻醉或镇痛剂。做阉割的商业猪场会在猪出生后的第一周进行阉割。另一种可能的控制猪骚味的方法是使用特别种类的公猪精子行人工授精。但该技术仍在研究中,在生产中没有经济或实用的解决方案。

由于阉猪受到批评,一些生产者协会在寻求其他方法来控制猪骚味。

自1998年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开始使用除猪骚味疫苗。这是一种利用猪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猪骚味的解决方案。据称,使用该疫苗与物理阉割一样简单可靠。可由训练有素的农场人员管理,并能生产出据称是高质量的猪肉,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

原理是接种这个疫苗可以刺激猪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睾丸功能,最终阻止公猪骚味的产生和积累。通过刺激GnRH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可以阻止睾丸释放睾酮和其他类固醇,另一种主要的致骚化合物粪臭素(Skatole)也被消除了。

该疫苗预计在多种哺乳动物中发挥作用,能用于动物园动物的避孕和马匹的发情。


//////////////////////////////////////////////////////////////////////////

更多阅读:

       巴马香猪来源于当地土猪,传说是系野猪驯化而成,巴马群众称之为“冬瓜猪”、 “芭蕉猪”或“两头乌”。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肌肉鲜红,味美甘香,营养丰富, 胜似山珍野味,因而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 巴马香猪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誉。 2005年08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巴马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其他低赞回答:

user avatar

猪肉以前不会做饭的时候,拿油炒,加盐加酱油,看着挺美味的,一吃,吐了。

后来我才知道猪肉这玩意,腥味非常重,不能像炒鸡蛋啥的随便那么一炒。

后来我吃猪肉,经常吃出腥味,甚至牛肉有时候也有,但是其他人尝不出来,有时候我自己做的菜,觉得腥得不行,我老婆却吃的挺香。

对味道这么敏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做猪肉有了心理阴影导致的。

针对题主的问题,我认为要进行比对实验,才能确诊。比如同样做法,不同的猪肉是否觉得味道腥臭。同样的猪肉,不同的做法,是否觉得腥臭。

如果不同的猪肉,都觉得难吃,那很可能是对猪肉的腥味敏感,建议少吃。

如果不同的猪肉,同样做法的情况下,觉得有的可以吃,有的味道重,那可能是不同猪肉的质量,品种,屠宰,饲养方式等问题导致的,以后慎选猪肉。

如果同样的猪肉,不同的做法,就不觉得难吃,那就是猪肉处理不到位导致的。


经过多年的做饭经验,对猪肉比较敏感的人如下建议:

做猪肉前,冷水泡猪肉三四个小时,可以很大程度的把肉里的血泡出来。血液遇冷水会流通,遇热水反倒凝结,所以用冷水泡透。

泡出血水后,如果是炒或者炸,或者滑锅,可以切葱姜料酒盐给猪肉腌上,最好在用手按摩猪肉,把料浸透,腌个二十分钟

等到炒菜的时候,再用葱姜蒜爆锅(根据做菜的样式,可能只加其中的某种),然后再烹料酒,再做后面的步骤。

这样经过泡血水,腌制,爆锅去腥,三个步骤,基本猪肉是完全干净无味的。


如果红烧肉,回锅肉,酱烧等有煮这个过程的,那么就在泡血水后,一定要焯水。

焯水的过程千万不要短,绝对不要怕肉焯过头,因为你后面有煮的步骤,肉本来是软烂的。

很多人可能担心焯水太久,肉味都没了,再炖的时候,汤就不香了,对于猪肉来说,实际上前面无论焯得多久,后面再煮也不影响味道,反倒是,一旦猪肉没焯透,里面有红色生的部分,后面再做很有可能会腥。

彻底焯透,水开,把沫子不停的扫出来,直到完全不出沫子,焯的时候再放葱姜料酒,或者有时加点花椒,这个肉出来,才算是彻底去腥。

还有做五花肉,后臀尖等一些带猪皮的肉,要拿烧热的锅烫猪肉皮到焦黄,然后刮掉,据说猪毛内的腺体是猪肉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或者我有些菜,避免麻烦,直接剃掉猪皮,更省事。


我就是依靠这些去腥步骤,以我这个对猪肉味很敏感的人,现在我自己做的菜已经很久没有尝到猪肉腥味了。厨房的去腥处理非常关键,大家可以试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