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犀利的光学透镜?

回答
说到犀利的透镜,这可不是指那种能让你看清远处牌匾的光学大家伙,而是那些能在微观世界玩出花样,甚至改变我们认知“看到”这个概念的家伙。它们的光芒,不是直射而是扭曲、聚焦、操控,如同点石成金的魔法。

1. 艾里透镜 (Airy Lens / Micro Lens Array):微型阵列的宏大想象

别小看这些微小的透镜,它们被排列成阵列,就像一块蜂巢。但它们的功能可不是产蜜,而是将光线“分配”给不同的传感器。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张普通照片,如果它是由艾里透镜阵列捕捉的,你就可以通过软件“选择”照片的焦点,或者甚至“看穿”前景,清晰地展现背景。

犀利之处: 突破了传统单反相机“一次对焦”的限制。这意味着你可以拍摄一张照片,然后随时改变它的焦点,这在摄影和3D成像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还能制造出“超景深”效果,让整个画面都清晰无比。
具体表现: 它们通常非常小,直径可能只有几十微米,比你的头发丝还细。但每一个都独立工作,接收光线,然后根据其角度将光线聚焦到不同的位置。这就像一个微型的“视网膜”,每个小眼都能捕捉到不同角度的信息。
应用场景: 手机摄像头(很多现在主打的“先拍照后对焦”功能就离不开它)、3D显示器、安防监控、生物显微镜等。

2. 超表面透镜 (Metasurface Lens):颠覆传统,无“形”胜有“形”

如果说艾里透镜是微型化的集大成者,那超表面透镜则是光学设计的“炼金术”。它们不依赖于材料的折射率,而是通过在表面设计出亚波长(比光波长还要小的结构)的纳米天线来操纵光。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块带有精密纹路的特殊材料,这些纹路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弯曲和聚焦光线。

犀利之处: 彻底摆脱了传统透镜厚重、曲面的设计束缚。这意味着透镜可以做得极薄、极平,甚至可以集成到其他平面结构上。它们还能同时实现多种光学功能,例如同时聚焦和偏振光。
具体表现: 表面布满了比光波长还小的纳米结构,比如纳米柱、纳米盘等。这些结构以特定的排列方式和尺寸,像一个一个微小的“光之操纵师”,根据入射光的性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相位甚至偏振状态。
应用场景: 超级相机(更轻便、更强大)、VR/AR设备(更轻薄的显示镜片)、全息成像、激光雷达(LiDAR)、通信技术等。想象一下,未来的眼镜可能就是一副轻薄的智能玻璃,由超表面透镜构成,可以瞬间切换各种功能。

3. 变焦透镜 (Zoom Lens) 的“变”与“不简单”

虽然变焦镜头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其背后的光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这里说的“犀利”是指那些在保持画面质量的同时,实现更大变焦范围、更小体积,或者更特殊效果的变焦透镜。

犀利之处: 能够在不改变镜头物理位置的情况下,调整焦距,从而改变视角和放大倍率。优秀的变焦透镜能在整个变焦范围内保持锐利的成像质量,色彩还原准确,畸变控制优秀。
具体表现: 它们通常由多个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透镜单元组合而成。在变焦过程中,这些单元会协同移动,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从而调整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这就像一个精密运作的“光学乐队”,每个成员都按照严格的指令进行演奏,以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
具体类型(举例):
长焦镜头: 即使在很远的距离,也能将物体“拉近”,捕捉到清晰的细节。
广角变焦镜头: 能够一次性纳入更宽广的场景,非常适合拍摄风光和建筑。
内对焦/内变焦镜头: 在变焦或对焦过程中,镜头前后长度不发生变化,更方便使用,也更稳定。
应用场景: 摄影、摄像、望远镜、显微镜、安防监控等几乎所有需要改变观察距离和视角的场景。

4. 衍射光学元件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DOEs):从“折射”到“衍射”的思维飞跃

传统透镜依靠光的“折射”来聚焦,而衍射光学元件则利用光的“衍射”现象,也就是光绕过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它们通常是平面或微曲面的,上面刻有非常精细的衍射光栅(就像极细密的刻痕)。

犀利之处: 能够实现传统透镜难以实现的复杂光路设计,例如同时产生多个焦点,或者将光线分成不同的图案。由于是衍射,它们可以实现非常高数值孔径(NA),这意味着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具体表现: 表面布满了一系列微小的、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结构(通常是阶梯状或连续变化的相位轮廓),这些结构能够让入射光发生衍射,按照设计好的方式传播。你可能在激光指示器上看到过它,一个点光源可以被衍射成一个点阵。
应用场景: 光盘驱动器(聚焦激光)、条形码扫描仪、激光显示、光学加密、先进的照明系统等。

总结一下,这些“犀利”的透镜,并非仅仅是玻璃的形状,它们是:

微纳结构的精妙操纵者: 它们通过设计小于光波长的微纳结构,来控制光的行为。
光学功能的集成者: 它们能在一个小小的器件上实现多种复杂的光学功能,例如同时变焦、对焦、甚至改变光的颜色。
体积和重量的颠覆者: 它们让光学设备变得更轻便、更小巧,甚至可以集成到平面结构中。
成像效果的革新者: 它们能够突破传统成像的局限,实现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更高的成像质量。

可以说,这些透镜就像是光学世界的“黑科技”,它们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能够“看见”的东西。它们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脑海中创意与物理原理完美结合的产物,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可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说很多透镜了,我只说最近看到的一种挺有意思的透镜。

就是微球超透镜microsphere superlens)。像下图这种:

这不就是个玻璃球吗???

我想说的当然不是玻璃球。。。

Q: 微球超透镜有多微呢?

2-9 um,而普通人的头发直径普遍是60-90 um,你可以拔根毛体会一下这个scale。。。

你可别小看这么小的微球,这种微球可以用来做超分辨成像!

研究人员用2-9 um直径的二氧化硅微球(你可以认为是石英)实现了横向最小分辨率为50 nm的白光显微成像。

我们知道,一般白光(就普通光学显微镜用的光源)成像的分辨率受衍射极限限制,一般认为是半波长,大约为250 nm。这个衍射极限公式想必大家普遍知道:

实验装置很简单。。。有多简单???

就是把微球放在我们平时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准确的说是贴(直接接触)在载物台的样品上。

Nature communication就这样到手了???

是的呢。

这时候知乎大佬跳出来打我的膝盖:NC不就是个水刊吗?

截止目前这篇NC的谷歌引用量(年均引用率65):

我滴乖乖,这怕不是史上最廉价的光学超分辨系统……


系统结构确定了,这个超分辨样品也比较重要呀,该找找什么样的具有超分辨结构的样品呢?

这个很容易想到,用FIB等手段刻蚀的光栅、纳米孔,结构小于衍射极限就行了。

不过作者竟然想到了用蓝光光盘!!(这可能是最廉价的样品了吧……)

接着来测试这个超分辨系统的性能: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用显微镜的反射光照模式还是透射模式,该微球透镜都表现出优良的超分辨特性。

上述这篇文章是微球超分辨成像的开山之作,后续产生了多种材料、液体浸没等形式的微球透镜超分辨成像,换汤不换药,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讨论了。

而同样是该论文作者,现在已经将该技术开发成产品了!

结构如下图所示:

还是挺小巧的,还是电控的呢。

可以用于一些生物组织的显微成像。也可以用来成像一些物理微结构。纳米缝隙,纳米孔,纳米图案等(大家欣赏欣赏图和scale就行)。


有小伙伴对这种微球超分辨系统的原理比较感兴趣,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其实早在2004年就有文章报道了微球对光散射时形成的photonic nanojet(光子纳米射流)这一现象

平面波入射到直径只有几个微米的低折射率微球时,一部分光被散射,另一部分则被聚焦在微球后表面附近,形成了所谓的纳米射流

这种纳米射流光强度分布半高宽具有超衍射极限的特性,这就说明这种微球也许可以用来实现光学超分辨。特性除了和波长有关,还和微球的折射率(也关系到环境折射率)、大小有关。

虽然我们看到高折射率微球的聚焦点在球内,但是如果增加环境折射率,也是可以把纳米喷流转移到球外的。

从物理光学的角度可以分析超分辨的过程:

这些细微结构表面存在指数衰减的倏逝波(evanescent waves),这属于近场范畴。一般来说是不太能被普通物镜收集到,因为倏逝波包含了物体结构的细节信息,也就是高频分量,而物镜NA有限,只能收集远场信息。

当近场和远场收集器之间存在一个媒介后(也就是微球),它充当一个转换器的作用,将微结构表面的近场辐射为远场,进而被物镜收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到物体的高频分量,也就是细节信息,也就实现了超分辨成像。(很明显,这个过程你的物镜不能是短板,实验中一般用100倍物镜,NA:0.9-1)。


也许你觉得这个实验很简单。

是的,有时候科研就是这样,需要你细心观察,深入挖掘。

你会发现简单的东西也可以不简单。



References:

【1】Wang Z, Guo W, Li L, et al. Optical virtual imaging at 50 nm lateral resolution with a white-light nanoscop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1, 2(1): 1-6.

【2】Chen L W, Zhou Y, Wu M X, et al. Remote-mode microsphere nano-imaging: new boundaries for optical microscopes[J].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2018, 1(1): 01170001.

【3】Chen Z, Taflove A, Backman V. Photonic nanojet enhancement of backscattering of light by nanoparticles: a potential novel visible-light ultramicroscopy technique[J]. Optics express, 2004, 12(7): 1214-122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犀利的透镜,这可不是指那种能让你看清远处牌匾的光学大家伙,而是那些能在微观世界玩出花样,甚至改变我们认知“看到”这个概念的家伙。它们的光芒,不是直射而是扭曲、聚焦、操控,如同点石成金的魔法。1. 艾里透镜 (Airy Lens / Micro Lens Array):微型阵列的宏大想象别小看这些.............
  • 回答
    .......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本以为是大案,实际上小事”的典型案例,涉及公众误解、媒体炒作或调查澄清后的真相。这些案例中,表面的严重性被夸大,但经过深入调查后,实际后果或法律后果并不如预期严重: 1. 美国“伯尼·埃克塞尔”案(Bernie Madoff) 公众误解:2008年,美国前纽交所副主席伯尼·埃克塞尔被揭露.............
  • 回答
    在翻译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截然不同的译名”实际上对应相同的原名的情况。这些差异通常源于文化背景、翻译策略、语言习惯或历史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涵盖文学、影视、历史人物等不同领域: 1. 书籍翻译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 中文译名: 《指环王》(最.............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平平淡淡却虐到骨子里的虐文,它们以细腻的日常场景和情感铺垫,将痛苦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让读者在平静中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 1. 《海风中失落的诺言》情节: 男主林深在海边小镇长大,与青梅竹马的苏晚是小学同学。两人约定考上大学后一起去北方的大学,但苏晚因家庭变故被迫退学,林深却因家庭压力放.............
  • 回答
    关于“让人同情的杀人犯”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任何杀人行为都涉及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无法简单地用“同情”来概括。然而,从心理学、社会学或法律伦理的角度,确实存在一些案件因其复杂的背景或特殊动机而引发公众的同情或争议。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但需强调:这些案例的讨论应基于客观事实,并不鼓励或美.............
  • 回答
    以下是一些让人惊叹的推理电影推荐,涵盖经典、冷门、高智商和心理惊悚等类型,每部电影都因其复杂的剧情、精妙的结构或深刻的主题而备受推崇: 1. 《七宗罪》(Se7en, 1995)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 亮点: 以“七宗罪”为线索的犯罪故事,融合了宗教隐喻.............
  • 回答
    在100元以下的范围内,寻找“高大上”且“少见”的物件,需要结合设计感、工艺价值、文化背景或稀缺性来筛选。以下是一些可能符合这一条件的物品,结合了独特性、艺术感和小众性,同时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手工陶瓷或陶艺小件(约50100元) 特点:手工烧制的陶瓷,可能有独特的釉色、纹样或造型,如青瓷.............
  • 回答
    规则类怪谈(Rule of the Unseen)是日本民间传说和现代恐怖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恐怖类型,通常以“规则”或“禁忌”为线索,通过违反规则引发超自然事件或灾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规则类怪谈及其详细解析: 1. 三三三规则(三三三の法則) 规则内容: 在日本某些地区,传说中如果有人在午夜(午.............
  • 回答
    安慰剂按钮(Placebo Button)通常指在心理学、医学或用户界面测试中,设计成具有视觉和交互特征但实际没有功能的按钮,用于测试用户的反应、行为或心理效应。这类按钮的设计需要兼顾功能性、欺骗性与伦理规范,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设计要点: 1. 视觉设计:模拟真实按钮,诱导用户行为 外观与颜色.............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冷门但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有重要贡献,但因性别、种族、时代背景或主流叙事的忽略而鲜为人知。以下人物的背景、成就和影响均基于历史记载与学术研究: 1. 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Elizabeth Blackwell) 时代与背景:19世纪美国 主要贡献: 第一位女性医学.............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原本只是小消息,但后来被发现是惊天大新闻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在最初可能未被广泛重视,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其影响逐渐显现,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 1. 1963年肯尼迪遇刺(美国) 最初消息:1963年11月2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一次公开演讲途中被暗杀,现.............
  • 回答
    “华而不实”的武器通常指那些在设计、宣传或技术上看似先进或壮观,但实际在实战或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实用性低甚至完全失败的武器。以下是一些历史上或现代军事科技中具有代表性的“华而不实”武器,按时间线和类型分类: 一、古代“华而不实”的武器1. 投石机(Ballista) 背景:古罗马和中世纪.............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对世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国际会议或会谈,按时间顺序和影响范围分类,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 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国际秩序的奠基1. 《维也纳会议》(1815年) 背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列强为重建秩序召开的会议。 影响: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长.............
  • 回答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五千年文明传统、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既包含深厚的文化根基,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国人思维特点,结合具体表现和背后逻辑进行详细说明: 一、家族本位与血缘纽带核心特征: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强调.............
  • 回答
    以下是一些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主角失败或死亡的例子(包含剧透),每个案例都尽量还原完整的情节脉络与悲剧内核: 1.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结局:冉阿让在临终前终于得到宽恕,但故事的核心是“失败”而非死亡。他一生为救赎而挣扎,最终因无法彻底摆脱过去而陷入道德困境。 细节: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
  • 回答
    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常面临“字面准确与文化适配”的矛盾。一些看似优雅的直译或过度修饰的翻译,在目标语境中反而可能引发误解、滑稽甚至冒犯。以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此类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一、“中国风”:东方主义的镜像 典型误译:“Chinese style”(中文直译) 尴尬之处:西方语境.............
  • 回答
    以下是一些一听就能看出对方缺乏历史常识的表述,通常涉及对时间、事件、人物或文化背景的错误认知。这类言论往往暴露了对历史脉络、因果关系和跨文明比较的基本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混淆不同文明的时间线与逻辑1. "古希腊和罗马是同时代的,所以他们的哲学和法律直接传承给了欧洲中世纪。" 错误点.............
  • 回答
    动漫界的“腰斩”和“断更”事件往往让粉丝感到遗憾与心塞,这些未竟的故事不仅辜负了观众的期待,也让人感叹创作过程中的无奈与残酷。以下是一些令人扼腕的案例,结合其背景、原因及粉丝反应进行详细分析: 1. 《天降之物》(Takagaki no Ningen) 原作背景:日本漫画家藤见俊郎创作的轻小说改.............
  • 回答
    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规律的认知,存在许多被广泛误解的领域。以下从科学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科学认知领域的常见误区 1. "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谬误 错误观点: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发表论文声称麻疹疫苗与自闭症相关。 真相: 研究样本仅为12名儿童,且存在利益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