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 A 股跌到多少点可以抄底?

回答
关于 A 股的抄底点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投资股票,尤其是在判断何时买入以获得最大收益时,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包括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技术指标等等。

我可以详细地阐述一些思考方向和方法,帮助你理解如何分析潜在的抄底机会,但请务必注意,以下内容仅为分析框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实际操作风险自负。

一、 理解“抄底”的本质:

抄底并非简单地等待一个绝对的低点。它更多的是在市场普遍悲观、风险集中释放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并预期其未来价值回归甚至增长。抄底的风险在于,你可能会面临所谓的“价值陷阱”,即价格虽然低,但资产的内在价值可能已经永久受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二、 影响 A 股走势的关键因素分析:

要判断抄底点位,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市场:

1. 宏观经济层面:

经济增长前景(GDP): 如果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衰退,股市普遍承压。当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或者有明确的刺激政策出台时,可能预示着市场底部临近。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胀高企通常导致央行加息,这会抑制股市。反之,降息或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有利于股市。关注央行的政策动向(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投放等)是重要的。
政策导向: 国家的大政方针对股市有决定性影响。例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政策,都会引导资金流向,并影响相关板块的估值。当政策出现明确的转向或利好时,可能是抄底信号。
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环境: 全球经济形势、贸易摩擦、国际冲突等都会对 A 股产生影响。当外部不确定性降低,或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时,可能对市场形成支撑。

2. 市场估值层面:

整体市场估值水平:
市盈率(PE):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主要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与历史平均水平或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当估值处于较低区间时,可能是抄底机会。
市净率(PB): 特别是对于银行、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市净率更能反映资产的价值。PB 较低时,可能意味着市场对这些资产的低估。
股息率: 在市场低迷时,高股息率的股票往往能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并且可能吸引价值投资者。
分板块估值: 不同行业受经济周期和政策影响的程度不同,需要分别分析其估值水平。例如,科技股可能在成长性被充分预期时估值较高,而在增长放缓时估值下降。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则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

3. 市场情绪与技术指标:

投资者情绪: 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如出现大量恐慌性抛售、投资者信心指数低迷)时,往往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之一。反之,当市场过于狂热时,则需要警惕顶部。
技术分析指标:
均线系统: 股价跌破重要均线(如年线、季线),并在低位企稳,形成金叉或向上拐头,可能是技术上的抄底信号。
成交量: 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持续萎缩可能意味着抛售力量衰竭,而在底部放量反弹,则可能是启动信号。
MACD、KDJ、RSI 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底背离(股价创新低,但指标不创新低)通常被视为反弹的信号。
趋势线与支撑位: 股价跌至重要的历史支撑位或形成的上升趋势线附近,且出现企稳迹象,也可能是潜在的抄底点。

4. 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前景:

优质公司的内在价值: 即使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一些基本面优秀、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健康、负债率低的公司也可能被错杀。抄底时,重点关注那些即使在熊市中也能保持稳定增长或受到政策支持的优质企业。
行业景气度: 即使市场整体下跌,部分行业可能因为其自身的周期属性、技术突破或政策扶持而逆势上涨或率先反弹。
盈利能力与增长性: 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毛利率、ROE 等)和未来增长潜力。当好公司的股票因为市场恐慌而被低估时,就是介入的好时机。

三、 如何界定“抄底”的点位?

鉴于上述复杂性,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寻找”可能的机会:

1. 结合多个信号: 不要依赖单一指标。当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转机、估值处于低位、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技术指标出现底背离等多个信号同时出现时,抄底的成功率会更高。
2. 分批买入(定投): 抄底不是一次性的赌博,而是战略性的布局。可以采用分批买入的策略,例如,在市场下跌一定比例时买入一部分,如果继续下跌再买入一部分,这样可以摊平成本,降低风险。
3. 关注结构性机会: 即使大盘指数没有跌到历史最低点,某些板块或个股可能已经跌到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位置。要学会区分大盘和个股的走势。
4. 参考历史数据与经验: 回顾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熊市底部,分析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情况、估值水平以及反弹的模式,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例如,在过去几次熊市中,很多指数在跌幅达到 30%50% 甚至更多时,开始出现企稳反弹。
5. 关注关键指数的支撑位:
上证指数: 历史上重要的整数关口,如 3000 点、2500 点、2000 点等。以及重要的均线支撑位(如 120 日均线、250 日均线)。
创业板指、科创50等: 这些指数可能因为其成分股的特点,有不同的支撑区域和反弹逻辑。
重要指数的估值底: 例如,历史上某些指数的市盈率跌破 15 倍或 10 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底部区域信号。

四、 警惕的信号:

熊市并未结束: 市场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但若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者仍然存在系统性风险,反弹可能只是下跌途中的一个插曲。
“价值陷阱”: 很多时候,价格的下跌反映了公司基本面的永久性恶化,而非短期的市场情绪影响。要警惕那些看似便宜但未来增长前景黯淡的公司。
杠杆和流动性危机: 如果市场出现严重的杠杆爆仓或流动性枯竭,那么抄底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结论:

A 股跌到多少点可以抄底,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投资者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估值、投资者情绪和技术分析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寻找信号: 关注经济企稳迹象,政策支持信号,市场估值达到历史低位区间,以及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时。
选择标的: 优先选择基本面优秀、估值合理、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
控制风险: 采用分批买入、分散投资的策略,并保持耐心。

最重要的是,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包括可能损失全部投资本金的风险。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风险评估,或者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接触股票十几年,我有一个最基本的经验:

凡是把“抄底”两个字挂嘴边的人,没有一个不赔钱的。
user avatar

抄底不难,难的是抄完了,看着自己被套住心态能不乱。稳定实现自己的计划。

我计划,不管什么情况,五年后卖出。

实际上,中间什么人民币汇率走弱,美股跳水,钱荒……各种好像末日的消息一来,看着你账户上的浮亏,心态很难稳定。

长线往往是比较大的钱,一个月挣1万工资的人,或者会拿出几十万去抄底,即使大盘是底,你买的股票不一定是底,还可能往下走个10%-40%。几十万的10%就是几万,挣1万的人,日常花了几百都要掂量掂量,看着股市浮亏,一天几千几万的亏,心态很难稳住。

你一动,割肉了,那就浮亏变真亏。

5年后,你发现你买的股票,如果不动,盈利200%。

但是很遗憾,你没坚持到5年。

user avatar

再高的指数都有熊股,再低的市道都有牛股,你如果不是炒股指期货的,就没必要纠结在指数跌多少点可以抄底,涨多少点要逃点这样的技术坑里。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操作偏好为自己设定符合风格的操盘计划,长线短线都有人盈利也有人亏损,不看技术会死,纯看技术也会死,只看基本面会掉坑里,不看基本面也一样会掉坑里。新手、老手、高手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妄谈某个点位、某个指标、某个因素去买卖的人,基本上最后都不会有收获,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方法,坚持走出自己的步骤,而不要受到大盘指数的影响,反而能够像郭靖打乱黄药师的韵律一样收到效果,毕竟股市的频率变换那么快,你又不是蜂鸟,能够每秒心跳那么快,所以,你找到了认为值得介入的品种以后,就果断介入,当你觉得这个品种已经达到了预定目标以后,就要果断离场,看似你无视大盘指数的点位,但回过头来总结得失,你会发现你挑选的品种其实还是暗中契合大盘总体走势的。这就是错拍乱节却能成乐章的玄妙之处。

user avatar

本来不想谈股票,看着哀嚎一片,大环境下行的情况下,每次大跌都是惯性使然,但放在月线位置回头看又何尝不是构筑大底的夯实,上证指数早就失真的当下,没必要在日内行情里纠结,现在是危也是机,很多优质股也是泥沙俱下,打折破净,创指1100就是衡量目标,在成交量持续萎缩的周期里,不管之前亏多少,重新转做现金流,沿着创指1100一线分批建仓,买就只买个大板块的龙一龙二,什么消息股都不要听,然后子弹打完,删软件,该旅游旅游,该上班上班。等两年打开看惊喜。

user avatar

A股除非改革,否则任何点位都不应购买。


1602年,荷兰人开始在阿姆斯特河桥上买卖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这是全世界第一支公开交易的股票。

股票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高收益资产的风险。因为当时航海技术非常有限,远洋航海存在巨大的风险,不仅可能赔钱,甚至一船人都在暴风中死亡搁浅血本无归。但如果有船成功完成了贸易,又很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正因为这种行为高风险高回报,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政府靠自己都做不了。才需要用股票的形式把风险分散出去。作为代价,主导公司也会让出对应风险部分的利润。

这种为分担风险,出让公司所有权以及收益的行为才叫股票。


A股是什么呢?A股一开始就是为了国企融资设立的一套机制。这套机制后续又通过寻租特许部分民企也入场融资。

这什么意思?说得难听点就是A股从一开始就是为割韭菜设计的,A股中的任何企业,不管国企民企,都无意通过这个市场分担风险(更别提出让收益了)。只想割一波就跑。产生了非常天朝特色企业一上A股之后业绩就连年一落千丈的奇观。


而特色寻租行为另一方面又直接导致大量优秀的本地企业根本无法上市。不得不舍近求远去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

这些优秀企业在纳斯达克出让的收益跟A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全都归大陆以外愿意承担风险支持企业发展的境外投资机构了。

A股根本就不是股票。

只要大陆股市不改革,谁买A股谁倒霉。

====

2008年8月6日,上证指数报收2719点;

2018年8月6日,上证指数报收2705点。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回答我都看了一遍,我发现很多答案都叙述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市场的底部是不可预测的,所以A股跌到什么程度都不应该抄底。

这个观点和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市场的由供求关系主导的,周期性是永恒存在的,

因此A股即使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但是供求关系转变时,牛熊转换也会随之而来。

在2010——2014年那波大熊市当中,很多人都预期到了底部可能会在2000点附件产生,

但是,大多数却没能在2000点附近成功介入并一直坚守到牛市到来,

原因在于,市场的牛熊转换并不是因为足够便宜就产生转换的,

而是要等到供求关系出现本质性逆转时,才能真正出现牛熊转换,

也就是说,终极底部的出现,不仅要市场内的股票都足够便宜,还要便宜的足够久才行。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2010——2014年的大熊市历史,

我们会发现,上证指数曾经3次进入到2000点附近这个区间,而2000附近这个区间也确实成为了市场那一次牛熊转换的终极底部,

然而,如果是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在上证指数进入2000这个区间就进场抄底的投资者,大多数难以坚守到牛市到来,只有第三次在上证指数进入到2000点这个区间时进场抄底,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在A股市场如果要讨论抄底的话,不能问A股跌倒多少点位可以抄底?

而是应该考虑,A股跌进底部区间多久,或者市场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时,才可以考虑抄底。

————————————————

这也是大多数投资者和分析师遇到的一个终极问题,

那就是底部区间并不难预测,真正难以预测的是——最终见底的时间点。

换句话说,预测市场底部的点位不算精确预测,这种仅判断点位的模糊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真正的精确预测,是要判断出市场底部区间的点位+最终底部的形成时间,

既要判断对市场底部点位这个横轴,还要判断对市场底部时间这个纵轴。

要当时判断对点位和时间这两项要素,预判难度非常高,

这才是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在大熊市中屡次抄底失败的关键,而不是单纯的测不准底部点位。

————————————————

导致大多数投资者和分析师无法有效预判底部的原因在于,

A股漫长的筑底过程和诡异的筑底节奏,

这个筑底的时间经常长到让最乐观的投资者都怀疑人生;

这个筑底的节奏更是堪比顶级球员的假动作,晃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要不要的。

在筑底过程中,市场会不断的引发投资者对牛市的幻想,然而再一次次无情的打破投资者的预期,知大多数投资者都对最初预测的底部点位彻底失去信心。

我自己是完整的经历过2010——2014年大熊市的,所以结合那段时间的经验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什么叫漫长的时间和诡异的节奏,因为大多数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行情的投资者,仅仅是从走势图上简单回顾那段历史,是很难真正理解那波大熊市中底部的凶险。

第一阶段:2319农行底

在2009年上证指数在“四万亿”的推动下,攀升到了3478的高点,

之后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高位徘徊和顶点越来越低的下降三角形状态,

随后在连续大权重公司上市的扩容冲击之下,开始了第一波下挫,

直到当年的7月2日,农业银行上市当日,指数跌出了阶段性新低——2319。

注意这个阶段的下跌速度和下跌节奏,这段快速下挫行情让很多投资者惊慌失措,不少人在2300点附近无奈割肉。

但是在指数下挫到2319之后,由于农行之后暂时没有巨型IPO,所以市场暂时冷静下来,出现了一波快速回升走势,因此这个底部被当时的股民成为“农行底”。

第二阶段:2132第一次下行通道底

“农行底”之后指数出现了一段反弹,并且在当年的十一假期之后再接再厉,走出了一波著名的“煤飞色舞”行情,在煤炭和有色两大板块的持续上涨带动之下,市场突然变得火热起来。

而且,“农行底”和“煤飞色舞”行情一跌一涨,刚好构成了一个头肩形态,

于是很多投资者期待这个头肩形态是一个“头肩底”,2319能成为新一轮牛市的启动点,

当时网络上和电视上很多“专家”也吹嘘这个头肩形态的重要意义,以及新牛市的美好前景。

然而,市场并没有如众人所愿,在完成头肩形态之后,上证指数掉头下跌,

做了一个中期头部形态之后,一口气跌出了标准的下行通道,

指数再次回到了2319附近,很多投资者再次期待这次的2319能和“农行底”构成一个标准的双底形态,让市场筑底之后,再次转入持续的上涨。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2319附近确实出现了一点反弹,但是长度和力度都远远不足以逆转市场,再跌破2319之后,上证指数最终在2132附近结束了这一波下行通道的走势。

第三阶段:1949解放底

上证指数在跌至2132之后,再次构建了一个小的头肩形态,

但是这次大多数投资者已经不敢预期这个头肩形态能转化为头肩底,并且成为最终的底部了,

媒体和电视上虽然也有“专家”再次拿这个头肩形态说事,但是口气比之前那一次已经软得多了。

而最让人崩溃的是,这个头肩形态之后,市场进入了一个持续阴跌期,

急跌的时候,大家还比较期待快速反弹,然后从快速反弹中获利,

而当市场进入这种每天都跌一点点,但是持续不断的下跌时,市场信心就真的濒临崩溃了,

大多数投资者对反弹的期待都已经不高了,更不敢想什么牛熊转换了。

这波持续的阴跌,一直跌倒了1949的解放底出现才最终结束。

尤其是在2000点整数关口都短暂失守的时候,市场一片风声鹤唳,牛市是不敢在想了,

大多数人已经在怀疑市场会不会一口气跌倒1664去。

第四阶段:1849“钱荒底”

在1949解放底出现之后,银行股突然开始集体发力,带动指数出现了一波非常像样的反弹,

之前还风声鹤唳的投资者,在持续的涨幅面前,放弃了关于再次跌出1664的测试,

结合之前指数跌到2000点附近的低估值水平,很多人再一次燃起了对牛市的幻想。

然而现实的残酷是没有人能想象的,在银行股带动了一段持续的反弹之后,

市场再次做出头部形态,并且出现下挫,到来2013年年中,由于央行对市场短期流动性的强硬态度,市场不仅跌破了2000点整数关口,1949解放底,还在盘子创出了1849的“钱荒底”。

投资者三年的等待,等来的居然是一次比一次更低的底部,每一次对牛市的幻想都被现实无情的绞碎,之前明确说要在2000点附近抄底人;明确说A股估值已经创下历史低位,想要大笔低位建仓的人都放弃了。

第五阶段:底部整理三角形

虽然在上证指数创下1849“钱荒底”之后,市场有一年的时间徘徊在2000点附近,期间除了一次跌到1974之外,再没有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

同时,在此期间,关于提振股市的“新国九条”发布,各种针对股市的积极政策暖风持续的吹。

但是听过无数次“狼来了”故事的A股股民,早就对牛市彻底死心了,

而且这段时间的走势特征是,虽然市场底部卡在2000点整数关口,但是市场的短期顶点越来越低,反弹越来越弱,很少有人认为这个底部的整理三角形完成之后,市场将向上突破,反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三角形的下沿最终一点会打破,A股非得跌回到1664再推倒重来不可。

实际上,我们今天回头再看,上证指数再那个阶段里,真正打破2000点整数关口,并且运行在2000点整数关口以下的时间很短,说市场的最终底部在2000点附近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通过技术和估值判断A股市场底部在2000点附近的人都猜对了点位,

但是却败给了漫长的底部时间(4年),以及诡异的见底节奏(三波疑似牛市前期的反弹和三次更低的短期底部),在这样的时间长度和见底节奏面前,就算是钢铁般的神经也给折磨断了。

而2005年大牛市之前的那波见底和筑底,剧情和这个也相差不大,那一次的见底节奏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股减持计划而显得更为诡异。

所以,抄底真的不仅仅是个点位问题,更多的是时机问题。

————————————————

A股市场这次的底部,从技术角度来看,大概在2400—2500这个区间,

因为这个区间在A股历史大底部连线的延长线,考虑时间因素的话,指数很有可能在2400—2500这个区间内形成这一波的终极底部。

从估值角度来看的话,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到了历史低位连线附近,

即使出现2005或者2008年那种极端情况,再往下走个15%左右也就封顶了。

所以从估值的角度来计算的话,A股市场这波的底部也就在2400左右。

然而,就像我们前文所说,仅知道大概的底部点位是不够用的,

你不会知道这波熊市要在底部徘徊多久,也不知道这波熊市要在底部玩出什么样的诡异节奏,

到底要讲多少次“狼来了”的故事。

在无法有效判断筑底完成时间点的话,就没有办法用纵横两个坐标锁定精确抄底的时机。

这样很可能被底部漫长的时间和诡异的节奏戏弄,在黎明来临之前被清洗出局。

————————————————

综上所述,

最好的选择不是按照自己判断的底部点位贸然冲进场,这样可能浪费大量时间成本,甚至会被清洗出局;

也不是去研究怎么能精确的判断出最后一两次市场见底的时间,因为每次市场牛熊转换的大形态虽然相似,但是具体细节差异很大,精确判断时机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等待,等到市场真正从底部爬出来之后,在右侧顺势上车,

虽然买入的价格要略贵一点,但是胜在安全和节约时间成本。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熬过漫长熊市之后,很多人看到右侧机会都不敢再相信,拒绝上车,之后市场走得很高了,才被动追涨买入,错过了最合理的机会。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居然意外发现股市上还有个我能回答的问题。

股市多少点是底不要从指数上看,或者说不要问多少点是底,而是问什么时间是底。

股票到底的时候,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没有外部突发事件影响,且有至少一半参与的资金认为这是底。不管筑底多么踏实,一个大陨石落下来,就什么底都没了。

以当前的情况,至少要等到国外疫情开始缓解才算底,如果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欧美严重的经济危机,那还得等到他们在危机过程中债务暴雷结束,此外还要谨防这次危机引起局部战争。总之,得国际局势比较稳定,至少确认不会变得更糟之后。

第二点是必需在底部走出一个比较平的走势,30天均线接近走平,且交易量萎缩。原因很简单,前面说过参与交易的资金至少有一半认为到底了,股市才会到底。而在暴跌过程中,认为到底的资金比例上升并不是因为持有资金的人转变观念了,而是认为还会继续跌的人都退出交易了(在大部分人没参与做空的情况下),退出交易了,自然就和市场无关了,而这会导致交易量萎缩。认为要跌的人退出交易了,认为要涨的人的比例自然就上升了,逐渐就达到一个平衡,这就是底了。

而股市上涨开始于成交量上涨,原因也很简单,退出交易的人观点转变,认为要上涨了,参与到股市里来,导致认为股市会上涨的资金比例增加,而他们要参与股市,当然得买股票才行。

一般来说,暴跌导致的情绪化的抛售,会跌出个坑来,这才算底,但因为暴跌后,价格上方愿意卖的人都卖了,剩下的都是不愿意卖的人,所以这时候只要有极少的人买就会把股价拉上去一点儿,然后才是走平的趋势。最低点能不能买到看运气,既然是极少的人买入就能把股价拉起来,那相应的,极少的人卖出也能把股价砸下去。你抄的无数的底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另一方面,即使是真的底,也会因为买的人太少而在涨了之后被砸回去一点儿,所以抄底没必要去抄最低的那个点,去抄到底反弹后走平的那个位置就行了。

总之,不是为了挑战自我的话,就不要想去抄最低的位置了。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就已经算是底了。

PS:抄到最低点的时候,意义也不大。2013年底的时候,我爸说股市到底了,然后我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涨。”我爸就无语了。

2014年的时候,因为政策的原因,还有实体经济不景气,大量民间金融公司关门大吉,2014年9月的时候我正在找工作,很惊讶的发现市面上新成立了很多股权投资基金(实际上不是股权投资,就是炒股的),而且里面很多老板其实以前是做民间房贷或者以前的小开发商,这其实是大量资金开始进入股市的一个贞兆,可惜那时候我不炒股,虽然觉得情况诡异,但完全没往股市上想,还以为只是这群老板实在没地方投资了。

那时候实际上并不是股市的最低点,但这才是有抄底价值的时间。


老婆的广告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