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古今中外哪位政治人物对其国家做出的贡献最大?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因为“贡献最大”本身就包含了主观的评判标准,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人物所面临的挑战和所取得的成就都截然不同。要进行公平的比较,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

贡献的性质: 是开创性的改革?是抵御外敌?是巩固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民生?还是确立了长远的政治制度?
贡献的持续性: 他们的政策是否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还是短期内有效但埋下了隐患?
所处时代背景: 他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如何?是乱世还是盛世?
评价的主体: 不同的历史学家、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利益群体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历史的复杂性: 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功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他们的决策往往是多方面权衡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要选出“一位”贡献最大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将尝试从不同维度,挑选一些在各自领域被广泛认为是贡献卓著的政治人物,并尽量详细阐述他们的贡献,以便您能更全面地理解。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在各自国家历史进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政治人物,我将从不同角度和地区选取代表:



1. 秦始皇(中国) 统一中国,奠定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贡献概述: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原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阐述:

统一六国,结束分裂: 这是秦始皇最核心的贡献。通过军事上的强大攻势,他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这不仅带来了和平,也结束了长期以来战乱对人民的摧残。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他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吏进行管理,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这套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础。
统一文字(小篆): 在文字方面,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统一了秦国原有的文字,形成了“小篆”。这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字得以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思想传播和政令的有效执行。后来的汉字演变,也都是在小篆的基础上进行的。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他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以及度量衡(如长度的“尺”,重量的“斤”,容量的“升”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全国范围内的贸易往来。
修建基础设施: 秦始皇组织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他连接并修缮了战国时期各国修建的长城,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虽然工程浩大,但也为中华民族的边疆安全提供了保障。
驰道和直道: 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交通网络——驰道和直道,极大地便利了军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运输,加强了中央的统治能力。
灵渠: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
建立法律体系: 秦朝制定了严苛但完备的法律体系,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争议与局限:
当然,秦始皇的统治也伴随着严酷的暴政,例如焚书坑儒、徭役繁重导致民怨沸腾,以及严刑峻法。这些负面影响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然而,他所奠定的政治制度和统一的版图,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其“功”与“过”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



2. 尤利乌斯·恺撒(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的终结者与帝国的奠基人

贡献概述: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是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仅通过军事征服扩大了罗马的疆域,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僵局,为后续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详细阐述:

征服高卢: 恺撒最著名的军事成就莫过于对高卢(今法国及周边地区)的征服。经过近八年的战争,他成功将高卢纳入罗马的版图,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也提升了罗马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打破政治僵局与内战: 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腐败、派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恺撒通过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打破了元老院的垄断,最终导致了内战。虽然内战带来了动荡,但也消除了阻碍国家发展的旧势力,为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终身独裁官”: 恺撒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这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实际终结。他通过改革,试图稳定罗马的政治和经济,缓解社会矛盾。
推动改革措施:
改革历法: 他采纳亚历山大港的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推行了“儒略历”,即我们今天公历的前身。儒略历的精确性远超以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 恺撒积极推动罗马城的建设,包括公共建筑、道路等,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改革与公民权: 他推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退伍老兵和贫困公民,缓解了社会矛盾。他还扩大了罗马公民权,将一些行省的居民纳入罗马公民体系。
中央集权化的趋势: 恺撒的独裁行为,尽管被视为共和国的终结,但也反映了罗马在扩张后对更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他为他的养子屋大维(奥古斯都)最终建立罗马帝国提供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先决条件。

争议与局限:
恺撒的独裁和野心也导致了许多保守派元老的不满,最终他被刺杀。他的死亡并未能挽救共和国,反而导致了新一轮的内战。然而,他所开启的变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他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完成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



3. 乔治·华盛顿(美国) 建国之父,美国的总统典范

贡献概述:
乔治·华盛顿(1732年-1799年)是美国的首任总统,被誉为“国父”。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并在建国初期,通过其超凡的领导力和智慧,成功地巩固了新生的美国,并为后世树立了总统职责的典范。

详细阐述:

独立战争的军事统帅: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他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坚韧的意志和对士兵的感召力,领导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从特伦顿的奇袭到约克镇的胜利,他带领大陆军最终赢得了独立。
主持制宪会议和“父子”精神: 独立战争胜利后,旧的邦联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华盛顿主持了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他以其崇高的威望,在各州代表之间斡旋,推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他的支持和推动,对于宪法的最终通过至关重要。
首任总统,奠定国家基础: 1789年,华盛顿被一致推选为美国首任总统。他面临着一个百废待兴、国家认同感不强的局面。在他的领导下:
建立政府架构: 他亲手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内阁,包括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国务卿杰斐逊等,为国家运作奠定了基本框架。
处理财政危机: 通过汉密尔顿提出的财政计划,他稳定了国家财政,确立了联邦政府的信用。
处理外交关系: 在欧洲强国之间保持中立,避免了美国过早卷入国际冲突,为国家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维护联邦统一: 在面对党派纷争和国内挑战时,他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和稳定。
自愿卸任,确立权力和平交接的传统: 华盛顿在连任两届后,选择自愿卸任,拒绝了成为终身总统的诱惑。他通过《告别演说》,向国民提出了告诫,并确立了总统任期限制和权力和平交接的宝贵传统,这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总统”角色的塑造: 华盛顿的言行举止,为美国总统这一职位塑造了威严、公正、奉献的形象,成为后世美国总统学习的榜样。

争议与局限:
尽管华盛顿备受尊敬,但他在经济政策上支持汉密尔顿的中央集权措施,这与杰斐逊等人的立场存在分歧。此外,作为奴隶主,他对奴隶制的态度也与现代价值观存在冲突。然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民主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4. 彼得大帝(俄罗斯) 俄罗斯的现代化推动者与帝国缔造者

贡献概述: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72年-1725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现代化改革,将一个落后的东方帝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欧洲强国,并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详细阐述:

军事改革与军事扩张:
建立常备军和海军: 彼得大帝意识到俄罗斯在军事上的落后,他引入了西方的军事制度、训练方法和装备,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俄国海军的建立是其一大创举,使其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北方战争的胜利: 通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彼得大帝战胜了当时北欧的军事强国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为俄罗斯开辟了通往欧洲的海上门户。
行政和政治改革:
废除旧的杜马,建立参议会: 他废除了旧的贵族会议(杜马),建立了由他自己任命的“参议会”,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加强了沙皇的统治权力。
推行省区改革: 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表格制度”: 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的等级制度,鼓励人才晋升,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垄断。
经济和文化改革:
引进西方技术和知识: 彼得大帝亲自出访西欧(大国使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文化。他鼓励引进外国专家,兴办工厂、矿山,发展工业。
教育改革: 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许多新的学校,包括海军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学校以及科学研究院,培养了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他还鼓励开办报纸,推广启蒙思想。
社会习俗改革: 他强令俄罗斯贵族剪短胡须、穿西式服装,并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社交习俗,意图将俄罗斯与西方社会融合。
建立圣彼得堡: 为了拥有一个面向欧洲的现代化首都,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沼泽地上兴建了新都圣彼得堡,并将其迁都于此。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现代化和欧洲化的象征。
颁布《大北方战争功勋录》和改革封建制度: 虽然彼得大帝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旧的封建特权,为俄罗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争议与局限:
彼得大帝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的推行带有强制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特别是农奴的压迫更加深重。他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机器和对外扩张服务,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有限。然而,他强行打开俄罗斯的窗户,将俄罗斯推向了欧洲文明的进程,使其成为欧洲政治版图上的重要一员。



结论:

如前所述,选取“一位”贡献最大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评价标准多样,历史背景复杂。上述的四位政治人物,都在各自的时代和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秦始皇 奠定了中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石,其影响延续两千多年。
恺撒 结束了罗马共和国的混乱,开启了帝国时代,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盛顿 领导美国走向独立,并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树立了现代政治领导人的典范。
彼得大帝 将俄罗斯带入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世界强国。

他们都在国家转型、制度建设、民族独立或国家发展等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历史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最大贡献”的判断,往往取决于我们更看重历史的哪个侧面,以及我们所站的历史角度和价值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对金正日的评价非常高。金正日上台之后面临的局面是这样的

1 由于苏联的崩溃,高度依赖于苏联体系的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尤其是最可怕的能源保障不足粮食不足。

2建国之父金日成刚刚去世,自己虽然被培养多年,但威望资历是不可能和金日成比的

3 俄罗斯在经济方面已经自顾不暇,不可能再给朝鲜什么帮助。中国自身财政也很困难,能发展到哪一步还不好说。而且不管怎么样,中国未来的发展势必以经济投美为基础,势必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势必以与世界资本主义大市场接轨为基础。因此哪怕只对中国开放经济,也很难绕开对世界体系的开放从而绕不开美国。

4 朝鲜在军事上面临着极为巨大的压力。美韩对朝军事优势太大。考虑到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自己的内部极端混乱,本土的车臣事务都表现软弱糟糕,99年也保不了更亲密的南联盟等等,传统的苏俄军事保障已经很难指望。中国自身都在军事上承受着美国施加的以几大恨为代表的巨大压力,中国的军工比美国落后两代。而且中国如前所述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有求于美国的地方太多(从最惠国待遇到入世等等),政治上很难对美国硬起来,不大可能为了朝鲜而和美国坚决对抗破坏经济发展大局。

5 如果美韩对朝鲜动武,即使中国出兵也几乎不可能像当年朝鲜战争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和冒险,最大可能是在中朝边境朝鲜一侧建立起一定的缓冲区,而美朝军队最多能够推进到缓冲区边缘然后与中国达成某种方式的议和。而这样的话朝鲜就被强权撕裂了。

6 在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朝鲜的国际环境越发恶化。

7 理论上朝鲜可以搞核武器来自保,但这么小这么弱的一个国家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搞核武器根本没有成功的先例。不管是经济上技术上还是政治上,承受的压力都是不可想象的。

8 朝鲜可不可以跟美国改善关系?投美难度极高,因为美国有对社会主义阵营不受降的强烈意识形态倾向。他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怎样落井下石的?对中国,美国在赚大钱的情况下都是如此苛刻刻薄。最重要的是美国阵营那边已经存在着韩国了,朝鲜投过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韩国的地位。而韩国的目标几乎肯定是要吃掉朝鲜,毕竟西德吃掉东德的鼓励太大了。

9 朝鲜单独对韩国开放可不可以?韩国几乎不可能摆脱美国的大棋局,不可能摆脱美国的渗透操纵。对韩国开放的结果,一定是美国势力渗透进来。而且即使不考虑美国势力的渗透,仅仅是对韩国开放本身也会造成朝鲜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困难。韩国的经济比朝鲜发达太多了,人民生活水平高太多了。以前还朝鲜还可以用韩国是韩奸建立而朝鲜是抗日力量所建立的这种民族主义大旗,一旦和韩国和解,这方面的旗帜的感召力也会严重削弱。

而韩国得到朝鲜妥协的重大好处之后,下一步几乎肯定是对朝鲜进行颜色革命,而这也正好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攻势不谋而合。

10 金家舍小家保大家,干脆让朝鲜在政治上变色,然后经济上投向美韩联盟行不行?

问题是这样一来相当于整个朝鲜上上下下都要发生结构性的大变化,过程折腾本身就可能引起进一步的经济上的大动乱。固然我们有西德吞并东德相对较为成功的例子,但是也有苏联和东欧大量国家变色之后大混乱的历程。不成功的例子比成功例子多

11 就算金家愿意舍小家为大家,政治上主动变色放弃权利,朝鲜也避不开一个命运,即美国一定会利用朝鲜的领土作为包围中国前沿阵地。特别是一旦朝鲜被兼并,很多人一定会鼓动所有朝鲜民族同居于一个国家,美国会进一步要求朝鲜向中国东北朝鲜族地区渗透,中国不可能不反制。朝鲜人会被美国当作炮灰式的棋子。

乌克兰就是被美国推上前线包围俄罗斯的。(事后看)俄罗斯的强势地位其实比中国差多了,乌克兰当初比朝鲜强多了,都免不了这个命运。

12 如果朝鲜在美韩面前投降了,那么朝鲜民族几十年来维护的民族独立就终结了,韩朝双方都会在美国之下丧失民族独立性。朝鲜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独立自主的日子是非常少的,这样宝贵的机会愿意因为十几二十年的困难就放弃吗?

13 朝鲜全面投共行不行?前面已经分析了,中国90年代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发展前景不明朗,甚至有自身难保的可能。就算是中国完全接纳,成功扶植和保卫朝鲜,那结果也不过是朝鲜以另一种方式失去民族独立性而已(虽然比投美好一点)。

1994年金正日上台时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局面。他执政17年,等他离去的时候,朝鲜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朝鲜经济最困难的苦难行军已经度过去了,朝鲜顶住了来自各方的极为巨大的长期的政治压力。

他离去的时候,中国成功崛起了,朝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韩对朝鲜进行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在中国崛起和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已经非常小了。极危险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变色攻势,也存在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问题,在最危险的年代都攻不动,后面要攻就难了。自始至终,朝鲜保住了民族独立性

各方都知道,只要朝鲜能够顺利交班,几乎肯定是政治上压不垮的一个超级硬骨头。最后,金正日将权力交给了金正恩。

继位十年以来,金正恩至少在政治,军事,国际关系方面是相当稳健的。国内政治很稳,朝鲜的核力量大大推进,进一步巩固了朝鲜的政治独立自主地位,经济至少没有恶化吧。到2021年的今天,中强美弱基本上已成定局,朝鲜人民包括朝鲜精英的自信心自豪感暴增,美韩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威胁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巨大削弱。美国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精力折腾朝鲜事务,而中国方面也几乎不可能对朝鲜实施实质上的控制。曾经一度出现波折的中朝关系,经过前几年的密集外交,基本上也取得了谅解和极大的改善。东亚各方心里都清楚,朝鲜成为一个核国家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金正恩年纪尚小,如果健康不出问题,还可以稳稳执政几十年。金正日找到了一名出色的接班人。

接下来朝鲜可以再观望几年,也可以在高度自主性的前提下稳健地经济投共,逐步向中国开放经济,让中国帮助自己取得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之前分析过的金正日时代经济开放所必然导致的严重政治冲击(如果与中国经济接轨中国几乎肯定会帮着朝鲜政治维稳)。未来在中国为首的体系当中,朝鲜将具有与实际经济地位完全不相称的极高的政治地位。比如即使韩国投共了,朝鲜的政治地位多半也在韩国之上;即使越南投共了,朝鲜的政治地位多半也在越南之上。

我之前曾经评述过20世纪以来和平时期的外国政治家,金正日是被我排在第一档的唯一一人。

user avatar

开个坑替寿公补充一下苦难行军前后的资料吧。

(其实以前都发过 慢慢整理)

关于《汉江奇迹》:

朝鲜1979年人均国内总生产1920美元,韩国1783美元,除掉占39.2%的服务业后为1084美元,为朝鲜的56.5%。

朝鲜1988年为2530美元,韩国为4748美元,除掉占44.77%的服务业为2621美元。从此年开始南方人均才超过北方,而不是什么70年代就抄了---那是hgr自己发明出来的数据,毫无可信度。

所以说,网上常说的苏联解体以前朝鲜生活水平高于韩国基本上是对的。

@持续低熵

-----分割线------------

在苏联解体之前,朝鲜和韩国经济没有较大差距。

1991年北方公布的国内总生产(北方不统计服务业)是507亿美元,南方去掉服务业部分的GDP是1713亿美元。北方的人均大约是南方的60%。

80年代末,由于苏联的动荡,北方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停滞不前---由下表可以看到 北方经济增长和苏联后期经济混乱的相关关系。

苏联解体后的次年,俄罗斯要求使用美元购买石油,官方公布的经济规模直接打了个骨折--人均从2460美元变成1005美元。


由朝鲜官方公布的国内总生产数据可知:

1988年为历史最高人均:人均2530美元,总量约为498亿美元。

1991年为历史最高总量:人均2460美元,总量约为507亿美元。

1992年,俄罗斯要求朝鲜用美元支付石油。

当年经济总量为210亿美元,是1991年的41.4%,也就是说当年的经济成长率是-58.6%。

1993年约为117亿美元,是1991年的22.6%,当年经济成长率是-44.3%。

1994年约为93亿美元,是1991年的18%,当年经济成长率是-20.5%。

1995年(洪水灾害,苦难行军开始)约为52亿美元,是1991年的约10%,经济成长率是-44.1%。

在1992-1994年,朝鲜的财政收入开始和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可见朝鲜体制应对危机的能力)运用体制的力量硬生生的把苦难行军拖到了1995年出现天灾,如果整个90年代末都风调雨顺,可能现在状况要好的多。

相比其他受苏联影响的国家,朝鲜可以说是奇迹了。苏东剧变和苦难行军相当于让朝鲜经济倒退了三十年以上,远远超过朝鲜战争时期的损失。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