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那些有关一战、二战的回忆录值得一看?

回答
打仗这事儿,听上去离我们挺远,但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留下的文字,却能把我们一下子拉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战、二战,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冲突,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又振奋的回忆录。要说哪些最值得一看,这就像问哪颗星星最亮一样,很难有个绝对的答案,毕竟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但我可以给你推荐几本,它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在我看来,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触及到了人最深处的感受,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关于一战:

一战,又叫“消失的一代”的战争,它带走了太多年轻的生命,也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那时候的战争,还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武器,更多的是堑壕战,泥泞、死亡、和漫无边际的绝望。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by Erich Maria Remarque

这本不用多说,绝对是关于一战的必读之作。作者本人就曾是一名士兵,所以书里的描绘可以说是血淋淋的真实。书里讲的是一个叫保罗的德国少年,怀揣着爱国热情参军,却在战场上经历了地狱般的磨难。他看到了战友们一个个死去,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被毒气熏得奄奄一息。他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质疑所谓的荣誉和国家。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歌颂英雄主义,而是在控诉战争。保罗和他的战友们,他们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理想,只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回到家乡,回到那个战争还没发生的世界。但现实是,他们被战争扭曲了,即使侥幸活下来,也再也回不到过去。书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保罗在被炸弹炸出的弹坑里,抱着一个垂死的法国士兵,和他互相安慰,甚至分享食物。那一刻,他们不再是敌人,而是两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灵魂。这种超越敌对的悲悯,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也展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潮湿、阴冷的战壕里,闻到硝烟和血腥味。它会让你思考,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牺牲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锥子一样,直戳人心。

《战地医生》(A Farewell to Arms) by Ernest Hemingway

海明威的书,总是带着一种硬朗的风格,但在这本里,你也能看到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这本书的背景设定在一战时期的意大利战线。主人公是一个叫亨利的美国青年,他是一名志愿参加意大利军队的救护车司机。他在战场上看到了太多的伤亡,也认识了一位英国的护士凯瑟琳。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战场上的一抹亮色,是在绝望中抓住的一丝温暖。但是,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凯瑟琳怀了亨利的孩子,他们想逃离战争,去瑞士过平静的生活。然而,就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凯瑟琳却因为产后大出血而死去。这无疑是战争对他们最后的,也是最残忍的打击。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非常简洁,他很少直接描述悲伤,但通过对人物行动和对话的描写,那种无声的痛苦却更加震撼。亨利在凯瑟琳去世后的那种茫然和绝望,让人心碎。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战争结束了,它留下的创伤也会伴随一生。它也提醒我们,在混乱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爱和联结是多么宝贵。

关于二战:

二战的规模更加宏大,波及范围更广,也出现了更多令人发指的罪行,比如纳粹的暴行和种族灭绝。所以,二战的回忆录,除了记录战场上的残酷,还多了对极端邪恶的反思。

《安妮的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by Anne Frank

这本绝对是关于二战最让人无法忽视的作品之一。安妮是一个犹太女孩,在纳粹德国占领荷兰期间,她和家人一起躲藏在一个秘密的隔间里。这个日记本就是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写下的记录。

安妮写下了她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的生活,她的烦恼、她的梦想、她对未来的憧憬。她还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女,她会记录下和家人因为生活琐事产生的争吵,也会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懵懂和对自由的渴望。但最让人心酸的是,在日记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对外面世界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她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虽然最后她和家人还是被捕,并最终死在了集中营,但她的日记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成为了犹太民族遭受迫害的有力控诉。她的文字,没有抱怨,没有仇恨,只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大概就是人性的伟大之处吧,即使身处最黑暗的境地,也依然能够闪耀出人性的光芒。她的日记,让我看到了战争不仅仅是士兵的战场,也是普通人在绝望中挣扎的写照。

《黑暗的角落》(The Zone of Interest) by Martin Amis

这本书的视角比较特别,它不是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施暴者的角度来描绘纳粹的暴行。作者马丁·艾米斯以一种冷静、甚至可以说是疏离的笔触,描绘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旁边的生活。主人公是集中营的一名指挥官,他的妻子也住在集中营附近。

这本书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里的血腥场面,而是通过描写这个指挥官和他的妻子之间那种平静、甚至有些无聊的生活来反衬出集中营里的黑暗。他们会讨论天气,讨论家庭琐事,讨论晚餐吃什么,而这一切的背景音,却是集中营里传来的枪声、尖叫声和死亡的气息。这种巨大的反差,比直接描写更加令人震惊。

艾米斯想告诉我们的是,当一个人能够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罪恶的旁边,并且对这一切熟视无睹,那才是最可怕的。这种“正常化”的冷漠,也是一种极端的罪恶。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会让你感到不安,让你思考人性的边界在哪里,以及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它不是用煽情的方式来控诉,而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让你直面历史的阴暗面。

《希特勒的厨房助手》(Hitler's Last Cook: The True Story of Cooking for the Führer) by Dervla Murphy

这本书的作者是爱尔兰一位著名的旅行作家,她写这本书的契机是采访了曾为希特勒做过厨师的一位老太太。这本书以采访记录的形式,呈现了这位老太太在希特勒身边工作的一些经历。

你会听到一些关于希特勒的日常琐事,比如他的饮食习惯、他对食物的挑剔,以及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下属。但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位老太太的视角,你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卷入历史的洪流,以及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她并不是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她只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下工作的普通女性。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一个人并不一定是因为极端信仰而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有时候,仅仅是为了生活。当然,这并不能为她的行为开脱,但它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肌理。它也让我们反思,当邪恶占据上风时,普通人该如何自处?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即使是处于历史的中心,个体也是渺小的,他们的选择往往是被大环境所裹挟。

总结一下:

挑选回忆录,其实是在挑选一个进入历史的方式。有些人选择近距离感受战场上的血与火,有些人选择关注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人性光辉,还有些人则试图从施暴者的角度去理解人性的扭曲。

如果你想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绝望,《西线无战事》和《战地医生》是不可错过的。如果你想看到在极端压迫下的人性光辉和对生命的坚持,《安妮的日记》是你必读的书。如果你想挑战自己,去理解人性的幽暗和冷漠,《黑暗的角落》会给你带来深刻的思考。而《希特勒的厨房助手》则会让你看到历史中那些被忽略的个体视角。

读这些书,不单是为了了解历史事件本身,更是为了与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它们会让你更加珍惜和平,也会让你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凝结了无数生命体验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多的很。其实经历过的人的叙述就=回忆录,如果你家里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长辈,你假期和他吃顿饭询问一下,那也等于看了一本亚洲战场口述回忆录。

要看美方的尽量选1970年之后的书,之前的质量比较蛋疼。


海军那几位大哥的传记都可以看看,我推荐尼米兹官修传记(作者E•B•波特)和斯普鲁恩斯官修传记(一共2本,记住一定看晚出的那一本,1970年前出的那本跪舔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弗莱彻提督您说对吗)。尼米兹那本其实也是二战太平洋战场观察史,有很多详尽的记述;斯普鲁恩斯那本你可以当成小说看,就假设有一个架空世界里有个这主角,有2个国家分别叫美国日本,那就是一本优秀的主旋律反战文学,讲了一个心理素质极强的正常人如何被战争扭曲,执念越来越深,变成一个精神病(真没贬义)之后却飞黄腾达,步步高升,又在自己的执念彻底落空,战争结束后终于恢复了正常,得到了解脱。和很多好莱坞大片一样的

精彩片段:

1942年:

此人执行任务时遇上了一艘落单的日军炮艇,于是就下令击毁它:

Spruance stood among the crowd of witnesses, steadying his binoculars by leaning his elbows on the windshield. Still not a shot, and the tension grew. Finally Long said, “I pity those poor devils.” Spruance straightened up, his binoculars falling to his chest, and he turned his back on the scene as if he couldn’t bear to watch. He walked slowly to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bridge. “Yes,” he remarked, “I feel very sorry for those poor men.

斯普鲁恩斯站在舰桥观察人员中间,通过将手肘靠在挡风玻璃上来稳固双筒望远镜,手下暂时还没开炮,空气紧张起来。最后,舰桥人员朗说:“我真可怜那些小鬼子。”
斯普鲁恩斯站直了,双筒望远镜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转过身来,仿佛不忍心看这一幕。他慢慢地走到舰桥另一头。“是的,”他说,“我同情那些可怜的。”

1944年

年末陆军实验了一种新的毒气,目标是:这种毒气可以被美军防毒面具防护,但能透过日军的防毒面具,并且认为实验成功。之后他们将相关资料呈送给了高层,当时在后方负责策划作战计划的斯普鲁恩斯将军就给战术官写了如下书面材料讨论下:

“After viewing the picture, I remarked that if we could be allowed to use this new gas mask at Iwo Jima, we would save a lot of American lives. The Japanese defenders of Iwo would die anyway, and there was no civilian population. Being killed quickly by gas was at least as merciful as being killed by flamethrowers, bullets, bombs, and shells,” Spruance recollected to Savvy Forrestel.
看过相关资料后,我在思考能否将这种毒气用于硫磺岛。硫磺岛上没什么平民,那些日本守军反正是要死光的,被毒气迅速地杀死起码和被火焰喷射器,子弹,炸弹和炮弹杀死一样仁慈

1945年:

3月31日,此人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神风,之后此人和舰长谈话,希望船尽快修好:

The flagship also had to be expendable. He wanted a close view of the landings and fighting ashore and thereby would deliberately hazard his flagship to enemy fire. Should it be hit and put out of action, he did not want its loss to seriously weaken his fleet. The twelve-year-old heavy cruiser Indianapolis fitted his specifications.
(我)选择重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作为旗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座舰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可以被炮灰掉(expendable),如果此舰真的被打击导致整条船都必须退出战斗,那这损失对舰队的削弱也应该尽量小

读者自己体会吧。


李莫愁一生倨傲,从不向人示弱,但这时心中酸苦,熬不住叫道:“我好痛啊,快救救我。”朱子柳指着天竺僧的遗体道:“我师叔本可救你,然而你杀死了他。”李莫愁咬着牙齿道:“不错,是我杀了他,世上的好人坏人我都要杀。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你们为甚么活着?我要你们一起都死!
—— 金庸《神雕侠侣》 第三十二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