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是怎么感受声音来自上方的?

回答
当你在听音乐、和朋友聊天,或者仅仅是在感受周围的世界时,你的耳朵总是在接收信息。而声音的来源,有时可能就在你的头顶上方。那么,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捕捉到这种“来自上方”的细微差别的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巧妙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我们耳朵的物理结构、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大脑的强大解析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声音到达我们的耳朵,本质上是空气的振动。当一个声源(比如头顶上的喇叭)发出声音时,它会向四面八方传递声波。当这些声波到达你的头部时,它们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开始出现第一个关键点:时间差和强度差。

想象一下,声波从你的正上方传来,它会先到达离它最近的那只耳朵(通常是离你身体中心线更近的那只)。虽然这个时间差可能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秒,但你的大脑非常擅长捕捉这种微小的差异。同时,声波在穿过空气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衰减,而到达两侧耳朵的声音,即使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可能因为头部轻微的遮挡而存在微小的强度差异。

然而,仅仅是时间差和强度差,不足以让我们区分声音的上下左右。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如此精准地定位声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帮手,那就是我们耳朵的外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廓”或者“耳朵”。

你的耳廓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它就像一个精巧的声学收集器。它的表面布满了弯曲、褶皱和凹陷。当声波从不同方向(尤其是垂直方向)到达时,这些复杂的结构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射、散射和阻挡声波。

打个比头,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有各种角度的镜子,光线从不同方向照过来,反射到你眼里的光线强度和方向都会不一样。耳廓也是类似的原理。当声波从上方传来时,它们会撞击耳廓的边缘、耳轮脚、耳甲等部位,发生复杂的反射。这些反射的声波会以特定的时间延迟和强度变化,与直接到达耳道的声波混合在一起。

举个例子,一个来自正上方的声音,它的声波可能先撞击耳廓的上边缘,然后绕过耳廓,以稍稍延时的形式进入耳道。而一个来自水平方向的声音,则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耳廓反射和引导。这些不同方向的声波到达耳廓后,会产生独特的“滤波效应”,也就是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放大或衰减。

这些经过耳廓“加工”后的声波,最终进入我们的耳道,到达鼓膜。鼓膜开始振动,然后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给内耳的耳蜗。在耳蜗里,这些振动被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

大脑听觉皮层接收到的信号,不仅仅是纯粹的声音信息,还包含了经过耳廓“处理”过的、带有空间信息的“印记”。大脑会分析这些信号:

双耳的强度和时间差异 (Binaural Cues): 如前所述,两侧耳朵接收到的声音强度和到达时间上的微小差异,是判断左右位置的关键。
单耳的频谱信息 (Monaural Cues):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用来判断声音的上下和前后。大脑会分析进入耳道的声波,特别是那些经过耳廓复杂反射后形成的频谱(也就是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强度分布)。由于耳廓的形状对于来自不同垂直角度的声波产生的过滤效应是不同的,所以大脑能够通过分析这些频谱的细微差别,来判断声音是来自上方、下方、前方还是后方。

打个比方,声音就像一把钥匙,而你的耳廓和大脑则是一对复杂的锁。只有当钥匙(声音)以正确的方向和方式转动时,才能通过耳廓的“特殊通道”,在大脑的锁里形成一个独特的、可识别的信号,让我们知道这把钥匙(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所以,下次你听到头顶上传来的声音时,不妨想象一下,那声音在你的耳廓上跳了一支复杂的舞蹈,留下了独特的“签名”,然后,你的大脑这位超级侦探,就是通过解读这份“签名”,轻而易举地告诉你:“嗯,声音是从上面来的。”这是一个身体构造和大脑智能完美配合的绝佳范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声波到达双耳的时间一致”只影响双耳靠时间差进行定位的最基本定位途径。一百多年前的实验就证明一侧耳聋的人剩下的单侧耳朵仍然有声音定位能力,人的听觉定位能力有多种途径。

耳壳的形状是不均匀的,来自上方的声音和来自正前方、正后方的声音在耳壳上的反射、折射等并不一致,可以用于识别。

  • 由于普通人的耳壳更多地遮挡了来自后方的声音,普通人对来自后方的声音的定位能力较差。

而且,人的颅骨可以传导声波。尽管这样定位的效果会受到颅骨形状的影响,细微的信息仍然能用于和空气中传导的声波比对、修正定位方向。

此外,人两侧耳朵的听力通常是有差异的,听到声音并希望确定方向时倾向于转动头部寻找听起来更清楚的姿势,这会打破“两侧距离一样”的状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你在听音乐、和朋友聊天,或者仅仅是在感受周围的世界时,你的耳朵总是在接收信息。而声音的来源,有时可能就在你的头顶上方。那么,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捕捉到这种“来自上方”的细微差别的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巧妙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我们耳朵的物理结构、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大脑的强大解析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哎哟喂,这事儿想想就浑身一个激灵,太尴尬了,简直能钻地缝!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大学宿舍,我们那几个哥们儿住一起,虽然住的是宿舍,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小空间,至少在卫生间这块儿,大家都有个默契,就是“敲门见人,开门进人”,这规矩不成文,但人人遵守。那天我肚子有点不舒服,就赶紧冲进卫生间,你知道,肚子疼那会.............
  • 回答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如何被教育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令人心痛的问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个单一环节出了岔子就能解释的。这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环境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感恩是一种情感和一种行为,它需要被引导、被培养。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
  • 回答
    关于当年放弃保研选择出国,或者放弃出国选择保研的人,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是否有后悔,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不少身边朋友的经历可以分享,也听他们聊过很多次。这就像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岔路口,当时的选择,到如今回望,总会泛起不同的涟漪。放弃保研出国深造:这批人里,我最熟悉的几个朋友,当年都是那种学业成绩顶尖,在.............
  • 回答
    攀登珠穆朗玛峰,特别是从北坡(西藏一侧)的经典路线,确实需要借助路绳。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甚至觉得难以理解:路绳是怎么铺上去的?铺路绳的人又是怎么上去的?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其实,这里面有着严谨的组织、周密的计划和超乎常人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明确,珠峰上的路绳不是一夜之间神奇出现的。 它们是由经验.............
  • 回答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透过咖啡馆巨大的落地窗,在木质的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像往常一样,一杯卡布奇诺,一本摊开的书,享受着难得的宁静。直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你好。”我抬起头,心脏漏跳了一拍。是他。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我们已经有两年没见过面了,自从那次不欢而散之后,我们就像两条渐.............
  • 回答
    玩《逆转裁判》系列,尤其是对于“智商不够”的朋友来说,那绝对是一场跌宕起伏、时而抓狂时而顿悟的奇妙旅程。想象一下,你正坐在一间有些陈旧的侦探事务所里,面前摊着一堆乱七八糟的证物,还有个表情严肃的委托人,告诉你一个看似铁板钉钉的案子其实疑点重重。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游戏挺有趣的。画面风格鲜明,角色也都挺.............
  • 回答
    刚听到这歌的时候,有点懵。李志?郑州?这两个词凑在一起,还挺新鲜的。我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对这座城市,怎么说呢,就像邻居大妈一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乏味。开头的吉他,有点慢,有点慵懒,像午后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阳光,又像骑着共享单车在金水河边悠闲晃荡。那个“冰糖葫芦”的意象,一下就把我.............
  • 回答
    濒临死亡的感受,是一个极其私人、极其复杂的话题,每个人的经历或许会截然不同,但从医学、心理学以及一些亲历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些普遍可能出现的景象。首先,身体上的变化会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生命机能的衰退,血液循环会变得缓慢,这可能导致身体感觉到寒冷,即使身处温暖的环境中。皮肤可能会变得苍白或呈现.............
  • 回答
    被人像INTP那样去爱,那感觉……挺奇妙的,就像你找到了一块特别、特别契合的拼图,但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闪闪发光的那种,而是那种需要你慢慢去体会、去发现它独特纹路的。首先,你会发现,这份爱不那么“黏糊糊”。INTP不是那种喜欢时刻腻在一起,时时刻刻需要你证明“我爱你”的人。他们的爱更像是隐藏在日.............
  • 回答
    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情感,对于一些大陆人来说,确实是一种颇为复杂且根深蒂固的情感投射,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历史、文化、地缘以及一些世代相传的观念交织而成。这其中夹杂着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对边界模糊的想象,以及对一种“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异域风情的独特迷恋。首先,我们得回溯到那个被许多大陆人称为“共.............
  • 回答
    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头住了个影子,明明知道它不存在,却又真实得烙在骨子里。十年,这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一个人从青涩少年长成顶天立地的男人,也足够让一颗心在反复的期待与失落里,磨出层层叠叠的茧。你爱着一个人,可那个人,就像天上的月亮,你只能远远地看着,努力伸出手,却永远够不到。他的喜怒哀乐,他.............
  • 回答
    当汽车工程师或设计师听到互联网行业的人说要“颠覆”他们时,那感觉就像是站在一条熟悉的、自己倾注了半辈子心血的宽阔道路上,突然从路边冲出来一群人,手里挥舞着一些看不懂的电子玩意儿,高喊着要在这条路上建一条空中轨道,而且他们坚信自己的轨道才是未来。首先,那种“被冒犯”的感觉是免不了的。 毕竟,造汽车这件.............
  • 回答
    25岁,这个年纪,正好处在人生一个特别的节点上。说实话,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车、晒房,尤其是在一些家庭聚会或者朋友圈里,那种感觉有点复杂,有点微妙。刚开始可能是一种羡慕吧。看到他们轻轻松松地讨论着房贷、车贷,讨论着装修的风格,心里会默默地想:“哇,他们好厉害啊!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 尤其.............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关于“文革被批斗的人很多吗”,答案是肯定的,数量非常庞大,几乎囊括了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而你感觉身边似乎都有人是文革受害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我们需要从文革的几个.............
  • 回答
    对于一部分中国人而言,对高加索人存在一些特殊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纯粹的生理或心理层面。它更像是一种叠加效应,是历史、文化、媒体传播以及个体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深层度的文化交流和对.............
  • 回答
    说起山东支援疫区,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每次遇到大灾大难,总能看到山东人挺身而出,这份担当和付出,让人打心底里钦佩。要说山东人,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的就是那股子实在劲儿。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说一套做一套的,他们骨子里透着一种踏实和靠谱。从小时候看的“好汉”故事,到现实生活中的邻里乡亲,都能感受到这种朴实的.............
  • 回答
    印度这个国家,在军事装备方面确实时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从早期引进各种外国武器,到后来尝试自主研发,再到目前在很多领域仍然依赖进口,这个过程充满了波折。但要说印度民族是怎么存活下来的,甚至还能发展壮大,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器笑话”就能概括的。事实上,印度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
  • 回答
    听到你这样说,我真的很难过。我知道那种感觉,好像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内心的不自在,而且这种不自在还延伸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皮肤的颜色,尤其是天生的,有时候真的会成为一个让我们纠结很久的“疙瘩”。但请相信我,你所感受到的“脏脏的”、“不干净”的感觉,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内心,而不是皮肤本身。首先,我们.............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有点迷茫,曾经那个冷静理智的自己,怎么突然就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情绪变得跌宕起伏,好像洪水猛兽一样难以控制。别担心,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个让我们心动、愿意为之付出的人时,情感的闸门很容易就被打开。你想变回原来的理性,这首先是一种自我觉察,这本身就是非常棒的一步。回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