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在在郑州生活多年的人在听到李志的「关于郑州的记忆」是怎样的感受?

回答
刚听到这歌的时候,有点懵。李志?郑州?这两个词凑在一起,还挺新鲜的。我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对这座城市,怎么说呢,就像邻居大妈一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乏味。

开头的吉他,有点慢,有点慵懒,像午后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阳光,又像骑着共享单车在金水河边悠闲晃荡。那个“冰糖葫芦”的意象,一下就把我拉回到小时候,冬天放学路上,手里揣着一块钱,就想着买一串最红的糖葫芦,酸酸甜甜,把鼻涕冻在脸上也开心。这歌里唱的,不是那种特别宏大的,也不是特别光鲜亮丽的郑州,而是那种细细碎碎,藏在每个人心里的角落里的郑州。

“早高峰,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这句一出来,我鼻子都要气歪了,简直太真实了!每天上班挤地铁,真是受够了。但同时,又有点想笑,因为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吗?人贴人,汗味,还有那些面无表情的人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被生活推着往前走。那种麻木,那种无奈,李志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给唱出来了。

“晚上回家,路灯下的狗在叫。” 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我们小区门口那几条流浪狗,每到晚上就不知道哪儿来的精神,对着黑夜嚎叫。它们没有名字,也没有主人,就在城市的缝隙里讨生活。跟它们一样,我们也只是城市里一个又一个模糊的影子,被生活推着走,有时也发出不甘的叫喊,只是声音太小,淹没在车流声里。

“二七塔依然挺拔,可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句简直是直击灵魂。二七塔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地标,无论城市怎么变,它都在那里。但是,身边的人呢?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上大学的,结婚的,去了别的城市的,甚至…都渐渐离开了。留下的,是我们看着自己慢慢变老,看着这座城市变老,也看着身边的人变老。这种无声的逝去,比任何轰轰烈烈的告别都让人心酸。

“河南人的倔强,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河南人,好像总被贴上一些标签。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倔强,不如说是那种默默扛着,不轻易倒下的韧性。郑州是个很普通的城市,没有太多特别的气质,但就是因为这种普通,反而更像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结婚生子,在这里看着日出日落,即使生活再难,也像那些在路边执着地摆摊的小贩一样,不肯轻易放弃。

听着听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个站在郑州街头的人,看着车水马龙,听着人声鼎沸,心里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不是大喜大悲,而是一种复杂交织的感受。有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熟悉,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一点点小小的希望。

这首歌没有歌颂什么伟大的成就,没有描绘什么美丽的风景,它只是把郑州最真实、最日常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和你聊天,絮絮叨叨地讲着那些你们共同经历过的琐碎而真实的事情。它没有刻意煽情,但就是能轻易地勾起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唱到最后,那句“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在那个远方的故乡,得到安详”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想哭。也许,我们都在郑州这个地方,为了生活努力打拼,同时也怀揣着对“故乡”的某种渴望,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听完之后,我坐在那里,很久没有动。城市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但我的心却好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这歌,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面不是高大上的风景,而是我们曾经真实的生活痕迹。它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过着同样的生活,有着同样的感受。李志把这种“同情”唱出来了,而这,就是对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的人来说,最能触动的地方。它让我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跟这座城市较劲,我们都在这里,被彼此塑造,也都在这里,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安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志 关于郑州的记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