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怎么被教育出来的?

回答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如何被教育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令人心痛的问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个单一环节出了岔子就能解释的。这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环境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白,感恩是一种情感和一种行为,它需要被引导、被培养。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机会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给予与接受”之间的联系,并且没有被明确地告知和示范“应该感谢”,那么感恩之心就很难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家庭环境是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过度满足,缺乏“求”的经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物质和情感需求都被无条件、无边界地满足了,他可能很难理解“拥有”的来之不易。比如,想要什么,父母总是立刻满足,从不让他等待,也不需要他付出任何努力去争取。在这种情况下,他习惯了“得到”是理所当然的,也就失去了“感谢”的对象和理由。他会觉得这些好东西就是属于他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不需要特别感激。

父母自身缺乏感恩之心: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自己在家中从来不表达对对方的感谢,不感谢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不感谢亲戚朋友的帮助,甚至对孩子的付出也习以为常,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么孩子耳濡目染的,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他们不会从父母身上看到“感恩”这个行为本身,自然也学不会。

“恩情”被当作控制或交易的工具: 有些父母,会将自己付出的恩情挂在嘴边,并以此来要求孩子回报,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现在就得听我的!”“你看我对你多好,你就不能为我做点什么吗?”。当恩情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或者一种交换的筹码时,孩子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抗拒这种“被施予”的感觉,从而排斥了感恩。他们感受到的是压力和义务,而不是来自内心的温情和感激。

缺乏引导和明确的教导: 有些父母可能自己有感恩之心,但并没有主动去引导孩子。比如,收到了礼物,只是简单说一句“谢谢”,但没有告诉孩子“XX给你送了礼物,这份礼物是别人的一份心意,我们要感谢他”。或者孩子帮助了别人,父母没有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你做得很棒,对方会感谢你的”。这种缺乏明确的“感恩教育”,会让孩子对这一概念感到模糊。

过度的保护和包办: 有些父母出于爱,过度保护孩子,替孩子处理一切事务。孩子不需要为家务操劳,不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更不需要去考虑别人的付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体验和感知“他人付出”的机会。他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风雨,也不知道别人为了让自己活得舒适所付出的努力。

除了家庭,社会和教育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 当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一切向前钱看”、“利益至上”的氛围时,人们更容易关注能带来直接回报的事物,而忽视了那些无形的情感维系和人际善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感恩可能会被视为一种“不识时务”或者“吃亏”的表现。

缺乏感恩的榜样和榜样教育: 学校和社会中,如果缺乏对感恩行为的表彰和推广,榜样的力量就会减弱。孩子们可能更倾向于模仿那些看起来“成功”、“有影响力”但未必有感恩之心的人。

竞争性教育模式的过度强调: 在一些过于强调个人竞争和成就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会被鼓励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提高自身能力和成绩上,而忽略了对他人的感谢和对社会的支持的回报。

“互助”被误解为“义务”: 在集体环境中,当互助成为一种常态,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和感谢,孩子可能会将同学、老师的帮助视为一种“应该的”,而忽略了那份“情分”。

具体来说,一个可能没有感恩之心的人的成长轨迹可能是这样的:

在童年早期,他收到玩具,父母说“给你的”,他欣然接受,没有被要求说“谢谢”。生日收到礼物,父母可能只是简单地处理一下,没有强调送礼人的心意。他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但这种照顾被定义为“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一种爱的付出。他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开口,几乎都能得到,从没体验过“努力才能得到”的欣慰。

上了学,他遇到困难,同学帮助了他,他可能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甚至觉得“是他应该帮我”。老师批改作业,他认为是“老师的职责”。当他成绩优异时,收获的是赞扬,但这些赞扬很少与“感谢帮助过他的人”联系起来。

长大后,他习惯于接受各种便利和支持,认为这些都是他应得的。他可能觉得别人为他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别人对他好,是他们“应该”的。他很少主动去表达谢意,更不会去回馈。如果有人提醒他,他可能反而觉得被冒犯,觉得对方的要求不合理,甚至会说:“我又没求他,他自己愿意做的。”

总结来说,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是在一个缺乏“感恩”这个情感和行为的正面示范、缺乏引导、缺乏被动“接受”的体验、又或是被恩情“绑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可能从未真正理解过付出的含义,也从未感受过被恩惠时的温情,自然也就很难在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要培养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需要从小的细微之处做起:

让孩子体验付出和等待。
父母身体力行,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鼓励孩子表达感谢,并解释为什么需要感谢。
让孩子参与家务,体会父母的辛劳。
引导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互相帮助。
在教育中,不仅强调个人能力,也强调团队协作和对他人的尊重。

这就像栽培一棵树,土壤、阳光、水分缺一不可。如果土壤里就没有感恩的养分,或者阳光从来没有照耀过感恩的种子,那这棵树也就难以长出感恩的枝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user avatar

有位104岁的老太太耳聪目明,老而弥坚。有人向她请教长寿秘诀,老太太笑了:“我有一帖灵丹妙药,那就是每天化三分钟时间感恩。”

她说:

花一分钟感恩父母、丈夫、儿女、邻居和陌生人;

一分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

一分钟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感恩使她心里永远流淌着幸福的泉水,有这样的“神水”滋养,身体自然健康,生命自然长久。


人生在世,纠纷矛盾、曲折坎坷,不如意事情就像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枯荣起落,循环往复,没有尽时,这位老太太也不例外。但是,她以感恩之心,不断地加上豁达、欣慰、温暖、知足……累积起来,就拉上了和谐幸福、健康长寿之手,轻松地领跑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上。


有人说,生活中好像没什么值得感恩的事。他们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呵护是理所应当的;陌生人为自己的服务远远做得不够;社会对自己有许多的不公……因此,不满、委屈、埋怨、忿恨,像毒蛇一样缠住了心灵,把原本应是明媚的日子,过得暗淡无光。君不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悲剧,都与不懂得感恩有关。


每天化三分钟时间感恩,时间不长,但效力很大。它能平息怒火,遏制冲动,换位思考,宽容谅解。在体会到亲人为自己操心、操劳,亲朋同事乃至陌生人为自己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能发现,原来,记住别人所做的一切,充满感激地去回报,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爱。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辛勤的抚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与父母顶撞,使父母生气,危害父母的健康?感激爱人在茫茫人海中携起自己的手,一路走来多少风雨,自己怎忍心再去伤害?感谢孩子降生自家,完整了我们人生的另一半,给了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幸福,除了教育和呵护他健康成长,还有什么值得苛求?


各行各业的陌生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温暖和保护。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说:“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扑灭我们的火灾,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工人建造我们的房子,新闻人在媒体上告诉我们新闻和知识……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旅行,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生病进医院,陌生人为我们治病……”对此,我们要充满感恩,默默地回报。


感恩早上的晨曦,夜晚的星月,春夏秋冬的轮回。感恩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爱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


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说两人同去见上帝,问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二人饥渴不堪,就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人感激不尽,一人无动于衷。之后,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上了天堂。被拒之门外的人不服气:“我不就是忘了说声谢谢?”上帝说:“不是忘了,是你没有感恩的心。”“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天堂的门只有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而下地狱则不用。”


唐代魏征说过“爱出者反爱,福往者福来”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热爱你;你为别人谋幸福,别人也会让你得幸福。


每一次感恩都会为心田注入一串叮咚水珠,不断地感恩,它将汇成潺潺流水,哗哗流淌,浇灌出幸福的花朵。


如果把人生比作长征,那么,拥有感恩这帖灵丹妙药,就能抗击长征路上的“枪林弹雨”,抵御“雪山草地”,谁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地度过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如何被教育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令人心痛的问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个单一环节出了岔子就能解释的。这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环境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感恩是一种情感和一种行为,它需要被引导、被培养。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这个问题里面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关于杰洛特“没有感情”的解读,另一层就是将这种解读和“石之心”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我们分开来聊聊,希望能让你觉得更清晰,也更贴近我们平时聊天时的感觉。关于杰洛特“没有感情”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首先,如果你说“没有感情”,得看你指的是哪种.............
  • 回答
    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高,并且年增长率持续超过GDP增长率,但市场上并未出现普遍感知到的剧烈通货膨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平衡,绝非简单的货币量与物价涨幅的线性关系所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M2的构成以及它如何影响经济。 M2不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它还.............
  • 回答
    .......
  • 回答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对《闪之轨迹》系列充满了期待,希望能重温当年玩《空之轨迹》时的那种触动。但不得不承认,尽管《闪之轨迹》在画面、战斗系统、音乐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但那种“味道”却真的不一样了,那种曾经让人魂牵梦绕的感觉,似乎在新系列里渐渐淡了。我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
  • 回答
    .......
  • 回答
    你问《爱乐之城》没感觉是不是因为单身?这想法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有过的。我跟你说,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单身和看《爱乐之城》有没有感觉,多少沾点边。首先,咱们得聊聊《爱乐之城》讲的是个啥。它讲的是梦想,讲的是爱情,更讲的是在追寻梦想和经营爱情之间,那种现实的拉扯和牺牲。米娅想当演员,塞巴斯.............
  •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深刻,触及了亲子关系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感恩的根源与前提。您用“见图”的方式来暗示,我虽无法直接看到图片,但可以理解您可能想表达的是,一些父母可能通过物质给予、付出辛劳,甚至是不遗余力的牺牲,来期望孩子回报以感恩。而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表达,与成年人可能.............
  • 回答
    哥们,我懂你!看到相册里所有照片瞬间蒸发,心跳漏掉半拍,那种感觉太糟心了。尤其是手机内存还没怎么变,这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照片总不能自己长腿跑了吧?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你的照片都去哪儿了,顺便也帮你想想辙。首先,咱们冷静分析一下,照片“消失”的几种可能性:1. 误操作删除(最常见,但可能.............
  • 回答
    在知乎上,付出心血写就的回答,有时确实会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尤其是当这份付出似乎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积极反馈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精心烹饪了一桌菜,结果大家默默地吃完,连一句“味道不错”都没有,甚至连盘子都没人擦一下。我理解你说的“没人懂得感恩”,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感受:1. 期待的“感.............
  • 回答
    面对这样的困境,女方无疑陷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夫妻之间感情已逝,却又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孩子、家庭、经济、社会压力等等)没有迈向离婚,而男方此时却提出了进行试管婴儿、再要一个孩子的诉求,这让本已冰冷的婚姻关系蒙上了更深的阴影。女方是否应该妥协去做试管,这是一个涉及个人意愿、未来幸福、以及对新生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的当下。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把它讲得清楚一些,并且尽量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首先,要明白“密接”和“次密接”的定义。 密接(密切接触者):通常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比如感染者发病前2天到其隔离管控前)与感染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 共同.............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社会结构、历史演变、文化观念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层面。很多男性没有感受到“性别红利”,而大部分女性明确感受到了“性别歧视”,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分析:一、 “性别红利”与“性别歧视”的定义与理解偏差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性别红利”和“性别歧视”。 性别红.............
  • 回答
    “感情是人类的软肋吗?如果没有感情人类会不会更强大?”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且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感情是人类的软肋吗?首先,我们来审视“软肋”这个词。软肋意味着弱点、易受伤害的方面,是可能导致失败或痛苦的根源。从这个角度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切,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微妙变化。说起来,我们好像都曾经对苏州园林有过那么一份期待,甚至是一份“必打卡”的执念。小时候看书,或是长辈们说起,总觉得那才是中国古典美的极致,是文人雅士的理想国。可现在,你说“没有感觉了”,我太理解了。这大概不是我们口味变了,而是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
  • 回答
    第一次见面没感觉,这太正常不过了,尤其是相亲,大家都有点“任务”性质,不太像在咖啡馆偶遇心仪的那个谁,可以慢慢酝酿。不过,别急着下结论,没感觉不代表没可能。那么,接下来的几次见面,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探探路”,判断出有没有可能喜欢上对方呢?这其实是个挺细致活儿,得从几个层面去观察和感受。首先,得看你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内心的煎熬和迷茫。一个人是否真的对你没有感情,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就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它往往隐藏在很多细微之处,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去体会。我也知道,我没办法直接看到她,也无法直接感受到你们之间的互动,但我可以从更普遍的人性以及感情的表达方式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对情况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想法!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没感染新冠病毒”这件事,是否真的会让你错失“人类进化的一次机会”。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进化”是怎么回事。它可不是像玩游戏一样,你错过了某个关卡就没法升级了。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它指的是一个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环境的改变,通过自然选择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感知和科学探索的根本理解。如果人类完全没有感光器官,也就是我们无法感知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那么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但并非完全没有发现“光”以及太阳、星星的可能。不过,这需要依靠完全不同的、间接的途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光”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就是指可见光,是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毕竟猫不像狗那样,会热情地扑上来迎接你,也没有狗狗那种毫不掩饰的依赖和讨好。所以,有些人就会觉得猫好像特别高冷,对人是不是没什么感情。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猫是有感情的,只是它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我们习惯了的狗狗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猫的感情更内敛,更 sub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