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建筑的抗震措施有哪些?

回答
在一栋由承重砌体墙构成的混合结构建筑中,抗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目标是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房屋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砌体墙自身的力学特性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协同作用。

一、 加强砌体墙本身的抗震能力

砌体墙最大的弱点在于其脆性,尤其是在受压和受弯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提升砌体墙自身的整体性和延性是抗震设计的首要任务。

构造措施:
配筋砌体墙: 这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在砌体墙的灰缝中布置竖向和水平方向的钢筋,并与混凝土或砂浆填充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墙体的抗拉、抗剪和抗弯能力。钢筋的布置密度、直径和锚固长度需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竖向钢筋: 通常布置在墙体的边缘、转角、门窗洞口两侧,以及墙体中部(根据墙体高度和跨度确定)。它们主要承担墙体的轴向压力和部分弯矩。
水平钢筋: 布置在砌体墙的水平灰缝中,形成一个网格,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抵抗水平剪力的能力。在楼板和屋盖的连接处,水平钢筋尤其重要,用于将楼板的地震力传递给墙体。
构造柱和圈梁: 这是配筋砌体墙中不可或缺的构件。
构造柱: 布置在墙体的端部、转角、沿墙长度每隔一定距离(根据规范要求)以及门窗洞口两侧。它们不仅作为钢筋的锚固点,更重要的是在墙体受到剪力作用时,能够提供有效的约束和支撑,防止墙体发生倾覆或倒塌。构造柱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混凝土强度都有严格的规定。
圈梁: 沿建筑物的四周、各楼层楼板处以及屋盖处设置。圈梁将各个承重墙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有效抵抗水平地震力,并将这些力传递到结构的其他构件上。圈梁能够起到加强墙体整体性、防止墙体开裂、改善受力状态的作用。
构造措施与砌块的配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砌块(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需要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例如,空心砌块在灌竖向砂浆时需要确保砂浆饱满密实,并与水平钢筋良好结合。

砌体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砌块强度: 选择符合抗震设计要求的砌块强度等级,确保砌块本身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砂浆强度和配比: 使用强度等级合适的砂浆,并严格控制砂浆的配比,确保砂浆饱满、密实,并与砌块之间形成良好的粘结。劣质砂浆会大大降低墙体的抗震性能。
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砌体墙的施工质量,包括砌块的摆放、灰缝的饱满度、钢筋的固定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或砂浆的浇筑密实度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对墙体的抗震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 保证主体结构之间的有效连接与协同工作

混合结构意味着砌体墙需要与其他主体结构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柱、梁、楼板、屋盖等)良好地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抵抗地震力。

楼板与墙体的连接:
锁键连接: 在楼板与墙体相交处,采用钢筋穿过楼板与墙体内的竖向钢筋连接,或者在楼板边缘设置混凝土翼缘,与墙体内的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梁形成有效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将楼板的水平地震力有效地传递给墙体,并限制墙体的相对位移。
锚固: 楼板钢筋需要在墙体内部进行可靠的锚固,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整体性: 楼板本身的设计也要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避免楼板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而脱离墙体。

屋盖与墙体的连接:
圈梁的贯通性: 屋盖结构应与顶层的圈梁可靠连接,圈梁应贯通整个屋盖的周边,并与墙体内的构造柱连接。
钢筋的锚固和搭接: 屋盖的钢筋需要在圈梁内进行可靠的锚固和搭接,确保屋盖的荷载和地震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到墙体。

墙体之间的连接:
转角和交叉点: 在墙体的转角和交叉点处,需要通过竖向钢筋的搭接和混凝土填充,使墙体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在地震中发生相互错动或脱开。
构造柱的连接作用: 构造柱在墙体转角和交叉点处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将相邻的墙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 优化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除了加强个体构件和连接,还需要从整体结构层面考虑抗震措施。

规则性: 建筑应尽量保持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平面形状(如L形、U形)、过大的悬挑、墙体分布的不均匀等,都会导致地震力在结构中分布不均,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降低结构的抗震能力。在混合结构中,要特别注意砌体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对称性和均匀性。
剪力墙的布置: 在混合结构中,砌体承重墙主要承担剪力,因此其在结构平面内的布置应尽可能对称、均匀,并形成完整的剪力墙体系,以有效抵抗水平地震力。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 在设计中,应遵循“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原则,确保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晚于梁的破坏,剪切破坏晚于弯曲破坏,以提供更大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对于砌体结构,则强调“强墙弱柱/梁”的组合,确保砌体墙在主体结构破坏之前能够承受主要的地震力。

底部加强: 建筑的底部楼层(如基础以上至首层)通常会受到更大的地震力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底部楼层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基础设计: 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与上部结构可靠连接,确保基础能够有效地将上部结构的地震力传递给地基。
首层空间: 对于设置了较大空间的底层建筑(如商铺),在砌体墙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增加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剪力墙来承担上部楼层的荷载,并抵抗地震力。

减轻地震作用:
隔震技术: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基础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设置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以显著减小地震力传递到上部结构。
消能减震技术: 在结构的关键部位设置消能器,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反应。

四、 关注细节和连接的可靠性

在砌体混合结构中,许多抗震性能的失效往往源于细节处理不当或连接部位的薄弱。

门窗洞口的处理: 门窗洞口会削弱墙体的整体性,因此需要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或加强的垂直钢筋,并在洞口顶部设置过梁(通常是钢筋混凝土过梁),与两侧的构造柱或竖向钢筋连接,以防止洞口处发生斜裂缝或局部破坏。
不同材料连接处的处理: 在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梁等构件相接处,需要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如使用锚筋、连接板等,确保连接的整体性。
伸缩缝的处理: 建筑的伸缩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妥善处理,确保在地震中不会因错动而导致整体失稳。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 除了主体结构,建筑内的非结构构件(如隔墙、吊顶、外挂装饰等)也需要在地震中保证其不脱落伤人。虽然这些不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承载,但也是整体抗震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对于承重砌体墙的混合结构建筑而言,抗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材料选择、构件构造、结构连接、整体布置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加强砌体墙本身的整体性、延性和承载力,保证主体结构之间的有效连接,优化结构整体的规则性和抗震性能,并关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才能构建出能够抵御地震考验的坚固安全家园。最终的目标是让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序地屈服,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避免发生脆性破坏,从而保护生命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有增加圈梁构造柱、预制楼板增加叠合层、墙体增加配筋、墙体增加钢筋网片混凝土等。

下图为增加圈梁构造柱的方式:

下图为增加配筋和混凝土面层的方式:

具体可参考下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一栋由承重砌体墙构成的混合结构建筑中,抗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目标是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房屋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砌体墙自身的力学特性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协同作用。一、 加强砌体墙本身的抗震能力砌体墙最大的弱点在于其脆性,.............
  • 回答
    砌新墙用钢筋还是钢网,这确实是个挺纠结的问题,不少人在盖房子的时候都会遇到。其实,两者各有优势,并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关键在于你的具体需求和墙体要承担的“任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说说钢筋,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植筋”或者“钢筋笼”。 钢筋的好处: 承重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越.............
  • 回答
    卫生间新砌墙会不会把楼板压穿,这得从好几个方面仔细掰扯掰扯。不是随便一砌就能万事大吉的,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楼板是承载着上面所有重量的东西,它是有设计承载能力的。新砌的墙,说白了就是增加了楼板的荷载。这就像你原来身上只背着一个背包,现在又加上了个大号的行李箱,楼板能不能承受住,就看.............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砌块提前浸水后风干,是否能加快砌块的收缩变形”这个问题,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里面的门道,其实比想象中要多一些,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首先,咱们得明白,砌块,尤其是粘土烧结的砌块,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易收缩的特性。这就像海绵吸水会膨胀,干了又会缩一样,虽然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竖着砌砖”,这个说法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建筑和工艺的细节。到底行不行?说实话,这得看你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来掰扯掰扯“竖着砌砖”这事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竖着砌砖”到底是个啥意思。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砖.............
  • 回答
    阳台用红砖砌了地台,会不会塌?这绝对是很多人在进行阳台改造时会考虑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毕竟,阳台承载着我们休闲、晾晒等多种功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阳台用红砖砌地台会不会塌,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涉及到很多因素。1.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它触及到了古人智慧的精髓!咱老祖宗铺地砖,可不是简单地堆砌一番,里面藏着不少门道,讲究着呢。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也感受一下这其中的奥秘。一、为啥要“砌”?而不仅仅是“铺”?你用“砌”字,就点出了关键。古时候的地砖,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块块直接压在地上。它们是被“砌”上.............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足够令人琢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为了防御,把城门彻底砌死,岂不是最安全的选择?可事实并非如此,古代守城为何不把城门砌起来,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现实考量和战略智慧。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核心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通道与交通:城门的根本属性首先,咱们得明白城门的初衷是什么.............
  • 回答
    好嘞,咱们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说这砖混结构房,门洞敲开了,咋把它严丝合缝地砌回去。这活儿说起来不难,但讲究着呢,要是马虎了,后面出问题可就糟心了。 第一步: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动手之前,得先把家伙什儿备齐了。别到时候敲敲打打敲到一半,发现啥都缺,那就尴尬了。1. 工具类: .............
  • 回答
    赵州桥是否在建国后内部用水泥重砌,这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但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或者说至少是过于简化和误导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赵州桥的基本情况: 建造时间: 赵州桥(也称安济桥)由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建于公元605年至617年间。 结构特点: 赵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到了老式砖混结构房屋建造中的一个细节。很多时候我们看老房子,总觉得那些老瓦匠手艺真是不一般,尤其是窗户边上那些竖着的砖,看起来挺别扭,但人家就是那么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安稳得很,一点掉下来的迹象都没有。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有扎实的建筑原理和工艺在支撑。咱们先.............
  • 回答
    说到日式城堡的石墙,你注意到的那种看似杂乱无章、但又异常坚固的石块堆砌方式,确实与我们常见的规整条石城墙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捡石头往上扔,而是蕴含着一套非常精妙的建筑智慧,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对工艺的独特理解。为什么不用“可批处理”的条石?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日式城堡会选择这种“不规则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