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市场化象牙交易来遏制非法盗猎?

回答
市场化象牙交易:一个棘手的遏制盗猎方案?

长期以来,为了保护大象免遭盗猎的厄运,国际社会主要依靠禁止象牙贸易来达成目标。然而,一个截然不同的思路——即通过受管控的市场化交易来遏制非法盗猎——近年来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个想法听起来颇具争议,甚至有些反直觉,但支持者认为,在严禁市场依然存在且非法交易泛滥的情况下,引入合法渠道,或许能扭转局面。

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复杂议题:市场化象牙交易如何可能,又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核心逻辑:化“黑”为“白”,挤压非法空间

市场化象牙交易遏制盗猎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创造一个合法、受监管的象牙来源,来“稀释”非法象牙的市场需求,并增加非法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其具体运作思路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1. 合法来源的稳定供应:
来源选取: 并非所有大象都可以成为合法象牙的来源。通常,这个设想会聚焦于那些自然死亡(如年老、疾病)的大象,或者是从过去合法囤积的象牙库存中提取。非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如博茨瓦纳,拥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大象,并且其象群数量稳定,甚至相对过剩,这些国家被视为潜在的合法象牙供应者。
可持续性考量: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严格的监测和管理体系,确保合法交易的象牙来源不会导致对活体大象的额外伤害或盗猎行为的变相鼓励。例如,需要有明确的“来源追踪”机制,证明象牙并非来自于被盗猎的大象。

2. 严格的管控与追踪系统:
DNA追踪: 这是实现市场化交易合法性的关键。通过采集大象的DNA样本,并建立一个详尽的DNA数据库,可以为每一块合法来源的象牙建立“身份证明”。一旦某块象牙出现在市场上,其DNA信息能够被核实,以确保其来源的合法性。
防伪标识: 引入先进的防伪技术,如微雕、嵌入式芯片或特殊标记,进一步增加象牙的辨识度和安全性。这些标记将与DNA信息绑定,使得非法象牙难以伪装。
许可证制度: 实行严格的进出口和销售许可证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个人或机构才能进行交易。每个环节都必须接受政府或国际组织的监督。

3. 市场价格的引导与调控:
合法价格的“锚定”: 通过设定一个相对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合法象牙价格,可以一定程度上“锚定”市场价格。如果合法象牙的价格具有竞争力,并且其合法性提供了消费者安心的保障,那么部分原本会购买非法象牙的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合法渠道。
利润的导向: 将一部分象牙交易的利润导向到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或当地社区,形成一种“保护即利益”的良性循环。这样,当地社区和政府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守护大象。

4. 削弱非法市场的驱动力:
需求转移: 通过合法渠道满足一部分消费者需求,从而减少对非法市场的需求。当合法象牙的供应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时,非法交易者就失去了部分客户。
增加非法交易成本: 非法交易者将面临更严格的搜查和打击。一旦被查获,其面临的法律制裁将更加严厉。而合法交易的流程和成本虽然高,但能带来合法性和安全性,这种权衡会使一部分交易者望而却步。

实际操作中的细节与挑战

理论上的可行性,在现实中执行起来却异常艰难,且充满了潜在的风险:

DNA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准确性高的DNA数据库是一项极其庞大且持续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并且要应对DNA样本在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来源追踪”的可靠性: 如何确保在野外环境中,每一头自然死亡的大象都能被及时发现、采集DNA,并将其信息准确地与象牙关联起来,避免出现“洗白”的漏洞?盗猎者可能会冒充自然死亡,并提供伪造的DNA信息。
“合法”的边界定义: “自然死亡”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允许用于科研或博物馆的象牙进入市场?如何界定“囤积”的合法性?这些界限的模糊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全球协调与执行: 象牙的交易是跨国界的。即使一个国家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化交易,如果其他国家仍然严格禁止,那么合法象牙也可能被走私到禁止国家。全球范围内缺乏统一的、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机制,将使任何市场化尝试都难以奏效。
“合法化”的象征意义: 许多人担心,一旦象牙交易“合法化”,即使是在最严格的管控下,也会传递出一个错误的信号,即象牙是可以被贸易的。这可能会助长人们对象牙制品的需求,反而间接鼓励了盗猎。
腐败和监管漏洞: 在许多象牙交易涉及的国家,腐败问题仍然严重。高额的利润足以诱惑监管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合法渠道被非法象牙渗透。
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象牙制品,往往是出于其稀缺性、工艺价值,甚至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合法化是否能真正满足这些心理需求?还是会加剧对“新奇”象牙的需求,从而导致新的捕猎方式出现?

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

曾经有过对市场化象牙交易的尝试,例如1990年代后期,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曾允许部分非洲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出售合法库存象牙。然而,这些尝试的成效褒贬不一,一些研究表明,这并未有效遏制盗猎,反而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了象牙的非法交易量。支持者则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监管和追踪机制不够完善,且国际社会在“是否允许交易”这一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未能形成一致行动。

结论:一项高风险的实验

市场化象牙交易作为遏制非法盗猎的手段,其逻辑在于“疏”而非“堵”。它试图通过引入合法的、受控的供应渠道,来挤压非法交易的生存空间,并从经济上激励保护。然而,这更像是一场极其高风险的实验。

要让这样的机制有效运作,需要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如DNA追踪)、严密的国际合作、高度透明的监管,以及对复杂社会经济因素的深刻理解。一旦环节失控,或者“合法化”的信号传递失误,都有可能适得其反,为盗猎者打开新的大门。

目前,大多数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科学家仍然对市场化象牙交易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加强执法、打击走私链条、减少消费者需求以及保护大象栖息地等传统手段来保护大象。

因此,尽管市场化象牙交易的构想听起来具有吸引力,它能否成为解决盗猎问题的有效“药方”,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巨大问号。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贸然推行,很可能将濒危的“希望”变成“绝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遏制盗猎。至于市场化,只是帮助遏制盗猎的手段方法之一。

所以那些看上去政治正确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为核心思想的回答,不仅是廉价的鸡汤,也是文不切题的,并且还脱离实际。

在正式回答之前先要声明,本回答主要思想,数据,文献,都二手自微博上的@巡猎印记 。本人只是在创作的搬运工。因此观点上难免被巡猎所左右,在此只是想提供一个思路。

图1,主要的象牙盗猎情况。主要还是在中部非洲,东部非洲南部非洲。。但是,象群生存条件和盗猎情况,在东部和南部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情况,并将以此两地作为代表进行讨论。作为补充阅读,提供一个关于象牙盗猎的博客连接

Sina Visitor System

在中部非洲,威胁象群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被侵蚀(文献这么说的,我不方便自己随意解读)。虽然看上去,黑色圈圈的程度颇高。

在东部非洲,象群生存境地非常悲惨,盗猎猖獗,政府不管。区域灭绝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了

南部非洲,因为当地政府持续而有效的打击盗猎行为,象群已经多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了。大象的数量,已经是可持续承载力的三倍了。要知道大象这种植食性的大个子,一旦超过了自然承载力,破坏的是整个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所以很显然,不同地区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对象群的保护策略要有不同方法。对于东非,显然就是要打击走私为主牙,这点毫无问题。而对于南部非洲,更棘手的是如何把象群数量减下来

答案显然是——猎杀。如果非要给这个行为加上一个形容词,那就是——科学地猎杀。

所以,即使没有买卖,也会有杀戮,以保护为目的的杀戮。

但是,猎杀也可以是公益的,把猎杀变成旅游项目,把肉留给狮子鬣狗秃鹫,把象牙回收并销毁,不留下象牙这种副产品。

当然,也可以变通下,把象牙作为副产品留下。

然后,才是本题的重点,如何让科学地猎杀带来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地,遏制盗猎。

一方面,钱是个好东西,这个好理解,,禁猎是要花钱的,农民也憎恶大象,因为大象会破坏农田甚至闯进村庄。调动象群栖息地的各级政府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安抚农民,都得花钱。

另一方面,我认为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即官方有计划、科学地在南非猎杀大象,满足世界各国的合法市场需求,能更好的遏制盗猎。

用不得不杀,杀完留下的副产品,去换取出于市场需求和东非松懈的禁猎而惨死在盗猎者手中的生命,道义上没有说不过去的地方。

这种 合法猎杀—合法交易 的模式,是直接满足市场需求,压缩盗猎分子的黑市,鼓励各国去加大力度打击走私,从而遏制非法象牙市场。

市场化,不仅代表着 利, 同时也意味着,法。

而这个合法销售的资格,需要一定的国际权威部门来认定,获得资格的国家,等于给大象们撑起了一顶保护伞,同时对黑市,说了不。

A国盈利了,B国受到鼓励也跟上,加入到打击走私的行列中来。至少是这样想象的。

举个例子,日本允许民间经营象牙制品的国家,这一地位来源于岛国长期经营、彻底禁绝了本国象牙走私后才取得的成果。

顺便贴个岛国的印章店的网站,基本都是中文汉字,理解起来不难。里头附有价格。

象牙印鑑(個人用)

不过需要声明的是,在岛国可以合法购买,不代表你能带进中国。鄙人在知乎发帖咨询过,海关对象牙制品的态度是等同于毒品的。请勿作死。

如果一个象牙制品的消费国(比如中国),在展现了足够的决心和实力来打击象牙走私并取得成果之后,获得了民间销售象牙制品的合法地位,与象牙生产国形成了 合法-合法的象牙贸易模式,满足了本国的市场需求,并获取了经济利益。只有在这时候,才能真正有效的打击到黑市的生存根基。

接下来的问题,如果合法市场扩张了,是否会带动需求,给非法市场可乘之机呢?

——我不认为这个逻辑成立,请参照假酒假烟。当然了,也要看具体的操作。

而且,如果看了上文那个日本网店的象牙印章的价格,18mm直径*60mm高度的高级象牙印章,售价也只在3k人民币,而廉价的小尺寸的印章 则骤降到千元以内。很贵么?

作为消费者3k人民币买个合法的装逼小物或更贵些的工艺品,总好过提心吊胆去违法,更何况良心上也过得去。

再而且,其实国内也有国家许可的象牙销售场所,认准两证:《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和《象牙制品收藏证》,可以购买到合法的象牙制品。是不是和岛国很相似?是的,中国打击走私上一直是重拳出击,每年都烧毁查没的象牙,所以才有了合法销售象牙制品的资格。而且在未来,中国可能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的贸易资格。

遏制黑市,疏堵结合。把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纳入到法律的范畴内,这条道路必然漫长。不管最终成功与否,至少是一条思路。

当然了,对于走私截获、查猎缴获的象牙制品或原料,还是应该一刀切的予以销毁。但是,这是另一个话题的事情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