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注射新冠疫苗后都有什么反应?

回答
打完新冠疫苗,身边不少人都有点“症状”,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又不太一样。我来给你唠唠我、我家人和一些朋友们打完疫苗后的“经历”,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平常聊天一样。

刚打完,针眼处的“小插曲”

这个最常见,就像打其他疫苗一样。打针的地方,那个胳膊,一开始有点胀胀的,摸上去有个小疙瘩。有些人是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才感觉到,有些人是打完没多久就有了。

酸胀感: 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到,就是胳膊有点不得劲,有点酸,像是被压了一下。动的时候,尤其是抬胳膊的时候,会更明显一点。
红肿: 有些人打针的地方会有点泛红,摸上去可能稍微有点鼓鼓的。我有个朋友,打完第二天,那个地方红得像被蚊子咬了,但是不痒,就是有点显眼。
疼痛: 少数人会有点针扎似的疼,但大多数只是那种酸酸胀胀的感觉,不算是剧痛。我妈打完就说:“哎呀,胳膊有点沉沉的。”

这些针眼处的反应,一般都比较温和,持续个一两天就没啥感觉了。

全身性的“小不适”——这部分就比较多样了

除了胳膊那点事儿,有些人还会感觉到一些全身性的反应,像是身体在“加班”适应疫苗。

疲劳感/困倦: 这个也是挺多人会有的。感觉像是没睡好,特别想躺着,提不起精神。我本人就是这样,打完下午就觉得眼皮沉,晚上早早的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也觉得有点没劲。
低烧/发热: 这个就分人了。有的人可能就体温稍微升高一点,比如37.3℃、37.5℃这样,可能还会有点轻微的头痛,就像感冒刚开始的时候。有人烧得比较明显,38℃左右,还会伴随肌肉酸痛,全身像散架了一样。我姐就是,打完第一天半夜开始有点发烧,还浑身酸疼,吃了退烧药才好点,第二天就基本恢复了。
头痛: 有些人打完会头疼,可能是胀痛、钝痛,感觉脑袋有点昏沉。
肌肉酸痛: 跟发烧伴随的差不多,就是感觉全身的肌肉,尤其是腿部和背部,有点酸软,好像刚跑完马拉松一样。
乏力: 和疲劳感类似,就是觉得没力气,不想动。
食欲不振: 少数人会觉得没啥胃口,吃东西不太香。
恶心/轻微腹泻: 也有人会有点轻微的肠胃不适,比如觉得有点恶心,或者上厕所次数稍微多了点,但都不严重。

“没啥感觉”派——也挺多人!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打完疫苗基本上没啥感觉,就跟平时打个流感疫苗似的,啥事没有。他们打完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简直是“天选之子”。我一个朋友,打完第二天就去爬山了,还跟我炫耀说自己一点事儿都没有。

有些人是打完第二针反应更明显

很多人反馈说,第一针打完可能就胳膊酸胀,或者有点轻微的疲劳,但到了第二针(或者加强针),全身性的反应就比较明显了,比如发烧、肌肉酸痛这些。也有人说,两针反应都差不多,或者第一针反应更重。这个真的因人而异,跟个人体质、当时的状态都有关系。

打完疫苗后的“小建议”(我们自己总结的)

多喝水: 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感觉身体需要补充水分。
注意休息: 如果感觉累,就好好休息,别硬撑。
清淡饮食: 别吃辛辣油腻的,吃点好消化的。
观察体温: 备着体温计,感觉不对劲就量量。
备点常用药: 像退烧药、止痛药之类的,以防万一。
别太紧张: 大多数反应都是暂时的,过两天就好了,紧张反而可能加剧不适感。

要不要去医院?

一般情况下,那些轻微的发烧、疲劳、肌肉酸痛,属于正常反应,不需要太担心。但如果出现高烧不退(比如超过38.5℃,吃了药也不退)、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打完疫苗的地方红肿热痛特别严重,甚至出现皮疹、全身乏力到不能动弹等,那还是及时去看医生比较放心。

总的来说,大家打完新冠疫苗后的反应,大部分都是比较轻微且短暂的,就像身体在跟疫苗“打个招呼”,然后慢慢适应。当然,也有少数人反应比较大,但大多数也能在两三天内恢复。最重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好观察和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高血压了,我虽然胖,但多年来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素质还行,饮食方面虽然碳水确实有些过量,不过至少是长期低盐低脂多素无糖的,睡眠巨好,睡眠质量也不错,所以除了血脂稍微有点高,其他指标还好,一直没有高血压的情况,要不然也打不了第一针疫苗。

年前一月底打的第一针,当时血压是115/86,很正常的血压,因为疫情原因,过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团年之类的活动,过年期间就家里简单聚了两次,饮食都不算大鱼大肉,就是普通腊肉香肠土火锅什么的,至少没大肘子或者油炸食物(有酥肉、炸丸子什么的,但是要想很多是不可能的)之类,酒就喝了一次,二两左右。

节后第一周星期一去打第二针,血压居然爆表了,190多的140多,以为是临时的,简单吃了一个月左右的中成药,丹参片和另外一种颗粒,医生说改善下微循环,结果基本无效,血压依旧在180/140徘徊。不过自我感觉没有任何反应,一切良好。

现在已经开始吃降压药了,吃了二十多天,有所缓解,但是还是有点高,这个锅除了疫苗,我真的不知道谁来背。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我要给大家案例看一下。

前天打完第三针科兴。

从头到尾是没有任何反应。

我前前女友两针卫士,但是不吃肉只吃奶蛋,确诊。但是没有症状,有两天37.4。

我俩天天在一起,当时我两针科兴。我就是有一天去711显示体温37.6,出门立马去约PCR检测,告知当天没有,回家等电话。第二天起床36.3。等了一周没电话,自己再去约pcr检测,结果阴性。至今不知道算是感染过没有。每天肉接近一公斤,蛋4到8个,奶一升起步。

最近跟现在女朋友在一起,时间上跟前前女友有交叉,现女友没有工作证,约不了疫苗裸奔状态。虽然不吃肉但是蛋奶鱼管饱,还每天从我那搞"获得性抗体"蛋白。直今体温从未超过36.3,每天最少测三四次。

所以我感觉疫情对我来说是过去了。

积极享受生活。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5166907129978880


user avatar

打完疫苗三天不让喝酒,大伙喝我干看着,心里很烦,别的没有。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我们不否认接种新冠疫苗后会有不良反应的概率,但这个概率真的是非常

然后,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最后,从人体免疫反应的原理上分析一下为什么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在个体之间差异有那么大。

根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30日,国内新冠疫苗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1】。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会纳闷,感觉实际上的比例会比这个高很多,因为认识的人当中就有不少“中枪”了,有些甚至几乎病倒。

这里大家就要注意区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和真正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了。前者包括疫苗自身问题、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真正的疫苗不良反应。而后者则专指与疫苗本身特性相关、与接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的并且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所以,统计下来真正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非常低的。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发热、乏力为代表的类流感样反应和注射部位的硬结、红肿。所以,不论是全身反应还是局部反应都比较轻微,大家完全没必要过度担忧。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排除了免疫接种的禁忌征就可以放心注射疫苗。

不同类型的疫苗原理和注射后免疫系统的反应

在我往期的科普中介绍了疫苗技术的划代和不同原理的疫苗类型。链接如下,如果感兴趣欢迎移步阅读。

新冠疫苗除了减毒活疫苗技术没有采用之外,无论是国内使用较多的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国外应用相对较多的mRNA疫苗,其发挥作用的原理都是一定程度上模拟新冠病毒感染,从而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诱导出抗体和(或)免疫细胞,当人体真正遇到新冠病毒的时候,这些抗体和“见识过”新冠病毒的免疫细胞就会冲上去将其消灭。

但不同类型的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也不完全一样,目前疫苗的类型大概有几种,具体他们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原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附录(文末惊喜彩蛋)

为什么部分个体注射新冠疫苗后会“中枪”?

接种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一言以蔽之——个体差异。疫苗或者病毒在免疫系统看来都是外来物,都会在多种免疫细胞间传递信号,诱导发生免疫应答。所以免疫系统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指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决定了新冠疫苗注射后的反应,这个反应就包括了免疫应答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称之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完全缺失。这样一种特殊人群在接种结核减毒活疫苗后,免疫系统对这种毒力很低的结核杆菌都无法有效抵御,可以引起致死性的疫苗不良反应。

事实上,从人类的诞生开始,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建立在无数免疫细胞通力配合的基础上。一直到青少年阶段,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才发育到成年人水平。【3】老年人则因为全身细胞的老化和更新速度变慢,免疫细胞数量和质量也在下滑,所以抗感染免疫也会变差【4】。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孩子属于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正因为老人和孩子在免疫系统上的特殊性,所以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过程中也会把他们的接种批次往后安排,从而在更大规模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确保老人孩子的安全。

免疫力是越强越好么?

免疫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免疫力过于强大可能会对健康组织细胞发起攻击,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癜风、牛皮癣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太弱则对外来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抵抗力低下,比如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就是体内一种或者几种免疫细胞缺陷或者免疫信号通路的缺失,导致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出现严重缺陷,对多种病原体丧失抵抗力。

所以免疫系统需要的是维持微妙平衡,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上要高度匹配,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和清除外来致病微生物,同时不伤害自身健康组织和细胞。

除了防御外来微生物、监视并清除变异(包括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还和过敏性疾病相关。外来物质(如鱼虾、牛奶、药物、微生物等)进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这就是人体抵御外来物的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对人体有利的,特别是在抵御微生物侵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体如果处于超敏状态,就会出现“草木皆兵”的状态,外来物质再次进入机体,就会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而发生异常反应,最后造成组织损伤。这种异常反应就称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过敏

过敏反应(drrajivdesaimd.com)

过敏其实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免疫失调导致的免疫功能亢进表现。所以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时候使用的不是免疫增强/抑制剂,而是使用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因为过敏其实是免疫功能失调,并不是免疫力过高/过低。

免疫系统否能对致病微生物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是否会对癌变的细胞发起免疫攻击、会不会对自身正常组织产生免疫攻击?会不会对外来物质产生过度的反映?这些关乎健康的问题并不能由简单的免疫系统功能好坏、强弱来评判。

那,如何量化或者评估评判免疫系统功能?

判免疫系统功能至少应该建立在客观检查的基础上——检测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

讲到免疫细胞就一定要先说TBNK:

TBNK其实指的就是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这三类最主要的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化https://media.springernature.com/

其中T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类: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 Tc)负责直接杀伤癌变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Th)对各种免疫细胞都有辅助作用,对于细胞免疫过程中多种信号的传递和放大有重要作用;

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s, Ts),一般处于沉默状态,只有在Th细胞激活后才发生作用,在外来的抗原消灭殆尽时由Ts细胞终止战斗,以防Tc细胞和NK细胞“杀疯了”不停手,造成正常组织和细胞的免疫损伤。

NK(natural killer cell)细胞名如其人,生来就是个杀手,对于癌细胞、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寄生虫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和杀伤力。

B细胞则可以理解为迷你抗体工厂,它们在Th细胞的活化作用下开始合成抗体,并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

TBNK检测其实就是对主要的免疫细胞进行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用于计算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和功能状态。大体过程是对被检者进行采血后,处理过的血液制成血细胞悬浮液,然后使其匀速流过流式细胞仪(Cytometry)的毛细管。不同的细胞大小和细胞内颗粒度,以及通过抗体孵育携带的荧光信号就是区分不同细胞类型的条件。这就好比一筐水果,我们知道红色的是苹果或者山楂,黄色的是橙子或者金桔,大号的是苹果或者橙子,小号的是金桔或者山楂。然后大号的黄色水果是橙子,小号的红色水果是山楂。

流式细胞术原理(来源:https://bitesizebio.com/)

我们对一般体检很熟悉的像是肝胆胰脾超声、胸透、胃肠镜可以帮我们发现早期的肿瘤;血液的细胞和生化分析可以帮我们发现早期的血液疾病和代谢疾病;尿液分析、泌尿系统超声对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检出率。

过去的体检科普链接,感兴趣的话欢迎移步阅读:

但传统体检项目很难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做出准确的评估。通过对免疫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就可以测算到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了。这份对人体免疫力足够客观的检测报告,对我们评估被检者免疫系统状态和功能有更加客观和直接的参考意义。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对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有过度的恐慌,免疫可是一门大学问。

接种后的身体反应和多种因素相关,真正的不良反应概率是很低的。千万不要觉得免疫接种后有无不适感直接反映了自己的免疫系统好或者不好。真正能够反映个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至少要基于对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的检测,可去体验一把TBNK量化免疫力评估。目前已经有一些机构开展了这种检测,对自己免疫力不放心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

附录:不同类型的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诱导体液免疫:作为死掉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从蛋白质构成上和新冠病毒几乎一模一样。而这种外来的蛋白质免疫系统并不认识,所以会将其识别为异物或者病原体,诱导体液免疫,由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合成出针对不同病毒蛋白的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b),它们可以结合到病毒的刺突蛋白上,使其不能够侵染人体细胞。

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种载体疫苗其实是一种活着的“杂交病毒”。其主体是人类经常不经意间感染的病毒——腺病毒。将这种病毒处理,使其无法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后,导入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序列。这段序列就可以借由腺病毒这辆“车”进入宿主细胞,然后引导合成刺突蛋白。这种刺突蛋白不仅可以引起体液免疫,而且宿主细胞表面的刺突蛋白还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当新冠病毒来袭,不仅中和抗体可以与之结合,而且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也会被细胞免疫及时清除。

【2】

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类似,也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只不过mRNA疫苗通过纳米载体进入宿主细胞,而不是腺病毒载体。然后这段mRNA序列可以直接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刺突蛋白,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来源:https://www-test.cas.org/

由于诱导细胞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所以这些可溶性物质有可能诱导人体产生类似于流感的症状。而且充当了载体疫苗或者mRNA疫苗宿主的人体细胞也会受到免疫细胞的攻击,所以局部可以产生红肿、硬块这种类似于感染的不良反应。

正是因为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会相比灭活疫苗额外诱导细胞免疫,所以目前根据报道,灭活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些。

以上,感谢收看。


【参考文献】:

1,gov.cn/fuwu/2021-06/02/

2,Ewer KJ, Lambe T, Rollier CS, Spencer AJ, Hill AV, Dorrell L. Viral vectors as vaccine platforms: from immunogenicity to impact. Curr Opin Immunol. 2016 Aug;41:47-54.

3,Ygberg S, Nilsson A. The developing immune system - from foetus to toddler. Acta Paediatr. 2012 Feb;101(2):120-7.

4,Weiskopf D, Weinberger B, Grubeck-Loebenstein B. The ag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Transpl Int. 2009 Nov;22(11):1041-50.

5,Covid-19: 40% of patients with weakened immune system mount lower response to vaccines[J]. BMJ, 2021, 37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