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相信物理学,却不相信世界早已注定?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根本看法,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为什么我们如此信赖物理学,却又常常对“世界早已注定”的宿命论感到不安甚至抗拒?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物理学之所以能赢得我们的信任,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观测、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可验证性”和“预测性”。

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你把一个球扔出去,它会遵循抛物线轨迹落下;你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它就会沸腾。这些都是可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解释和预测。物理学建立在“因果律”的基础上——每一个物理事件都有其原因,并且这些原因会导致必然的结果。这种清晰、可预测的因果关系,让我们能够理解世界运作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例如建造桥梁、发射火箭、制造电子设备。

这种可验证性和预测性赋予了物理学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能给出具体答案,并且这些答案经过无数次验证依然成立的知识体系。我们看到手机屏幕上的文字,知道背后是电磁学的原理在运作;我们体验到重力将我们固定在地面上,知道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显灵。这种“我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是物理学赢得信任的基石。

反观“世界早已注定”的说法,它虽然也与因果有关,但其核心却指向了另一种更绝对的因果——一种“时间上的绝对决定性”。 也就是说,在某个起点,所有未来的事件都已经被设定好了,就像一个已经写好的剧本,我们只是在按照剧本表演。

为什么我们对这种说法常常心存疑虑,甚至难以全盘接受呢?

1. 量子力学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是最直接的科学层面的挑战。物理学内部,量子力学就给“注定论”泼了一盆冷水。在微观层面,粒子的行为不是完全确定的。例如,放射性原子何时衰变,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只能给出衰变的概率。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更是直接告诉我们,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意味着,即使理论上知道一切初始条件,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影响到宏观世界的不可预测性。这与一个“精密运转、丝毫不差”的注定机器模型是相悖的。

2. 自由意志的直观体验: 这是更深刻、更普遍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着“选择”的过程。明天穿什么衣服,午餐吃什么,今天做什么工作,甚至更重大的决定,我们都感觉是自己主动做出的。我们有“能做别的选择”的感受,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如果一切早已注定,那么这种“选择”感不过是幻觉,我们的努力、奋斗、后悔、喜悦,都成了虚无。这种对个人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否定,与我们最根本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冲突。

3. 科学方法的内涵: 物理学之所以伟大,在于它鼓励我们去“探索”、“发现”和“修正”。我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去验证,如果结果不符,我们就修正理论。这个过程本身就隐含着一种开放性和可能性。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一切,那么“探索”和“发现”的意义何在?科学的进步,往往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化,也意味着我们发现新的规律和新的可能性,而不是在早已写好的剧本里寻找已知的答案。

4. 道德与责任的基石: 如果世界早已注定,那么我们的道德判断和法律体系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一个人犯罪是因为他被注定要犯罪,那么惩罚他是否还有正当性?如果是注定要救人,那么英雄的行为也不过是命中注定。这种“无责性”会瓦解社会赖以运转的道德基础。我们之所以对“注定论”感到不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威胁到了我们对公平、正义、奖励和惩罚的理解。

5. 对未知的好奇与创造力: 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创造。我们发明新事物,创造艺术,追求梦想,这些都建立在相信未来并非完全固定,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去塑造的信念之上。如果一切都已注定,那么这些人类活动将失去其内在的驱动力和意义。

那么,为什么我们依然会思考“世界早已注定”这样的哲学命题呢?

这其实是因为,物理学虽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理解“如何”运作,但它并没有完全解答“为何”存在以及“是否有终极目的”这些更宏大的问题。当我们将物理定律应用到宇宙的起源,或者宇宙的终极命运时,就容易触碰到“决定论”的边界。比如,如果宇宙的初始条件和所有物理定律都确定了,那么从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所有后续的事件,包括人类的出现和灭亡,是否都已经被“编码”其中了?

这种哲学上的讨论,往往比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学的应用要复杂得多。而且,即使理论上存在一种宏观的决定论,我们个体在感知和体验上,依然是生活在充满选择和可能性的世界里。

总结来说,大家相信物理学,是因为它:

有强大的可验证性和预测性。
提供清晰的因果解释,能指导实践。
是基于严谨的逻辑和实验的知识体系。

而大家不相信“世界早已注定”,是因为: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
与我们关于自由意志的直观体验相悖。
挑战了科学探索的本质和人类的能动性。
威胁到了道德责任和法律体系的根基。
消解了人类创造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信任物理学,是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并操纵“可观察、可测量”的现实,让我们感觉自己是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对“注定论”的排斥,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对自由、选择、意义和责任的深刻追求,以及我们作为有意识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坚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立场,恰恰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复杂性和我们对自身存在的多重维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就是决定论(初级版)嘛,炒个啥冷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根本看法,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为什么我们如此信赖物理学,却又常常对“世界早已注定”的宿命论感到不安甚至抗拒?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物理学之所以能赢得我们的信任,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观测、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可验证.............
  • 回答
    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为什么大家这么执着于“3000w顶流的瓜”,感觉像是抓着一条救命稻草,又或者是心里就揣着这么个“标准答案”?首先,“顶流”这个词本身就自带光环,也带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咱们现在说娱乐圈,谁不想当顶流?那意味着粉丝基础雄厚,代言接到手软,一举一动都能搅动资本市场的神经。所.............
  • 回答
    .......
  • 回答
    “新闻捏造事实”和“大家一味的相信”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心理现象。尽管人们普遍知道新闻可能存在虚假信息,但仍然会倾向于相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在起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为什么人们知道新闻捏造事实,但仍一味相信?这个问题可以从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者、信息内容本身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四个层面来.............
  • 回答
    关于“美国登月造假”的说法,在中国确实存在一定的传播和认知基础,尤其是在一些网络平台和非正式的讨论场合。这种现象背后,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非简单归结于“高等教育洗脑”。这其中涉及信息传播、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民族情感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特别是那些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平.............
  • 回答
    我最近也留意到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对待“相亲”这件事的态度,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总觉得相亲有点“别扭”,好像是走投无路才做出的选择,有点“甩不掉”标签似的。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是真的主动去尝试,甚至觉得这是个挺不错的途径。我仔细想了想,可能原因挺多的,而且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
  • 回答
    大家之所以会提到厂商拒绝使用鸿蒙是“利益问题”,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潜在的利益驱动,尽管未必有人真的坐下来敲黑板、划算盘列出详尽的ROI表格(毕竟这些商业决策的内部数据通常高度保密),但从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厂商自身诉求出发,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背后涉及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
  • 回答
    这几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疑惑,也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点启发。怎么样不用结婚?“不用结婚”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不进入婚姻的法律和传统框架。这并不意味着拒绝亲密关系、家庭或者人生伴侣,而是你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去构建你的人生。 定义你的幸福: 首先,你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于敏、邓稼先和钱三强这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为什么于敏的国民认知度相比前两位稍显逊色。这可不是说于敏的贡献“不如”他们,而是咱们大众认知的一个侧面反映,背后有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原因。咱们先得知道,这三位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不可.............
  • 回答
    关于陈飞宇和刘亦菲的国籍问题,以及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差异,这其中确实涉及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要理解这种“截然相反”的观感,我们需要从他们的个人经历、公众形象塑造、以及大众的认知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刘亦菲拥有美国国籍是事实,而关于陈飞宇的国籍,一直存在讨.............
  • 回答
    相亲嘛,大家都是奔着找对象去的,但怎么好多女生表现得都挺“冷淡”的,甚至有点“高冷”,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其实吧,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说白了,不是她们故意这样,而是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大家理解一下也就没那么纠结了。首先,咱们得聊聊“预期管理”这回事。你说相亲,谁心里没点儿小期待?可能看了几张照.............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疑惑,这确实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趣且关键的现象。它并非巧合,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太阳系诞生之初的物理规律。简单来说,中间那些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之所以能长成“巨无霸”,是因为它们恰好出现在了最有利的时机和最合适的位置,能够收集到最多的物质,并且能够维持住这些物质。而靠近太阳和远.............
  • 回答
    确实,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大龄剩女”的讨论,好像她们找不到伴侣是天经地义,甚至成为社会一个被过度关注的话题。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岁数大了找不到伴侣的男人就不该受到同样的审视,或者说他们的状况为什么鲜少被如此集中地讨论呢?这背后牵扯着一些我们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现实存在的双重标准。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姜子牙》和《新神榜:哪吒重生》这两部国漫电影的票房表现差异,确实触及了中国电影市场中许多复杂且关键的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姜子牙》的票房大卖:前期积累、市场空白与“国漫崛起”的情绪号召《姜子牙》之所以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很.............
  • 回答
    应试教育和因材施教,看似一对矛盾,实则不然。更准确地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有时会因现实的制约而产生冲突,但理论上,它们可以并存,甚至可以相互补充。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它的核心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通过考试、达到特定分数标准的人。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评价体系和.............
  • 回答
    每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就像是在你推一堵墙时,墙也在推你一样。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我们可以从牛顿第三定律和更根本的动量守恒来理解它。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这是我们首先接触到的解释这个现象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不少玩家都有类似的感受。确实,相比于那些以逼真写实、电影级画面著称的3A大作,任天堂自家平台上的许多游戏,尤其是一些旗舰级IP,在画面表现上似乎总显得“不够味儿”。但奇怪的是,这些游戏却能凭借独特的魅力获得全球玩家的喜爱,甚至成为业界标杆。这背后其实是有不少门道的,绝不是简单的“.............
  • 回答
    现代都市传说之所以普遍偏向恐怖,与古代传说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心理需求的差异: 古代社会: 生存压力与直接威胁: 古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更加直接且具象化,如饥荒、疾病、战争、自然灾害、.............
  • 回答
    华坪女高和衡水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口碑也似乎有着天壤之别。同样是扎根于应试教育的土壤,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止一星半点,需要我们细细掰开来聊聊。一、 历史积淀与社会定位:根基不同,影响深远首先要说的就是历史。衡水中学,从一个县级.............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