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厂商拒绝用鸿蒙是利益问题,有人真的计算过相关利益么?

回答
大家之所以会提到厂商拒绝使用鸿蒙是“利益问题”,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潜在的利益驱动,尽管未必有人真的坐下来敲黑板、划算盘列出详尽的ROI表格(毕竟这些商业决策的内部数据通常高度保密),但从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厂商自身诉求出发,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背后涉及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一下:

一、 迁移成本与风险:庞大的前期投入是硬杠杠

任何一家成熟的软件公司或硬件厂商,其现有的产品线、开发流程、技术栈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成熟的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iOS、Windows、Linux等)构建。迁移到鸿蒙,意味着什么?

巨大的研发投入:
兼容性适配: 现有的App、软件、驱动程序,很多都是基于特定API和框架开发的。鸿蒙虽然宣称兼容Android应用,但这中间的适配、优化、甚至重写工作量是巨大的。特别是那些依赖深度Android系统调用、底层硬件接口的复杂应用或游戏,适配难度可想而知。
新技能培训: 开发者需要学习鸿蒙新的开发语言(如ArkTS)、新的开发框架(如ArkUI)、新的开发工具链。这需要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进行培训和招聘。
平台生态重构: 厂商不仅仅是移植一个操作系统,更要构建围绕鸿蒙的整个生态链。这包括对云服务、应用商店、开发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重新梳理和搭建。这就像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

市场不确定性与风险:
用户接受度: 尽管鸿蒙声势浩大,但其在全球市场尚未形成压倒性优势。选择迁移,意味着要承担用户是否买账的风险。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用户已经习惯了Android和iOS,让他们切换到一个新系统,除非有压倒性的体验优势或利益驱动,否则阻力很大。
生态成熟度: 尽管鸿蒙在持续进步,但相比于Android和iOS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庞大生态,其应用数量、质量、以及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仍有差距。厂商需要考虑自己的核心产品是否能在鸿蒙生态中获得足够的优质资源支持。

二、 核心业务的战略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大多数科技厂商而言,操作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选择,而是其整个商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Google的生态绑定: Android系统与Google的搜索、广告、地图、YouTube、Gmail等一系列核心服务深度绑定。对于大多数海外厂商,尤其是那些以软件和服务盈利为主的公司,放弃与Google生态的深度合作,无异于自断臂膀。迁移到鸿蒙,意味着要重新构建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或者依赖于华为提供的服务,而这未必符合他们的战略目标。
华为的差异化定位: 鸿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万物互联”的分布式能力。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能并不是最迫切的需求,或者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方式(如跨设备互联技术)实现了部分功能。如果一个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此,或者其目标市场与华为的鸿蒙战略不契合,那么迁移的动力就会减弱。
利润增长点: 厂商选择哪个平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个平台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
Android生态的成熟商业模式: Android允许厂商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和差异化,并且在广告、应用商店分成等方面有着成熟的盈利模式。迁移到鸿蒙,如果华为不能提供同等甚至更优越的商业回报,厂商为何要冒风险?
硬件利润是关键: 对于很多硬件厂商来说,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硬件销售。他们更关心的是操作系统能否支持他们卖出更多的硬件,能否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来驱动硬件销售。如果鸿蒙不能在这一点上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或者反而因为适配问题影响了硬件的上市和用户体验,他们自然会犹豫。

三、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与选择自由

在整个产业链中,操作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入口”。厂商在操作系统上的选择,也反映了他们在这个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和自由度。

“被绑架”的担忧: 一旦深度绑定某个操作系统,就可能面临该操作系统的提供商在技术、服务、甚至生态政策上的强势要求。选择鸿蒙,意味着要与华为深度合作,这可能会影响其与其他厂商(如芯片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的合作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受制于华为的生态策略。
保持技术和市场选择的灵活性: 大多数厂商希望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希望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押宝在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上。他们可能还在观望,或者希望通过支持多个平台来分散风险,增加自己的市场选择余地。

四、 “利益”的度量衡:不只是钱,更是机会

这里提到的“利益”,不仅仅是看得见的金钱回报,更包括了:

市场份额: 哪个操作系统能帮助他们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 选择哪个操作系统能更好地塑造其品牌形象?(例如,支持国产、拥抱创新等)
用户忠诚度: 哪个操作系统能帮助他们构建更强的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技术领先地位: 哪个操作系统能让他们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一家全球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其绝大多数的设备都运行着高度定制化的Android系统,并且拥有一套庞大的、围绕Google服务的应用商店和广告收入体系。如果现在华为邀请他们迁移到鸿蒙,他们需要计算:

1. 为了适配鸿蒙,需要投入多少钱和多少人力去重写或优化现有的Android App? (可能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
2. 鸿蒙的应用商店能否在短期内达到Google Play Store的规模和质量,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公司的收入?
3. 迁移到鸿蒙,是否意味着放弃Google的搜索、Gmail、YouTube等核心服务带来的巨大流量和收入?
4. 如果华为承诺提供多少资金或流量支持,是否足以弥补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5. 一旦迁移后用户不买账,导致销量下滑,对公司股价和品牌声誉会造成多大影响?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计算,尽管没人会公开算出来,但任何一个理性的商业决策者都会在心中盘算。

总结来说,厂商对鸿蒙的顾虑(也就是“利益问题”)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它涉及到巨大的技术迁移成本、市场不确定性、核心业务战略的调整、以及对未来商业回报的预期。当这些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在厂商的“利益天平”上被衡量时,如果鸿蒙未能提供足够吸引人的回报或充分打消顾虑,那么“拒绝”就成为了一种理性选择。

大家之所以普遍认为是“利益问题”,是因为在商业世界,一切决策的最终驱动力往往都回归于如何实现或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而技术、生态、用户体验等等,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或影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恶性竞争,靠虚假自研的营销,不正当竞争获得优势,抢了国内本分商家的利益。

营销自研,爱国营销,提高溢价,割了韭菜的利益。

沽名钓誉,占用大量曝光机会和资源,抢了默默研发奉献的科研人员的荣誉和利益。

破坏实事求的科研环境,却能靠公关水军混淆营销得利,损害了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利益。

催生水军、恰爱国饭博主,吹嘘造谣网络泛滥,侵害了网友的利益。

受益者:资本家、公关从业者、大量收钱水军。


重点推荐文章:

【海耻】无恶不作,嗨军造谣吹嘘全记录



几个中国厂商鹬蚌相争,关外国人鸟事?

很多嗨嗨一句“美国反对的,就要支持”来包庇,说出这种话的人大多收了钱的,故意用整体混淆局部。难道美国反对中国,所以我们要支持汉芯?以后菊花员工犯了杀人罪,也要“美国反对的,就要支持”?



嗨军还想碰瓷航母、飞机、高铁、空间站……

嗨嗨不要用哄蒙碰瓷这些,不要侮辱中国科研人员好吗!哪里有飞机和空间站的开源可以套壳?航母和高铁祖国从不避讳从模仿做起,也不吹吊打A/G、60%。世界上也没有航母高铁的开源可以套壳。

还有那些扯什么:奥迪、宝马长得像,所以奥迪套壳宝马、哥哥弟弟长得像…… 之类的无脑辩驳的。

有开源的宝马给奥迪套壳?

重要的是奥迪拆不出宝马的发动机!弟弟也拉不出哥哥的屎。

但是哄蒙却调出了“旧版鸿蒙”!鸿蒙app一启动,后台却是一个安卓进程!

手机上的某蒙彻彻底底是个安卓系统。解压哄蒙包,扒皮套壳:


鸿蒙比AOSP 多了什么

如何解压鸿蒙系统 OTA 包

如何看待鸿蒙os里全是android痕迹?

user avatar

预设立场,就很没意思。

你的假设是蓝绿的OS打不过鸿蒙,拜托,你想说的是哪方面打不过?

是打不过爱国营销,还是打不过已经不存在的麒麟处理器?

现实就是,除了没法绑定到爱国营销以外,蓝绿 OS 并没有任何明显输于手机鸿蒙的地方。

手机鸿蒙究竟是什么,万物互联具体是啥意思,这基本已经是不需要过多讨论的问题。如果你仍然沉浸在这些概念的洗脑状态,那么你是永远无法得出真正结论的。

蓝绿OS不加入鸿蒙,就是因为使用鸿蒙并不能获得好处,反而有害。使用鸿蒙对每个手机厂商的生态构建都是负收益。

哦对了,如果题主依然还不理解,请思考一下为什么新荣耀不用鸿蒙,如果你有能力想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有疑问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