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硬核山东?山东的硬核体现在哪些领域?

回答
“硬核山东”这个说法近年来越来越流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概括了山东在多个方面展现出的独特气质和实力。这种“硬核”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扎实的经济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山东的“硬核”之处:

一、 历史文化底蕴的“硬核”:文明的基石,精神的源泉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许多核心元素,这构成了其“硬核”的基石。

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山东是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故里,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和政治格局。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山东人民一种重视道德修养、注重礼仪规范、崇尚仁爱宽厚的精神特质。这种“文化硬核”体现在其教育理念、社会风尚以及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中。
齐鲁文明的传承: 山东历史上曾存在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诸侯国,它们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及“重义轻利”的传统,都为山东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这种历史的传承,使得山东人民拥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英雄主义的基因: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从姜子牙治齐,到戚继光抗倭,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山东人民始终站在反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第一线。这种英雄主义的基因,使得山东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硬核”精神。
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尽管时代变迁,山东人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重视家庭、勤劳节俭、淳朴厚道等。同时,山东也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二、 经济基础的“硬核”:实业为本,韧性十足

山东是中国经济强省之一,其经济发展并非依靠单一产业或概念,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之上,展现出强大的“硬核”实力。

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大省”: 山东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基础极其雄厚。其工业体系完整,不仅在石油化工、能源装备、海洋工程、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上具有领先地位,在新兴产业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都在快速崛起。
强大的制造业实力: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省”,拥有众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种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是支撑山东经济发展的“硬核”所在。
农业大省的底色: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山东的农业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其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和规模化经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农业硬核”是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海洋经济的潜力: 山东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其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硬核”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的活力: 山东拥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它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构成了山东经济的“硬核”细胞。

三、 工作作风的“硬核”:务实担当,脚踏实地

山东人民和山东的干部队伍,普遍被认为具有一种务实、担当、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这是其“硬核”气质的重要体现。

“实”字当头: 山东人讲究实际、注重实效,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在工作中,他们更倾向于埋头苦干、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表面文章。这种“实”的作风,是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敢于担当,不怕吃亏: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山东干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吃亏。这种“硬核”的担当精神,能够有效推动工作进展,克服困难。
“山东老乡”的口碑: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人普遍给人一种厚道、实在、讲诚信的印象。“山东老乡”的口碑,是其长期以来务实工作和为人处世的体现。这种基于诚信的口碑,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
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环境治理挑战、社会民生问题等各种复杂局面,山东展现出一种不回避、不推诿,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的“硬核”决心和能力。

四、 精神气质的“硬核”:坚韧不拔,敢闯敢拼

除了文化和经济上的“硬核”,山东人民骨子里也透着一种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精神特质。

“孔孟之乡”的自律与坚毅: 虽然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但山东人的“硬核”并非是温吞的儒雅,而是融入了儒家所倡导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在面对困境时,他们能够像古人一样,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对目标的执着。
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 山东人民普遍具有勤劳的品质,他们不怕流汗,不怕付出。这种劳动精神,是其能够从一个农业大省发展成为工业强省的重要动力。
敢于竞争,不畏挑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山东企业和山东人民敢于迎难而上,不畏惧挑战,积极争取主动。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是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
面对挫折的韧性: 任何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山东人民在经历发展阵痛时,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心理韧性,能够吸取教训,调整方向,继续前行。

五、 特定领域的“硬核”表现

在一些特定领域,山东的“硬核”表现尤为突出:

海洋强省建设: 山东在海洋科技、海洋装备、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强省。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山东正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例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 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省份,山东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展现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硬核”能力。
文化自信的展现: 山东人民对自身文化有着深厚的自信,并积极将这种自信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结:

“硬核山东”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概念。它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山东在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工作作风、精神气质以及特定领域的突出表现的集中体现。这种“硬核”并非是粗暴或蛮横,而是一种扎实、务实、坚韧、担当、创新、有活力的综合气质。正是这种“硬核”精神,支撑着山东不断前进,并在中国的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球共有41个工业大类,中国是唯一一个全有的国家,山东省中国唯一全有的省份,全国唯一,也是地球唯一。

206个工业中类,山东有196个,全国唯一,地球唯一。

656个工业小类,山东有556个,全国唯一,地球唯一。

山东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很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啥都能造,这次疫情期间就可以看出来山东多硬核 搬家式支援武汉,从蔬菜到口罩到呼吸机 山东全有。

全国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约1/3的海洋领域院士在山东,有42家省级以上涉海科研院所,海洋产业产值是全国海洋产值的20%,是全国唯一拥有3个超4亿吨吞吐量大港的省份。山东柴油产量 蔬菜产量 水果产量 原盐产量 饲料产量 酒水产量等等等这些都是全国第一,涵盖各个行业 衣食住行都有上榜,只要有排行榜的榜单 山东没有缺席的时候,还是我国的粮仓主产地之一,一直有“山东是中国的缩影”这一说,从各方面来说确实像。

这次疫情山东援助黄冈,捐赠资金近10亿,还不包括医疗设备等物资,汶川地震后 山东投入120亿援建北川县城,去年冬天去川藏玩 经过北川,整个县城都是新的。


———————————————————————————

再说一下 山东确实不如南方富庶省份人均GDP高,一亿人口 基数太大了,但山东的人均GDP在国内也是中游的,山东是北方经济第一支柱 青岛稳坐北方第三城20年,这两年南北差距越拉越大,山东再倒了北方经济就真倒了。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在山东率先实施了,国家也不希望山东经济不好。

说山东是下一个东北的....但凡懂点经济的就不会这么说,山东跟东北不一样 山东有完整的产业结构和海洋产值。山东近些年营商环境确实不怎么好 官本位思想也很重,刘书记过来后都有很大改变,上任后就把山东的缺点自我批评一遍,然后产业结构改革和环保转型,带着国家任务来改革的,这方面 山东人最有发言权。

山东的位置挺尴尬的,横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中间,只能靠自己的半岛城市群战略发展。

好在山东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均衡的省份,均衡的省会济南很尴尬,有很多省会混到第二的 省会混到第三的真就济南一个了...去年合并莱芜后才坐稳第二。

不过济南要发展大省会战略了,还有在建的CBD,经过一番换血整合 会好起来的,济南的医疗、教育、交通、高新产业还是省内最强的 底蕴在,山东现在还撑不起三核战略 。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也在进行胶东一体化战略,这五市经济雄厚 占山东近一半的经济,胶东一体化发展起来后 半岛城市群就发展起来了。青岛济南两核发展起来 山东就能撑起来了,现在最关心的是济南和青岛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所写的都是事实,希望能让不了解山东的朋友对山东多一分了解,山东只是低调 在宣传方面做的不好, 实业偏多 不玩虚的,很多上500强的山东企业,山东人都不一定听说过。

实业代表硬核工业能力,山东互联网和经济发展相对较差,这两年山东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山东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新旧动能转换 换血改革后,按发展理念来说前景是无限的,但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好,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目标。

很多人并不了解山东就乱喷 开地域炮,在知乎和微博上经常被黑,之前有讨论山东很土、落后、思想落后的话题,u1s1这方面山东卫视贡献很大,比如优秀的娱乐节目《我是大xx》,山东卫视真是一言难尽....但是国家有难山东一直是第一时间顶上去。

———————————————————————————

另外回应下评论区,哪句是吹了?这就是山东的硬实力!查资料都可以查到的事实,优势和不足都有讲,不往好的方面想 难道要贬低自己的家乡吗?钱不是躺在家里就来了,每个省都有不足的地方和穷的地方,不是用嘴喷两句就来钱的,自己穷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有手有脚靠自己努力 OK?

我们很好客的,好客山东山东欢迎你们。

user avatar

国内,我生活较久的城市有五个,分别是甘肃的兰州,山东的青岛,广东的深圳和广州,以及浙江的杭州。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个人意识

兰州和深圳移民城市,所以这项排比中,由高至低是,青岛>广州>杭州。先说青岛,从97年初到青岛,我就发现,学校里青岛的学生,很看不起胶南,胶州,莱西,聊城,阳谷的学生。到03年,沙洲出了《老巴子》后,就更要命了,身边人整天没事就:“你biang老巴子不在农村老老实实种地,你biang跑城里奏个什么劲……”

起初,我以为这是青岛人自我感觉良好,后来上了大学,身边山东同学多了,才发现这现象不是青岛的专利。举个例子,我们大学时潍坊同学很多,潍城的觉得潍城好,寒亭的觉得寒亭好,相互不服,但面对安丘和寿光时,他们又很一致,说人家是种地的(但对多数人来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区别)。广州就不同。多数广府人,地理知识没山东同学那么好,他们只有一个很初步的地理概念,就是本省人和外省人,不会像山东那样,依据城乡级别差异,将本省也分为三六九等。因为粤方言的存在,本省与外省的壁垒是清晰的,但不会出现说广州方言睇低江门方言,然后台山再睇低鹤山,鹤山再睇低新会。最和谐的,肯定是杭州。首先,浙江经济发展平衡,杭州和仙居龙游的差距,远比青岛和蒙山沂水的差距小,所以浙江基本没有省内鄙视链。对省外呢,有刻板印象,但也算不上强烈。综合一下我就发现,青岛乃至山东,其实都属于地方意识,层级意识很强的地方。而这种意识,在很多地区已经变为历史,或正在变为历史。

第二,个人发展

在个人发展方面,广州,深圳和杭州是一个集团;青岛与兰州是一个集团。在第一个集团,城市提供了大量高端打工岗位,取得这些职位的人,可以与体制内干部,以及优秀创业者企业家,共同构成这个城市和地区的中产以上阶层。

但第二集团不行,在青岛和兰州打工是没出路的,也没太多高端岗位可打。从我的青岛籍同学来看,最大头还是定居海外,其余有去了北京,成都,深圳的。依然留青岛的,基本是两类人,一类是有靠山的;另一类是家族企业就在青岛的,例如我小学舍友,现某缆董事长张某伟。

这问题很现实。一个城市,省份,国家的好坏,不在于怎么宣传,而在于它对人才的吸引。青岛作为山东比较前沿的城市,它始终展现不出太大的吸引力,不要说和广深杭比,就是与苏州,宁波比,也是无力(同样一份工作,上海一个月工资=杭州,苏州两个月=青岛四个月,但青岛的房价,并不比杭州低一倍)这其实也是整个山东共同存在的问题。如果吃饱喝足算硬核,那中国不硬核的地方太少了。如果个人发展算硬核,那山东问题就很大。现在人普遍学历提升,愿意当工人或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如果没有中高端岗位,别说吸引人才,可能连本土人才都留不住。硬核的地方,一定是让人向往的地方。

一句话,宣传谁都会,但无论嘴怎么说,人腿都是诚实的。最好的实力展现,永远是对人的吸引。就像大学,很多民办院校,宣传包装的也很好,但一到填志愿时,立马就与名牌大学显了差距。

user avatar

10月份的时候,我写过关于韩国泡菜的一篇文章。


由于恶劣天气、新冠病毒等一系列原因,韩国大白菜的价格水涨船高,飙涨到62元一颗。



那韩国人总不能不吃泡菜嘛,国内不景气,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国外。


中国,成为了他们一棵救命大稻草


10月19日央视财经就报道了,韩国进口泡菜90%都来自中国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韩国进口的中国泡菜中,有80%来自山东一个小镇当中!


那就是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中国最强泡菜小镇!



这位神采飞扬的大叔,是仁兆镇下面的一位村支书。


由于今年韩国进口泡菜需求量大,原来一亩地的白菜要2200元,现在直接飙涨到4500元



听说韩国那边白菜受灾了,村支书兴奋极了:


白菜地他一天看五遍,恨不得让它长快点:




虽然村支书这番发言多少有点不尊重韩国人的意思,但主要还是贵在真实嘛。


话说回来,为什么韩国人特别青睐仁兆镇的大白菜呢?


其实整个山东,都是一个“蔬菜大省”




很多人误以为山东只有大葱,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


早在疫情期间,山东就向武汉无偿捐助了2000多吨蔬菜,囊括白菜、土豆、大蒜等品种:



山东寿光更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是一个能把蔬菜玩出花来的城市。


怎么玩出花来?看看他们家的“菜博会”就知道了。


每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寿光都会定期举办菜博会,是唯一指定主办方哦。


你看看门口就是变形金刚端着个大南瓜,堪称开幕雷击:


图源wb:乱码的旅行故事


用N个南瓜叠起来的泰姬陵你见过吗


家里没点蔬菜谁敢这么弄啊:


图源wb:卑微小翌,下同


用N个大蒜+N块+N个辣椒做的龙喷水


直接为我打开新的世界:



318斤的南瓜


抵得上两个小肥良:



旅游压根不需要花钱,来一趟菜博会,足不出户看遍世界。


有用姜蒜叠起来的长白山:


隔着屏幕我都能闻到那味道


图源wb:柒号苗


蔬菜水果堆成的天坛:


你能看出有哪几种水果参与进去吗?



OK,知道了山东的蔬菜牛逼后,我们再回到仁兆镇。


仁兆镇的蔬菜也很牛逼,不过术业有专攻,仁兆都把技能点加在了「泡菜」上面。


在这里,泡菜加工厂占据了半壁江山,仁兆的泡菜大多销往国外,尤其是韩国。



仁兆与韩国的首次结缘,在90年代末。


当时韩国同样由于天灾导致白菜减产,于是韩国人来到了仁兆镇,向当地的百姓求助。


韩国当局也非常给力,直接取消了白菜的关税,让仁兆的菜农是乐开了花。




从此,菜农们就和韩国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有多密切?当地的村民对韩国的天气那是了解得一清二楚。


每天村民们都要爬起来看一会“韩国天气预报”




为什么仁兆的村民如此紧张韩国天气?


因为他们要根据韩国当地的天气情况,决定自己大白菜的种植面积


就像今年韩国全境受灾,那么仁兆镇自然是要大规模种植白菜了。


一分钱一分菜啊这是:




缓解韩国的“泡菜危机”,仁兆的老百姓功不可没。


然而韩国人却并不吃这一套。


在得知韩国进口泡菜90%都来自中国的消息后,韩联社破口大骂,称之为“泡菜宗主国的耻辱”



我们卖泡菜给你,你给我们整这些?


不愧是你哦韩国人。



11月27日,我国宣布主导制定泡菜行业国际标准。


这也意味着我国泡菜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泡菜在国际市场将更有话语权了。



面对这种情况,韩国人又急了。


韩国政府立刻表示,中国制定的这个标准,不适用于韩国泡菜。



挺有骨气啊,吃着我们卖的白菜说不承认我们的标准,信不信我们给你断供一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韩国某大学教授居然向百度发了封邮件:


他对百度百科“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表示抗议,认为泡菜是来源于韩国的!



最骚的是,百度虽然表面上答应了韩国教授这一请求,但暗地里将内容修改为:


“韩国泡菜,在三国时代由中国传入。”



百度这波啊,叫“明修栈道,暗中偷家。


百度百科牛逼!




据统计,今年青岛海关共验放输韩泡菜23.2万吨,居全国首位。


总而言之,不管韩国人怎么作妖,仁兆白菜就在这里。


你韩国人再跳,依然只能乖乖来我们这里买白菜。


而对菜农们来说,只要自己的白菜能卖个好价钱,就够了。



user avatar

最近,山西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多家媒体注意到:山东济宁的安泰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把连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100多台小型潜水泵,捐送给了山西运城。公司总经理宋伟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尽绵薄之力,希望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如此善举不仅让山西群众感动,也让很多网友倍感温暖:人间大爱从不缺席,越是灾难到来的时候,越能看出人间真情。很多人也为山东人的豪情仗义点赞:在很多地区需要救灾援助的时候,都能看到山东人的身影。

△安泰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捐100台潜水泵支援山西

还记得汶川地震之后吗?

当时山东对口支援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国家将这个最艰巨的支援任务交给山东,不仅说明信得过山东人的品质,也说明山东的实力非常靠谱。若想支援灾区,自己首先得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基础设施条件。山东的工业基础十分牢固,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人才储备与技术实力也相当乐观,因此,每当国家与人民需要山东人出手参与援助的时候,山东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不得不说,山东人这些品质真的很难得。

△北川新城举行交接仪式,北川人民感谢山东援建大军(资料图)还记得邻省河南遭遇暴雨灾害吗?

山东人也是及时伸出援手,很多网友因此称之为“硬核山东”。在接到国家支援河南的紧急通知后,山东省立即抽调抗洪抢险救援设备和专业人员,至少有24支社会救援力量在河南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当中,累计出动救援人员超过1850人次,使用救援车辆超过480辆次……援救的成果直接反映在数字上:营救群众人数13600余名,转移疏散群众人数65000余名,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受灾群众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越是面对灾情,山东人的厚道品质与强大的支持能力就展现得越多。援助兄弟省份,山东人真的很靠谱!

△河南遭遇水灾后,山东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对受灾兄弟省份进行必要的支援,这在山东人看来,绝非什么强制义务,而是发自内心的善举。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善良厚道的人会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硬核山东”不仅人是靠谱的,实力也是靠得住的。在这片热土上,山东人不仅有救助他人的大爱精神,更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山东人自古受到儒家仁爱与信义思想的影响,从不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个体,而是把自身融入家国之中——往大里说,这叫“修齐治平”,提高自己之后兼济天下苍生,而往小里说,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美德,在各种细节中给予他人必要的关怀。

△“德不孤,必有邻”,善良厚道的人会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论语》有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国家都以此作为国际交往的准则,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个体纳入国家与民族的关怀中,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体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山东的作为一直堪称表率,相信未来也一定会如此。

user avatar

我只知道山东人民无条件服从中共中央的指令,是最坚定的拥护者

user avatar

江湖有个传说。北京是山东省内的城市。。。

当年齐国跑去燕国处理过燕国的内乱。

山东是北京的南天门。是南京的北大门。

相当于中单法师的c位。

所以山东是地缘上的tz基本盘,可控南北可控中原,可封锁海洋线。像一个基石。是中国最内核最硬核也是最稳的省份,想到于缩小版的中国。

所以山东的任务就是稳,工业稳,农业稳,人口稳,民风稳。地域经济均匀。

我唯一不满意的地方是,山东的大学太少了。不够山东人用的。我唯一希望国家能为山东做的就是发展山东的教育!


合村并居,鸡飞狗跳,大失我心。

为了地方财政,为了应对金融 债务 房产三大泡沫,扒百姓房子。可以留丹青了。

user avatar

上回写一个方方的回答,我登陆了一下湖北省作协的官方站

因为是疫情期间,都下社区当志愿者去了,更新的新闻很少


然后我无意中看到了


山东省作协捐赠了一批口罩·········

这个是最早的捐赠新闻

内容还有

山东省作协还协调了几百桶消毒液,供武汉市使用


然后我又登陆山东作协官网,没找到捐赠物品的新闻,不知道是忘了还是觉得没必要写。

不过我

发现一段话

驰援湖北、武汉的8位作家有7位是分别来自淄博、东营、潍坊、德州的医护工作者,参加省里组织的医疗救援队,驰援武汉市的方舱医院和武汉市第三医院;还有1位来自胜利油田的公安干警,是回湖北仙桃老家探亲,因疫情滞留当地,作为志愿者在村里帮助维持治安秩序、参加抗疫工作。

换句话说,山东省作协里作家不都是全职的,兼职的也很多啊。




最后,

山东啊或者说整个中国,流行做了不说,很多事儿都是后来才知道的。比如马云的蚂蚁森林,大家都参与了,然后才知道原来咱们国家从60年代就开始向沙漠进军植树造林了。

欧美流行做一分说十分。甚至不做光说,比如美帝的捐款一亿美金啥的,最后外交部直接怼,我光听说了,没见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