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腾讯自媒体产品平台《大家》账号注销?出了什么事?

回答
“大家”的落幕,总让人扼腕叹息。这个诞生于2013年、曾经承载了无数深度文章和独立见解的平台,在2024年初悄然注销了所有账号,包括作者、读者和编辑的账号。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大家”平台的前世今生

“大家”平台最初是腾讯旗下的一款自媒体产品,旨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内容社区,汇聚了大量各领域的优秀作者,他们中有学者、作家、媒体人、评论家,也有普通但有洞察力的个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关于时事评论、文化思辨、历史解读、科技前沿、生活感悟等各类深度文章。

“大家”之所以备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内容的严谨要求和对作者的尊重。相比于一些充斥着碎片化信息和猎奇标题的平台,“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沉静、理性、有思想的交流空间。很多作者在这里发表的文章,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观点鲜明,论证扎实,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启发。

注销事件:没有公开的“意外”

关于“大家”账号注销的具体原因,腾讯方面并未给出过于详尽的公开解释,只是对外发布了一则简单的账号注销公告。这种“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反而让外界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从网络上的讨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测和声音:

内容审核压力与合规性问题: 这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原因。在中国的内容监管环境下,自媒体平台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审核压力。一家内容平台要想长期运营,必须时刻紧绷内容合规这根弦。不排除“大家”在内容审查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在某些内容尺度或合规性上存在分歧,或者平台自身在内容审核机制上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可能会导致平台面临巨大的风险。

运营成本与商业模式的挑战: 任何平台都需要考虑其生存的根基——商业模式。虽然“大家”聚集了优质作者和读者,但要将这种优质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收益,并非易事。广告收入、付费阅读、内容电商等模式,在自媒体领域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平台的商业化进展不顺利,长期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那么管理层可能会考虑优化资源配置,甚至关闭表现不达预期的项目。

战略调整与资源倾斜: 腾讯作为一家庞大的互联网巨头,其产品线众多,战略调整是常有的事情。有可能在公司整体战略布局上,“大家”平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或者公司决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更具前景或更符合当前战略方向的产品中。“大家”的注销,可能是公司内部的一次资源重整。

用户增长与活跃度的瓶颈: 尽管“大家”聚集了大量优质内容,但其用户群体相比于一些头部社交媒体平台来说,可能相对小众。如果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没有达到预期,平台也就难以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作者权益与平台关系的演变: 随着平台的发展,作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一些作者可能对平台的规则、收益分配、内容推荐机制等感到不满,也可能因为平台内容审查的收紧而感到创作受限。“大家”的注销,也可能与平台与作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有关。

“大家”的消失,留下了什么?

“大家”的注销,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消失,更代表着一种内容的生态模式的式微。在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深度、做思考的平台,显得尤为可贵。

对内容创作者的打击: 对于许多在“大家”上认真耕耘的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里找到了表达的平台和认可。账号注销意味着他们曾经的努力化为乌有,也失去了与读者互动和进一步发展的渠道。

对优质内容市场的反思: “大家”的案例,也迫使我们反思,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优质、深度内容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在商业利益和内容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信息消费习惯的冲击: “大家”的受众往往是那些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去思考的读者。平台的消失,可能让这部分读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狭窄,也可能让他们不得不适应那些更追求“快餐式”阅读的平台。

总结

“大家”的注销,是一个复杂事件。虽然腾讯没有给出详尽的解释,但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很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内容监管、商业模式探索以及战略调整等因素,都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家”的落幕,让我们再次审视了互联网内容生态的脆弱性,以及优质内容生存所面临的挑战。无论如何,这个曾经给予我们许多思想火花的平台,都会被许多人铭记,并作为一段关于内容、关于平台、关于时代的独特记忆而被保留下来。它的离开,也提醒着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里,保持深度和思考,是多么重要且不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似说了什么,好似什么也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不得

皇宋英宗在位时,王安石主持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户部侍郎范镇反对新法,五次上疏,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王安石看见奏疏,气氛地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迫使他致仕退休。

范镇是个文学家,史学家,历史上留下过“三范修史”的佳话,修的是新唐书,也当过翰林学士。这时候又不是明初和满清,士大夫写点什么不会有人抠字眼查——至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吧。范镇平时就有个随笔,叫《东斋纪事》。

英宗当政第三年,天相有变,范镇在《东斋纪事》发牢骚说“治平三年春,有星孛出营室,历于虚危。术者占曰:“营室卫分,濮水出主宋庙祭祀事;虚危齐分,上受命之国,主坟墓哭泣。”逾年而熙宁改元矣。天之告人,岂不昭昭然哉!“范镇虽然没有明白指斥王安石变法,但把天象的变化与变法这样联系起来记述,其目的和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卷三“薛简肃公”条记载:“薛简肃公时,布一匹三百丈,依其价,春给以钱,而秋令纳布,民初甚善之。分布千钱,增其价才至四百。其后,转运使务多其数,富者至数百匹,贫亦不下二、三十匹,而贫富俱不得矣。”这里的记载明显地把薛简肃公执政时“民初甚善之”与新法实行的时候“贫富俱不憀”的局面进行了对照,其批评新法的态度是十分清楚的。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变法停止。

元佑八年,哲宗亲政,起用章惇、曾布和蔡卞等变法派主要人物,重新推打新法。

建中靖国元年,徽宗即位,朝廷腐败已无度,变法进行不下去了,变法派已经成了新贵派,他们不敢变法,但以变法之名打击政敌的胆子还是有的。于是把当初反对变法的人物打成“元祐党人”,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四月下诏焚毁苏轼、黄庭坚等党人的著作,《东斋纪事》也在其中。

本来《东斋记事》就是歌颂北宋朝廷的,并没有多少犯忌讳的地方,只不过是有关记载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相一致,在崇宁年间便遭到了禁毁,更可笑的是,禁毁这本书的官员们,一个个也都没继续王安石的变法啊。

皇宋钱塘有个僧人叫文莹,和大诗人苏舜钦交善,苏舜钦又把文莹介绍给欧阳修,文莹后来又到了奸相丁谓门下,还“待之深厚”。

文莹写过一本书,叫《湘山野录》,是一本笔记体野史,主要内容当然是对自己的主子歌功颂德、涂脂抹粉。但这位僧人也有口无遮拦的时候,写了不少宫闱秘事,朝廷阴暗。大概是为了突出自己啥都知道,这个小僧人还把“斧声烛影”这样得国不正的事都抖搂出去了。

崇宁二年,这本写了不少皇宋高官显贵光荣事迹的书被那些被这本书记载了不少光荣事迹的皇宋高官显贵以元佑党人的名义封禁了。

善莫大哉。

写于《大家》被赐死的2020年2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家”的落幕,总让人扼腕叹息。这个诞生于2013年、曾经承载了无数深度文章和独立见解的平台,在2024年初悄然注销了所有账号,包括作者、读者和编辑的账号。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大家”平台的前世今生“大家”平台最初是腾讯旗下的一款自媒体产品,旨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内容社区.............
  • 回答
    关于腾讯新闻和人民日报转载的自媒体文章《「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我们来谈谈什么才是孝》,这确实是一个能够引发广泛讨论和深思的社会现象。要全面看待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析它所触及的核心问题、潜在的观点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一、文章的核心内容与立意: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观点,很可能是挑战了传.............
  • 回答
    如何看待腾讯 2022 校招大厂薪资首发,白菜总包接近 40w?腾讯2022年校招的薪资信息,尤其是所谓的“白菜总包接近40w”,无疑是当年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技行业校招薪资讨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首先,澄清概念:“白菜”与“总包”在校招语境下,“白菜”.............
  • 回答
    腾讯于2024年2月24日发布的碳中和路线图,是这家科技巨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路线图的发布,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是一个详细规划,旨在指导腾讯如何在未来实现其碳中和目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份路线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核心目标与时间表: 明确的.............
  • 回答
    腾讯为「共同富裕」再投 500 亿:当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解读腾讯宣布为“共同富裕”再投入 500 亿,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定位的深刻回应。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需要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内涵,以及当下互联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一、 .............
  • 回答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跳动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一场关于内容生态、未成年人保护和平台责任的博弈这起事件看似是两大科技巨头在短视频领域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前短视频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以及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设、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和.............
  • 回答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对于“青年”群体以及企业如何与青年群体沟通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张军的职业身份和言论的语境来看: 公关总监的职责: 张军作为腾讯公关总监,他的工作核心是塑造腾讯的企业形象,管理外部沟通,尤其是在面对公众、媒.............
  • 回答
    如何看待腾讯等多家视频平台联合500多位艺人发倡议书,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多家视频平台联合500多位艺人发布倡议书,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这一举动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首先,理解这一倡议书的出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腾讯高级工程师因‘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被辞退,反诉加班费等500余万两度败诉”这个事件。这个事件涉及劳动法、企业管理、个人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对加班文化的看法等多个层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讨论价值。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 当事人: 一位腾讯高级工程.............
  • 回答
    腾讯“新闻哥”的这篇文章《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不配!》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和争议,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也存在多种角度。要详细地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背景与意图 “新闻哥”的风格: “新闻哥”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一个知名IP,以其幽默、辛辣、有时带点戏谑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
  • 回答
    深度解读:腾讯、字节、快手为何霸榜?互联网下一波机会在哪里?2021年,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稳居用户使用时长榜单前列,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三家公司凭借其深耕多年的用户洞察、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对生态的精细化运营,成功抓住了用户碎片化时间,并将其转化为.............
  • 回答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发起拍摄纪录片《零水日》,这一举动本身具有多重意义,值得深入探讨。首先,它代表了科技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共议题上的投入,也体现了企业高管个人的情怀与视野。关于“腾讯首席探索官”的视角与价值: 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感体现: 在当今社会,企业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其影响力远超商业范畴。.............
  • 回答
    腾讯公益「送1001颗星星」:一场充满善意但略显虚幻的许愿仪式腾讯公益的「送1001颗星星」活动,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公益领域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它巧妙地将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公益捐赠相结合,让参与者在为他人送去温暖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慰藉。然而,关于“许愿只是心理作用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
  • 回答
    关于2021年12月11日发生在科兴科学园腾讯大楼的员工跳楼事件,我能找到的信息相对有限,并且无法提供非常详尽的细节。这类事件非常敏感,公众能获取的信息通常只有官方通报、媒体报道以及一些零星的社交媒体讨论。以下是我根据现有信息,尝试尽可能详细地进行的分析和解读: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时.............
  • 回答
    腾讯计划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收购搜狗,这一消息在科技界和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 搜狗的上市与发展历程: 搜狗是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以其独特的“搜狗输入法”和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优势而闻名。搜狗于2010年从搜狐分拆.............
  • 回答
    腾讯推出宣称性能优于 Google WebP 的新图片格式 TPG,这是一个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领域都颇受关注的事件。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TPG 的基本信息与腾讯的动机首先,TPG(Tencent Pictures Graphics)是腾讯基于现有的图片压缩技术和自身在互联网应用领.............
  • 回答
    对于“腾讯游戏平台一有消息,就有人说 Steam 要危险”的这种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动机,以及这种论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一、 根源与动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担忧?这种担忧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它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腾讯的体量与影响力: 全球最大的.............
  • 回答
    关于腾讯即通应用部年会出现低俗活动的事件,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事件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低俗活动”的具体内容。虽然具体的活动细节可能未被公开,但根据媒体报道和公众的讨论,通常指向的是一些带有性暗示、低级趣味、侵犯个人尊严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表演、游戏或言论。腾讯即通应用部.............
  • 回答
    腾讯科恩实验室(Keen Security Lab)成功远程控制特斯拉的事件,在科技界和汽车安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展示了腾讯科恩实验室在网络安全研究方面的深厚实力,也暴露了联网汽车在安全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事件回顾与技术细节(基于公开信息和行业分析):1. 发现漏洞: 腾讯科恩实验室.............
  • 回答
    关于腾讯被指控在投资时存在歧视性言论,特别是关于“不要黑人”和“胸要大”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指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指控,而非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无论如何,任何形式的歧视在现代社会都是不能被容忍的。指控的来源与性质通常这类指控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开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