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

回答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跳动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一场关于内容生态、未成年人保护和平台责任的博弈

这起事件看似是两大科技巨头在短视频领域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前短视频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以及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设、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和自身商业利益之间不断权衡的复杂局面。我们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场博弈:

腾讯副总裁的“猪食论”:对内容质量和行业乱象的控诉

腾讯副总裁孙忠怀(或是一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头衔表达类似观点的高管)的“猪食论”虽然措辞激烈,但却精准地击中了当下短视频行业的一个核心痛点:内容质量的低俗化、同质化和“洗脑式”传播。

“低智”与“洗脑”的定义:
低智: 指的是内容缺乏深度、逻辑性差、信息密度低,容易被用户快速消费,难以引发深入思考,甚至可能误导用户。这类内容往往通过夸张的表演、简单的重复、煽情的情绪来吸引眼球。
洗脑: 指的是通过反复播放、利用算法推荐、制造情绪共鸣等方式,让用户被动接受某种观点、价值观或行为模式,削弱其独立思考能力。这可能包括夸大其词的“知识分享”、虚假广告、煽动性言论等。
“猪食”的隐喻: 孙忠怀的比喻极具冲击力。将短视频比作“猪食”,意味着其内容如同喂给猪的饲料,只求填饱肚子,不顾营养和质量,是一种粗糙、低劣、甚至有害的消耗。这暗示了当前部分短视频内容对用户的“毒害”程度,以及对用户心智的麻痹。

为何腾讯副总裁会如此愤怒?
平台商业模式的挑战: 腾讯作为内容平台(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等),虽然在短视频领域也在发力,但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相比,其在用户时长和商业化变现上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孙忠怀的言论,可能也包含着对竞争对手内容生态“野蛮生长”的反感,以及对优质内容供给的担忧。
品牌形象和价值导向: 腾讯一直强调其科技向善的理念,并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低俗、洗脑的内容不仅损害用户心智,也与腾讯希望塑造的健康、积极的品牌形象相悖。
内容监管的压力: 随着短视频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内容监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低俗、有害内容,平台将面临政府部门的严厉处罚和舆论的广泛批评。
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隐忧: 如果整个短视频行业充斥着“猪食”,长期下去将导致用户审美疲劳,内容生态恶化,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腾讯作为行业巨头,自然会对这种趋势感到忧虑。

字节跳动的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

字节跳动的这一回应,表面上看似是一句简单的陈述,实则包含了多重含义和策略性的反击:

“脏水泼给腾讯”的嫌疑: 最直接的解读是,字节跳动将“低智洗脑”的责任推到了腾讯身上,暗示腾讯在内容审核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不足。
“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 这句话是关键。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它确实能成为一个有力的论据。通常,“未成年人模式”是为了限制未成年人在高峰时段使用、控制使用时长、过滤不适宜内容等。一个没有未成年人模式的平台,自然更容易让未成年人接触到“低智洗脑”内容。
反击的逻辑: 字节跳动似乎在说:“你指责我们内容不好,但我们至少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所行动。而你,连最基本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都未落实,反而指责我们?”

对“低智洗脑”定义的质疑或转移: 字节跳动可能是在暗示,腾讯定义的“低智洗脑”过于主观,或者是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误读。字节跳动作为流量巨头,其内容策略往往更侧重于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和即时满足感。
用户基数和算法推荐: 抖音等平台能够积累巨大的用户量和时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精准的算法推荐。而算法的倾向性,也可能导致用户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低俗内容循环”。
商业变现的驱动: 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往往会鼓励平台推送能够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内容,这与内容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平台责任与商业利益的界限模糊: 这一回应也凸显了平台在承担社会责任和追求商业利益之间的两难。字节跳动虽然在用户保护方面有所努力(例如推出防沉迷系统),但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分发和用户时长。

这场博弈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这场“口水仗”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短视频行业面临的深刻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 内容质量的困境与监管的必要性:
流量至上的代价: 短视频平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量和用户粘性。为了追求这些指标,一些平台可能会容忍甚至鼓励低俗、煽情、猎奇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更容易吸引眼球和产生互动。
算法的“双刃剑”: 算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内容的同质化和低俗化。一旦算法发现“低智洗脑”内容能获得更多流量,就会不断强化推送,形成恶性循环。
未成年人保护的严峻性: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甚至被“洗脑”。因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所有内容平台不可推卸的责任。
监管的缺位与加强: 这类事件也暴露了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内容领域,监管的滞后性。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查和引导,规范平台行为,保障用户,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平台间的竞争策略与话语权争夺:
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 腾讯副总裁的言论显然是针对抖音等竞品。字节跳动的回应则是以攻为守,反击腾讯的不足之处,试图在公众舆论中占据有利地位。
塑造平台形象: 腾讯希望塑造自己是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守护者,而字节跳动的回应则是在强调自己在用户保护方面的行动,试图证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平台。
争夺“优质内容”定义权: 两家公司都在试图影响公众对“优质内容”的认知。腾讯可能更倾向于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而字节跳动则可能更侧重于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内容。

3. 用户对内容消费的认知升级:
随着用户接触短视频的时长越来越长,一些用户也开始对内容的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对“低智洗脑”内容产生厌倦。
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短视频内容低俗化、碎片化对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影响的讨论。

总结

腾讯副总裁的“猪食论”和字节跳动的回应,是短视频行业内部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它揭示了短视频行业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同时,在内容质量、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腾讯的批评是合理的,指出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字节跳动的回应则暴露了其在用户保护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试图将矛头引向腾讯,转移公众视线。

这场博弈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监管部门的介入、平台自身责任的承担以及用户维权意识的提升。未来,短视频行业需要在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用户体验的优化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之间找到一个更平衡的点,否则,“猪食论”的担忧将难以避免。同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信息,主动抵制低俗内容,也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保护自己的重要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原来寡头也是会酸的啊...


腾讯其实在短视频上发力得很早,13年就推出了腾讯微视,主打8到10秒的短视频。

当时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兴奋地在采访里说到:“微视...是可以用8秒这个短片重新演绎很多生活中的东西,所以它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一个社交的载体。”

没毛病啊老铁,抖音要到16年才上线呐。哥你路子踩得对,又背靠腾讯这棵大树,过几年还不得吊打微信啊?

14年7月,腾讯微视被并入腾讯视频;15年3月,邢宏宇离职腾讯,去了58同城;

到17年,腾讯微视直接关闭,坊间推测腾讯是想把短视频的业务都堆给微信;

然后进入短视频全面爆发的18年,腾讯又把微视复活了,掀棺而起。

腾讯微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严格来说,赶了个寂寞)。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耗于内斗运营混乱,坐看抖音快手等一众新锐在腾讯这个社交寡头的眼皮子底下崛起。

大概这段过往实在费拉不堪,腾讯微视的百度百科对18年前的历史都讳而不谈。


腾讯现在已经懒得从运营的角度来竞争,换上了更“硬核”的手段。

就是这位发表“猪食论”的腾讯在线视频CEO孙忠怀孙带老板,昨天还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

“切条搬运短视频泛滥,不仅侵犯著作权,还消解艺术作品的价值”,“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正片播出后几分钟到处都是精简版,这完全破坏市场正常秩序”。

腾讯现在是高举“版权保护”大旗,拉着优酷爱奇艺和500余位艺人,斩钉截铁地反对“速看”、“精读”等二次创作短视频。

但孙带老板也当场表示,为什么有那么多切条的二创视频呢?因为长视频“节奏太慢”、“剧情拖沓”、“注水戏太多”,“用户已经习惯倍速看剧,对注水剧不再买单,这些都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你看,孙带老板知道自家很多长视频就是一堆“猪食”。但为了流量,用户不能让up主们帮自己在猪食里挑虾仁,而必须把猪食完整地吞下去。


腾讯才是个性化推送的老手,而且擅长推送的不是内容,是广告。

去年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20%,最强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广告。

15年朋友圈广告上线时,腾讯广告收入直接翻番;18年游戏版号被冻结了10个月,腾讯广告撑起了腾讯20%的营收。

腾讯和孙带老板不可能反对个性化推送,他们真正反对的只有“为什么爷没做到垄断”。

只要是腾讯垄得住的,例如腾讯社交体系内个性化广告推送,那就是“基于用户大数据的精准投放”。前段时间iOS14.5推送ATT功能时(限制应用追踪用户数据以进行广告等个性化推送),我可没看到腾讯广告部门有人站出来赞美苹果,抵制“猪食”。

垄不住的,才是“猪食”。


腾讯一向是波澜不惊的对外态度。毕竟手握微信这个十亿日活的超级App,中国的社交流量几乎尽在囊中,游戏影视等文娱内容也占了半壁江山,造出了一个10万亿参控股规模的帝国。

但这次发言这么酸...看来腾讯的短视频业务是真滴八行。

腾讯跳脚的画面要珍惜,太难得了。

user avatar

该骂的我就不骂了,反正下面说的人已经足够多了。

我想提醒一句,现在短视频之所以能干翻长视频,根本上说是长视频自己不当人。

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就算内容再低劣,他至少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的用户量足够大、分布范围足够广,可以面向不同年龄层的人分发不同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中老年人、青年人还是小孩子,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而优爱腾过去十年紧盯着的就是年轻人的钱包,几乎所有的内容创作走的都是媚青的路线。现在你打开腾讯视频的主页,除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和一部国外影片的banner外,其他剩下的全都是各种鲜肉综艺和流量剧。

之前汪海林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同。他说现在很多网络平台一味讨好年轻人,但90、00后加起来也不过两亿多人,你就算把他们捧得再高,这个人数也不可能涨上去。而60、70、80后加起来至少有五六亿人,忽视了它们既不可能做出好内容,也迟早会陷入流量焦虑。

如今看来,长视频这几年的翻腾基本上是被言中了。腾讯也好,爱奇艺也好,从至今依然扑腾的肖战到各种花活层出不穷的青春选秀,长视频平台生产的猪食似乎更多——肖战大概算是这批猪食里味最馊的一个。但爱优腾的这些花活,说到底不过是存量博弈,并且为了在存量资源上获得更多的收入,只能把流量模式玩得越发纯熟,也就是从每个用户身上收割更多的钱。

而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他们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特别是非青年用户带来内容的过程。就拿我家人来说吧,在抖音、快手起来之前,我爸妈手机上是不装视频App的,即便我跟他说已经买了会员,想看什么随便看的时候,他们也不爱去看。但是过去几年,他们手机里都有了短视频App,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社会热点、影视片段、广场舞、戏曲、小短剧以及亲戚们自己发的一些表演的小段子,这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在这里我也可以这么说,不管腾讯怎么折腾,只要肖战这类人还不糊,你就别指望能从抖音、快手的嘴里抢过肉来。只要腾讯还不把除了青年和学生之外的人当人看,在短视频方面,腾讯也依然是被人暴打的份。

user avatar

哈哈,一个瞎说大实话。一个真敢顺竿爬。两个垄断企业,一对大资本家。若问如何看待。。。。。。

打,接着打。都别停下。

user avatar

感觉在骂我是猪。

user avatar

垃圾生产商的彼此吐露心声!赞

user avatar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个俗语可以换了,改成吃不到蛋糕说蛋糕是猪食。

腾讯的这位副总裁明着是说别人吃猪食,实际上是说自己吃猪食而不得。

再配合上前几天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说明腾讯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理解已经完全失准了。

什么样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废物都能在腾讯里捞个一官半职。

我觉得腾讯的股价应该很快就会冲高回落,紧接着一个腰斩,然后一路阴跌走进历史的垃圾堆。

听说的腾讯的大楼马上就要开修了,不知道腾讯的财务官听没听说过经济学上“摩天大楼理论”。

以上

user avatar

更新个同类回答:如何评价腾讯副总裁问在哪看未播完的海外剧?

道理翻来覆去说烂了,再重新强调一遍:

腾讯对于流量丢失有着极度恐慌,尤其是在开启写轮眼都打不过对手降维打击的情况下。

没错,就是指短视频。

当中国人均每天刷短视频超过110分钟(我估计新数据还要更多)的时候,腾讯所拥有的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游戏、腾讯视频等产品就将丢失大量的用户时间。

最终导致的就是这些产品所能展现出的商业价值下滑,广告商不愿意投入更多在里面,而资本市场也会更加青睐于广告商的下一站。

还是短视频平台。

而且抖音这类平台还真跟腾讯不太一样,人家能够出海进行全球收割,能让阿川以美国总统名义去抢,这种“影响力”反过来跟大部分产品只能在国内圈地自萌的腾讯一比……

可不就是降维打击?

哦对,甚至现在连游戏这块儿,字节跳动都已经发力了。

你是腾讯高管,腾讯副总裁、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每个月背负KPI或者OKR,你慌不慌?

你是PONY,腾讯帝国的流量如同溃堤一样不断涌向其他家,你慌不慌?

腾讯也在想办法,所以搞微视,搞视频号,试图通过复制粘贴+自有用户体量去把抖音、快手等给按死在地上,甚至早期的时候直接收购拉倒。

可惜的是,PONY没成功。

连今日头条都没拿下来(腾讯也搞了个企鹅号东施效颦),更不用说抖音等短视频了。

正儿八经或者不怎么正儿八经的商战基本败北,那还能怎么办?

只能造舆论,泼脏水,整一些“对手都是坏蛋”的把戏。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过去几年被无数人吹上天的“互联网大佬”们,其实拨开了也就是一帮长着大人脸庞的小孩子。

所谓口水仗,跟小孩子打架的心态也没啥区别,只是背后资本多点而已。

至于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那除了看戏还能干啥。

千万别贸然跑去站队,幼不幼稚啊?

user avatar

虽然个人觉得沉迷刷短视频,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这位腾讯副总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自己旗下短视频用户的感受,难道你们不一样是算法推荐,不停地给用户推送相同的内容,无非是用户相对较少,在公众场合外放你们短视频的情况较少。

这位腾讯高管是不是认为自己旗下部分短视频内容「像猪食」、是不是把用户当成猪,我不敢下断言, 但你们确实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微信视频号能看到不少吸食毒品的视频,其中不少视频在传授“吸毒技巧”。

因工作(写作)需要,经常会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毒品相关的内容,前几天在微信视频号居然搜到这些内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例如下面两条被转发数百条的视频,明显就是在介绍新发明的“吸毒(大麻)方式”。

再例如这条视频,以“蒸汽烟”的名义探讨如何吸食大麻油(人工合成大麻素),也就是所谓的上头电子烟。 国家禁毒委前一段时间把整体合成大麻素全列管,就是为了打击此类新型毒品,而它们出现最多的地方之前是朋友圈,现在开始往微信视频号发展了吗!

实际上从这些视频号的ID名称就能看出问题,大多数是用WEED(大麻)+420(国外大麻节日期)组合而成,于是我就用这些关键词搜索了一下,果然又发现更广阔的新世界,把欧美吸食大麻的“潮流生活方式”展现的那真是淋漓尽致。

当然,这些ID上传欧美年轻人所谓“年轻、酷”的大麻文化视频,肯定不是为了发扬雷锋主义精神,因为我在他们的简介里找到了联系方式,有些还堂而皇之写着“代购”,很明显这是他们展现商品的一个平台。

所以,比起「像猪食」的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微信视频号里这些展示欧美毒品亚文化,以及宣传各种吸毒“创意”的视频是不是才更值得让人忧心,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在这些内容的“熏陶”下是不是更容易误入歧途。

user avatar

我不站队,不站腾讯,也不站字节,就说说这个问题本身。

短视频是不是“猪食”我不知道

但是很多人每天确实“吃”很多个小时,这是真的!

吃啥产啥,这个道理也是真的

所以女朋友动不动给你拿来恋爱主播们精心编纂的段子给你说:看,这才是我要的爱情!

所以一帮月薪3000的女孩觉得男人30岁还没有100万以上的存款,多半是废了!

所以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爸爸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比咱家房子还大的玩具房?

所以在你焦虑万分的时候,海参哥、天爱姐出来告诉你,别怕兄弟,有我!只要29万8,你也可以

直到有一天,你并没有成为短视频里那样的男朋友,没有成为短视频里那样30岁存款百万的“普通人”,没有给你的孩子买一套有着100平米玩具房的豪宅,也没有成为海参哥、天爱姐。

你又打开短视频,看着上面一帮揭秘知识主播套路的视频,觉得他们才是好人。所以你来到直播间,听他们说着大道理,觉得有理时给他们送点小礼物,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看到他们。

打开那些长腿细腰说话温柔,爱情观极正,独立自强的美女们,觉得她们才是你的女神。所以在她们打PK时一个火箭又一个火箭的支持,你在心里告诉自己,你的行为不同于那些吃泡面也要刷礼物的屌丝,你只是在支持你梦想中的爱情。

突然有一天,你好像觉得不对,这种温水煮青蛙还不如29万8来的痛快。你好像悟到点什么。

开始信佛,开始信命,开始无欲无求

再次打开短视频时,你又发现新的天地:宇宙奇闻、人生宿命、塔罗牌算命、风水八字……各种大师让你顶礼膜拜,你像是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

星辰大海!

直到有一天,你多年未见的程序员朋友告诉你:谢谢你兄弟,你的行为又优化了我的算法。我拿到了28个月月薪的年终奖。

你尴尬的说:不客气。

回到家里你越想越气,这么多年,平均每天4个小时,都是在为了别人的年终奖而努力,这特么不公平!一时气血翻涌,大脑停止工作。

你再次睁开眼,看到了上帝,你把你的这一切说给上帝,义愤填膺的骂:短视频就是“猪食!”

上帝笑了笑告诉你

短视频不是猪食,因为你是猪,它才变成了猪食,你但凡带点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并不难的自律,也不至于把一生活的像头猪,到现在还不思不悟,骂外在客观是猪食?既然你这么喜欢猪食……

一阵强光后,你想开口,却只听见

哼哼哼……哼哼哼……

user avatar

准确地描述了腾讯自家的所有产品

user avatar

一时分不清这是商业互吹还是商业互炒,当然也有可能是商业互咬。

user avatar

我也非常讨厌那种在公共场合开着外放,还声音贼大,看各种无脑小视频的人。

不管是在医院,在车站,在火车上,地铁里。

不管是在饭店,在商场,甚至在厕所里。

总有这么一种人,

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肆无忌惮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放着那些嘻嘻哈哈的视频。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说句心里话,干得漂亮。

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

但是腾讯副总裁这话就说的有点不对,怎么说人家是猪食呢?

这是侮辱猪食。

这简直就是苍蝇。

每次听到有人外放小视频,我就想学大话西游里孙悟空那段台词。

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

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

嗡…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

所以呢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

呵--!

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

我再手起刀落哗!

整个世界清净了。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要杀他!

当然,我不是针对抖音或者快手,我是针对那些外放没营养的哈哈哈哈视频的人。

腾讯副总裁这个咖位,说实话,不应该在公开场合说这样的话。

毕竟身份在这。

不管是抖音,还是头条,还是B站,乃至现在的微视频,都有好有坏。

如何改进才是硬道理。

没营养低智的短视频最容易复制,而真正科普有内涵的视频不容易山寨,所以越是没营养的视频,发的人就越多。

发的人越多,看的人也就越多。

再加上算法,你看过一次,笑过一次,点过赞,以后就天天给你推荐这样的视频。

同样的BGM,同样的笑声,每天反复重复的污染着你的耳朵。

让你无处可逃。

每当身边有熟人沉浸在这些没营养的短视频里的时候,我都会善意的提醒要他们关掉外放,戴耳机,或者让他们看一些有营养的视频。

哪怕看看做菜,看看法律科普,看张三普法,看一些有文化有内涵有营养的科普视频,也让时间消失得更有价值。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腾讯高管这样说合适么?很显然不合适

腾讯既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又有得不到就毁掉的冲动。

洗脑短视频之所以洗脑,就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猪食的比喻更是不恰当的,最起码猪食还有营养。

而我认为短视频除了消磨人可贵的注意力之外,没有其它的可取之处。

另外在公共场合外放确实很扰民,特别是他放的是那种智能推荐的洗脑歌,很打扰人的思路。

再一个,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短视频和长视频,在于洗脑+算法,就变成AI洗脑了。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现在部分人的大多数时间,被短视频占据了。

短视频就是科技公司给予民众的奶头乐

我写过一个文章

短视频,网文新流派-男性的幻想乡新观察

最近我发现有一类视频很流行,短视频连续剧。什么跟女老板同居,富家小姐爱上穷小子之类的。
视频约为一分钟左右,节奏明快,叙事清楚,整个都是以第一视角拍摄。
整个视频中其中充斥着很多符号,成沓万元钞票,豪车,私人飞机,无数车钥匙女老板,名牌包包。而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全身心的盯在男主角身上,男主角的一些小事就让人感动莫名。有钱,还天真。好像没有接触过人间烟火,一下子就被穷小子迷花了心。
着装十分大胆,全是男性喜欢的那种。妆容精致,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满是风情。
有很多人看,还有不少的人催更。我也是一口气刷了几个小时,看的很开心。
不过我始终觉得不对劲,按理说这是故事,虽然是第一视角拍摄,看上去像真的。
但是我还是感觉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吧,我也一时说不上来。
后来还是回想短视频的内容。有些情节,让我跳戏。
虽然这些短视频代入感很强,但是在细节处还是露出了端倪。
虽然很符合底层视角所知的所幻想的上流生活,像是电影电视剧中演的一样。但是恕我直言,大概是预算的问题,很多表现实在露怯。
譬如两个人的同居,生活用品却很次。乘着私人飞机去出差结果住到了小宾馆。
看到这些不对劲的时候,我有点像尼奥
看着周遭有点不对劲,但是什么都没变。
继续谈视频,现在大抵是缺什么,才显露什么,才被这些所吸引。
当然还有大数据的推送(此处省略40字,见评论区)
什么会出现男性向的视频消费?为什么被这些所推送,为什么会在这上面停留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会被贡献流量呢?
我有很多的疑问,但是答案此时是确定的。

我还写过

网文·短视频·付费知识—那些kill time的迷幻药们

如题目所言,我提到了迷幻药,物理的迷幻药作用于精神,通过化学物质的刺激让人获得超量的精神愉悦,然后具有成瘾性,然后被国家所禁止或者限制使用。
现在某些互联网产品一样具有这种特质,他们不但kill time,也让我们放弃思考,陷入简单的快乐里面。
互联网某些APP的流行,成了真实世界的流行。大家快乐着一样的快乐,似乎没什么不好。
在美丽新世界里面,很多人会服用一些精神致幻剂唆麻,大多数人不用思考,工作之余,快乐就好了。
很显然,当下的社会有一种像美丽新世界进化的潜质。从偶尔消磨碎片时间到成为习惯,每个人都在算法里面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包括公认的似乎可以学习的知乎,某站以及一些付费知识平台,然而这些平台的一切算法本质还是为了Kill Time。
在这个高速成长的社会,或者说是快速变动的社会,我们急切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来应对未知的变化。但是又很少能脱离戒除这些软件,因为似乎本来也无事可做。直到,我手头买的书只有在出们的时候才会翻阅时,那会我会意识到这个平和世界的不对。
世界在低头的日子里快速变化,各种多到爆炸的信息在滑动之间被看见进而忽视。
尤其今年是个很微妙的年份,因为自然灾害也好,国际矛盾也好。很多不常见的东西因为矛盾的激化跟生产力的停滞不前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所以一切都是混沌的。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从迷幻的快乐里面挣脱开来,去看看世界。不过绝大多数人是体悟不到的或者是忽视变化的,最后的结局不过是在迷幻药制造的快乐里面迎接新事物的到来。
譬如那只没有预料到感恩节的火鸡。

以上。

user avatar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

user avatar

不看动机只看这句话本身的话,其实说的倒也不无道理。

短视频这个文化载体形式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内容质量问题,单论内容质量而言,其实短视频中颇有一些内容的品质是非常高的,制作技巧也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毕竟要在极为有限的篇幅内,以视频形式做到逻辑自洽,叙述完整和抓人眼球,所需门槛是不低的。

你看看你周围有多少人经常是连说都不会话都。

但短视频依然是一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问题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展现内容的形式。

短视频的内容展现形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易获取和成瘾性,用过短视频软件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是非常上头的,手一划,一段新的,再一划,又是一段新的,每一段都和上一段不一样,船新的内容和船新的体验接踵而至,内容的获取成本低到几乎忽略不计,内容密度却少有其比,这种低成本高密度的内容获取方式带来了极强的正反馈,越用越想用,越用越上头,对多巴胺的分泌形成刺激作用后,就有瘾了。

这种成瘾性是非常强的,莫说是青少年,成年人都难以抵御,就以我们家而言,现在网瘾最大的人不是我,因为我有意识的戒断和不用短视频软件,而是家里长辈,他们经常抱着手机一坐就是小半天,偶尔如此也就罢了,但他们上了年纪,久坐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这种连天成月的高强度使用短视频软件对他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低的。

现在周末家庭聚会时,他们几乎不会说我有网瘾了,因为我现在反而是全家最节制的一个,家里的人都低头抱着手机,我不得不想尽办法拉他们出去走走,请他们去游泳,桑拿,足疗,喝酒什么的,干什么都行,只要别抱着手机低着头就行,我一个晚辈来管理长辈的网瘾,说出来都有些搞笑。

有几个长辈颈椎病都挺严重了,还成天低着头,次次去看医生,次次答应再也不一直低着头了,次次说不听。

自诩有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青少年呢?

你就看看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周围有多少带着小孩子的家庭经常上演这么一幕:

小孩子哭闹不止,不愿意好好吃饭,向大人讨要手机,大人把短视频打开,手机拿给小孩子,小孩子拿到手机后,前一秒还在哭闹,后一秒瞬间安静下来,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形同雕塑。

大人获得了一时的安宁,然而代价是什么呢?

短视频未见得质量就差,很多内容不止是有质量,甚至可以说是引人深思的,但它对人的时间精力的占用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段短视频也就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但是划完一段还有下一段,段复一段无穷尽也,划着划着一天就过去了。

这不光针对短视频,任何事物成瘾都是有害的,做题成瘾同样有害,成瘾的问题不在于导致成瘾的东西本身,而在于成瘾行为对时间精力的大量占用,对人的行为模式有太强的塑造性,使人的行为模式固定化,进而失去大量可能性,这才是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是哪根筋抽抽了,特别喜欢公放短视频,特别是地铁公交电梯等人群密集区,总有那么几个人素质极差,公放短视频,这简直已经是一大社会公害了。

user avatar

太酸了,自家的短视频做不好,就来酸了,呵呵!

腾讯的游戏更是慢性毒药了,大家也没见说啥。

user avatar

贬损别人=贬损自己

你说人家搞的像猪食,但是你搞的短视频还没人家搞的好,那岂不是你搞的连猪食都不如?

user avatar

哟,企鹅大爷,您也知道自己连猪食都做不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