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复刻QQ音乐,靠资金优势形成版权的合法排他,把IP相关联的流量用法律壁垒圈起来,最后憋死竞争对手。
我是没力气去把联合发表倡议的五十多家影视公司都查一遍,不过耀客、新丽和柠檬应该是腾讯直接投资的,而华策、正午、嘉行都是腾讯的剧集供应商。
(华策是华人文化的,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腾讯投的)
过去三年腾讯视频在内容上已经砸了500亿,去年又号称要在未来三年砸到1000亿。流量加采买,不管是影视制作公司,还是艺人经纪公司,恐怕都不能对腾讯的“倡议”提什么反对意见。
因此这份倡议书里出现了一则“奇观”:一贯为了鼓励粉丝二次创作以刺激流量的艺人,这次居然有小500位站了出来,要求“即日清理未经授权的”二次创作内容。
爱豆和流量明星要求粉丝不得私自剪辑传播自己的视频,任何二次创作必须取得经纪公司的授权许可。
是不是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而且这可不是一份默默无闻的名单,这里面有肖战迪丽热巴杨紫热依扎刘涛等我这个80后都认识的各类型艺人们。
B站的各种花痴视频和up主们,迎来了一场大清洗,一个长刀之夜。
肯定不是艺人和经纪公司想这么干。这年头流量多贵,宣发成本多高,用爱发电主动传播的粉丝是多么的伟大和省钱。
其实只要不传剧集的完整内容,那些几分钟的二次创作,影视制作公司也是欢迎的:拉免费热度啊,帮助啊卖剧啊。
但还是要含泪和狂热粉丝们说再见,因为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这五大家不让。
说是五大家,其实也就是腾讯一家。
腾讯已经快可以“约等于”中国互联网文娱内容了。拿腾讯钱的有B站破乎华谊快手快看漫画虎牙笑果罗辑博纳等等等等,数不过来。单今年一季度,腾讯披露的投资就有103起,融资额超600亿元,其中38起为文娱项目。
对了,开发了《饥荒》的Klei、《原子之心》的mundfish、《奇异人生》的Dontnod,也被腾讯投了。
影视制作的作品版权、经纪公司所掌握的艺人版权、本身就强悍的游戏版权,还有阅读类的网文版权。
相比起实体产品,文娱类内容的变现更加依赖社交流量,掌握社交流量和资金优势的腾讯在买家身份上比阿里还要强势,因为转手就能全线推送,快速变现。
腾讯依托这两大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起全内容的版权优势。随着版权及专利保护在法律执行上的深化,作为中国互联网内容版权的最大拥有者,腾讯随时能够“万丈高墙凭空起”。
以后,这些话题和内容请谨慎讨论,千万不要一时热情冲昏头脑手痒搞二次创作,表情包也不行,因为您没有获得该作品版权所有者的授权。
这种搞法,其实就是憋死内容生态相关联的竞争对手。
(别说腾讯重视版权保护啊。我不翻丫旧账,有个仿我的微信公众号我投诉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抄袭我知乎回答的公众号文章几乎无法举报,因为不发在公众号里的腾讯不管。)
虾米怎么死的?网易云音乐为什么拼了老命营造社区社交氛围?说到底还是版权。
内容是能够引发讨论和关注的,这是内容的核心变现价值,也是内容与广告业紧密结合的先天原因。腾讯投那么多文娱内容,最根本不是因为腾讯对内容有什么热爱,而是腾讯需要这些内容所带动关联的流量。
现在布局完毕,逐步到了收割期,自然可以突然对版权保护热心了起来,要求限制其他平台的二次创作。
“获得授权许可”,我就专门授权给自家平台,你打我呀?
内容的粉丝和爱好者怎么办?来我的平台呀,来我这你就能二次创作,就能放开讨论。至于我的平台和社区运营很烂调性很烂,没事,再烂你也得来。
完美闭环。
注意啊,以上均为个人不带任何事实判定的情绪化吐槽及个人猜想,仅表达我对互联网内容行业的经营者过度集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忧虑而已。
你看阿里已经遭受了反垄断法的铁拳,我是担心中国游戏之光腾讯误入垄断的歧途啊。
害怕.jpg
会伤到我喜欢看的b站剪辑影视精彩片段并配乐的视频。当然这些视频里基本没什么国内影视内容,但一但形成规定我连这些剪辑都不能在国内网站上看了
我旗帜鲜明的反对。
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估计以后只有腾讯剪辑别人的电视剧,别人不行。
腾讯就一句话:我全都要。
最近1-2年,尤其疫情期间,大家有一个明显感受——电视剧质量有所上升。直观的数据就是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电视剧变多了,2020年一年时间豆瓣8分得电视剧数据高达25部,相当于16-19年的总和。但是,讽刺的是腾爱优去年加起来亏了100多亿,钱都去那里了?
不是编剧、导演、演员突然开窍,水平突飞猛进拍出好电视剧,而是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倒推网剧改革。
这里说一下短视频怎么倒推网剧改革。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资本特别喜欢用大明星、大流量、大IP,因为这些人有粉丝有流量。粉丝追剧有一个特点:来都来了,怎么都要看完大结局,虽然我追的爱豆戏份少,但总要追完,这样才能多看我家爱豆几脸。所以,腾讯拍的“大IP剧”敢肆无忌惮地灌水,一集内容分三集说,动不动就50-60集电视剧,观众一边骂一边追完。同时,集数变多了,广告位也变多了,钱也多。
这时,短视频平台的剪辑视频应运而生。前一天晚上刚更新的电视剧,第二天抖音就会有剪辑了,这种剪辑往往把最重要内容最精华的部分剪辑出来,刚好可以了解剧情走向的那种。很多人看了短视频,大概知道电视剧的内容,如果演员颜值不对我口味,剧情太老土,就不会再去看原视频。
粉丝不看原剧,直接看剪辑视频。B站上面一大堆,xxx演员,xxxCP的cut,但是,原剧却没有看过的大有人在。
路人在抖音上看了剪辑视频,也知道原剧的质量如何,一看剧集数量50集,都懂是什么类型的剧,自然不会上腾爱优贡献流量。
........
钱自然都进到短视频平台和up主手里。
腾讯看不下去了,短视频剪辑要禁止,你们这是知识产权侵权。以后,只有我能剪辑电视剧,别人都不行。
腾讯通过版权控制B站up主,40分钟一集电视剧,剪辑出最好看的1分钟,还不简单。然后,你想看原版电视剧,请上腾讯付费VIP、超前点播。
看到这个新闻,我首先想到了多年前购买某视频平台会员的一段不太愉快的记忆,那时候长视频平台纷纷推出会员制,买了VIP之后,除了可以不用忍受开篇长达上百秒的广告之外,还可以享受几千部影视剧资源,那个时候各个平台版权大战打得正欢,很多以前在网上唾手可得的资源一夜之间都没有了,甚至很多下载资源也没得下了。
在种种因素的考虑下,我就花钱充了会员,抱着买了就要发挥最大用处的想法,我就把那些没听说过的电影几乎全看了一遍,结果发现几乎全都是粗制滥造的烂片,而且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电影封面海报看起来很吸引人,开篇两分钟也都很劲爆,之后就几乎全部都是一烂到底。
后来我知道了,这些电影统一有一个叫做大电影的名字,这些电影一开始就是为了拍好卖给这些网站的,而这些网站当年有个政策,就是按照点播率结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在免费试看的几十秒结束后,依然还在看的人数,所以这些电影就把整个电影百分之九十的预算花在了头几分钟,为的就是引诱你开通会员。
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这些影视剧。
直到有一天,在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影视剧剪辑再创作的账号,这些账号可以把一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烂片剪成一个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再配上自己独特的解说词,一部极其无聊的烂片瞬间就变得好看起来了。第一次发现这样的短视频账号的时候,我竟然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他的所有作品一口气都看完了,然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更厉害的是,有些短视频账号可以把一部已经没啥人看的国产连续剧剪成几个两三分钟的短视频,这样只需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看完一部二十多集连续剧所讲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简直太厉害了,因为我真的已经很长时间都不看连续剧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电视剧情节太冗长,根本看不进去,这些剪辑账号的出现,让我多了很多享受无聊时光的快乐。
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每天都沉浸在看这种剪辑视频的快乐中,因为这样既能享受到观看内容的快乐,还省了不少时间,最关键的是,大部分影视剧水分都太大了,这种浓缩的,当然观感就好很多了。
但很多看客其实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视角,那就是制作出这些剪辑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甚至这种创作的创新性也是很高的。同样一部连续剧,给一百个人去剪辑,至少能剪辑出三百种作品,不同的情节推进方式,以不同的人物的视角为主线,都能再创作出一部截然不同的作品。
所以,并不能把这些影视剪辑作品简单地理解为影视剧的浓缩版,更应该看成是剪辑者的再创作。而且现在像B站这样的社区型平台上,有很多单纯地就是把影视剧中的一些片段当作纯粹的素材,融合到了自己的作品里的视频,这些视频只是使用了这些影视剧的素材,可以看作是类似于表情包式的使用。
如果现在以版权的名义,对这些作品进行一刀切式地打击,可以预见的后果就是,再也看不到这些充满创意的视频作品了,很多人睡前刷手机的快乐就这么消失了。
说到这里我就要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版权不重要,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以版权的名义去限制这一类作品的创作,从而破坏了下游视频创作的生态。
本来保护版权是为了维护原创者权益,鼓励优秀的原创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的,但如果上游的大量原生版权被几家机构垄断,并且以版权的名义去控制下游产业,这就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垄断了,而且是垄断了上下游多个行业。
比如腾讯,旗下有头部的网文平台阅文,通过网文平台垄断了大部分头部爆款网文的IP,然后再通过网文的影视剧化,掌握上游的影视剧资源,现在要做的就是携这些影视剧资源以令各种它觉得能令得动的下游了,这次就先拿快手抖音B站上比较火的影视剪辑内容开刀了。
因为掌握了从IP,到影视剧制作,再到宣发的这些重要渠道资源,这些大厂甚至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艺人,比如这次联名抵制行动中,有五百多名艺人都参与了进来,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艺人要么属于大厂旗下公司的签约艺人,要么极度依赖这些大厂的宣发渠道,所以即使内心不认同这些,也会被迫参与进来。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我自己揣摩出来的,这些都早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儿了。
哦,对了,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上一个写长篇雄文揭示这个从上游IP到影视剧,再到下游各产业产业链布局的作者,他的公众号随后就被封禁了几十天。
我们可以看一下目前影视剧这一块的互联网版权分布情况,存量版权中,整个大盘的存量有8800多部,而腾讯一家就覆盖了超过4700部,覆盖率超过了50%,在2020年的新增版权里,腾讯独家播放的新热剧版权占比超过了40%。这种阵势就是要复制过去几年腾讯在音乐领域的策略,通过拿到尽可能多的版权来逐一击败对手。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长视频平台尽可能地多买版权,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咱们作为用户,也希望能够只买一家的VIP就能尽可能地看完所有热播的剧集和综艺,但现在这些大厂的两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很有问题的。
第一个就是之前说的,以版权的名义去打击下游的各个产业链,从而达到控制整个下游的目的。比如影视剪辑这一块,现在你说,只有拿到授权了,才能去做剪辑作品,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的优秀剪辑创作者都必须和版权所有方签约才能进行创作,否则就永远不给你授权,让你彻底断了进行视频剪辑创作的路?
第二个就是在采买版权的时候增加限制条款,限制其他厂商的采买。我们都知道,很多热播的影视剧都只在爱奇艺或腾讯视频上播出,很多人之所以会临时买一个这些视频平台的月会员,都是为了看某部剧的,如果一部剧,大家都尽可能地采买独家版权,或者以采买联盟的形式限制其他平台采买,那其实就是在变相地垄断上游资源,让用户们像听音乐一样,只能选择一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音乐平台还和十年前一样繁荣,所有平台都拥有所有的版权,你会用哪家呢?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一直都支持维护版权的行为,只有增强版权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才能为创作者营造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但我也坚决反对各种以保护版权的名义进行的垄断行为,我觉得不应该对下游的剪辑类作品进行一刀切式的抵制,而应该营造出一个规范创作的环境,比如规定好引用不超过多少秒的素材,并且标注好出处就算合理引用,不需要单独申请授权。如果累计引用同一部剧集的素材超过多少时间了,就应该向版权方申请授权,但是否授权本身不应该完全由版权方决定,而应该像学术共同体写论文一样,只要符合某种规范,按照规则缴纳了使用费用后,就可以在合规的范围内任意使用而不受版权方的限制。
最后,希望各大视频平台能够放下垄断资源的执念,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期,各个平台,各个产业链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就很讽刺啊。
早先年间是个人都知道骂腾讯抄袭,抄袭是腾讯最大的污点和原罪,没事就被拎出来骂。
结果现在腾讯在战斗中学会战斗,原来用来打他的大棒被他拿在手里无往不利。
鹅是早就醒过味来了,要讲规则是吧,那就玩吧。版权大都在他手里,想怎么搞你不行。
一等人制定规则,二等人利用规则,三等人知道自己被规则管着,四等人感受不到自己被规则管着。玩规则,个人永远赢不了机构,小机构赢不了大机构,后来者玩不过先来者。
可以预见,抖音会少一大块内容,B站也会有一大批up主被迫转型,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会从此消失。个人创作者要制作相关内容,就只能去那个既不好用又不好玩的微视平台,取得授权后戴着镣铐跳舞,然后还要和他利益分成。
以鹅厂联盟的实力,这不是你换个地方看换个地方播的问题,只要他愿意,鹅厂联盟完全可以合法合规的堵上每一个平台的每一个漏洞。
你以为从此拒绝鹅系桃系网剧就ok?天真了吧。大不了你们喜欢什么,腾讯就把它买过来,只能在他这里看。比如,几年前,当我知道权游可以在腾讯视频看“正版”,我就知道自己得多掌握一些网络技能,不然很多东西很快就没得看了。
还有的同学想说这不是垄断吗?
对不起,我敢说在座诸位加起来,没有人比鹅更懂垄断,也没有人比鹅更懂反垄断。毕竟,在垄断这条路上能走到哪一步,是鹅聘请的海量反垄断专家精确计算出来的,比我懂更比你懂……
什么时候能开始抵制企鹅,就算是市场觉醒了!
企鹅作恶已久,天收吧!
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
保护资本家手里的知识产权 √
这个联合倡议书给我看笑了
500多位艺人,能称得上演员的又有几人?
再者说
电视台盗用他人音乐、文案你不管
影视剧、综艺节目抄袭你不管
假唱、抠图你也不管
人民群众自娱自乐剪点小视频你倒上纲上线了
我悟了呀
真就是不放过任何一颗小韭菜呗
一点点蛋糕渣也不允许洒落 必须舔舐干净
四大视频平台:
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芒果TV
这四个“渣男”哪一个没有在独播大剧开播之前找过产出大神做同人商稿?
几年前这四个“渣男”哪一个不是上赶着主动找作者,送这送那出稿费,求人家做同人产出,就为了达到同人宣传效果,为了自己的KPI达标!
这四个“渣男”哪一个没有在剧播期间搞过“二创比赛”来宣传剧集,提高在播剧的热度?
这四个“渣男”哪一个不是抠抠索索,为获奖太太们提供的奖品不都是明星签名照/月度会员这些零成本的破玩意?
(基本就等于白嫖为爱发电的产粮太太们)
好家伙,想吃二创的红利,还想做版权警察!
一边跪求人家给你生儿子传宗接代,另一边滥用权利不让太太们得到她们应得的产出收益,这不就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一般的渣男小人行径吗?
腾讯优酷芒果爱奇艺,四个响当当的名字,谁能想到这么大个公司一天天的就想白嫖呢?
端起碗吃饭 放下碗骂娘
借着版权之义行霸权之事
你的作品是侵权
但剪的不错有热度我可以免费拿来商用
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么?
一边要太太们为爱产出
一边又暗戳戳举报下架人家作品
需要你的时候 你是爷招之即来的免费热度
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变成了糟心的侵权二改
贱不贱啊.jpg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真的像极了穷人乍富,舔狗一朝发达翻身做主人之后,抛弃发妻还不够,还要断其生路、永世不得翻身的烂俗三流都市商战情感大戏。
果然,三流的平台拍三流的剧,自己亲自上阵出演的剧情也去不掉浓浓的烂怂下流渣男气质!
明确一点:影视片段视频剪辑,不尽然构成侵权,关键要看是在为了介绍评论而合理使用,还是在试图替代原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合理使用,很多时候不仅不会损害原作者的经济利益,反而能促进作品传播,也有助于思想交流。例如,我去做一个影评视频,推荐《长安十二时辰》,引用了影视片段,说这个伏笔埋设的特别好,大家去看看,肯定最后会大呼「了转反」。或者说,我引用了影视片段来分析特效制作水平之高、评价演员演技,这样的素材剪辑,能引起大家对原作品的关注,促进原作品的传播、吸引更多人付费观看。
另外,「鬼畜视频」和二次创作也可能对原作品有积极作用。朱茵眨眼,邱淑贞叼牌,王祖贤穿衣,张敏回头,这些经典片段,通过各类影视混剪广为人知,让原作品持续获得美誉度。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如果剪辑视频对原作品形成了替代关系,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如果我做了个《一小时带你看懂十二时辰》,在影视剧的每一集中,都选取最关键的情节配合解说来做一个「脱水版」的视频,观众看了之后,就觉得没必要再去看原作了,这显然会影响原作者的利益,构成侵权。
因此,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允许做视频剪辑,而是区分剪辑视频的本质:是吸引读者对原作产生兴趣的剪辑?是借助「鬼畜」让原片段更具有国民度的创意制作?还是试图替代原片,让读者看了精华剪辑之后就觉得没必要买票或者充会员了?
至于前两种,一边倒的抵制并不可取,并不能真正维护原作者的利益。
知识产权当然要受到保护,但是这个话是腾讯来说就显得十分有趣,他们是仅仅想“保护知识产权”而已吗?
此次腾讯为首的影视网站联合500余位艺人抵制短视频剪辑,无非就是想制造出一个互联网平台的卡特尔,从此你要看剧就必须上那几家网站去看,而你还不得不为了消除看剧过程中产生的恶心而去充钱。腾讯本身不生产视频,只是影视作品发布和经营的平台,他们只是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享有播放视频的垄断而已。刨根到底,这甚至不是版权的问题,而是短视频平台和传统的视频网站本来就是矛盾和冲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正面竞争对手。
在当下,影视作品收费并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发展也完全合情合理,在欧洲,Netflix一家独大,短视频剪辑和私自下载资源均被视为违法。我的一个英国同学因为在学生公寓用种子下载变形金刚被公寓发现,通报批评……而一个普通的Netflix的家庭账号(可以连接最多四台设备),每个月就要18欧元(折合人民币140元)的费用。
可以说,“看剧”这种在中国被视作穷人娱乐的一种方式,即将被资本有样学样地榨干最后一滴牛奶。类似的还有斗地主和下象棋等,近几年的网上娱乐方式,都开始朝向需要付费进行着转变。
欧美的一家独大其实有一家独大的好处,那就是你虽然每个月140元人民币往里面交感到肉痛不已,但因为Netflix里面的资源十分丰富,应有尽有,最后让你逃不过真香定律。但是我国的这个各大视频网站的卡特尔就非常耐人寻味:它在各大厂之间“分蛋糕”,大家各自持有一部分资源——希望用户既买了腾讯的会员,又把爱奇艺和优酷的也一并买下。
我之前因为喜欢听歌买了网易云的会员,但是里面没有周杰伦的歌,又只好买了QQ音乐的年会员,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腾讯视频会员价格为15元每月,看似还可以接受。但是这是在短视频剪辑“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决定的数字。换句话说,只要完全踢出了短视频剪辑这个竞争对手,卡特尔一旦建立,那么会员价格必然上涨,一个个猴版的Netflix们就要诞生了。而这些猴版的Netflix里面,真正能打的其实一个都没有。
产业组织理论里有重要的一课,当市场中存在竞争者,即便其竞争能力弱小,或者仅仅处于“潜在”状态,依然能够对主要市场占有者的定价产生一定影响。我个人并不喜欢看短视频的剪辑,但是我依然支持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压低了卡特尔们的定价,变相地造福了群众。
对于一些新剧和热剧,抵制管理短视频无可指责,因为这涉及到了艺人和影视公司的核心利益。但是一些十几二十年以上的老剧,难道也要一刀切,把播放权永远攥在那些大公司们的手里吗?视觉中国碰瓷式的“版权保护”故事,似乎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而这500个艺人,是不是都赞同一刀切地禁止以短视频剪辑的方式传播他们的作品呢?
这500位“倾巢而出”的艺人,背后是腾讯为首强大的动员能力(不得不说腾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控制文艺界的内容,进而主导其价值观,这种资本的潜力值得我们警惕。
这是什么?
这一波叫
漕工食利,何止百万。
这是倡议什么名单,这是既得利益者花名册。
这是以腾讯为首的利益集团搞得赤裸裸的垄断。
腾讯的问题不在版权,在于垄断。
在于垄断版权,进一步垄断话语权,解释权。
垄断文化产品生产权,供给权。
问题在这里,而不是所谓的二创剪辑。
真无所谓,国内片子,综艺能看的几乎没有。
这个我感觉更像针对抖音快手上的up主。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举动,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只会重蹈美国或者日本的覆辙。
首先申明一下,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创作者,对于那些重新剪辑拼接换一个土嗨BGM就能比原创还更能获取大量流量的行为感到不齿。我也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个视频最后点击率还不如别人从油管搬一个竖琴海豹最后还投自制的视频的百分之一,积极性被打击过。
如果是单纯的“打击盗版”,这件事我只会拍手称赞。但是,大家一定要认清一点,著作权的保护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让原创的收益得到保护,从而鼓励原创,最后让产业良性发展,这个才是目的。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可以明目张胆做盗版的而且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企业,忽然要拿起保护创作者的著作权这个武器了,他们的目的倒是真的耐人寻味。
这边分享一个美国的案例。
美国的油管现在有一种非常畸形的现象。油管有一个系统叫 Content ID,通过比对用户上传的视频及数据库中的视频,判断用户上传的视频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并根据著作权方的要求对侵权视频实施包括植入第三方广告(收益权归著作权方),视频局部或整体静音,剪裁,或者视频整个被删除等措施。
这个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利益,的确看起来没有问题。可是因为这个系统违背起码的商业逻辑,所以现实中也不出意外的完全失控。
因为,是否侵犯著作权需要大量专业人士进行判断,这个复杂程度比套关键字高得多。就拿音乐来说,一首曲子是否属于抄袭,甚至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旋律雷同要多少小节?如果别人改几个音呢?和弦进行雷同算不算抄袭?配器雷同算不算抄袭?这个估计就连专业人士都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也就是说,平台当裁判员,如果想要相对公正的裁决,那会需要聘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判,而这也必然会产生巨额的额外支出,而这项支出并不会直接对平台带来等额的收益。
最后的结果就是,平台为了削减开支,跟大型机构合作,把裁判的权利直接下放到机构那边,而用户就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以油管为例,大量用户的原创内容,被大机构用程序性的方式批量对小用户进行著作权侵权的投诉。机构直接下载用户的小部分内容(content ID系统可以精确到以秒为单位的素材),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再往数据库传。之后再投诉用户的内容侵犯了机构的著作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程序化进行的,所以成本非常低廉。相反,被投诉的视频会被强制加上广告,而广告收益全归这些版权流氓不说,如果视频本身是盈利性质的,那盈利的一半也会被这些版权流氓直接抢走。
那些机构既不用举证说明自己是那些作品的拥有者,同时自己就是裁判,直接拥有对用户申诉内容的一票否决权。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荒谬事件恰好就在油管发生,而且每一天都在上演。
2018年左右还是1万订阅以上的用户容易被盯上。但是2020年,因为版权流氓收益颇丰,外加程序化操作技术的更新,我现在怎么都想不到我一个订阅用户3位数,月播放量不到100,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视频都被版权流氓盯上了。
我自己上传一个视频,有高达28家著作权机构宣称了拥有我视频的著作权。油管甚至都不屑于开个竞技场,让那28个版权流氓互相PVP,剩下的那个再跟用户进行最终对决。我逐个去他们官方catalog查询他们是否拥有相应作品著作权,在他们数据库查不到与他们宣称内容相同的内容时逐一列出证据,向油管提起申诉,直接被油管驳回,甚至连理由都不给一个。
我们不说油管,不说日本的JASRAC,更不说不交保护费就下毒的日本农协,就看看国内吧。华盖创意敲诈勒索国内中小企业多年,至今都还在为所欲为。母公司视觉中国,宣称自己拥有国旗国徽著作权。至今也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知网大家也不陌生了,凭借自己影响力,用户查重需要付出比国外TurnItIn还要高昂的代价,自己的论文被迫被收录,作为创作方,自己艰辛付出的劳动甚至被知网那些人掠夺。
大家想想,控制力,话语权更强的腾讯去做这件事,最后会发生什么呢?
“您的视频已被删除,删除理由:侵犯相关机构的著作权。”
可能你会说,那我视频不加BGM不就行了?事实上,在油管可是出现过一个完全没音乐,但是因为背景有几声鸟叫,最后直接被判定侵权的案例。
评论区有小号说我在造谣,视频名称是 simple living: picking a wild salad,自己看这个视频的评论区不就明白了?一个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内容就是一个人在野外摘点菜做沙拉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视频的视频被判定成违反某公司的著作权。
还好这是2012年的案例所以最后平反了,2021,我这个月就看到过好几个,现在即使像NiceChord好和弦这种40多万订阅,自己亲自演奏一首几个世纪前的曲子都会被判定为侵犯著作权而且申诉无门,一个这么大的UP主都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视频,更别说一般用户了。
国内的平台最后结果也是一样的。申诉?不存在的。就连涉及到金融的微信支付都没人工客服,为一个小UP主的著作权?算了吧。
也就是说,“侵犯著作权”,最后只会成为腾讯言论管制的又一大利器。任何对他们不利的言论都可以以“侵犯著作权”这个名义被删帖禁言。
同时,对创作者来说情况并不会好到哪里去。腾讯可以依靠自己垄断地位坐地起价,而选择不加入腾讯的创作者,也很有可能直接被平台封杀。
这个时候,创作者只有两条出路,要不是死,要不是被平台扒一层皮。
中国游戏产业的今天就是那些创作者的明天。
附录1:
关于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 JASRAC 的黑历史,请大家移步 作者:白麟@白鹅纪 的专栏文章:《版权黑社会JASRAC:有版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其中有一段大家可以细品一下:
“《疯狂的石头》的音乐总监、暴风乐队领队Funky末吉因为演奏自己的音乐,被JASRAC告上法庭。他发现,自己曲子经常被别人演奏,JASRAC也因此收了不少版权费。但10年来,音乐家收到多少回馈呢——0日元。”
附录2:
塞壬唱片官网截图
腾讯盗窃鹰角《明日方舟》旗下“塞壬唱片”,并收费牟利。
从塞壬唱片的官网中可以看出,塞壬唱片只跟微博,网易云和Bilibili有合作关系,然而塞壬唱片的歌曲至今仍被QQ音乐盗用,并可付费下载。
感谢邀请,简答:
1、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势所趋,之前各地方已经有过不少动作,腾讯只是搭一个顺风车。
我理解大家对腾讯的厌恶,但实事求是地说,影视剪辑的确是侵权重灾区,一些剪辑视频已经到了覆盖全片的程度(比如我就在B站上见过将一集半小时的剧剪成三段十分钟的短剧直接投稿的up主)。大家的娱乐需求固然需要满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保护。
2、我个人支持依法维权,但简单粗暴的联名抗议形式容易误伤,更合适的做法应当是分情况讨论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让司法裁决评价侵权与否。
并非所有的影片剪辑都侵犯著作权,部分影评短视频中的剪辑片段其实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
依据《著作权法》: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简单粗暴的联名抗议,除了威慑侵权短视频外,也会打击合理使用的短视频制作。
我们一方面应当承认侵权短视频数量繁多,但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到存在大量合理使用剪辑片段的影评、推介视频,在建立行业秩序时避免一刀切。
3、无视行业生态复杂性,粗暴抵制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倡议抵制固然会打击整个影评短视频生态,但影评视频作者们并非全然无路可走,他们还可以通过剪辑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早期作品谋生。
我国对电影、电视剧作品的保护期限是五十年,换言之,1971年或更早以前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都已不在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这一期间的国内作品可能不多,但放眼国际,经典大片、优秀剧作数不胜数。
优秀的影评本身也有引流作用,假如倡议抵制愈演愈烈,影评视频作者走投无路难保会转向早期经典外国作品,这样此消彼长之下,新作的人气和观赏人数将被大量分流,视频平台们一意孤行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个人理解:
权利人维权应当支持,但剪辑的合理与否应当通过司法程序裁决,而非行业联盟或是抵制手段,粗暴的一刀切只会进一步恶化行业生态,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创作者,都是弊大于利的。
腾讯和抖音快手就是对手呀!两家去年刚刚在短视频领域大战,最后腾讯落败,现在腾讯靠着微信短视频在回阳。
这其实就是一个分蛋糕的事情,视频搬运号、花絮短视频等影视内容所衍生出的巨大市场,被一群没有版权的人占据。
版权是国家法律法规重点保护的对象,各大平台、各大公司、和艺人都是相关人,这么巨大的市场,不可能这些人坐视不理。
在广电总局角度,这群视频号不好管理,自己生产但是可以搬运剪辑,脱出管理。
因为版权管理是广电重中之重,但是视频搬运号就用擦边球脱出了广电管理。
站在腾讯们的角度就是,自己旗下都有视频网站,自己花钱买的版权,莫名其妙流量就跑到抖音去了。各大网站自己从抖音成长里一点好处没得到,现在这块市场爆发,自己坐视不理,那就不是商人了。
同时短视频领域,腾讯和抖音就是对手,腾讯旗下两款短视频产品,被抖音打的落花流水。自己花钱买的视频,被对手拿去引流,这就是资敌。
对于艺人来讲,各种和自己内容相关小视频被人拿去传播,自己被骚扰,同时还被人盈利,这件事本身是双刃剑,不过要是自己能控制这些内容传播,那么无论是传播还是利益,自己都是获益者。
这是迟早要来的一天,不过现在关键就是尺度如何把握。视频搬运和影评类视频如何分开,音乐里传播过程中的使用,都是问题。
这两年视频搬运类账号开始在抖音大量吸粉,“毒舌电影”“小侠说电影”这类账号,乘着东风,粉丝轻松过千万,一般的也在几百万,这一波浪潮下,几乎所有的电影搬运账号都受到影响。
不过内容版权终究是死穴,搬运别人的东西盈利,自己从来不生产,法理上是没有胜诉余地的。
从年初开始所有院线电影、网大、电视剧,都开始使用视频搬运号进行过宣发,很多电视老剧也被视频号翻出来,再次吸引一波注意力。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也是成长中的,他成了短视频和长剧之间的缓冲地带,这片区域不可能处于真空,现在卡位通过版权手段给自己获得巨大利益,这才商业手段。
可能这将是抖音那些影评大V号的灭顶之灾,对某些大号又是机会,但是也是某些影视作品宣发最好的渠道。
目前像“小侠说电影”“毒舌电影”等做千万级别的大号,目前已经是占据最佳位置,很多电影宣发都选择这些千万大号,他们自己升级内容,也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市场在变化,广电的视线开始聚焦短视频领域,电视反而在衰落,没有知道明天市场会怎么变化,不过这些抖音号们,需要找到活到明天的办法,最后的问题还是在版权。
马化腾:我想让中国人看什么你们就只能看什么,而且你们还不能批评我。
这不是联合抵制,这是学美国人要堵中国人的嘴。
腾讯2020年营收4821亿,按4%算是192.84亿人民币。
腾讯准备好了吗?
好,漂亮,通过巨亏完成行业百草枯烧钱行为以后,要开始抽脂吸金了。
腾讯在这方面的一手操作,玩儿的非常之溜,去年的阅文事件大家都还记得吧,其实也是异曲同工。
同样是通过版权的聚集,来达到捞钱的目的。
作者在平台上写作的内容,版权归属平台,作者死后五十年,才能拿回。
五十年对于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概念,那做个对比就是,新中国成立也就七十二年。
我知道很多小伙伴会用版权保护来说事情,这话是普世公理,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
但是版权保护的目的是,支持原创,通过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来优胜劣汰,从而让优质的创作者获得利益从而激发更优质的作品。
而垄断的步调,却是让平台捞钱,同时剥夺大家投票的权利,就这么简单。
别的咱们不说,就看看腾讯这几年的布局就知道,历史上国产过亿的电影互联网版权有399个,腾讯就覆盖了327个,达到了82%。
而大家都很看好的网文IP(有很大潜力可以改编出很优质的剧),腾讯通过阅文占到了50%。
当上游的垄断完成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骚操作,比如超前点播这种韭菜刀一次不够还要再割一次的操作。
而现在腾讯要做的,其实是对下游的衍生垄断,这个垄断,就是针对观众的「知情权」。
我自己很喜欢豆瓣,豆瓣上,很多人是去看了电影电视剧,然后把想法发出来。
通过豆瓣,我避开了很多雷,也对很多好剧无私的送上了自己的钱包。
假设,没有豆瓣,或者说,豆瓣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大家想,烂片那种「中国十四亿人都忽悠进电影院一次就赚大发」的思维就会一直存在。
而毕竟现在是一个视频超过图文的时代,很多视频Up主,就是在帮大家探雷。
他们做的,其实就类似于图书的序言和推荐一样,在这个注意力就是金钱的时代,短小精悍的告诉你,这原片,到底值得不值得。
而现在腾讯做的,其实就是未授权的剪辑都不行,而授权的剪辑可以继续做。
那大家盲猜,以后我们看到的五分钟看片,会是什么样的光景?能存活下来的UP主们,为了单纯的让自己不被举报被起诉,是不是都只有「看破不说破」,甚至「丧事喜办隐恶扬善」?
而我们普通消费者,就这样被带进一个一个的坑,被薅一次一次的羊毛,仅仅因为,我们不知情。
腾讯现在往下游垄断,其实就是让我们闭上眼掏钱,让消费者失去用钱包支持「优质」原创的权利。
有些道德技术表演家说,你们这帮穷鬼看了五分钟版本就不去看正片了,我觉得吧,这话说对了一半。
对于屎一样的作品,的确,看了五分钟版本我就不会去看正片了;对于精彩的作品,看了五分钟版本我反而被广告了,我反而有冲动了,我反而要掏钱包了。
菜市场里面买个水果都还切一小块让尝一下,只有奸商,才让大家不能尝。
你说腾讯这些年拍的剧,有没有好看的?我觉得是有的,庆余年和赘婿我就很喜欢。
但是庆余年的剧情,拖沓么?我觉得其实20集就挺好。
赘婿的节奏爽快么?我觉得,从成为江宁首富之后都在凑篇幅,居然凑了全篇三分之二的时长出来。
即使是这几个腾讯近些年做的不错的剧,都有明显的灌水成分在里面,为什么不能让消费者手动挤出水分呢?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吹捧烂片。
甚至,腾讯已经开始「收编」这些UP主。
非常吊诡的一幕已经出现了,一方面腾讯带着500位多艺人呼吁短视频推进版权合规管理,另一方面腾讯今天发布了《腾讯微视创作者分成收益调整公告》,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增加了在线剪辑功能,而这上面全是腾讯提供的正版视频库。
以后电影电视剧解说,我们将看不到草根作者,只会有庞大的「腾家军」,为自己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垄断模式助威。
现在有些论调是这样的:说腾讯作为大平台,虽然搞了垄断,但是好歹还是能真金白银的给到创作者,比当年盗版满天飞的时候好。
这是事实,的确有改进,但是咱们细看,你就知道当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当「采购者」拥有巨大体量而且垄断渠道甚至垄断评论的时候,创作者是怎么跳楼卖货的。
这次不是腾讯一家在行动,而是爱优腾芒联手,知道什么叫做价格联盟么?知道什么叫做挤压制片方生存空间么?
别的不说,咱们就看最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例子吧。
如果说这就是保护创作者,那被逼的要「老娘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说个一二」,算是什么光景呢?
每次腾讯搞事情都是声势浩大,这次也不例外,一下动员了旗下500位流量明星。
对的,流量明星,满天飞的新闻列在前面的,我实在是不好意思用演员来定义他们,肖战、赵丽颖、杨紫、杨幂、杨洋、迪丽热巴,要么是腾讯旗下工作室要么是腾讯视频代言人。
通过体量来形成话语权,裹挟这些流量明星的粉丝,甚至修改规则和相关法规的制定。
越是气势汹汹人多势众,反而越是危害巨大。
大家知道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么?
很简单,创作者面对垄断只有卑躬屈膝,视频Up主这些本来带有「豆瓣评分」功能的人静若寒蝉,咱们老百姓两眼一抹黑只有通过广告和歌功颂德的剪辑来盲猜,到最后中国影视行业又进入到一潭死水当中。
而不论腾讯是否抵制影视剪辑,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依然是会顽强的生存。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影视的宣传,都是通过这些剪刀手来完成的。
那不能剪辑鬼畜二次创作国内的剧了,剩下的,就是欧美日韩剧。
好,喊了这么多年的文化自信,喊了这么多年的中国青年认识到中国影视也能撑起一片天,结果一招「劣币驱除良币」,再搭配一招粉圈里面最擅长的「说负面消息的全部炸号」,让欧美日韩剧又一次在民间繁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