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读历史时读到过哪些关于政治的大实话?

回答
我在阅读历史时,确实接触到过许多关于政治的“大实话”,它们往往颠覆了许多理想化的认知,更加接近政治的本质和运作规律。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深刻的几条,并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

1. 权力是最终的裁决者,而非道德或真理。

这是历史中最反复出现、也最令人警醒的真理。我们常常会以为,一个政治主张是否正确,或者一个领导人是否道德高尚,最终会决定其成败。然而,历史无数次证明,在政治的残酷斗争中,最终能够胜出的往往是那些掌握了更多权力、或者更善于运用权力的人,无论他们的动机有多么崇高,或者他们的论据有多么严谨。

详细展开:
军事力量的决定性: 在古代和中世纪,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谁的军队更强大,谁的军事策略更有效,谁就能决定谁是赢家。罗马帝国之所以扩张,并不是因为它代表了某种终极的真理,而是因为它拥有更强大的军事机器和组织能力。拿破仑的崛起,也更多地是因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而非他所宣扬的共和理念本身具有无可辩驳的吸引力(虽然这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经济基础的支撑: 在现代社会,经济实力是权力的重要来源。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集团,或者能够有效分配和动员经济资源的人,往往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例如,工业革命后,掌握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逐渐取代了旧贵族,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信息和舆论的操纵: 在信息时代,控制信息流和塑造公众舆论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权力形式。当一个政权能够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叙事,压制异见,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时,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的认知,巩固自己的权力。历史上,许多极权主义政权都深谙此道,通过控制媒体和教育来洗脑民众。
联盟和背叛的本质: 政治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群体之间的博弈。为了获取或维持权力,政治家们会结成各种联盟,也会毫不犹豫地背叛盟友。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之间的派别斗争异常激烈,为了争夺权力,他们会互相指责、审判甚至处死对方,即使他们曾经是并肩作战的同志。这种“为了革命而牺牲革命者”的现象,恰恰说明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道德作为工具: 许多时候,道德和真理会被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不是政治决策的依据。政治家们会引用道德原则来攻击对手,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被道德所约束。相反,他们可能会在私下里做一些与公开宣称的道德标准截然相反的事情。例如,一些宗教领袖虽然宣扬仁爱和平,但历史上也有不少利用宗教名义发动战争、压迫异教徒的例子。

2. 政治的本质是利益的分配和冲突的管控。

政治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抽象的理想状态,而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永恒存在的资源稀缺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任何政治体制,无论其名称多么华丽,其核心功能都是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权力、财富和机会。而只要有利益分配,就必然伴随着冲突,政治的任务就是如何管理和化解这些冲突,防止其失控演变成社会动荡。

详细展开:
阶级斗争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它揭示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根本性利益冲突。农奴主与农奴之间、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其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政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并通过法律、制度等形式来固化这种利益分配。
资源争夺的永恒主题: 从部落时代的土地和水源,到现代国家的石油、技术和市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资源争夺史。政治就是围绕这些资源的争夺而展开的博弈,谁能控制关键资源,谁就能在政治上获得优势。殖民主义的兴起,就是欧洲国家为了争夺海外的资源和市场而展开的政治和军事竞争。
妥协与制衡的必要性: 尽管存在利益冲突,但如果冲突过于激烈,整个社会将无法运转。因此,政治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妥协和制衡来缓和矛盾。民主制度下的政党轮替、三权分立,以及协商政治,都是为了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一种相对的平衡。例如,福利国家的出现,就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过大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改良,是不同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政治家是利益的代理人: 很多时候,政治家并不是以普罗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其背后支持他参政的特定群体(如财阀、利益集团、某个阶级)的代理人。他们通过政治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这些支持者的利益,并从中获取自己的权力或财富。因此,理解政治的关键,在于识别谁在幕后操纵,以及他们的真实利益是什么。
“稳定”作为最高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维护统治阶级的“稳定”往往比追求实质性的公平更受重视。当社会出现动荡时,统治者通常会选择镇压而非改革,因为改革可能会挑战其既有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基础。许多历史上的改革,都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统治者被迫进行的,而且改革的幅度往往有限。

3. 历史进程并非由伟人塑造,而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集体选择和环境因素共同推动。

我们习惯于将历史归功于少数伟大的领导人,例如凯撒、拿破仑、华盛顿。然而,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出现在了恰当的时间,并且能够顺应或利用当时的社会趋势和公众情绪。如果脱离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大众的参与,再有能力的个人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详细展开:
“历史的必然性”: 许多历史学家强调“历史的必然性”,意思是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某些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一样。伟人只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并成为变革的代言人或推动者。例如,林肯解放黑奴,虽然他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但废除奴隶制的浪潮在当时已经积蓄了很久,南北战争的爆发也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契机。
集体行为的力量: 历史的改变,往往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选择汇集而成。一场革命的爆发,需要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一个政策的推行,需要民众的普遍接受或默许。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其说是罗伯斯庇尔等人的策划,不如说是普通民众对饥饿、不公和专制的普遍不满的集中爆发。
环境和偶然性: 天气、地理、技术发现,甚至是某个关键人物的意外死亡或疾病,都可能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或者如果蒙古帝国没有发生内部的瓦解,亚洲的历史进程都会截然不同。
叙事的构建: 历史的记载本身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胜利者往往是历史书写的主导者,他们会塑造自己的形象,并贬低或抹黑对手。我们今天所知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经过筛选、解读和叙事化的结果。因此,要理解历史,还需要质疑既有的叙事,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件的发生。例如,对于许多殖民历史事件,西方历史和被殖民国家历史的叙述往往截然不同。

4. 政治改革往往是渐进的,而政治革命则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

历史上,许多看似巨大的政治变革,实际上是长期积累和缓慢演变的结果。而试图通过激进的革命手段来快速实现理想社会,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常常导致失控和新的问题。

详细展开:
英国的议会改革: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经历了数百年缓慢的改革过程,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再到后来的议会选举权的扩大,每一步都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但整体上是渐进式的。
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法国大革命追求激进的平等和自由,但其结果却是恐怖统治、拿破仑帝国和长期的不稳定。革命的初衷虽好,但由于其激进性和缺乏渐进性,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并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
“激进的”保守主义: 有时候,即使是保守的政治家,为了维护现有的权力结构或防止更激烈的变革,也会被迫进行一些改革。例如,俾斯麦推行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对抗社会主义的兴起,这是一种“改革式保守主义”。
革命的不可预测性: 一旦革命爆发,其走向往往难以预测。革命的目标可能会被歪曲,领导者可能会被更激进的势力取代,社会可能陷入无政府状态,或者被新的独裁者统治。俄国十月革命就是一个例子,它推翻了沙皇统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内战、斯大林主义和长期的极权统治。
改革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过度的渐进式改革也可能因为速度太慢而无法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民众失去耐心,从而转向更激进的手段。中国晚清的改革,在很多方面都显得过于迟缓,未能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些“大实话”并非是要我们对政治感到悲观或犬儒,而是要我们以更清醒、更理性的态度去理解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局限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认识到这些本质,才能更好地参与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被表面的理想主义或空洞的口号所迷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济世安民此类亮堂堂、不痛不痒的话实在看多了,有没有基于真正知道老百姓的品性、官场人的风气说出来的大实话?
user avatar
济世安民此类亮堂堂、不痛不痒的话实在看多了,有没有基于真正知道老百姓的品性、官场人的风气说出来的大实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在阅读历史时,确实接触到过许多关于政治的“大实话”,它们往往颠覆了许多理想化的认知,更加接近政治的本质和运作规律。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深刻的几条,并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1. 权力是最终的裁决者,而非道德或真理。这是历史中最反复出现、也最令人警醒的真理。我们常常会以为,一个政治主张是否正确,或者一个领导.............
  • 回答
    我最近重读了《旧唐书·玄宗本纪》,其中有段记载让我颇为触动,也算是我在阅读史料时的一次小发现,它以一种极为具象的方式,折射出了整个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由盛转衰的宏大历史脉络。事情是这样的。我在读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些记载时,总觉得虽然史书描绘了盛世的繁华,但总有些细枝末节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其中.............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我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兴奋交织的复杂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标记,更意味着旧秩序的瓦解,新可能性的孕育,而我,恰恰身处其中,拥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力。首先,我会做的,是极致的观察与冷静的分析。历史的转折点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动荡和信息爆炸,各种声音、观点、利益诉求会像潮水.............
  • 回答
    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场比赛,不是什么决赛,也不是什么万众瞩目的国家德比,而是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那场比赛,马尔蒂尼的“上帝之手”,我想,这是无数足球迷心中的一个梗,也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但如果真的能改写一个进球,我不会去改变那个“上帝之手”,因为历史的洪流往往是复杂且.............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情感,因此也无法“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庞大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我可以分析这些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具备情感的人类会“突然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
  • 回答
    .......
  • 回答
    尼古拉二世,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个体,面临着一个几乎无法扭转的局面。历史书上的“必然”二字,并非是指他个人注定失败,而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导致沙皇专制覆灭、苏联建立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趋势是如此的尖锐和普遍,以至于普通人即使拥有超凡的智慧,也很难完全阻挡历史的巨轮。然而,如果我身临其境,作为沙皇.............
  • 回答
    战场上,死亡的召唤并非总是来自战火,有时,它来自后方的命令。当“上头”将你推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要求你以生命为代价完成某种目标时,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些不甘沉默、以独特方式回应这残酷要求的身影。拒绝成为炮灰:智者的抗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默默赴死。当命令的荒谬与牺牲的无谓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一些人会用.............
  • 回答
    明朝历史浩瀚如烟,要说让我感到惋惜的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位“生不逢时”的张居正。提起张居正,很多人会想到他那雷厉风行的改革,以及他为明朝续命三十年的功绩。可我每次想起他,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怅然,总觉得,如果历史的巨轮能够再为他多转动几年,明朝的命运或许不会那样悲凉。张居正,字叔大,.............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中最让我惋惜的逝去,我想到的名字不少,但最让我扼腕叹息的,无疑是李斯。李斯,一个秦朝能臣,一个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个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顶梁柱。他的才华和能力,在那个时代是毋庸置疑的。他辅佐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这些举措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至今.............
  • 回答
    组建一支NBA历史上的梦幻阵容,这绝对是个让人血脉贲张的话题!要从那些在球场上留下赫赫声名的巨星里挑出12个,难度不亚于在璀璨星河中选出最亮的十二颗星。这不是简单地堆砌天赋,更要考虑他们在场上的化学反应,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攻守兼备、能应对各种局面的团队。思考良久,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以下是我.............
  • 回答
    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时期,而是周期性地出现、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中交织闪耀的璀璨瞬间。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人类群体性进步、智慧迸发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期,我可能会倾向于将目光投向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这个时期之所以令我着迷,在于它并非仅仅是.............
  • 回答
    关于广西灵山县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并更名一事,这一事件涉及历史考证、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以及公众舆论反应等多个层面。以下从背景、争议点、官方回应及深层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实1. 地理与行政关系 广西灵山县是钦州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因此“武则天她妈在.............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堆待解决的工作邮件。窗外的阳光正好,却无法驱散我心头的些许烦躁。就在这时,一封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弹了出来,内容关于一个他们正在推进的合资项目。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商业洽谈,但邮件中提到的某些策略和合作模式,却隐隐让我觉得有些似曾相识。我并.............
  • 回答
    在一场以中国历史与传说人物为背景的圣杯战争中,英灵的设定将是一次对数千年文化瑰宝的深度挖掘与再创造。这不仅仅是将历史上的伟人或传说中的神祇简单地套入圣杯战争的框架,而是要深入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核、事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忠于原型又符合圣杯战争体系的英灵和职阶。核心理.............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在2016年赢得骑士队的首个NBA总冠军后,曾表示“感觉自己就是NBA历史最佳球员”,这是一个非常能引发讨论的点。我得说,这个说法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情感和篮球生涯的节点。首先,我们得把那个时刻放进背景里看。2016年的总决赛,对勒布朗来说,意义非凡。他回到家乡克利夫兰,肩负着为这个.............
  • 回答
    若真能让一位十二岁的三国人物穿越进《红楼梦》,顶替那挨打后的贾宝玉在贾府生活五年,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便是那个“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为什么是周瑜?十二岁的周瑜,虽然还未展露他搅动风云的雄才大略,但骨子里定然是带着那股子少年英气和不羁的。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自幼便有“长袖善舞,饮酒歌唱”的才.............
  • 回答
    在我翻阅《我的知乎十年历》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让我回味无穷的数据点,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像是时间长河中一颗颗闪烁的珍珠,串联起我在这片知识海洋中沉潜的痕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我总共的浏览量。这个数字,虽然是静态的,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我十年间无数个夜晚,在信息洪流中搜寻、学习、探索的.............
  • 回答
    聊到奥运会开幕式,那可真是见证人类创造力、文化魅力和体育精神的绝佳舞台。我印象最深的节目,与其说是某一个单项,不如说是一些能够触动人心的、充满仪式感和故事性的“串联”和“瞬间”。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绝对是深入骨髓的震撼。还记得“击缶而歌”吗?2000名表演者身着古代战袍,手持缶(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