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谈谈河北尴尬的教育,作为一个亲历者.
先自我介绍,本人高考河北省理科,省排名前500。
2017年河北理科高考报名人数210305人,我的成绩占全部理科考生的前0.2111%,如果上海市考生按5万整来估算,同样的比例大概是106名,虽然上海考生大部分会参加综测,最后综测和高考分数加权计算,但是一个高考分数可以考到百名左右的正常上海考生综测应该不会差到哪去,现实就是我周围的上海同学大概在千名左右(当然他们都非常优秀也都很厉害),我这样比较的目的不是比较两地考生的水平高低,而且上海的教育水平整体较好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这样的差距还是未免让人感觉不太对,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具体情况。
就像很多回答里讲的那样,河北是环首都贫困圈,既然穷,就想着通过上个好大学来改变命运。上好大学可以通过出国、可以自主招生降分(上海叫综测)、可以保送、可以纯凭高考裸分等方式,但是对于大部分河北人来说,前三个太过奢侈难以想象,出国需要有一定的钱+充分的准备or有很多很多钱,自主招生已经越来越严格,基本都要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证书才有资格报名(只是报名资格,过不过两说),保送需要国家级竞赛名次,所以大部分普通考生基本都是靠高考裸分,竞争极其残酷。火上浇油的是河北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唯一一所211还在天津,导致了河北的学生都是带着走出河北的使命在拼命学习。
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谈到河北的教育就不可能绕开衡水中学。近年来关于衡中的文章和报道有很多,也确实真实的展示出了衡中的军事化的应试管理体制,但是了解到这方面信息的人毕竟还是局限在河北这片圈子,还有很多很多人对衡中不了解。可以说不了解衡中,就不了解整个河北省的高中生,就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三年。
我相信每一个在中国上高中的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不管是东北的还是西北还是南方还是京沪,都会说自己的高中很辛苦很努力,至少是高三这一年很拼,但是河北之外的“拼”和河北之内的“拼“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来客观地介绍一下一个衡中学生的生活常态:
感觉衡中讲了好多,可以说看到衡中你就看到整个河北的高中的真实情况,河北的高中管理大部分不如衡中严格,但模式大体相似,但也有少数比衡中还严格(例如衡水二中),如果一个外地人看到这肯定觉得这是我瞎编的,感觉这不扯淡吗哪有高中生这样啊,关键是连续三年不间断,但是,事实它就是这样。那为什么全河北都这样呢,因为别的学校这么干,你不这么干,你的学生就考不过别人,上的大学就不如别人好。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高考,河北全省前100名,衡中占了一半以上,这就是衡中模式的成果,不得不服。
衡中是河北高中教育的一颗明星,举国闻名,甚至可以是河北省的名片。我很多南方同学对河北的了解就像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布基纳法索或者加蓬的了解差不多,只知道这是个国家名,在非洲,应该很热,其他的一概不知道了,他们也知道河北是个省,在北方,离北京应该挺近,其他也不知道了。但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地方,无一例外都知道衡水中学,不管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是个奇怪的事,因为当一个河北人想到广西、贵州、福建、海南的时候,你能叫出这些省份的任何一个重点高中的名字吗?
但是我并不是要针对衡中,其他河北高中也大都如此,或更加严格,或略有差别,只是名气没那么大而已。
我所在的石二,可以说一直自我标榜为人性化管理、素质教育,内部也一直认为自己是河北省最好的高中。的确,比起衡中,石二的管理宽松很多,同样是5:30起,洗漱整理内务的时间大概20分钟,每顿饭吃饭的时间官方规定在半个小时左右(包括路上来回和排队买饭),也不是每节课都是规定好任务的学科自习,大部分还是给学生自由支配,周日会比平时宽松一点,可以最晚7点起,每一个月放一次假,两天左右,听上去还蛮好的哈,但是这其实在我的南方同学那里和衡中没啥区别。
因为,他们有的是三年每天都7点多起床,下午上两节课就放学,之后可以自由支配可以打球,有的是高一高二每周末都可以去网吧,也有的是平时每天写完作业就可以娱乐一下,当然他们也觉得自己高中三年(有的是高三一年)很努力很拼,而且他们一定是同龄人中相对比较刻苦的,不然也不会考到分数还不算低的上财。固然不是每天把一切都投入到学习中就算努力,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至少努力这两个字在不同的地方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在河北,每天放学打球或者写完作业就娱乐一下(而不是继续刷题提高自己)的现象是极其罕见的,7点多起床是非常奢侈的,周末去网吧是极其危险或者根本不可能的(至少对于成绩还不错的学生)。
那河北学生这么拼命,最后结果怎么样呢?是不是已经有人开始心疼这些还没有成年就经历炼狱般磨练的河北高中生了呢,希望努力的人终有回报,世界一片和平美好。但是,复旦大学2017年在河北的招生指标(高考统招),是8个人。8个人。8个人······河北省理科21万人,文理一共40多万人,我这个名次,不可能对复旦这两个字有任何的幻想的,太奢侈了,太奢侈了。
这篇文章里写到的,都是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在讨论都在愤慨的东西,但是除了无奈,和继续拼命的学,争取冲到这几十万人的最前面,我们别无他法。老师一直说的一句话:体制内生存,体制外思考。今天把这些写出来,不是为了拉仇恨,不是为了证明河北学生多拼命,不是为了比较河北学生和北京上海学生的水平高低,也不是批判北京上海的高校偏袒本地学生,而是为了把真实的情况讲给不了解的人听,我也知道短时间内这种情况不会有所改变,还会有一批又一批学弟学妹走我们走过的路,我能做的,就是在心里默默为河北祈祷,希望她有一天能够不再尴尬。
本人省外上大学,有一次让填身份证,刚写了几个数字,大姨温柔的说,小伙,这块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写下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