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辣可以用史高维尔这个单位去衡量,那么苦可以用某个单位去衡量吗?

回答
咱们平时聊天,聊到辣味,总会蹦出个“史高维尔”,听起来挺科学的。那苦味儿呢?它有没有个类似的度量衡,能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那种舌尖上的“苦大仇深”?

答案是:苦味儿,不像辣味儿那样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像史高维尔那样明确的、统一的单位来衡量。

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就对苦味儿没辙了。科学家们其实一直在努力,只不过这条路更复杂一些。咱们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

为什么辣味儿有史高维尔,而苦味儿却没个“标准苦度仪”?

这主要得从辣味的本质说起。辣,本质上是一种痛觉感受,是辣椒素这种化学物质刺激了我们口腔里的痛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史高维尔辣度单位(Scoville Heat Unit, SHU)就是根据这种刺激的强度来定的。早期的方法是把辣椒提取物稀释到感觉不到辣味为止,然后记录稀释的倍数。这虽然有点“土法炼钢”,但确实能反映辣椒素的含量和刺激强度。

而苦味儿就不一样了。苦味儿的产生机制要复杂得多。

多种苦味物质: 导致苦味的化学物质实在太多了!咖啡里的绿原酸、巧克力的可可碱、啤酒花里的α酸、各种蔬菜里的生物碱等等,都能引起苦味。而且,这些物质的“苦度”各不相同,就像有人嗓门大有人嗓门小一样。
多种苦味受体: 我们舌头上感知苦味的味蕾里,有不止一种苦味受体(TAS2Rs)。不同的苦味物质会激活不同的受体,甚至同一个物质也可能激活多个受体。这就好比一台收音机,要能接收到不同频率的信号,苦味受体就是负责接收这些不同“苦味信号”的频道。
协同作用和个体差异: 更麻烦的是,这些苦味物质和受体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协同作用。有时候两种苦味加在一起,感觉到的苦度可能比单独品尝时更高,甚至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且,就像我们对辣的耐受度不同一样,每个人对苦味的敏感度和体验也会有很大差异。这跟基因、饮食习惯、甚至当时的心情都有可能有关。

那科学家们怎么研究苦味的呢?

虽然没有统一的单位,科学家们还是有很多办法来研究和量化苦味的。

1. 阈值法: 这是最基础的方法。科学家会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已知苦味物质(比如咖啡因、奎宁),让品尝员(通常是经过训练的专业品尝员)来品尝,找出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浓度。这个最低浓度就叫做“感觉阈值”。阈值越低,说明这种物质越“苦”,或者说它的苦味越容易被察觉。例如,奎宁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苦味物质,它的感觉阈值非常低,只需要极低的浓度就能被尝出来。
2. 强度评估: 除了知道能不能尝出来,更重要的是知道“有多苦”。科学家会让品尝员给不同浓度的苦味物质打分,通常是用一个从0(无味)到几(比如5或7,代表非常苦)的量表来评价苦味的强度。通过反复试验和统计分析,他们可以得出一组关于特定苦味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平均苦度评分。
3. 参照物对比: 有时候也会用一个“标准苦味物”作为参照。比如,可能设定某个浓度的奎宁的苦度为10,然后让品尝员去评价其他苦味物质的苦度,看看它们相当于多少“奎宁苦度单位”。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种方法受制于苦味物质和受体的复杂性,很难做到像史高维尔那样普遍适用。
4. 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关联: 科学家会通过分析苦味物质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与味蕾上苦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来预测它的苦度。这种方法更偏向于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物质会产生苦味,以及它们的潜在“苦度”有多大。

生活中我们怎么“衡量”苦味?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来形容苦味,或者参照一些我们熟悉的“苦味代表”。

比喻: “苦得像药。”“苦涩的涩,像没熟的柿子。”“带着点回甘的苦。”
参照物: 我们会说“这咖啡比我平时喝的要苦一些。”“这蔬菜的苦味很重。”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苦”的基准线。
功能性描述: 有时候我们关注的不是苦味本身,而是它带来的某种效果,比如“这茶喝了挺提神的,虽然有点苦。”

总结一下,苦味儿并没有一个像史高维尔那样被普遍认可的、能直接用于比较不同苦味物质的量化单位。 这是因为苦味的产生机制比辣味要复杂得多,涉及多种物质、多种受体以及复杂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在研究中会使用阈值、强度评估等方法,但这些更多是实验室内的方法,并没有转化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易使用的“单位”。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某种东西有多苦,你大可以告诉他:“这玩意儿可‘苦’着呢!” 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用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来描述它的那种“苦”。毕竟,对于味觉这样一种主观而又美好的体验,有时候“感受”比“单位”来得更实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苦味的程度以奎宁为基准:

奎宁让人尝出苦味的阈值平均浓度为 8 微摩尔每升,用其它物质让人尝出苦味的阈值平均浓度与奎宁的数据进行比较,二者之比的倒数作为该物质的相对苦味指数。

  • 例如地那铵让人尝出苦味的阈值平均浓度为 8 纳摩尔每升,是奎宁的千分之一,地那铵的相对苦味指数为 1000。

注意所谓“国际苦度单位(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s, IBU)”不是用来衡量各种物质的苦味,而是用于表示啤酒的苦味程度。而且这个单位不是根据人尝出来的啤酒的苦味去衡量,而是计算啤酒中异 α-酸的含量,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是分光光度法。

  • 有用啤酒花的使用量计算 IBU 的公式,但是啤酒花在用量很大时的利用率会下降,公式不能正确反映酒的实际口味。
user avatar

斯高维是辣度计量单位,常用于斯高维指数,符号SHU。辣物质含量越高,辣椒的辣度和SHU就越大,辣味也就越强。为1912年美国化学家史高维尔所制订度量辣椒属(Capsicum genus)果实的辣味的单位。一斯高维单位辣味用一百万滴水来稀释才可分辨不出辣味。


英国多西特郡出产的一种据说“会把脑袋辣掉”的红辣椒,被美国香辛料贸易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最辣的红辣椒”。 据称,多西特郡出产的这种名为“纳加”的红辣椒实在太辣了,种植它的人在拨辣椒皮进行播种时不得不带上手套,且身体必须处在上风位置,眼睛才不至于被刺痛。
琼伊·米乔德与丈夫迈克尔·米乔德在西贝克星顿种植这种红辣椒,她说:“这种东西我不会吃的,但是有些人肯定会喜欢。” 美国香辛料贸易协会开设的一间实验室经测试后发现,“纳加”红椒要比《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记载的世界最辣辣椒的热力高出近60%,达到87。
6万个热力单位(即斯科维尔热力单位)。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墨西哥“沙维那阿巴内洛红辣椒”为57。7万个热力单位。 测试结果如此令人吃惊,以至于人们再次将“纳加”送往这家位于纽约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第二次的测试结果竟高达97万个热力单位。
据说,这种销售时标有健康警告的“纳加”辣椒是由来自孟加拉国的多种辣椒培育出来的。 米乔德夫妇发现了这种红辣椒后就收集种子开始种植,但是后来顾客告诉他们,只放半个这种小红辣椒的咖喱就已经辣得让人吃不下了,直到那时他们才意识到这种辣椒有多辣。
琼伊说:“我们是从伯恩茅斯的一家商店买到这种“纳加”红辣椒的。孟加拉国人很崇拜这种辣椒。” 在伯恩茅斯一家印度孟加拉餐馆工作的阿克塔·米哈说:“多数人不用它做菜;他们只是在吃饭时把它们(纳加)放在旁边,用食物轻轻地碰碰它们。
如果你不知道正在做什么,它会把你的脑袋炸开。” 辣椒之所以会辣,是因为辣椒内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辣椒素。辣椒素主要存在于包裹辣椒籽的一种纤维物质中。
化学名称为8—甲—6癸烯香草基胺,它的分子式为c18h27no3。纯净的辣椒素为片状无色结晶,熔点为65度,分子量为456。68,沸点为200℃到210℃。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及氯仿,微溶于二硫化碳。

个人觉得不可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