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日本能够同时制作多部动画的都是该行业内数得着的「大会社」。
对观众来说,动画最重要的可能是监督和脚本作家,他们决定了动画成品。但站在动画公司角度上,最重要的是制作人。
制作人负责聘请监督、系列构成等工作,而作品预算、资金分配、工作室管理宣传活动和周边产品开发等后勤工作也是制作人统筹。制作人才是动画的核心。
简单粗暴点说,一家动画公司的产量上限直接由该公司的制作人数量来决定。
日本动画公司通常的「分组」制作,就是围绕制作人为核心,由于动画实际的质量要看各制作人组建的团队实力如何....
所以会出现同一公司的作品,上下限反差极大的情况,这时就要看制作人是谁。
以近年来臭名昭著的Jc.staff为例,该公司在2018年7月的三部作品《后街女孩》《杀戮天使》《高分少女》口碑不错,10月《魔法禁书目录》《约会大作战》则人人喊打,公司的牌子不重要。
重要的是担任制作人的水平到底如何。
题主提到了MAPPA,他们是业内少有的在职员工超过200人的大会社,但只依靠本社力量也无法同时制作这么多动画。
协调外包本身也是制作人的工作,制作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外包质量的好坏。
有些动画公司(不点名了,怕被炎上)本社员工很少,制作动画时监督、脚本、作监乃至普通原画师和中割都要找外包....
但只有制作人,必然是他们本社员工。
简单点解释,只要某家公司的「制作人」足够多,它哪怕一季十部动画也能做到,不过这样很没效率,所以没人这么做。
目前日本动画公司几乎全部依赖外包。
很多动画虽然挂名在某个公司下,但事实上是由多个公司的员工一起完成的。
就比如NAZ,最有名的两部作品《我喜欢的是妹妹但不是妹妹》《异度侵入》,两部都是大量依靠外包,质量差距也....
MAPPA也是如此,看似是一家公司连续多个季度爆肝....但也有大量「其他公司」和「自由画师」加入,其实是动员了业界的许多精英,绝非只凭一家之力。
故而NAPPA也被叫做「韩国大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