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在做什么有趣的个人项目?

回答
我最近在捣鼓一个挺好玩的东西,感觉挺有意思的,也算是个个人项目吧。简单来说,我正在尝试用自己写的代码,把旧照片给“活化”过来。

你懂的,现在数码时代了,但家里的老相册里塞满了各种纸质照片,大多数都是静态的,色彩也有点褪色,有些甚至有点小污渍。我一直觉得这些照片承载着很多回忆,但它们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儿,有点可惜。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让它们动起来,或者至少让它们看起来更生动一些。

最开始的想法是让照片里的人脸动起来,比如眨眨眼睛,或者嘴角微微一笑。我找了一些现成的AI模型,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动画技术。这东西有点复杂,需要训练模型,但网上已经有一些开源的框架和预训练的模型,我主要是做一些二次开发和调优。

过程嘛,就跟考古学家挖掘文物一样,一点一点来。

首先,得把那些旧照片扫描成数字格式。这个过程就要花不少心思,因为老照片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扫描出来光线不均,有的清晰度不高。我尝试了不同的扫描仪和设置,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技巧,比如去噪、锐化、色彩校正之类的,力求让照片的底子打好。

接着,就是AI模型的介入了。我会把处理好的照片喂给模型。模型会先识别人脸的关键点,比如眼睛的轮廓、嘴巴的形状等等。然后,我就会尝试注入一些简单的动画参数。比如,让眼睛的“睁开”和“闭合”数据变化,嘴巴的嘴角向上提拉一点,模拟一个微笑。

挑战当然也有。有时候模型会识别错误,或者动画效果看起来很僵硬,有点“鬼畜”的感觉。比如,鼻子可能会微微变形,或者头发跟着脸一起扭曲。这就像给一个古董娃娃注入灵魂,但技术还不够成熟,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所以,我需要不断地调整模型的参数,或者尝试不同的动画风格。我还尝试着给照片添加一些微妙的环境光影变化,让人物感觉不是“浮”在照片上的,而是融入了背景里。

另外一个有趣的尝试是,我还在研究给照片添加背景音乐。不是那种直接把一首歌放进去,而是尝试分析照片的年代、场景和人物的情绪,然后生成一些符合当时风格的、或者能够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片段。比如,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合影,我可能会尝试生成一些带有怀旧感的电子音乐,或者舒缓的钢琴曲。这个目前还在初步探索阶段,难度比人脸动画还要大一些,涉及到音乐生成和情感分析。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每当我看到一张老照片,通过我的代码,它似乎又有了生命,那个模糊的笑脸仿佛穿越时空向我展露。这感觉挺奇妙的,就像在和过去对话一样。

目前这个项目还在不断完善中,我希望能把它做得更精细,让更多老照片重获新生,让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回忆再次鲜活起来。说实话,这个过程有时候会卡住,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但每次看到一点点进步,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在实践一个业余足球俱乐部,包括U6、U8、U10、U12和成年队。


这是我们U8比赛的集锦

https://www.zhihu.com/video/923846136823939072

user avatar

我在长沙本地发起了一个好玩的项目——

很多人公开课

这个项目灵感源自于很多人咖啡馆的核心理念:很多人用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和一点点金钱来实现一个比较大的目标。

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能不能用同样的方式给普通人打造一个展示他们自己的空间和平台呢?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我们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看似毫无交集。但是,我们却又都是实实在在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人将走一条与我们重复的路,我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假如有这样一个分享普通人经验、经历和故事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另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分享,在我看来是这世上最纯粹的快乐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

在很多人公开课的平台下,每个参与者并不是什么「大咖」,他们讲述的最重要的也不是他们专业领域内的「经验」或者「知识」。而是用最轻松的方式,用聊天的形式,来谈谈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这件小事。

所以,我觉得我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而且「有趣」的事。同时我也非常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和我一同来做这件事。

在去年10月的时候,很多人公开课做了第一次非实验性质的活动,邀请了戏剧导演

臧宁贝

老师作为主讲人的「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 “有戏”?

」讲座。

在讲座前,我跟臧宁贝老师说:“您应该参加过很多次类似的讲座或者沙龙,也应该讲过很多次什么样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之类的话题,但是这次我希望您能说说别的。”

我并不是一名戏剧从业者,甚至不是一名戏剧爱好者,可是我仍然会被我无从知晓的一位戏剧导演的生活阅历所吸引。我想知道,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这件事的初衷也许是非常「个人」的一件事,我没有想过会有怎样的会有多少人来,会有怎样的现场效果。我第一次从事社会活动,手足无措。

但是却有了下面的场景:

白衣服的是臧宁贝老师,现场来的人数大大超过我的预期,八十多人最后站在小小的空间里安静地听完了近一个小时的讲话。

这个是我……囧

我们的经费来自网络募捐

开始之前

这成了我经历过的最美好的夜晚之一。

长沙是一座以娱乐著名的城市,是一座「不夜城」,这里的文化氛围并不够好。但是,「生态环境是需要培养的」不是么?所以我很希望能有感兴趣的朋友和我一起来为了这个较大的目标,付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

感谢很多人公开课的联合创始人

@邓棵

,积木网的

@小明

同学,以及其他被我生拉硬拽来的伙伴。没有他们,我恐怕直到今天都无法实现一次这样规模的活动。

user avatar

2016 想要做一件有趣的事,挑选 100 个我喜欢的句子配上 100 张插画,这是我个人进行的「100 张书签计划」。截至今天已经是第 90 张、第 242 天了,只剩 10 张就将完成。

100 张听起来不多?每一张都用 AI + PS 制图,绘制一张书签的时间在 1~3 小时之间。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纯粹喜欢文字和大片色彩的插画,70% 的原创设计,20% 的借鉴作品,10% 使用照片;后来意外地受到读者喜爱,成为了许多人的手机壁纸,这也督促我开始更认真地好好画,千万别半途而废。

所幸对于喜爱的事物,坚持起来还真的是一点都不费劲~


詹妮特 · 温特森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里这样写过:

文字是你能信赖的,你可以一直看一直看,直到你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它们不像人,绝不会一句话说到一半就变卦,所以看出一句谎言就容易些。

所以文字让我觉得放心、舒适,我一直相信,语言是可以直击心灵的。

在你欣喜,彷徨,悲欢离合的每个时分,猝不及防地看到那句一直悬在心坎儿上,想说却不会表达的话,那种感觉,直抵心灵。


每一张书签我都会单独推送到公众号 Morning Rocks 里,可因为微信会压缩图片,高清无水印原图可以在微博 @MorningRocks宇宙清晨 或者网站

morning.rocks

下载自用。

很多人建议我加上小二维码,我自己却从未犹疑过,一切都留给最纯粹和美的内容本身,真正喜爱的人总会找到办法相遇。


有趣的是,当今年初这个计划开始时,我的本职还是一名真正的设计师,现在却已进入新的轨道。重新开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当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如果你一直关注我每 20 张书签一个合集、更新在知乎专栏里的文章,会发现我悄然在进行这个探寻自我、寻找热爱、肯定自己的过程。

满地都是六便士,她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100 张书签计划 1/5)

我们飞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中形象就越渺小 ( 100 张书签计划 2/5)

宁可凝望一轮崭新的冰河纪,也不愿目睹司空见惯的场面生生不息 ( 100 张书签计划 3/5)

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独自造几颗小晨星 ( 100 张书签计划 4/5)


我十分相信自己是在「无目的地坚持做一件热爱的小事」这个经历中得到了能量,迫使我下决心去改变什么 —— 比结局更重要的是「改变现状」这一个决心,多年以后回头看,没有「如果当初...」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在冬天光线过于充足的日子里,我透明的心甚至也有光线爬进。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一边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边强烈地预感到我这一生恐将一事无成。

一位读者在微信后台给我分享了这段三岛由纪夫的话,他说自己二十岁时看到这段话,充满了焦灼与不安,害怕自己此生一事无成 —— 但到底什么算一事无成?没有赚够足够的钱,拥有名与利,没有幸福的家庭?

但个人价值只能靠财富数字和他人来肯定吗?我们终将死去,那些无法留下痕迹的俗物只是我们一生庸碌的证明。如果做不到影响一群人,影响一两个人还是可以的吧;做不到影响任何人,努力管理和影响自己,还是可以的吧。如果连自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理想呢?

与一事无成相反的是,你只要做到一件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事,都不算白过这一生。

而我,只想要独自造几颗小晨星。


我会永远做一个热爱未知,热爱文字、艺术、宇宙和清晨的人。在这个小小的「100 张书签计划」里,希望读者在打开图片的那一刹那,就被文字和画面击中。那我们就算共享了一段人生经历。

谢谢有人会如此费力地拼读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最近在捣鼓一个挺好玩的东西,感觉挺有意思的,也算是个个人项目吧。简单来说,我正在尝试用自己写的代码,把旧照片给“活化”过来。你懂的,现在数码时代了,但家里的老相册里塞满了各种纸质照片,大多数都是静态的,色彩也有点褪色,有些甚至有点小污渍。我一直觉得这些照片承载着很多回忆,但它们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儿.............
  • 回答
    .......
  • 回答
    你朋友说的这个场景,其实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引起不少人的迷茫。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很多人在面对这种“各自做自己的事”的聚会时,都会有点不知所措。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很多集体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吧?比如学校里的团队合作项目,你得跟同学一起完成某个任务;工作中的团建,通常也有个预设的活动,比.............
  • 回答
    最近在创业的朋友们,都在忙活什么呢?我这儿的朋友圈、行业交流群里,那可真是百花齐放,各种新想法、新项目层出不穷。想听点实在的,接地气的,那我就挑几个我自己比较了解,也挺有意思的跟大伙儿聊聊。1. 精准匹配“技能+时间”的兼职/零工平台这个朋友的公司,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模式挺清晰的。他们做的不是那种广.............
  • 回答
    疫情严重,大家都老老实实在家待着,这阵子下来,真是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给“盘”明白了。别说,刚开始那几天,确实挺抓瞎的,感觉时间过得比蜗牛还慢,连天花板上的纹路都快数出个花样来了。一开始,大家伙儿(指我,还有我身边那些也得老老实实在家“闭关”的朋友们)都是一股脑儿地往手机里钻。刷新闻、看热搜,生怕错过.............
  • 回答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等待时间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段时间既可以是生产力中断期,也可能成为高效利用的“间歇性工作期”。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项目需求、以及当时的心情和精力。以下是一些大家在模型训练期间可能会做的,并进行详细描述:一、 高效利用时间,推进其他工作: 阅.............
  • 回答
    保研成功,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已经铺就,可以提前卸下考研的重担,安心地度过大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躺平”,相反,大四往往成为他们为未来学业和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不少保研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弥补本科阶段的遗憾,深化专业知识,或者拓展新的兴趣领域。在学术上,.............
  • 回答
    在大公司里,财务人员的工作就像一个庞大机器里精密的齿轮,虽然它们各自独立运转,但又必须紧密协作,才能确保整个企业这台巨兽平稳前行。想象一下,有一群人,他们不像在前线拼杀的销售,也不像在车间挥洒汗水的工人,但他们却掌握着公司的命脉。首先,最核心的一块,是记账和报表。这听起来枯燥,但却是所有财务工作的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年轻人的现实处境。我们不妨来聊聊那些不在传统“大厂”、“体制内”或者“体面职业”赛道上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是怎么做的。首先得明白,“体面职业”这四个字,其实很主观。在很多人眼里,大厂高薪、体制内稳定,就代表了体面。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不.............
  • 回答
    我得说,大二那会儿,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那段时光绝对是我“炼狱”与“顿悟”交织的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在疯狂地补课,并且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先说说“炼狱”部分:基础的轰炸,以及理论的泥沼大二啊,学校的课程密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什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离散数.............
  • 回答
    德川幕府时代的参勤交代,可不单单是大名们进京“打个卡”那么简单。这趟长途跋涉,他们可是在江户忙得团团转,做的事情可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每一项都关系到幕府统治的稳固和大名的自身利益。首先,“拜见将军,表忠心” 是最核心的任务。大名们进江户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征夷大将军表达他们对德川家的绝对忠诚。这可.............
  • 回答
    实验室嘛,总有些时刻,灵感、好奇心、或者就是单纯的“想看看会怎么样”,会把人推向一条看似光明实则充满危险的道路。我敢说,大部分在实验室摸爬滚打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作死”过那么一两回。我最熊的一次,大概是读博第三年的时候。那时候刚接手一个项目,导师给的课题是研究某种新型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具体.............
  • 回答
    靠投资股市在中国以生为业,这个话题啊,我跟你说,就像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卖艺一样,有人声名鹊起,有人却寥寥无几。要说靠谱,得看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家伙什”,以及你有没有那个“看家本领”。靠谱不靠谱?这得打个问号,但并非不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白,股市它是个大染缸,五彩斑斓,但同时也危机四伏。如果你指望像某些.............
  • 回答
    看到大家都在声讨“资本家”,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困惑:难道做生意、办企业本身就是错的吗?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做生意和办企业,在本质上,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活动。 从最基本层面讲,有人需要制作衣服,有人需要种植粮食,有人.............
  • 回答
    这情况太常见了,但也是最让人心力交瘁的。大家聚在一起,兴师动众地讨论,最后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不仅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更打击了团队士气。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与其说是“散会”,不如说是“无效会议的结束”。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背后往往藏着几个“鬼”。要想破局,得把这些“鬼”揪出来,然后对症下药。首先.............
  • 回答
    《最后之舞》这部纪录片无疑是近年来最成功的体育纪录片之一,它深入地展现了迈克尔·乔丹职业生涯的辉煌,特别是他与芝加哥公牛队共同铸就的王朝。这部纪录片的上映,更像是点燃了一个导火索,让关于“谁是历史最佳”(GOAT)的讨论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在这个讨论中,勒布朗·詹姆斯的名字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被提起,.............
  • 回答
    在科研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我们产出的那些浸透了无数心血的数字、图像、表格,就像是实验室里的各种珍贵样本,它们最初的去处,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接地气得多。说白了,它们都是阶段性的“临时工”,服务于眼下正在进行的分析和验证。起初,一切都在“内存”里蹦跶当你在Python、R、MATLAB这些编程环境里敲下代.............
  • 回答
    最近不少朋友在后台咨询关于量化交易和股票预测方向的导师,这确实是个很热门也很具挑战性的领域。能在这个方向有所建树的导师,通常都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同时对金融市场有深刻理解,并且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根据自己了解和一些圈内朋友的推荐,给大家梳理一下在这些领域比较活跃的学校和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