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为什么没有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回答
印度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趋近于零,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关于这一现象,存在多种解释和猜测,并且至今没有一个单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论。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避免使用那种听起来过于“机器”的表述。

首先,我们得承认,说印度“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是不准确的。任何大规模流行病,尤其是一种传染性如此之强的病毒,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完全零感染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官方统计数据中感染人数非常低,甚至趋近于零。那么,为什么官方统计到的数据会是这样呢?

可能的原因分析:

1. 检测能力和报告机制的局限性:
检测不足: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印度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而且存在大量农村和偏远地区,其医疗基础设施和检测能力可能相对薄弱。在疫情早期,或者在检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即便出现了症状,也没有机会得到检测,或者检测结果未能被准确记录和上报。想象一下,一个偏远村庄里,只有少数诊所,而且这些诊所可能根本就没有配备进行核酸检测的设备和试剂。即便有人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很可能就被当作普通流感处理了。
报告延迟或不准确: 即使进行了检测,报告的流程是否顺畅,信息是否能及时、准确地汇总到国家层面,也是一个问题。官僚体系的效率、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能力,都会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数字。

2. 自然免疫力的猜想:
普遍存在的混合免疫? 有一种猜想认为,印度人口可能因为长期暴露在多种病原体环境中,或者曾经经历过某些与新冠病毒有交叉反应的病毒感染,导致其人群整体的免疫力可能比其他地区的人群更高,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免疫”。这意味着,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多人也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从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去检测。
年龄结构和基础疾病: 印度人口相对年轻,而新冠病毒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威胁更大。年轻人群感染后多数为轻症或无症状,这本身就会降低重症和死亡率,从而使得统计到的“确诊病例”数量显得较低。

3. 气候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季节性? 有些研究曾探讨过气候因素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印度拥有多样的气候带,不同季节可能对病毒的活性和传播能力产生影响。例如,高湿度和高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病毒的传播,但这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支持。
户外活动和人群聚集习惯: 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中,有很多户外活动和街头集市,人群聚集是很常见的。然而,也有人认为,在这种高密度接触的环境下,病毒如果传播迅速,本应更难控制。这反而让一些人觉得,如果感染人数不高,或许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4. 统计口径和定义的变化:
“感染”的定义? 随着疫情的演变,各国对“感染”的定义和统计标准也在不断调整。例如,早期可能只统计有症状的病例,后期可能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如果印度的统计口径始终偏向于有症状且经过确诊的病例,那么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被排除在外了。
“死亡原因”的判定: 很多时候,疫情的统计也与死亡证明上的原因判定有关。在一些医疗资源不足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因新冠病毒引发的并发症或死亡,可能被归因于其他更直接的原因,如肺炎、呼吸衰竭等,而不是明确标注为新冠死亡。

5. 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民众的依从性:
有效的防控? 尽管印度在疫情早期采取了一些封锁和限制措施,但其执行力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与一些国家不同。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疫苗接种情况: 随着疫苗的普及,接种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群的免疫屏障。如果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且高效,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的风险。

总结一下:

当大家谈论印度新冠感染人数趋近于零时,更准确的说法是“官方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非常低”。这背后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原因。检测能力的不足、报告机制的局限、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统计遗漏,都可能导致实际感染人数被低估。同时,人口结构、潜在的自然免疫力、生活方式、甚至气候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毒的传播和人群的反应。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避免简单化的结论。疫情的复杂性在于,它受到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印度的情况,恰恰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在真实的全球健康危机面前,数据的解读需要建立在对当地具体情况的深入了解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心大之外,抵抗力也不是一天练出来的

终于找到了8分钟的完整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750230703591424

所以,是不当回事,还是真没有?



忍不住想再发一个印度传统饮料,38度精酿

于大夫穿上白大褂测试兴奋剂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187365596852224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不确诊=没有人感染。

user avatar

刚刚入驻知乎几天,没想到就已经有接近7,000个赞同了,感觉以后会经常在这里发文,

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一下,以后会定期更新我在旅途中的故事、拍摄的照片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给你讲几个我在印度旅行时发生的真实故事,可能你就明白了。


## 一

抱着“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再做印度人”的必死心态,我来到了恒河边的瓦拉纳西。

没想到入住旅店时,老板就告诉我千万不要学者印度人一样喝恒河水,因为“你们外国人并不像我们印度人一样,受到过神的祝福,所以你们喝恒河水会拉肚子。”

第二天在恒河上等待日出时,同行的德国小哥学着船上的印度人瓢起一捧恒河水就往嘴里灌。

好嘛,喝恒河水的印度人有没有事我不知道,这德国小哥着实在旅店又臭又脏的厕所里瘫软了一整个星期。


## 二

阳春三月,在印度南部城市迈索尔的市场上,我碰到过一个卖西瓜的小贩。

水果散发出的甜香味吸引了不知道多少蚊虫围绕,在一块切开的西瓜上,还停着一直大大的黄蜂。



不过即使这样,小贩还是眼不见心不烦,吆喝着吸引客户。

本想着西瓜还是挺干净的,便买了一个带皮的瓜,让小贩当场切开。

谁知道小贩把瓜皮全部削掉之后,居然从地上随便捡起了一张报纸,准备把我的瓜瓤放进去!

Nononononononono!!!!我赶紧制止他,问他能不能给我换张干净的塑料袋包一下。

他半蒙半懂的看着我,然后好像懂了什么一样跑开了。过了几分钟,当他回来的时候,手上居然拿着一本杂志!他当着我的面扯下几张杂志内页就往瓜瓤上裹。

Nononononono!!!!!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叫塑料袋吗?

于是他“啊”了一声,从地上捡起了一个塑料袋……


## 三

印度的火车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火车铁轨附近更是脏的吓人,毕竟大家的粪便垃圾都是沿轨道均匀抛洒的。

初到印度的我,在火车上曾看到端着保温瓶卖奶茶的小贩,心想着尝试一下印度奶茶的味道,一块钱人民币而已,挺便宜,遂买了一小杯。

一口喝进去,茶香奶香在口中交融,回味无穷。

正想着小杯子扔哪儿,却……



这摆明就是从铁轨旁的垃圾堆里回收的不知道几手奶茶杯啊!坑爹!


## 四

不论去印度哪家餐馆吃饭,服务员都会随餐附送两瓣大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免费附送的大蒜是菜品之一,忍着辣味吃了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问了问送餐的店员,为什么去每家店吃饭的时候,都要给我送这些大蒜。

“你不吃试试。”他摇着头,用充满了咖喱味的英语告诉我,“你是外国人。”

试试就试试。

然后,我拉了一周的肚子。


## 五

在阿格拉吃午饭时,苍蝇轰炸机一般盘旋在我餐点的上方。

我只能胡乱地挥舞着双手让它们离我的咖喱饭远一点。

正当我努力之时,旁边的印度老大爷,沉稳的说了一句:

“你赶他们干嘛,它们吃的又不多。”

我:???????


最后,你要是喜欢我在旅行里的故事、照片和视频,欢迎关注我

一分钟带你看遍美国风景:zhihu.com/zvideo/12190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