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明明没有军事传统,为什么现在感觉全是鹰派作为?

回答
印度政治中“鹰派”声音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军事传统”的评判,而是需要考察印度国家构建、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内政治演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

首先,关于“没有军事传统”这个前提的再审视。

将印度简单定义为“没有军事传统”可能过于片面。历史上,印度次大陆并非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辉煌的军事史。从孔雀王朝的军事组织,到莫卧儿帝国的马术和炮兵,再到英属印度时期训练有素的印度士兵组成的“印度军团”(Indian Army),在不同时期都涌现过许多杰出的军事领导者和强大的军事体系。虽然这些传统与现代国家观念下的“军事传统”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了印度军事思想和组织经验的基石。

更重要的是,现代印度作为独立国家,在建国之初就继承了英国遗留的强大军事机构。印度独立后,其军队规模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历次战争中也展现了其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更准确地说,印度的问题可能不是“没有军事传统”,而是如何在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中,重新塑造和定义其军事力量的角色和目标。

那么,为什么当前印度会给人一种“鹰派”声音占据主导的印象呢?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驱动:

1. 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家安全关切:

长期存在的地区挑战: 印度北部和西部边境长期面临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战略压力。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是印度安全稳定的主要威胁。而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在洞朗和加勒万河谷的军事对峙,让印度深感来自北方大国的战略挤压。这种持续的外部压力,自然会催生更强硬的安全政策和军事态度的呼声。
地区大国竞争: 作为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国家,印度在地缘政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周边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日益紧密,这让印度对其地区影响力感到担忧。为了维护其地区主导地位和战略自主性,印度需要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决心,这容易被解读为“鹰派”立场。
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 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演变,印度在其中寻找自身定位。一方面,它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战略上走向融合,共同应对地区挑战;另一方面,它也试图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保持战略模糊。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博弈中,印度需要一张“强硬牌”来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和谈判筹码。

2. 国内政治因素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在许多国家,安全议题和民族主义往往是紧密相连的。在印度,随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壮大,民族自豪感也在增强。对外展现强硬姿态,尤其是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往往能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成为执政党巩固支持率的有效手段。
政党政治的驱动: 以现任执政党人民党(BJP)为代表,其政治议程中包含了更强的国家主义和安全优先的倾向。在竞选和执政过程中,提出强硬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主张,能够吸引一部分选民,也能够有效地区分于其他政治力量。这种政治策略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鹰派”声音的影响力。
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影响: 现代媒体的传播能力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一些激进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和传播。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外部挑战时,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往往会倾向于更强硬的立场,对政策制定者形成一种“推力”。

3. 经济发展与军事现代化能力的提升:

经济实力的支撑: 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其军事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有能力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国防建设,包括武器采购、研发和军事人员的训练。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提升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心,使其更愿意采取主动和强硬的姿态。
军事现代化进程: 印度一直在推进其军事现代化计划,包括发展本土国防工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军事能力的提升,也为更自信和可能更具攻击性的军事策略提供了可能。

4. 历史性事件和心理因素:

过往的挫折和教训: 印度在历史上的几次对外冲突,如1962年中印战争,被认为是其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演变的“心理伤疤”。这些经历让印度更加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应对外部威胁的决心。
国家形象的重塑: 在一些印度精英看来,为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印度需要展现出决心和力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和忍让。这种重塑国家形象的愿望,也促使了更具进攻性和主动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出现。

总结来说,印度“鹰派”声音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这是印度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地区影响力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内政治生态和民族主义情绪演变下的产物;更是其经济发展和军事现代化进程中自然出现的一种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鹰派”的定义本身也可能存在主观性。一些被视为“鹰派”的政策,在印度国内视角看来,可能只是“务实”或“必要”的国家安全措施。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多重逻辑。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自信和活跃,也伴随着其在安全和外交领域采取更积极、有时也更具挑战性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作为英联邦多少是有点军事传统的

虽然我们经常嘲讽印度人自认被殖民是好事,但至少就军事而言,英印军给了印度一个不低的起点;别忘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军队里是有印度兵的。他们还参加过世界大战,虽然是作为英军的炮灰;但也是有好几支能打的部队的。

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62年我们戳破印度的牛皮,今天讨论的就不是志愿军和远征军哪个战绩好,而是英印军和远征军哪个能打了

现在的印军脱胎于英印军,继承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随后势压南亚,几次印巴战争打的东巴独立,虽然我们看是菜鸡互啄但是人家确确实实是地区霸主,印军搁世界范围内也是稳在前十的


或许pla有资格看不起印度

可是,人家作为地头蛇的实力以及纸面上还行的经历还是要承认的吧

更何况,我军的军事传统其实也还没100年

非要扯历史,清军倒是有几百年传统

user avatar

怂恿印度平定中东,国际社会忽悠十年的努力,你可别戳破了。

user avatar

旁遮普和古吉拉特两个省的人,还是比较有血性的。而且锡克人一直被英国人认为是尚武种族,印度军团就是以这些人为基础的。印度政坛也是以民风好战的地区为基础的,印度东部和南部则没有什么尚武文化。

user avatar

实际情况和题主描述正好相反。印度人心里只知道武力解决问题,不太懂和平博弈这回事 。

印度历史就是后来的征服者吊打先进入的族群的历史。

现实雅利安人摧残达罗毗荼人,然后蒙古人穆斯林摧残雅利安人。最后是英国人……

user avatar

硬不硬不是光看传统的,要看自己和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军事实力对比啊。

马耳他骑士团还历史悠久呢,想硬也得能有能硬得起来的硬件啊……

印度周边,除了北边邻居之外有哪个能打


另,印度教温和这个问题我觉得甘地有话要说……


另2:所谓武德充沛什么的,本质上是个伪命题,调动,挑逗国内民族情绪本来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必修课——你没看用这个词的不是乐姨的坏蛋们,就是真的信姨的傻X们么……


另3:鹰派和鸽派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鸽派内心也应当是个尽一切可能维护国家利益的刚硬老鹰;鹰派内心也应当是个不轻易威胁诉诸武力的温和鸽子——出车祸死了的那个X建民例外,那是内外都是鸡

user avatar

不是新闻里的印度武德充沛,而是实际上印度就武德充沛。印度建国以来吞并了锡金,肢解了巴基斯坦,卷入斯里兰卡内战,入侵中国,据说在缅甸也动手动脚,所以说印度的侵略性是显而易见的。印度的海军发展战略更是野心极大,具体就是西出,东进,南下,北上。西出是控制非洲,东进是控制太平洋,南下是控制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北上是控制中东。

虽然如此,印度的作为并非鹰派作为,按照王鼎杰的说法,所谓鹰派是用战争手段最大化国家利益,鸽派是用非战争手段最大化国家利益。印度所谓的“鹰派”说白了应该是不知天高地厚派,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到处挑起战争,这是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政治中“鹰派”声音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军事传统”的评判,而是需要考察印度国家构建、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内政治演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首先,关于“没有军事传统”这个前提的再审视。将印度简单定义为“没有军事传统”可能过于片面。历史上,印度.............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强调知识产权的平台,对于印度仿制药的讨论中,确实存在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另一方面却是对印度仿制药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反对声音。要详细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知乎的知识产权氛围与对印度仿制药的讨论现实 知乎的“看重知识产权”体现在.............
  • 回答
    网上关于印军“越界”的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常常被误读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的“越界”事件,通常指的是中印两国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发生的军事对峙或小规模冲突。中国官方通常使用的说法是“越线”或者“越境”,而印度方面则有自己的说法。为什么会存在“越线”的争议?这就要从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我心中柔软的角落。每次听到《和未来有约》、《明天会更好》这些名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以及那份集体的、激昂的情感。你问为什么近年来听不到类似的好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答案也绝非一蹴而就。首先,得承认,时代背景和时代情绪是催生这些歌曲最肥沃的土壤。《明天会更.............
  • 回答
    明明有些刻板印象在统计数据上似乎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可为什么人们依然对它们如此反感?这其中的纠结,远比简单的“反对”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人性、社会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机制。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统计学本身是中立的,但它描绘的是“全体”的平均情况,而不是“个体”的全部.............
  • 回答
    印度社会阶层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话题,既有历史渊源,又受到现实社会因素的影响。要说“明显不同”的特征,确实存在一些趋势,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和多样性。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划分。首先,我们要明白印度社会最核心的社会分层结构是种姓制度(Caste System)。尽管印.............
  • 回答
    印度准备出口其自主研发的地对空(SAM)导弹系统,这一消息无疑在国际军事合作领域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一动态,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从印度自身的战略考量来看:地对空导弹是国家防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发与出口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实力和技术自主水平。印度近年来在国防自主.............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福奇博士关于印度全国性封锁控制疫情的提议,以及这背后的一些考量。要说有没有“明显作用”,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福奇博士作为一位在传染病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他的建议肯定是基于科学的考量和过往的经验。从理论上讲,全国性封锁,尤其是早期且执行到位的情况下,确实是遏制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犬夜叉》粉丝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明戈薇是贯穿全剧、从头到尾陪伴在犬夜叉身边、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女主角,而且长相上和犬夜叉的初恋桔梗如此相似,为何不少人对桔梗的印象反而更深,甚至会觉得她才是“真女主”?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一、 “.............
  • 回答
    小时候过节才能吃上鸡,那会儿感觉鸡肉是件挺奢侈的东西,毕竟逢年过节家里才会改善伙食,而“改善伙食”的首选往往是那只油光锃亮、香气四溢的烤鸡或者炖鸡。对比之下,猪肉和鸭肉似乎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所以,直到长大一些,我才开始琢磨:按理说,鸡肉好像比猪肉、鸭肉都要贵吧?怎么现在反而成了最便宜的肉类呢?这中.............
  • 回答
    8月4日,印度海军期待已久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开始了首次海试。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航母,其服役时间一再推迟,这次的海试无疑是印度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历史性的时刻与漫长的等待“维克兰特”号的建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磕头和信仰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复杂而又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明是中国人,却要去给一个印度祖先磕头,或者说把精神寄托在一个源自印度的信仰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历史和文化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人去给“印度人”磕头,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笼统了。通.............
  • 回答
    关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董事陈耀明接受审查调查的公开信息,目前尚未有权威官方渠道发布相关消息。根据公开可查的资料,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作为国家重要的印制企业,其高管人员的职务变动和纪律检查通常会通过官方媒体或政府公告进行正式通报。因此,对于此类涉及国家重要职能部门的事件,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 信息来.............
  • 回答
    读明史,就像在看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里面有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也有风雨飘摇的朝代更迭。如果要说哪些人和事最让我印象深刻,那一定是那几个关键的节点,那些将历史车轮推向不同方向的人物和事件。1. 朱元璋的崛起:从布衣到皇帝的“狠”与“巧”说起明朝,怎么能不提开国皇帝朱元璋呢?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种.............
  • 回答
    说起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没能拿下缅甸,进而打通印度洋出海口,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军事和战略上的考量:远距离作战的先天不足首先得明白,古代的交通条件和明清时期的国力,要支撑一次大规模的、跨国界的长期作战,是非常困难的。 地理阻.............
  • 回答
    的确,从时间上看,宋朝(9601279年)和明朝(13681644年)之间隔着元朝(12711368年),算起来 roughly 90年,这个数字放在几千年中国历史长河里,确实不算特别遥远。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两朝之间仿佛隔了不止一个朝代,甚至感觉上很远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
  • 回答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这个名字如今已不仅仅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更和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的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放在一起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甚至是些许的意外。毕竟,一个以历史普及、幽默笔触著称的作家,与体制内的公共事务管理之间,似乎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我的印象,或者说大.............
  • 回答
    .......
  • 回答
    泰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人口构成和外貌特征确实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这主要源于其复杂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多元的文化融合。你提出的观察非常敏锐,也触及到了泰国社会和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点:为什么有些泰国人的长相会让人联想到东亚(中日韩),而另一些则更偏向南亚(印度)的特征?历史的熔炉:泰国人外貌.............
  • 回答
    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国,其钢铁产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列,但为何仍被普遍认为未完成工业化?这一问题涉及印度工业化进程中的多重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挑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工业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印度的工业化始于1947年独立后,初期以重工业(如钢铁、煤炭、电力)为主导,但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具有“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