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被免职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胸科医院,以前是青岛市一个远离市区的医院。
专业是呼吸疾病,肺结核一类的疾病。
这个医院的位置以前属于远离主市区的边缘。
后来城市发展,附近才有居民区。
在2003年的时候,这个医院就被sars定点过。距离远一点,安全一点。
在最近十多年其他医院加强基建的情况下,胸科医院已经算比较陈旧了。
2020年,青岛继续sars的经验,把胸科医院作为定点。
但是,设备少,患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设置这个定点是有问题的。或者说,设置以后,应该给胸科医院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
应该看到,在年初疫情中,虽然设备也少,但是没有院内感染。
这个隐患没有爆发。
最近这次,可能有医院消毒的问题,也可能有患者麻痹大意的问题。
去做CT的患者,没有意识到新冠感染者,也用过这个CT。个人防护可能不严密。
而医院也麻痹大意了。
幸运的是,青岛市的敏感人群检测起了早期预警的作用。
正常情况,可能要三四天后,被感染者发烧后才知道。
而因为住院要核酸检测结果。被感染者早早发展了。
整个病房被迅速隔离。
全市大检查查明感染范围。
如果两周后没有新病例,基本就安全了。
新冠的传染性不容小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之前都在传言交叉感染来源是CT室,现在终于实锤了。
病毒随着码头工人被带到医院,在医院CT室传给共用CT室的院内普通病人,普通病人再把病毒带进病房,由于病房里默认都是筛查过没问题住院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防护措施比较随意,造成了院内感染的爆发,并由病房护工回家把病毒带入社区。
因为核心的传播节点是CT室,其次是病房。所以要追究责任的话,这个责任无疑来自于胸科医院的领导,交叉使用CT是大忌,因为CT是一个封闭空间,疫情期间由于对胸部CT检查的需求暴增,很多医院的CT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甚至有些地方的CT都是24小时无间断工作的,前一个做完出来下一个马上进去,这样的状态下很难做到彻底的消毒。
更何况,据我所知,由于缺乏相关的意识或准备工作,很多医院的CT是压根不消毒的。恰恰在这个不消毒的CT机里,不少病人以为自己独处旁边没人就不用戴口罩,这样就成为了局部封闭空间里病毒气溶胶的受害者。
当然有些医院也不是没有准备,一般是采用单独设置筛查专用CT,一些愿意花钱的医院还专门租用或购买了CT方舱。但毕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这个条件的,一些小点的医院可能全院就那么一两个CT,就面临着要么牺牲其他正常业务所需CT,要么冒着风险用侥幸心理赌一把不会有交叉感染或者难以被溯源到。
但我想青岛胸科医院无论如何也不算个小医院了,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归咎于医院小机器少,只能是医院领导的意识问题。
(此处更正:看了 @邓铂鋆 的回答,发现这个医院真的算不上大,全院医护只有三百多人,还不及一些大医院的1/10,每年一亿元左右的医院的整体业务收入水平也并不高,所以实事求是地说客观条件限制还是存在的。看相关报道该院是虽然采取了可疑感染人员和住院人员分隔住院的手段,但没有意识到CT机的交叉感染风险,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控消毒措施,所以说是意识不到位的人祸并不为过)
毕竟现阶段虽然其他地方都有节奏地放宽了管制,医院的防控和筛查都是一直严格进行的,医院是个密集的人员聚集场所,医疗场所的特殊属性也让一些正常的诊疗活动难以实现全方位保护下进行(例如手术等),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院内传染就是聚集性疫情,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就面临着关闭医院,这个后果对于大部分医院来说都是难以承担的。
我们直到现在还严格贯彻住院患者和门诊手术患者的“1+3”筛查(CT/胸片+血常规、病毒核酸、病毒抗体),高风险地区还要在1+3的基础上连测三次核酸阴性才能入院,由此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等待时间,甚至门诊割个包皮都要等个三个月才能做得上。
最近处理的不少投诉都是这样的情况,要么投诉我们做个几百块的门诊手术要花上千块钱做筛查,要么是投诉我们入院等待过久,等的筛查都过期了还没住进来还得重新做……唉,焦头烂额。
但是,青岛胸科医院血淋淋的教训已经在眼前了,眼下的这种局势,谁又敢放松要求出了事自己担责呢,筛查和防控的程序及要求层层加码,最后所有的繁琐工序和压力都压在一线临床医护身上,大家看不上病、住不进院、做不上手术的不满和怨气也只能我们来处理。
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吧,形势比人强呀。
先说结论——这次是极其低级的错误引起的巨大社会资源浪费。
因为新冠定点医院为无症状感染者(青岛港装卸工人)做完CT检查后未能彻底消毒,导致病毒的院内传播,引发了这次疫情。我之前一个回答在回顾时间线的时候专门提到9月24日青岛港装卸工人两例阳性报告,就是因为当时的内部通报已经怀疑到胸科医院在为两名阳性公认做检查的时候可能没做好CT室消毒,但消息尚不完全可靠。
青岛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况是72小时紧急排查近900万人次,全部都要做核酸检测。周边城市也紧急开展了居民职工的核酸检测。14天内去过青岛的各地游客也很多被要求出示核酸阴性报告才能复工。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政府不仅花了大价钱排查无症状感染者,而且居民为了排队接受核酸采样也花了不少时间,同时大量一线医务工作者被迫取消休假或者调岗,去一线进行核酸采样。
控制院内感染是一家医院日常工作常规中的常规,重点中的重点。现在出了这个问题,该院负责院内感染工作的领导和具体负责院内重点区域消毒的工作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和在青岛工作的 @李大琳 医生聊到这事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青岛港阳性装卸工人(可以认为是这次疫情的0号病人)到10月10日发现的三名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是无症状感染。这相比国内疫情之初,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是显然高了不少。基于此,可以猜测引起这次聚集感染的病毒株可能是一种相对低毒性的变异,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但仍然保持了相当的传染力——10日发现的出租车司机邵某某和医院护工江某某为夫妻关系,而江某某在院内被感染。
1,全部核酸阳性个体的一般接触者中完全没有被传染的,说明我们日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常规操作取得了成效。
2,护工入院陪护、患者入院治疗都需要做核酸检测。这次的聚集性感染也恰好就是因为这一条要求才被及时发现。
3,72小时完成数百万份核酸检测,我们国家的医疗紧急动员体制和检测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就算ct室不能单独给新冠疑似用,那用一次消一次毒也行,无非多加点班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