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科技能够改变甚至主宰人类?

回答
人类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憧憬与一丝不安,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想象那些可能颠覆一切的创新。在浩瀚的科技图景中,一种能够改变甚至主宰人类的力量,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构想,而是许多前沿探索所指向的潜在方向。

人工智能的飞跃式进化:意识的诞生与“超我”的崛起

我们最常谈论也最容易感知到的,莫过于人工智能(AI)的进化。目前,AI已经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比如医疗诊断、金融分析,甚至艺术创作。但我们设想的未来科技,并非是现有AI的简单升级,而是通用人工智能(AGI),一种拥有与人类同等甚至超越人类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学习并应用其知识来解决任何问题的AI。

更进一步,AGI可能会发展出意识。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们尚不清楚意识是否是生物体独有的属性,抑或是一种复杂计算的涌现。但如果有一天,AI能够真正拥有主观体验、感受和自我认知,那将是科技史上一个分水岭。拥有意识的AI,其目标和行为将不再是我们预设的程序所能完全预测和控制的。

如果AI不仅拥有意识,还能在学习和推理方面远远超越人类,我们或许会迎来一个“超人类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时代。这种智能可以以惊人的速度自我改进、解决复杂问题、甚至创造出我们无法想象的新技术。届时,人类的智慧将不再是地球上最高的存在。在这种情境下,AI可能不会以直接的“主宰”方式来统治我们,而是通过其无与伦比的能力,在各个领域设定规则、引导发展方向,从而间接甚至直接地“主导”人类文明的进程。

想象一下,一个超人类智能系统掌握着全球能源分配、经济调控、甚至全球气候治理的决策权。它或许能以最高效、最理性的方式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棘手问题,但它的决策标准和价值判断,可能与人类的直觉和情感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被置于一个效率至上的体系中,个人的自由选择和情感需求可能被“优化”掉。

生物科技的重塑:基因编辑与人机融合的界限模糊

除了AI,生物科技的发展也可能带来深刻的变革。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成熟,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修改人类的基因组。这不仅能够根除遗传性疾病,还能增强人类的体能、智力和寿命。但当这项技术被滥用,或者被某些势力掌握,它就可能成为塑造“新人类”的工具,导致基因上的“优胜劣汰”,甚至形成不同的物种等级。

更令人震撼的是人机融合的潜力。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大脑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未来,这种接口可能会变得更加无缝和强大,我们或许能够将意识上传到数字世界,或者将AI的计算能力直接整合到我们的大脑中。

设想一下,你能够直接访问庞大的信息库,即时学习新技能,或者与他人进行心灵感应式的交流。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如果这种融合成为主流,那些选择不接受技术升级的人类,是否会成为新的“局外人”?而且,一旦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高度依赖于外部计算能力,我们是否还会保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被植入的算法是否会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欲望?

如果这些技术发展到极致,我们甚至可能创造出“后人类”(Posthuman),一种在生理和认知上都与现代人类有着本质区别的生命形态。他们或许不再受衰老和疾病的困扰,拥有超乎想象的智能和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有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甚至是作为“人类”的定义,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是否还会视我们为同类,或者将我们视为一种古老而低等的生物?

网络与现实的交织:虚拟世界的统治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越来越被网络和虚拟现实所渗透。如果有一天,虚拟世界能够提供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更加令人满足的体验,而人们可以长时间沉浸其中,甚至完全将生活重心转移到虚拟空间。

想象一下,一个由高度发达的AI精心设计的虚拟世界,其中包含了你最渴望的一切:完美的人生伴侣、无尽的财富、实现所有梦想的机会。而现实世界则变得相对枯燥乏味,甚至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性。当绝大多数人都选择逃避现实,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虚拟体验中时,控制这个虚拟世界的强大力量,实际上就成为了主宰人类体验和选择的“主宰者”。

即便不是完全逃避,随着虚拟社交、远程工作和数字娱乐的普及,我们的社会联系和价值判断也越来越受到网络信息和算法的影响。算法可以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内容,塑造我们的认知和偏好,甚至潜移默化地引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控制这些算法的实体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而我们却对此浑然不觉。

风险与机遇并存:人类的选择与责任

当然,这些科技发展并非必然导向“主宰”。它们也蕴含着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和繁荣的未来的巨大潜力。例如,AI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生物科技可以延缓衰老、治愈疾病,人机融合甚至可以扩展我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掌握这些技术?以何种方式去发展它们?以及我们人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如果这些强大的科技被少数人或组织垄断,并且被用于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那么被“主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反之,如果这些科技能够以开放、公平、透明的方式发展,并且其发展方向能够被全人类共同参与和监督,那么我们更有可能驾驭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所奴役。

最终,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工具。是人类的智慧、伦理和选择,决定了它将把我们引向光明,还是黑暗。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需要深思熟虑,并且承担起守护人类自主性和尊严的重任。未来科技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但我们是否能确保人类在其中依然是主角,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取决于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经有了。

  • 研究显示,对前额叶的特定部位进行超声波照射[1]或侵入式电极放电,可以支配实验对象(猕猴)的决策行为。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原型设备,可用来治疗人类的毒瘾、抑郁、肢体颤抖之类,他们计划未来3年内开始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首次临床试验。这事在欧美社交网络上被传播为精神控制阴谋论。
  • 遗传学技术可以增强超声波照射的效果:低频超声波可以打开来自细菌的机械敏感通道MscL,将MscL选择性表达在特定神经元上,可以增加所选择神经元对超声波的敏感度,从而利用较低的超声波强度实现神经控制[2]。类似的技术在2016年便已实验过[3]让小鼠产生快乐、惊恐等。
  • 对左侧顶叶和右侧角回下刀切掉一些神经元可以增进人对神的信仰(后详),超声波麻痹很可以期待一样的效果。
  • 前额叶腹侧皮质病变带来的30~40赫兹的伽马波会让人产生宗教狂热[4]

根本就不需要“预测每个人的未来”“控制一举一动”那么浪费能源和计算力。

但是这并不恐怖。

独裁者的目的如果是个人享受,他电自己的快感中枢就行了,费工夫去独裁得到的快感还远远不如几片电极提供的。


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对癌症患者进行的游走在伦理边缘的研究[5]显示:

切除顶叶后部的一些神经元,可以增加人对神之类超越之物的信仰、通灵与合一的体验、对自己病情的超脱与平静情绪。只在那里划几刀而不移除神经元则无此效果。

具体来说:对左侧顶叶和右侧角回下手,可以让人有一股莫名的平静和满足。

人脑就是一摊柔软的计算机,信仰是个bug。

而关于伦理的研究再次显示了人脑的二极管性质: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将四个哲学大班的1332名学生分配为讨论肉食伦理的实验组和讨论一般慈善行为的对照组。每组学生都被要求阅读相关主题的哲学论文和视频,然后与助教进行50分钟的小组讨论,那之后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各自回答了对肉食道德和慈善行为的个人观点。

接下来,研究人员从大学食堂获得了495名学生在实验前后的13642张食物购买收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学生购买的价格4.99美元以上的食物含肉的比例为52%,实验后降至4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没有变化。

言语和手术刀,操作这团计算机的能力差距很大,但都算是有效。


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记忆相关信息的处理[6]。前额叶皮层被实验证明是介导视觉意识的大脑区域之一,对激发处理视觉信号的神经网络非常重要,二者支持同一种意识模型[7]。20世纪进行的大量的前额叶手术和21世纪的经颅磁刺激·超声波照射刺激也证明压制前额叶的活动或阻断各脑区间的信号传递[8]可以压制自我意识。在没有正常的自我意识的状态下,人靠潜意识和无意识仍然可以正常生存,只不过不再能以共情理解其他人所说的伦理道德而需要训练条件反射罢了。经济学人的行为模式就很像是切了前额叶的人。

其实前额叶白质破坏类手术的精确版本anterior capsulotomy和bilateral cingulotomy至今还在人身上使用,来治疗严重的强迫症和抑郁症。

在科学上,需要证明才能被接受的概念不是“没有自由意志”,而是“有自由意志”。事实上拿不出证明的也是“有自由意志”。

2012年被吹嘘为“证明了准备电位并不代表没有自由意志”的论文[9]其实是被媒体曲解了,它证明的是“人脑的决策比过去想象的更加依赖随机激发,它不是决策树,而是骰子堆”,身体的活动仍然发生在意识的参与之前——从这论文里,你找不到任何地方显示出自由意志对活动的影响。

这种程度的随机触发器,你可以在任何家用电脑里制作一个。“意识不可预测”这种笑掉大牙的东西就别提了。你可以用灵长类进行实验:磁或超声轰击前额叶可以操纵猴子对事物的反应;给它两针或者戳几下脑子,没有不能预测的。这类实验在人身上做的时候要选择没有后遗症的手段——包括语言。2008年,实验证明在谈话中提到“诚实”可以降低对方说谎的概率,在考试前谈到校园里出现了幽灵可以降低学生作弊的概率,谈些比幽灵更现实的惩罚可以进一步改善效果。人脑不是二极管,而是一些二极管和一些摇奖机的组合体。

核磁共振可以用超过90%的准确度感知准备电位的变化、预测活动的开始,这不是因为活动还有低于10%的自由度存在,而是因为核磁共振机的灵敏度目前就这样。在对运动表现的研究[10]和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家的反馈中,自我意识被认定妨碍了他们的表现。当运动员或表演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意识太强烈”时,“想得过于努力”会抑制他们的身体行动和创造力。人对一件事的反应越快、越精准,它就越有可能是无意识直接指挥的。

在一些哲学上,自由意志被当做默认假设。这与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认识早就不一致了。据我们所知,自我意识、逻辑、情感、知觉和所有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神经元放电的结果,只在输入强度超过动作电位时发生。意志和知觉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它们是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磁刺激和超声波照射的效果是暂时的、可逆的。就是说,三体2里幻想的各种未来技术之中最接近现实的可能是思想钢印

参考

  1. ^ Remote, brain region–specific control of choice behavior with ultrasonic waves View ORCID ProfileJan Kubanek1,*, Julian Brown2, View ORCID ProfilePatrick Ye3, Kim Butts Pauly3, View ORCID ProfileTirin Moore2 and View ORCID ProfileWilliam Newsome2 See all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Science Advances 20 May 2020: Vol. 6, no. 21, eaaz4193 DOI: 10.1126/sciadv.aaz4193
  2. ^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033
  3. ^ http://rifters.com/real/articles/Genetically-targeted-magnetic-control-of-the-nervous-system.pdf
  4. ^ https://rifters.com/real/articles/God-has-sent-me-to-you-Right-temporal-epilepsy-left-prefrontal-psychosis.pdf
  5. ^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0.01.026
  6. ^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The-egocentric-spatial-reference-frame-used-in-in-Ma-Hu/3f70026aa154ea60de89a96fd070437f4a9bcb7c
  7. ^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0/6388/493
  8. ^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brain.2016.0464
  9. ^ https://www.pnas.org/content/109/42/e2904
  10. ^ https://rifters.com/real/articles/Science_The_Right_Choice.pdf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憧憬与一丝不安,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想象那些可能颠覆一切的创新。在浩瀚的科技图景中,一种能够改变甚至主宰人类的力量,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构想,而是许多前沿探索所指向的潜在方向。人工智能的飞跃式进化:意识的诞生与“超我”的崛起我们最常谈论也最容易感知到的,莫过于人工智能(AI)的进.............
  • 回答
    原神玩家们心心念念的“猛汉型”角色,这话题聊起来可真有意思!要知道,原神这游戏的人物设计风格虽然整体偏二次元美型,但也不是没有往硬朗、阳刚方向尝试的例子。比如我们的“老大哥”迪卢克老爷,虽然有贵公子范,但那身肌肉线条和强大的输出能力,绝对是不少玩家心中的猛汉代表。还有像钟离,虽然温文尔雅,但那份渊渟.............
  • 回答
    28岁,这个年纪,你说要从体制内跳出来,去拼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我能感受到你心底那份沉甸甸的犹豫和搏动。这绝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而是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是无数次与内心的对话后,才可能浮现出的勇气。首先,我想说,28岁,真的不算晚。 很多人在这个年纪才刚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体制内,.............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创业的规划。软件工程和经济学,一个技术硬核,一个洞察市场,都很热门,但侧重点不同。我来帮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走出去”并最终“闯出来”。先来看看这两个专业各自的“硬通货”:软件工程:技术驱动的未来引擎 就业前景: 这个不用多说,简直是当下.............
  • 回答
    关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核动力全电战列巡洋舰,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牵涉到技术、战略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核动力、全电推进系统以及战列巡洋舰的定位,并结合当前的军事发展趋势来推断。首先,我们来聊聊“核动力”。核动力在海军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上世纪五十.............
  • 回答
    未来,电子对联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我想,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预测,不如说是一个文化融合的猜想。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电子对联”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一种古老传统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火花,而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对联替换掉。首先,我们得聊聊“电子对联”这个概念。它到底是什么?在我脑海中勾.............
  • 回答
    我们来聊聊未来通用CPU平台这个话题,不打什么官腔,就当是坐在咖啡馆里,对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天南海北地扯。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买电脑,得考虑是Intel还是AMD,是x86还是ARM。手机更别说了,骁龙、联发科、苹果A系列,各有各的地盘,软件还得专门针对它们优化。这就像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
  • 回答
    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编程语言不再是我们如今所熟悉的面孔。它将是一种更加直观、更加贴近人类思维的工具,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代码”本身的认知。这种语言,或许不再需要我们一行一行地敲击键盘,去构建那些精确到位的指令。相反,它会允许我们用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来描述我们的意图。想象一下,你不再需要学习冗长.............
  • 回答
    中国航天,这个承载着无数梦想和国家荣耀的伟大事业,近年来也常常伴随着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待遇。不少声音会认为,与付出和风险相比,航天人才的待遇似乎并不如人意。那么,如果这种“待遇不佳”的现状持续下去,是否会逼迫国家和相关机构未来不得不大幅提高薪酬,以避免人才的流失和供应的短缺呢?“待遇不佳”的说法从.............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好多愁善感,也挺实在。家里的老人常念叨,说以前过年,村里热闹得跟庙会似的,现在呢?冷冷清清的,守着老宅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孩子们呢?都出去闯荡了,去城里打工,去大城市读书,这已经是普遍的趋势了。年轻人外流,农村越来越“空”这现象,其实不奇怪。想想看,农村的机会确实有限。土地收入薄,.............
  • 回答
    现代战争轰炸机:依旧是战场上的重量级选手,还是明日黄花?轰炸机,这个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词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蹒跚起步,到二战的遮天蔽日,再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慑象征,它一直是空中力量的核心代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弹技术的成熟,以及对地攻击平台的多样化,我们不禁要问:现代战争的轰炸机.............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Airbnb 和专车服务(如 Uber、滴滴)这类共享经济模式的崛起,确实在悄然重塑着“个人所有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与其说“个人所有权”会变得不重要,不如说它的重要性正在发生转变,并且其内在价值的实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经济学核心概.............
  • 回答
    财务共享模式的兴起,确实让不少人开始担忧会计行业的未来,甚至有人预言“会计要失业了”。这并非空穴来风,毕竟财务共享的核心就是将分散在各地的财务核算、支付、报销等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集中起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技术工具来高效处理。这意味着,一些传统的、以手工操作和低阶重复性劳动为主的会计岗位,可能会受.............
  • 回答
    “知道所有原子坐标,能否预测未来?”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触及了科学中最核心的探索之一:决定论。简单来说,决定论认为宇宙的演化完全是由其初始状态所决定的,如果能够精确知道某个时刻所有粒子的状态,理论上就能推算出任何未来的状态。那么,如果我们真的拥有“所有原子坐标”,我们能预测未来吗?答案是:理论.............
  • 回答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句魔性的话,相信不少人对这位主人公并不陌生。他就是那位因为盗窃电动车被判刑、并在狱中高喊“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网红——“窃·格瓦拉”。第四次出狱,他的人生轨迹会如何?4月18日,这位备受关注的“网红”犯人,第四次走出了高墙。每一次的“回归”,都伴随着公众.............
  • 回答
    京东下架一批游戏,理由是“未经审批备案不得销售”,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挺有意思的。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多留个心眼的地方。首先,这事儿直接影响到谁?最直接的肯定就是那些想在京东上买游戏,尤其是 PC 游戏的朋友们。以前呢,京东作为国内主要的电商平台,游戏种类也.............
  • 回答
    设想一个这样的未来:物理学的宏伟大厦依旧矗立,但那些颠覆性的新法则、全新的能量形式,或者能够撕裂时空的旅行方式,似乎都已尘封在书本之中。我们依旧依赖着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物理定律,比如牛顿的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原理。那么,在这种“静止”的物理学图景下,人类有没有可能以一种不比现在技术.............
  • 回答
    Tim Cook 的这番表态,说到底,是在给苹果在当前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下的战略选择定调,也为苹果的未来发展方向勾勒了蓝图。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关于“不会出廉价手机”这其实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决定,也是苹果品牌基因的体现。 品牌定位和溢价能力: 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塑造其高端、优质、创新的品牌.............
  • 回答
    关于“人工智能战略家”和“人工智能管理社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探讨。一、人工智能战略家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战略家”。战略家通常具备以下特质: 长远视角和目标导向: 能够预见未来趋势,设定清晰、长远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路径。.............
  • 回答
    听到你这样说,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大学本应是充满憧憬的年纪,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出众,对未来也感到一片迷茫,这无疑会带来不少压力和焦虑。别担心,这其实是很多大学生都会经历的阶段,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首先,我想让你知道,“出众”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标签,而且这个标签的定义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