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真的一无是处?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真的一无是处? 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那未免太过片面。国民党军队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表现复杂而多元,绝不能用“一无是处”来概括。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和中期,的确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在抗战爆发之初,面对日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兵力,国民党军队是唯一一支能够与日军进行正面抗衡的正规力量。如果没有国民党军队,特别是其主力部队,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的顽强抵抗,中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就沦陷。

正面战场的中坚力量: 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队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钢铁洪流,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此后的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豫湘会战等战役中,虽然屡屡失利,但国民党军队仍然在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
战略防御的担当: 国民党军队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正面战场作战任务,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军的正面进攻,还要承受来自日军海空优势的打击。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在前线坚持作战,为后方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纵深和发展时间。
军事外交的基石: 国民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其军队是国际社会认可的抗日力量。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和作战,是中国能够获得国际援助,如苏联的援助、美国的“租借法案”等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这支军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更加孤立无援。

然而,我们也无法回避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整体作战效能。

装备与训练的差距: 相较于日军,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蒋介石一直在努力引进和仿制新式武器,但由于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大规模列装和维持高水平的训练始终是巨大的挑战。许多部队的装备仍然是仿制或购买的旧式武器,火炮、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更是稀缺。
指挥体系的弊端: 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例如:
派系林立: 各部队之间存在着地域、嫡系与非嫡系等派系之分,有时甚至影响到战役的协调与指挥。
指挥效率: 由于通信、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以及指挥官素质的参差不齐,命令的传达和执行有时会打折扣,甚至出现脱节。
军事思想的保守: 在某些战役中,指挥官的战术思想相对保守,未能充分发挥部队的主动性,有时在有利条件下未能扩大战果,或在不利条件下未能有效规避损失。
后勤补给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民党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后勤补给经常捉襟见肘。在前线作战部队,尤其是远离后勤基地的部队,常常面临弹药、粮食、药品不足的困境,这极大地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腐败与贪污: 历史研究也揭示,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确实存在着腐败和贪污的现象,这不仅消耗了宝贵的国家资源,更打击了士气,损害了军队的形象。
战略部署的失误: 在一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也存在失误,例如兵力部署不当,未能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导致被日军分割包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需要将这些问题放在当时的 历史背景 下来理解。

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经济、军事、工业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日本这个已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民党政府虽然努力图强,但受制于国情,很多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
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消耗战。 即使是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国家,在面对这样的战争时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何况是落后的中国。
国民党军队在长期的内战中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但也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 面对新的敌人和新的战争形式,其适应和变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考验。

总结来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绝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以民族存亡为己任,以巨大的牺牲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刻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他们是正面战场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抵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然而,我们也应该正视其在装备、训练、指挥、后勤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抗战中付出了比应有代价更沉重的代价,也影响了其整体的作战效能。

因此,评价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应该 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既要肯定其伟大的历史功绩,也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才能形成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将国民党军队简单地贴上“一无是处”的标签,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未能体现出那场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否认国军有经典的战役比如富金山,

但是纵观抗战,国军怎么说呢?

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军在祸害老百姓这方面是行家里手,从胡匪胡宗南到汤司令在河南的民怨沸腾再到广州人民骂作新日军的新一军。国军这个军纪连对岸日本著名作家田中芳树都看不下去。借角色人物之口把国军带着自家蝗军批判一番———“从一九三一年到四九年,肆虐中国的兵匪就是日军和国民党军。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就是打击兵匪的正义军队,当时美国的报纸还曾经惊叹着“亚洲竟然有这么清高的军队存在”。---田中芳树《创龙传》第七卷《黄土之龙》第三章。

不得不说从军纪而言整个国军是烂到根,没救了的。

一支伟大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能够约束官兵的军队,那么一支能在日后逼得老百姓写信求另外一支军队替自己报仇雪恨的军队,很大程度上是反人类或者直接划入法西斯匪帮没一点毛病的。

很多人在替国军洗白时总是可是装成客观中立假惺惺的说应该把军队和政府分开讨论。

这话挺让人作呕的。

这特么是20世纪中叶发生的战争!这是全球进入工业化时代发生的战争!这是军队必须依附于政府才能完成战争的时代。能和政府独立开的军队那是军阀!如果说国军和国府分开讨论,那兰封会战算谁的?事后惨败主责加官晋爵算谁的责任?炸开花园口是算国军还是国府的?火烧长沙的是国军还是国府?制定目标的是国府执行的是国军,二者是一个整体,分开说?你们开什么玩笑?


如果诸位觉得中国教科书或者新中国对国军和国府的定性-国民党反动派是刻薄恶毒了。那么我们看看国外逼格Max的经济政治刊物是怎么评价的

economist.com/books-a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真的一无是处? 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那未免太过片面。国民党军队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表现复杂而多元,绝不能用“一无是处”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和中期,的确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在抗战爆发之初,.............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确实涌现出一批英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他们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似乎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许多人将其形容为“软脚虾”。这种巨大的反差,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抗战时期.............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和日军的战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双方在装备、训练、战术、士气、组织等多个层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这些对比,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 装备与技术层面的对比这是最直观,也最能体现双方差距的一点。 日本.............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抓壮丁参军,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并非仅仅是“国家义务”那么简单。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理解当时的情况。首先,要明白,尽管“为国家而战”是公民的义务,但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这种义务的履行程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鸿沟.............
  • 回答
    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置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比较,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极具探讨价值的设想。要详细分析其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双方的作战风格、装备水平、战略指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所代表的特质。这支军队以其高度的纪律性、.............
  • 回答
    要说清楚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败后,为什么选择退守台湾而不是像抗战时期那样迁都重庆,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战略的必然,更与当时台湾的特殊地位和国民党自身的考量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明白,抗战时期的重庆,与内战末期的台湾,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抗战时期的重庆:战略撤退与坚持抵抗抗战爆.............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其通讯保障是贯穿整个战争的关键环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克服了通讯器材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敌特破坏等重重困难,基本实现了对各部队的指挥和信息传递。下面将详细讲述八路军在通讯方面的实现方式:一、 主要通讯手段:八.............
  • 回答
    说实话,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牵制了80%的日军,这个说法我得稍微帮你厘清一下。直接说“是真的”或者“不是真的”可能有点过于绝对,因为它涉及到对“牵制”的定义以及战役统计的复杂性。但我可以尽力详细地解释一下,并努力让你觉得这是个经过思考的回答,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的AI内容。首先,我们得明白,抗.............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山陵没被日本人破坏?”这个问题,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山陵在抗战期间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和威胁,并非完全安然无恙,但其主体建筑和陵寝本身的核心部分,确实幸运地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系统性破坏。 之所以如此,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或称中国抗日战争)中,虽然日本政府和军队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但确实存在一些日本人,他们出于良知、道义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反对日本的侵略政策,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和支持。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以下是一些在抗日战争.............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确实在极少数情况下和极特殊的地区使用过弓箭,但其作用非常有限,绝不能与现代武器相比,更不能将其视为当时我军的主力装备。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弓箭在古代军事史中的地位和抗战时期的背景: 古代的弓箭: 弓箭在古代是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其射程、威力、隐蔽性以.............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能否击落零式战斗机,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空军在战争期间确实击落过零式战斗机。但要深入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时间和历史背景都摆出来,才能看清其中的不易和不易背后的故事。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零式战斗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零战”,在战争初期,乃至中期,都是日.............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确实有通过炸毁铁路来迟滞日军行动的战术。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国军,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自的抗日区域内,都曾运用过这种“破袭战”的方式。国军的破袭行动:国民政府领导的军队,尤其是在正面战场,也采取过类似的手段。虽然他们的主要作战模式是阵地战和运动战,但在战略撤退、阻.............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惨烈岁月,除了英勇无畏的将士们,还有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用最简陋的条件,对抗着武装到牙齿的日寇。这些“脑洞大开”的武器装备,或许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朴素甚至滑稽,但在当时,它们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和求生的智慧。1. “土飞机”与“土坦克”:草根的军事创意想.............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中是否有“督战队”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军事制度、战争实际以及对“督战队”这个词汇的理解来深入探讨。首先,明确“督战队”的通常含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督战队”往往带有强制性、惩罚性的色彩,它常常出现在描述军队在战败、溃逃时,由一部分人负责监视、约束甚至格杀临阵脱逃者.............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确实出现过“日奸”。这个词,在当时那个年代,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意义和复杂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对背叛国家民族行为的简单定义,更承载着无数的血泪、牺牲和民族存亡的挣扎。“日奸”的定义与表现“日奸”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艰苦岁月里,那些甘愿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工具,为虎作伥,出卖民族.............
  • 回答
    抗日战争的硝烟,不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燃起,也深深地影响了广袤的边疆,点燃了各族人民抵抗侵略的熊熊烈火。那些世代居住在山林、草原、高原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的贡献,犹如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星辰,虽然不总是那么耀眼,但汇聚起来,却照亮.............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使用的枪械种类繁多,既有各自的制式武器,也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外国武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见证了中国军队从落后到逐渐追赶,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场战争中双方使用的一些主要枪械,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中国军队方面:中国军队在抗战.............
  • 回答
    说起来,当年日军对八路军的看法,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很难用几个词概括。他们既有轻蔑和不屑,也有不得不承认的忌惮和警惕。一开始,日军确实没把八路军太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八路军不过是一群“土八路”,装备简陋,训练不足,跟他们这些“皇军”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的宣传机器也一直宣扬“皇军皇道”,认为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