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过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吗?

回答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或称中国抗日战争)中,虽然日本政府和军队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但确实存在一些日本人,他们出于良知、道义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反对日本的侵略政策,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和支持。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以下是一些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及其事迹,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野坂参三 (Nosaka Sanzō) / 山本武雄 (Yamamoto Takeo)

背景: 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因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而被流亡中国。
在中国抗战期间的贡献:
宣传反战思想: 野坂参三在中国期间,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通过广播、文章等形式,向日本士兵和国内民众宣传反战思想,揭露战争的残酷性和非正义性。他曾在延安发表了大量对日军士兵的广播喊话,劝说他们停止侵略,回家,甚至鼓励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投降或起义。
争取日军俘虏: 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重要成员,也是解放区对日战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致力于争取被俘的日军士兵,让他们认识到战争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加入反战行列,甚至参与到反战宣传中。许多被俘的日本士兵在他的感化下,成为了反战力量的一部分。
著作与影响: 野坂参三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阐述他对战争和侵略的看法,对国际进步人士和中国国内反战力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成为了中日友好和反战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战后: 战后,野坂参三回到日本,继续在日本共产党内活跃,并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也是日本国内少数始终坚持批评日本侵略历史的政治家之一。

2. 冈村宁次 (Okamura Yasuji) 的部分助手和部下

背景: 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大将,曾在中国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等。他以其军事才能和在中国长期的军事活动而闻名,但他的部分下属,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也表现出了人道主义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事迹: 尽管冈村宁次本人是侵略战争的参与者,但有些在华日军的低级军官和士兵,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后,内心产生了动摇,甚至采取了一些保护中国平民的行动。例如,有些人会秘密提供中国抗日力量情报,或者在执行命令时故意放水,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这些行为通常是秘密进行的,而且风险极高,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难以细致描述的原因: 由于这些行为的隐秘性,以及当时战争的混乱,我们很难具体指出某一个普通士兵或低级军官的名字并详细描述他们的事迹。但历史研究和一些回忆录中确实有零星的记载,表明在日军内部也存在着良知未泯、反对暴行的个体。

3. 东史郎 (Higashi Shirō) / 小林英夫 (Kobayashi Hideo)

背景: 东史郎(笔名)曾是一名日本陆军士兵,参与了中国战场。他后来以“东史郎”的笔名写下了《停战之后》(后改名为《上等兵の日记》)等作品,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事迹:
记录日军暴行: 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的残暴行为,包括屠杀、强奸、掠夺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真相。这些记录对于后人了解日军侵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反战的良知: 尽管他是一名普通士兵,但在目睹了战争的罪恶后,他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逐渐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战后对侵略的批判: 战后,他将自己的日记公之于众,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反思和批判,成为日本国内少数坚持反思侵略历史的民间人士之一。他的作品对日本国内的反战思潮和对侵略历史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其他一些隐藏的援助者和同情者

部分医生、学者和普通民众: 在一些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也存在着一些日本医生、学者、传教士或普通民众,他们可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秘密地帮助中国民众。例如,为受伤的中国平民提供医疗救助,或者在暗中传递一些有助于中国抗日的信息。
一些投诚的日军士兵: 尽管是少数,但也有一些日军士兵因为无法忍受日军的暴行和战争的残酷,选择投诚国民党军队或共产党军队,并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例如,有些投诚的日军士兵会利用他们对日军的了解,为中国军队提供情报,或者帮助培训中国军队使用日军的武器装备。

总结和思考:

少数中的少数: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极其少数的。绝大多数的日本军人是侵略战争的执行者和受害者。
良知与道义的体现: 这些人的存在,说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光辉和对正义的追求也从未熄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了军国主义的狂潮,展现了跨越国界的同情和理解。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虽然在当时无法改变战争的走向,但他们的行为为后世的中日关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成为了中日民间交流和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征,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反思历史提供了积极的范例。
历史的复杂性: 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在侵略战争的大背景下,个体选择的多样性是存在的。研究和了解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对和平与人性的思考。

尽管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宏大的战争史中可能显得微小,但正是这些星星点点的良知之光,让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依然留存着对人性最美好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一个地下组织“日共”吗?

1922年成立,1924年即被解散,直到1945年年底日本投降后,才重新合法化。


创始人片山潜病逝于苏联就不说了,德田球一从1928年坐了18年军国主义的黑牢;

野坂参三在延安帮助组建了日军俘虏的“反战同盟”;

尾崎秀实不光是佐尔格的得力助手,也是鲁迅,夏衍的老朋友;

(于1944年11月7日为极/右/的军国主义份子杀害,生前为“拉姆扎”小组核心成员)

“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夏衍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对事变因由、实质和解决方案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日本引起轰动。他的好友、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后来回忆说,尾崎是“一位对历史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因此,他从日本新闻界的一个“中国通”一跃而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1937年6月,他成为近卫文麿首相的“嘱托”(顾问)兼私人秘书,可以自由出入首相官邸,参加首相的智囊团会议。他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有关中国的情况,提出对中国事务的处理意见。”



中西功在狱中还坚持写了《中国共产党史》;

(左上为中西功,同为佐尔格小组成员,1945年获释出狱,于1973年病逝)


西里龙夫为中共搜集情报十余年,被捕后也一副“你日药丸”的表情;


小林宽澄在1941年被俘后,才读了“禁书”:《论社会主义》和《论唯物论》。后来在2015年受邀参加了胜利大阅兵;

(小林先生展示的勋章)


松野觉在被俘后才发现原来我党并非都是“文盲”,受到教育后加入“反战同盟”苏中支部,于1944年车桥战役不幸中弹牺牲;

胜间晴子因为被继母殴打,早早感受了“社会的毒打”,后来据说还当过最高领导人的日语翻译;

当然,还有一个身份离奇,我也不太了解的——武田毅雄(就跟看小说一样);


远藤三郎作为陆大34期“军刀组”之一,因为在日记中揭露731部队活人实验而被日本右翼骂做“赤色份子”。

1956年他在北京被老毛接见时,赠出军刀,并为往日战争罪行致歉。毛则回复:

“不需要道歉,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我们要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

反战同盟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同志:


松山速夫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大山邦雄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鲇川诚二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小又长福 日本青森县人 1941年11月牺牲

吉田武 籍贯不详 1942年5月牺牲

黑田嗣彦 籍贯不详 1942年9月牺牲

田中实 籍贯不详 1943年5月牺牲

醇田嗟产 籍贯不详 1943年7月牺牲

金 野 籍贯不详 1943年牺牲

金野博 日本秋田县人 1944年春牺牲

松野觉 日本广岛县人 1944年3月牺牲

铃 木 籍贯不详 1944年3月牺牲

坂谷义次郎 日本大阪人 1944年9月牺牲

原广见 日本九州人 1945年春牺牲

砂原利男 日本三重县人 1945年5月牺牲

住野甚七 日本岩手县人 1945年5月牺牲

宫川英男 日本山梨县人 1945年6月牺牲

田畑作造 籍贯不详 1945年6月牺牲



顺便这是中西功的作品集:

《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风暴中》、《抗战期间中国的政治》、《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与世界》、《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在武汉的革命与反革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战后民主革命时期的诸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为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从死的绝境中》、《民主主义日本的路标》、《现代中国的政治》


——————————————————————————可看可不看的分界线


“在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日共开始相当务实起来。不少即使在选举时不投日共票的人也认为日共是日本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政治力量。

有过这么一件事:

在1979年,日共具体测算了在松下公司流水线上工作的女工们每天所做的动作,发现这些动作的频度已经超过了生理科学所给出来的极限,生理学专家们甚至否认人能够那么动作,但是松下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愣是做到了,这才是生产线工人肩周炎、肌鞘炎等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在共产党把这件事情递上国会之后,国会通过了有关保护工人劳动强度的法律,当时的自民党首相大平正芳甚至在国会食堂就餐时特地到不破的桌子边上来向不破致谢,说:“你的质问太好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