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过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吗?

回答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或称中国抗日战争)中,虽然日本政府和军队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但确实存在一些日本人,他们出于良知、道义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反对日本的侵略政策,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和支持。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以下是一些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及其事迹,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野坂参三 (Nosaka Sanzō) / 山本武雄 (Yamamoto Takeo)

背景: 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因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而被流亡中国。
在中国抗战期间的贡献:
宣传反战思想: 野坂参三在中国期间,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通过广播、文章等形式,向日本士兵和国内民众宣传反战思想,揭露战争的残酷性和非正义性。他曾在延安发表了大量对日军士兵的广播喊话,劝说他们停止侵略,回家,甚至鼓励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投降或起义。
争取日军俘虏: 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重要成员,也是解放区对日战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致力于争取被俘的日军士兵,让他们认识到战争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加入反战行列,甚至参与到反战宣传中。许多被俘的日本士兵在他的感化下,成为了反战力量的一部分。
著作与影响: 野坂参三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阐述他对战争和侵略的看法,对国际进步人士和中国国内反战力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成为了中日友好和反战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战后: 战后,野坂参三回到日本,继续在日本共产党内活跃,并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也是日本国内少数始终坚持批评日本侵略历史的政治家之一。

2. 冈村宁次 (Okamura Yasuji) 的部分助手和部下

背景: 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大将,曾在中国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等。他以其军事才能和在中国长期的军事活动而闻名,但他的部分下属,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也表现出了人道主义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事迹: 尽管冈村宁次本人是侵略战争的参与者,但有些在华日军的低级军官和士兵,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后,内心产生了动摇,甚至采取了一些保护中国平民的行动。例如,有些人会秘密提供中国抗日力量情报,或者在执行命令时故意放水,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这些行为通常是秘密进行的,而且风险极高,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难以细致描述的原因: 由于这些行为的隐秘性,以及当时战争的混乱,我们很难具体指出某一个普通士兵或低级军官的名字并详细描述他们的事迹。但历史研究和一些回忆录中确实有零星的记载,表明在日军内部也存在着良知未泯、反对暴行的个体。

3. 东史郎 (Higashi Shirō) / 小林英夫 (Kobayashi Hideo)

背景: 东史郎(笔名)曾是一名日本陆军士兵,参与了中国战场。他后来以“东史郎”的笔名写下了《停战之后》(后改名为《上等兵の日记》)等作品,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事迹:
记录日军暴行: 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的残暴行为,包括屠杀、强奸、掠夺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真相。这些记录对于后人了解日军侵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反战的良知: 尽管他是一名普通士兵,但在目睹了战争的罪恶后,他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逐渐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战后对侵略的批判: 战后,他将自己的日记公之于众,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反思和批判,成为日本国内少数坚持反思侵略历史的民间人士之一。他的作品对日本国内的反战思潮和对侵略历史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其他一些隐藏的援助者和同情者

部分医生、学者和普通民众: 在一些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也存在着一些日本医生、学者、传教士或普通民众,他们可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秘密地帮助中国民众。例如,为受伤的中国平民提供医疗救助,或者在暗中传递一些有助于中国抗日的信息。
一些投诚的日军士兵: 尽管是少数,但也有一些日军士兵因为无法忍受日军的暴行和战争的残酷,选择投诚国民党军队或共产党军队,并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例如,有些投诚的日军士兵会利用他们对日军的了解,为中国军队提供情报,或者帮助培训中国军队使用日军的武器装备。

总结和思考:

少数中的少数: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极其少数的。绝大多数的日本军人是侵略战争的执行者和受害者。
良知与道义的体现: 这些人的存在,说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性的光辉和对正义的追求也从未熄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了军国主义的狂潮,展现了跨越国界的同情和理解。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虽然在当时无法改变战争的走向,但他们的行为为后世的中日关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成为了中日民间交流和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征,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反思历史提供了积极的范例。
历史的复杂性: 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在侵略战争的大背景下,个体选择的多样性是存在的。研究和了解这些对华友好的日本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对和平与人性的思考。

尽管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宏大的战争史中可能显得微小,但正是这些星星点点的良知之光,让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依然留存着对人性最美好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一个地下组织“日共”吗?

1922年成立,1924年即被解散,直到1945年年底日本投降后,才重新合法化。


创始人片山潜病逝于苏联就不说了,德田球一从1928年坐了18年军国主义的黑牢;

野坂参三在延安帮助组建了日军俘虏的“反战同盟”;

尾崎秀实不光是佐尔格的得力助手,也是鲁迅,夏衍的老朋友;

(于1944年11月7日为极/右/的军国主义份子杀害,生前为“拉姆扎”小组核心成员)

“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夏衍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对事变因由、实质和解决方案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日本引起轰动。他的好友、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后来回忆说,尾崎是“一位对历史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因此,他从日本新闻界的一个“中国通”一跃而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1937年6月,他成为近卫文麿首相的“嘱托”(顾问)兼私人秘书,可以自由出入首相官邸,参加首相的智囊团会议。他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有关中国的情况,提出对中国事务的处理意见。”



中西功在狱中还坚持写了《中国共产党史》;

(左上为中西功,同为佐尔格小组成员,1945年获释出狱,于1973年病逝)


西里龙夫为中共搜集情报十余年,被捕后也一副“你日药丸”的表情;


小林宽澄在1941年被俘后,才读了“禁书”:《论社会主义》和《论唯物论》。后来在2015年受邀参加了胜利大阅兵;

(小林先生展示的勋章)


松野觉在被俘后才发现原来我党并非都是“文盲”,受到教育后加入“反战同盟”苏中支部,于1944年车桥战役不幸中弹牺牲;

胜间晴子因为被继母殴打,早早感受了“社会的毒打”,后来据说还当过最高领导人的日语翻译;

当然,还有一个身份离奇,我也不太了解的——武田毅雄(就跟看小说一样);


远藤三郎作为陆大34期“军刀组”之一,因为在日记中揭露731部队活人实验而被日本右翼骂做“赤色份子”。

1956年他在北京被老毛接见时,赠出军刀,并为往日战争罪行致歉。毛则回复:

“不需要道歉,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我们要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

反战同盟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同志:


松山速夫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大山邦雄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鲇川诚二 籍贯不详 1940年1月牺牲

小又长福 日本青森县人 1941年11月牺牲

吉田武 籍贯不详 1942年5月牺牲

黑田嗣彦 籍贯不详 1942年9月牺牲

田中实 籍贯不详 1943年5月牺牲

醇田嗟产 籍贯不详 1943年7月牺牲

金 野 籍贯不详 1943年牺牲

金野博 日本秋田县人 1944年春牺牲

松野觉 日本广岛县人 1944年3月牺牲

铃 木 籍贯不详 1944年3月牺牲

坂谷义次郎 日本大阪人 1944年9月牺牲

原广见 日本九州人 1945年春牺牲

砂原利男 日本三重县人 1945年5月牺牲

住野甚七 日本岩手县人 1945年5月牺牲

宫川英男 日本山梨县人 1945年6月牺牲

田畑作造 籍贯不详 1945年6月牺牲



顺便这是中西功的作品集:

《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风暴中》、《抗战期间中国的政治》、《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与世界》、《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在武汉的革命与反革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战后民主革命时期的诸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为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从死的绝境中》、《民主主义日本的路标》、《现代中国的政治》


——————————————————————————可看可不看的分界线


“在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日共开始相当务实起来。不少即使在选举时不投日共票的人也认为日共是日本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政治力量。

有过这么一件事:

在1979年,日共具体测算了在松下公司流水线上工作的女工们每天所做的动作,发现这些动作的频度已经超过了生理科学所给出来的极限,生理学专家们甚至否认人能够那么动作,但是松下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愣是做到了,这才是生产线工人肩周炎、肌鞘炎等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在共产党把这件事情递上国会之后,国会通过了有关保护工人劳动强度的法律,当时的自民党首相大平正芳甚至在国会食堂就餐时特地到不破的桌子边上来向不破致谢,说:“你的质问太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或称中国抗日战争)中,虽然日本政府和军队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但确实存在一些日本人,他们出于良知、道义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反对日本的侵略政策,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和支持。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以下是一些在抗日战争.............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确实出现过“日奸”。这个词,在当时那个年代,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意义和复杂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对背叛国家民族行为的简单定义,更承载着无数的血泪、牺牲和民族存亡的挣扎。“日奸”的定义与表现“日奸”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艰苦岁月里,那些甘愿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工具,为虎作伥,出卖民族.............
  • 回答
    .......
  • 回答
    现代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讨论是否还会出现“汉奸”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时代背景、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以及战争形态的演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汉奸”这个词的语境。在抗日战争时期,“汉奸”特指那些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甘愿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中国人。这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叙事中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角落。川军出兵的首位,其光荣与壮烈早已成为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但说到河南兵在抗战中的贡献,特别是其惊人的伤亡率,似乎确实不如川军那样被大众广泛知晓和传颂。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历史的记忆,往往是由叙事者和.............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向日本人收税的说法,在史学界和民间流传甚广,但其真实性以及具体的“收税”行为,目前缺乏确凿、直接的史料支持,且存在较大争议。这种说法的核心内容一般是:在日军占领的某些地区,新四军(李先念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为了筹集军饷和物资,采取了“收税”的方式向日伪政权统治下的百姓征收赋税.............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广西在抗战的时候一个伪军都没出?”这个问题,需要澄清的是,广西在抗战期间确实存在过伪军,但其规模和影响远小于其他一些地区,且主要集中在日军的占领区或势力范围内的短暂时期,并非广西全境或长期存在。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广西在抗战中的地位与抗战精神 战略.............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其通讯保障是贯穿整个战争的关键环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克服了通讯器材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敌特破坏等重重困难,基本实现了对各部队的指挥和信息传递。下面将详细讲述八路军在通讯方面的实现方式:一、 主要通讯手段:八.............
  • 回答
    说实话,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牵制了80%的日军,这个说法我得稍微帮你厘清一下。直接说“是真的”或者“不是真的”可能有点过于绝对,因为它涉及到对“牵制”的定义以及战役统计的复杂性。但我可以尽力详细地解释一下,并努力让你觉得这是个经过思考的回答,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的AI内容。首先,我们得明白,抗.............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山陵没被日本人破坏?”这个问题,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山陵在抗战期间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和威胁,并非完全安然无恙,但其主体建筑和陵寝本身的核心部分,确实幸运地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系统性破坏。 之所以如此,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确实在极少数情况下和极特殊的地区使用过弓箭,但其作用非常有限,绝不能与现代武器相比,更不能将其视为当时我军的主力装备。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弓箭在古代军事史中的地位和抗战时期的背景: 古代的弓箭: 弓箭在古代是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其射程、威力、隐蔽性以.............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能否击落零式战斗机,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空军在战争期间确实击落过零式战斗机。但要深入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时间和历史背景都摆出来,才能看清其中的不易和不易背后的故事。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零式战斗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零战”,在战争初期,乃至中期,都是日.............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真的一无是处? 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那未免太过片面。国民党军队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表现复杂而多元,绝不能用“一无是处”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和中期,的确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在抗战爆发之初,.............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抓壮丁参军,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并非仅仅是“国家义务”那么简单。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去理解当时的情况。首先,要明白,尽管“为国家而战”是公民的义务,但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这种义务的履行程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鸿沟.............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确实有通过炸毁铁路来迟滞日军行动的战术。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国军,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自的抗日区域内,都曾运用过这种“破袭战”的方式。国军的破袭行动:国民政府领导的军队,尤其是在正面战场,也采取过类似的手段。虽然他们的主要作战模式是阵地战和运动战,但在战略撤退、阻.............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惨烈岁月,除了英勇无畏的将士们,还有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用最简陋的条件,对抗着武装到牙齿的日寇。这些“脑洞大开”的武器装备,或许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朴素甚至滑稽,但在当时,它们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和求生的智慧。1. “土飞机”与“土坦克”:草根的军事创意想.............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中是否有“督战队”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军事制度、战争实际以及对“督战队”这个词汇的理解来深入探讨。首先,明确“督战队”的通常含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督战队”往往带有强制性、惩罚性的色彩,它常常出现在描述军队在战败、溃逃时,由一部分人负责监视、约束甚至格杀临阵脱逃者.............
  • 回答
    抗日战争的硝烟,不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燃起,也深深地影响了广袤的边疆,点燃了各族人民抵抗侵略的熊熊烈火。那些世代居住在山林、草原、高原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的贡献,犹如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星辰,虽然不总是那么耀眼,但汇聚起来,却照亮.............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使用的枪械种类繁多,既有各自的制式武器,也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外国武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见证了中国军队从落后到逐渐追赶,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场战争中双方使用的一些主要枪械,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中国军队方面:中国军队在抗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