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这个“者”是念zhě还是zha?

回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关于句中的“者”,它的读音确实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点,我们来详细聊聊。

首先,明确答案:这里的“者”读 zhě。

为什么是zhě呢?这需要从“者”这个字的几个基本读音和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来理解。

“者”字的几个主要读音:

zhě(仄声):这是“者”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读音,多用作助词,表示“……的人”、“……的事物”、“……的”。例如:“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这里的“者”都读zhě。
zhē(平声):这个读音比较少见,主要用在“颇”、“甚”等副词后面,表示程度,如“颇者”、“甚者”。
duó(阳平):这是一种古读,在某些古籍中,“者”可以读作duó,但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且通常有特定语境。

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中,“者”为什么读zhě?

1. 语法功能分析:
“古人”:指古代的人。
“来者”:指将要来的人,或者后来的世代。
在这里,“者”紧跟在“古”和“来”这两个字后面,起着名词化的作用,将前面的形容词或动词变成一个指代“……的人”的词语。
“古人”已经是一个固定词组,指代过去的人。“来者”则是“来”这个动词加上“者”,表示“将来的人”或“后世之人”。
这种用法,即“……者”表示“……的人”,是“者”读zhě的典型用法。

2. 声律和意境的考虑(虽然这句诗的“者”读音与声韵关系不直接,但可以辅助理解):
古汉语的声韵系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者”读zhě,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是标准读音,符合当时文人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从诗歌的意境来看,诗人站在高台,放眼望去,看不到前代的人,也看不到后来的来者。这种时空的孤独感、渺远感,需要一种稳定、清晰的读音来承载。zhě这个读音,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确定性和普通性,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人”这个概念,而不至于因为读音的特殊性而冲淡了核心的情感。

3. 现代汉语的规范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和权威的读音指南,都明确标注“者”在作为代词或名词化助词时读zhě。
“来者”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普遍读作lái zhě,指后面来的。

对比一下“zha”的可能性:

“zha”并非“者”的常见读音。唯一的可能联系是,如果“者”被用作一个非常特殊的、非规范的方言读音,或者在某个极少数的古籍注音中出现,才可能勉强联系到“zha”的音。但即使是这样,它也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更不是这句诗的标准读音。

总结来说:

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中,“者”的读音是 zhě。这是因为它作为指示代词、名词化助词的固定用法,以及现代汉语的规范读音决定的。它指代的是“人”,是“后来的人”、“后世的人”,与“古人”相呼应,共同营造出诗人那种“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旷古绝伦的孤独感。

所以,下次读到这句诗,放心大胆地将“者”读作zhě,那才是最准确、最符合原意的读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听老播音员吐槽说,「苏幕遮」的遮,有专家建议读成「渣」,他们这么读了之後,又有别的专家批评他们,让改回「遮」。各有道理,搞得播音员很为难。

对此,我的建议是按字典老老实实读,协韵是没有出路的。

所谓「协韵」,就是为了押韵临时改变某字的读音。比如把「斜」读成「狭」就是典型的协韵,却经常被误认为是在读「古音」。

在极小范围内协韵走得通,比如在杜牧《山行》中,把斜读成「狭」,和後面的「家」、「花」押韵,很和谐。

然而假如你读过大量诗词,就会发现协韵会使汉字读音体系混乱,背离了和谐的初衷。

举两个例子:

题李德邵檗庵
宋·仲并
绮繻不复尚骄,经始菟裘谢物华。
户外韦衣真隐者,屏间孔雀尚豪家。
几年汗简编梼杌,晚岁薰炉负辟邪。
谁谓吾庐还有幸,卜邻归路不相赊。

这首诗奢、华、家、邪、赊押韵,协韵需要改奢、邪、赊三个韵脚字。

庐山双剑峰
宋·朱熹
山神呵护宝云遮,
俨若腾空两镆铘。
光彩飞名镇千古,
望中肝胆落奸邪。

上首诗中的「邪」需要改读。那么这首诗中的「邪」是不是也要改?三个韵脚字是不是都要改?

其实,这两首诗的韵脚字,在平水韵中属于「下平声」的「六麻」韵,在诗中都是押韵的。由于古今音演变,这里的很多字都不押韵了,比如麻、花、华、沙、家等现在押「阿」韵,车、遮、蛇、赊、奢等现在押「呃」韵,还有斜、邪、铘、嗟、耶这种现代押「噎」韵的字。因此,古代押「麻」韵的诗有很大概率需要改读。

中小学古诗词基本绕开了这些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诗,只偶尔出现「斜」、「奢」几个例外,于是有人建议将它们改读为「狭」、「沙」,这样一来读起来就很和谐了。然而在课本之外,有成千上万首诗需要改读(仅搜韵网就有上千首诗需要改读),有些改一处韵脚即可,有些要改一大半,读诗越多,越会觉得混乱。

当然我不是说一定不能协韵,读诗是很私人的事,为了读着高兴你可以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用外国汉字音读,也可以用构拟的中古音、上古音读,那么用协韵读也未尝不可。但到处兜售协韵理论,将其说成是「古音」,甚至以此批判起按标准音读书的人,这就过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关于句中的“者”,它的读音确实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点,我们来详细聊聊。首先,明确答案:这里的“者”读 zhě。为什么是zhě呢?这需要从“者”这个字的几个基本读音和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来理解。“者”字的几个主要读音: zhě(仄声).............
  • 回答
    聊起《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就绕不开那关人尽皆知的双人狙击战——“孤狼行动”。这关关卡设计之巧妙,叙事之扎实,玩家体验之独特,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它简直就像是游戏史上的一个奇迹,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好几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谈谈它的“情境感营造”和“代入感深度”。当.............
  • 回答
    说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评价,如果从某些维度来看,确实触及到了它令人震撼的某些特质,但如果以绝对化的姿态来看,可能就有些过于绝对了。首先,我们来好好回味一下那场开幕式,为什么它会给那么多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有人会用如此“极致”的词语来形容。“前无古人”的几个.............
  • 回答
    “前无古人,尚无来者”,这话说得何其决绝,何其盛气凌人!用它来套在《指环王》身上,我想,多少有点“僭越”的嫌疑。不过,如果一定要问我,托尔金老爷子的这部鸿篇巨制,有没有达到那种“史无前例,后难企及”的境界,我倒是愿意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指环王》确确实实是开创了现代奇幻文学的先河。在它之前,奇幻.............
  • 回答
    COVID19新冠肺炎这几个字一出现,就仿佛自带了一种“前无古人(毒)”的气场。在公共卫生学和免疫学领域,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历史的长河拉开,仔细审视一番。这么一说,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但我们得层层剥开它到底是不是那个“独一份”。历史上的“老朋友”:我们并非第一次面对冠状病毒首先,咱们得明白,“冠状.............
  • 回答
    “大鲨鱼”奥尼尔:天赋如海,却也曾惹人叹息?沙奎尔·奥尼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霸气和震撼。在NBA的历史长河中,他无疑是那个如同巨石般横亘在内线,无人能撼动的存在。他的身体天赋,直到今天,依然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认为他在中锋位置上是前无古人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奥尼尔“浪费天赋”呢?这其中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