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身上有什么独特的(其他国家、民族不具备的)好东西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要说“独特”,其实很多民族身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如果一定要找中国人身上特别显眼、并且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所区别的“好东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关系”的经营智慧与韧性: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脉”,而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与生俱来的社会交往和维系之道。中国人讲究“亲情”、“友情”、“乡情”、“师生情”、“同事情”等等,这些“情”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经营”的。

精细入微的沟通与体察: 中国人在与人交往中,往往非常注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除了直接的言语交流,还会通过对方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甚至是不说什么来揣摩对方的心思。这种“读懂空气”的能力,是一种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晶。比如,一个长辈可能会在饭桌上不经意地提到某个亲戚的近况,这可能是在暗示你,下次见到这位亲戚时可以多关心一下,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可以考虑这位亲戚的感受。这种不直接说破,但又能心领神会的沟通方式,是中国式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
“情面”的考量与付出: “面子”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维护“面子”,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别人。这驱使人们在很多场合会做出一些“不划算”的事情,比如请客吃饭,礼尚往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不让别人“没面子”而承担额外的负担。但这背后,是一种对他人感受的重视,以及一种长远的互惠期望。这种“情面”的维系,能够在困难时期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
“关系网”的互助与资源调动: 在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里,一个良好的“关系网”往往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找工作、解决棘手问题,还是在商业合作中,认识合适的人,并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常常比冷冰冰的规则更有效。这种“大家庭”式的互助,在很多情况下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当然,这种“关系”也可能被滥用,但我们讨论的是其积极的“好东西”。

2. 面对逆境的强大“内卷”式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内卷”这个词在当下可能带有负面色彩,但如果剥离掉它现代语境下的压力和焦虑,回归到它本源的“向内卷缩、力求生存”的意涵,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生命力。

“活下去”的韧性: 纵观中国历史,经历过无数的朝代更迭、战乱饥荒、自然灾害。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中国人依然能够繁衍生息,并且在废墟中重建,这本身就是一种惊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即使在现代社会,当面对生活压力时,很多人展现出的“拼命三郎”的精神,也是这种韧性的体现。不是那种浪漫的英雄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而付出的努力。
“土法炼钢”的创新与变通: 缺乏某些资源时,中国人往往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智慧,也是一种“土法炼钢”的务实精神。比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能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在信息不发达时,通过口耳相传、经验积累来解决问题。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能力,是一种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生存智慧。
“吃苦耐劳”的自我驱动: 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在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们,身上都有着一种“能吃苦”的品质。他们不害怕付出辛勤的劳动,并且乐于接受挑战,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自我驱动力,在很多国际化背景下,会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职业素养。

3. 对“家”和“传承”的极端重视:

“家”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情感的港湾,一个责任的延续,一个文化的载体。

“孝道”的道德约束与情感维系: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要求子女尊敬、赡养父母,并且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纽带,让几代人在血缘和情感上紧密相连。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对父母的关怀和责任,依然是许多中国人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家国情怀”的延伸: 从小家到大家,中国人常常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延伸到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上。这种“家国情怀”,使得人们在面对国家困难时,能够表现出高度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传承”的责任感: 许多中国家庭都非常重视将知识、技能、价值观,甚至家族的“祖训”传承下去。这种对“传承”的重视,保证了文化的延续和精神的传递,也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4. 烹饪的博大精深与由此带来的生活美学:

这可能相对上面几点稍微“软”一些,但其独特性和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对食物的极致追求: 中国人对食物的讲究,体现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技法、调味搭配、以及“色香味俱全”的视觉呈现上。同一个食材,在中国厨师的手里,可以变幻出无数种口味和形态。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种对味蕾的极致挑战。
“以食会友”的社交方式: 很多中国人的社交活动都围绕着“吃”展开。朋友聚会、商务宴请、家庭团圆,饭桌都是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平台。通过分享美食,增进感情,解决问题。
“家常菜”的温暖与治愈: 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家常菜”的味道记忆。那些熟悉的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童年的回忆,是家的味道,是漂泊在外时能够带来慰藉的温暖。

最后,我想说一点,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其优秀和不足之处。我所描述的这些“好东西”,并非是完美无瑕的,它们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关系”可能滋生腐败,“内卷”可能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如果从积极和建设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特质,确实构成了中国人身上独特且宝贵的“东西”。它们是历经岁月洗礼、在无数代人的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品格。

希望能更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好东西”,并且没有AI刻板的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人身上比较独特的,而且不是因为现在的国家强大及工业化带来的优点:

一、无神论和不可知论者占国民的绝对多数。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

二、尊师重教。

三、爱记史,爱读史。

四、非常务实,特别爱钱。

五、爱种菜,爱吃菜。

user avatar

你以为是“中国”、“中国人”的特点,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政府”的特点。

大一统,是秦、汉的特点,不是春秋战国、五代十国、两怂的特点;

团结一致,是本朝的特点,不是晚清、民国的特点;

治安好,是现在中国社会的特点,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的特点;

爱国主义,道理也一样,中国人都是中国人,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咋没见爱国主义?只有东南互保?

user avatar

书法。

这是一种本应该被划归fine arts的技能,在中国却成为一种全民(或者所有会写字的人)接受的审美训练,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练习过。因为其广泛接受的程度,还产生了“字如其人”这样的表述,把写一手好字和对一个人的判断联系起来。对这种技能的尊重显然远超了该技能的功用。

肯定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放到今天的世界来看,虽然都说中国人讲究实际,在书法这个领域,中国人却保持了全世界罕见的理想主义。

user avatar

造反天赋。

不开玩笑,占个坑明天整点干货。

=========

开始整干货。

首先,中国目前为止有信史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众所周知的大泽乡之雨。在之前,传说有过盗跖作乱,但盗跖其人是否存在并无定论。贵族起义就更要早一些,周代商算是吧,三家分晋算是吧,再往前的话,炎黄时期的部落征伐估计不能算,统一以后,竹书纪年和史记里面都有记载过黄帝及其后裔、以及尧舜平乱。

既然是说中国人,那么我们把定位放在普通人,即从陈胜、吴广开始的起义往后算。

较大的大致有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黄巾、隋末的烟尘们等等,小规模的不计其数。由于此时属于战国之后,平民通过军功向上晋升的通道已经打开,和西方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来说一下西方。

西方范围太广,小规模的暴乱也和中国一样不算了,就拿英国说。英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这样的:

=========我是起义的分割线========

1381 年瓦特·泰勒起义←注意这个时间

1381 年由瓦特·泰勒领导的英国农民反封建起义。主要领导人还有约翰·保尔。起义主要 发生在工商业发达、农村分化剧烈的东南部地区。14 世纪时,英国货币地租已相当流行, 有些地方庄园经济瓦解。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日益松弛。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农民受 剥削更甚,分化加剧。1348~1349 年黑死病席卷全国,人口大减,农村凋敝,劳动力缺乏,一时各地工资高涨。封建政府从 1349 年起多次颁布劳工法令,企图把工资限制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上,以保障封建主利益。另外,长期对法战争,政治腐败,司法弊端丛生,税收不断增加,都给广大城乡劳动人民带来许多苦难。

=========我是起义的分割线========

那么这次起义战绩如何?

很不错!伟大的英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们攻下了王宫,把杀死的人的首级挑在长矛上游街,据史料记载,他们进了王宫以后乐开了花,干了很多不堪入目的事,比如——坐在王室的床上,还有个别极度无耻的农民试图亲吻国王的母亲(当年国王14岁,其母几岁不清楚。)

嗯,然后他们开始烧自己作为奴隶的法律凭据(很有法律意识嘛少年们!)

接下来……

他们和国王开始谈判了……

我日,你是在造反啊你晓得伐?谈判是什么鬼?

谈判的要求包括:

废除一切反动法令, 取消领主权,剥夺教会财产在教区人民中分配,取消农奴制等。

还是比较进步的嘛!

然而……

在谈判中,伦敦市长沃尔沃思和国王的随从发动突然袭击,杀死瓦特·泰勒。随后追杀失去领袖的起义者。约翰·保尔受酷刑而死。起义失败。

我了个大去……

首领被人一击致死,然后整个起义军就散了……散了…………

=========我是起义的分割线========

剩下的不说了。总之,中国的农民暴乱先不说,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口号,大家还记得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比下打赢了居然开始谈判说“我还想回去种地,你保证以后不压迫我太狠我就回去”的英国泥腿子,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就这一句话,之后中国的造反就给定了调了,也给中国人的骨子里打上了深刻的造反烙印。

这种造反烙印在平时,体现在——

官员:为民请命!

文人:不畏权贵!

流氓:仗义每多屠狗辈!

总而言之,中国人在二十啷当岁的时候,一般脸上都会挂着三个字——不!服!气!

这就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文明的活力保证。

user avatar

天朝上国的思想深入骨髓,什么事情不是世界第一,就觉得落后了,要卯足劲追赶。

user avatar

1.西周之后中国就一直是一个非神权的世俗化国家,并以此面目延续了3000年,这很重要,没有其他的文明和主要国家可以一直保持非政教合一的属性这么长时间,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其他的主要非神权文明。

2.从西周之后开启的非血统论的国家,华夷之辩,强调文化属性,而不是血统,这点同样重要,以至在隋唐之后,连世袭贵族这一阶层也基本消失,天子在德而不在血统,或者说不再以一个贵族集团的面目出现,代之以士大夫官僚阶层。这点当然和第一点有巨大关联

3.同样的就是中国东周之后到秦汉,早早的结束了封建制,也就当然终结了世袭贵族集团

user avatar

《华人的特点》

——继续者张付

建造,种植,不主动攻击,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守序的比例高,唯物论的比例高,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包括吸收其他民族的技术,也包括吸收其他民族的基因),开放宽容,善于自我纠错和自我改进(只要有这一点在,华人不会定型,今后会拥有其他民族的优点)。

其实世界上真正能称为战斗民族的种族就是华人。

从西晋五胡乱华,到隋朝统一;从陆秀夫抱小皇帝跳海,数万民众一同殉国;到崇祯上吊殉国;到清末民国,任何民族侵入,我们可以合并你,保持你有用的基因和智慧,扩充我们的民族。华人从来没有停止战斗,边战斗边纠错,直至今日,经济金融战斗也在慢慢赶上世界,虽很多地方还不如意,但华人从来没有停止战斗。华人是真正的战斗民族,论规模论质量,华人是千年战斗民族。每到危机时刻,华人的战斗精神便会更大的激发。

华人最强大的优点就是:继续

无论发生什么,是战乱,是瘟疫,是内战,还是海外流亡……华人总能在最困苦的逆境中获得延续与新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还有其他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可以一脉相承下来的只有华人;华人就是那样继续着,没有终点,不断吸收不断升级,无论任何民族的优势,学会了就是华人的,而且华人可以站在其他民族肩膀上把学到的技术发展到更好并创造出崭新的硕果,华人在不断战斗中向前。

有人问我,一句话概括华人的特点。我说“继续者”。


看,现在地球上近五分之一是华人,他们活着,他们奋斗着,他们在近代强敌林立的、虎狼为伴的清末民国到二战,还能让一个疲敝虚弱的中国保持不分裂,这便是人类历史的奇迹。相信,他们肯定有一天会被召唤到一起,作为人类最大的希望。

——人类不灭,华人不败。

user avatar

最牛逼还是汉字,世界上唯一现存且大量通行的表意为核心的类象形文字,只要汉字在,中华就不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