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无间道》里三叔把黑鬼埋了之后为什么要吹口琴?

回答
电影《无间道》里,三叔把黑鬼埋了之后吹响口琴,这一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不少揣测。要说清楚这里面蕴含的意味,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和三叔这个人物的性格来细细品味。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三叔带着黑鬼去海边处理掉那批货,当然,这个“处理”背后隐藏的含义大家都懂。黑鬼因为嘴巴不严,或者说触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最终落得个被埋在沙滩里的下场。三叔是陈永仁的上级,也是他在这个混乱黑帮世界里少数能依靠的人之一。

为什么是口琴?

口琴这件乐器本身就很有意思。它体积小巧,可以随身携带,发出一种略带沧桑、有时又很忧伤的旋律。不像钢琴那样宏大,也不像小提琴那样华丽,口琴的音色反而更贴近普通人的情感,有一种市井气息,一种久经世事后的沉淀。

三叔吹口琴的几个可能解释:

1. 宣泄和安抚: 你看三叔这个人,表面上是个和气生财的茶餐厅老板,但实际上在黑社会里也算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手底下有人,也得处理一些“脏活”。埋葬黑鬼,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说黑鬼可能做了对不起三叔的事情,但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也算是为了一次“交易”而付出。三叔在那一刻,可能就是在用口琴声来宣泄内心的复杂情绪——可能是对黑鬼的“处理”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是对这个行业本身的无奈和厌倦。口琴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就像是在为黑鬼的命运唱一首挽歌,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

2. 一种仪式感或习惯: 电影里并没有明确交代三叔是否有吹口琴的习惯,但结合他的人物塑造,他很可能是一个在关键时刻会用某种方式来缓解紧张、整理思绪的人。也许,在他过去的人生经历中,遇到重大事件或者做出艰难决定后,都会通过吹奏口琴来给自己一个缓冲,一种心理上的仪式。这次埋葬黑鬼,虽然是“处理”一个人,但对三叔来说,可能也算是一种告别,一种告一段落的仪式。

3. 向陈永仁传递信息或情感: 这是最值得玩味的一点。陈永仁当时就在场,而且他和三叔之间有着一种不言而喻的信任和默契。三叔吹口琴,会不会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向陈永仁传递些什么呢?
暗示和警告: 也许三叔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陈永仁:看,这就是在江湖上混的代价。做错了事,或者挡了别人的路,下场就是这样。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警告,让陈永仁看到事情的严重性,也提醒他要更加小心谨慎。
一种“兄弟情”的表达: 即使是处理黑鬼,三叔也可能没有完全冷酷无情。口琴声就像是他在用一种只有他和陈永仁能懂的方式,诉说着在这个黑暗世界里的身不由己。他可能是在表达对陈永仁的关心,希望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或者至少能活得更久。
“结束”的标志: 在三叔看来,黑鬼的事情处理完了,就应该像一首曲子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吹响口琴,可能就是他宣布这个“任务”的正式结束,然后他们可以继续回到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去。

4. 营造气氛和烘托剧情: 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来看,这一幕的设计也是非常精妙的。海边、夜色、埋尸、口琴声……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和情感的冲击力。它不是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让你去感受那种压抑、悲凉和不安。口琴声也成功地让观众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体会到那种“无间”的沉重。

总的来说, 三叔埋了黑鬼后吹口琴,绝不是偶然。这其中包含了他作为“大哥”在处理手下时的复杂心情,他对陈永仁的关照,以及对整个黑社会生存法则的无奈。这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一种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懂得的江湖默契。这口琴声,就像是为这段短暂的“埋葬”生涯奏响的哀歌,也为陈永仁接下来的路敲响了警钟。它让这个角色更显立体,也让电影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在导评里,麦兆辉描述了这件事。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那天要演这场戏的时候,在片场,廖启智一直拿着口琴在那儿吹。剧组在忙,然后一直听到口琴声,于是大家就觉得奇怪了。然后智叔忽然走向两个导演,淡淡地说,他想吹口琴。刘伟强和麦兆辉就觉得很茫然,面面相觑,然后问智叔是什么意思。可是智叔也不解释(我想智叔的性格大家也可以想像的)……然后智叔就走了,又去旁边吹口琴……问他是不是拍杀完人吹口琴,他也不给答案……



等到拍完智叔俯视被绑住的黑鬼的这个镜头,导演就跟智叔说,智叔,要不这样吧,杀完人吹口琴。于是拍了两个方案,一个吹口琴,一个不吹口琴。

很明显,吹口琴的版本符合《无间道》一贯的逼格,所以被征用了。

麦兆辉说,这个经历很有意思。有的演员不会直接把他的想法告诉你,他不会上来跟你说「我们拍完杀人之后拍我在旁边吹口琴吧」,他而是直接拿口琴在旁边吹,给你营造一种气氛出来,实现一种「软性推销」。

麦兆辉说,

这就是演员咯,会做预备工作,又会对一个角色有选择(塑造方法),又会不断在戏里面加分,又和其他人合作。

其实,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无间道》是许多因素合力打造的经典」又一有力注脚。

-

至于吹的为什么是《Auld Lang Syne》,观众可以随便理解。不过我不怀好意地猜测:可能智叔吹得顺的曲子也不是很多……

《Auld Lang Syne》对于口琴来说是一首什么曲子?作为一个不识简谱的人,拿着口琴还不熟悉每个音符怎么吹的时候,我试了五分钟就把这首曲子试出来了,二十分钟后就吹得很顺溜了。我从一个音乐盲的角度这么解释吧:《Auld Lang Syne》中的音符按口琴的「吸」和「吹」分类的话,两类掺杂得很均匀,所以很容易吹——这是我知道的「最不考验肺活量的口琴曲」。

-

再这么答下去,似乎《无间道》的导评会全被我答出来了……

《无间道》与我 - 收藏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