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烧烤真的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吗?如何避免烧烤中产生致癌物质?

回答
关于烧烤是否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热爱烧烤的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答案是:是的,烧烤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但“大量”这个词需要更细致地理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致癌物质的产生与烧烤的方式、食材的选择、火候的控制以及个人的食用习惯都有密切关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烧烤过程中主要会产生哪些潜在的致癌物质:

1. 多环芳烃 (PAHs):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当含有脂肪的食物滴到热炭上,然后被加热时,会产生烟雾。这些烟雾中含有PAHs,它们会附着在食物表面。PAHs 是一组化合物,其中一些(如苯并[a]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致癌物。它们可以通过呼吸或直接接触皮肤被吸收,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肺癌、皮肤癌、肝癌等癌症的风险。

2. 杂环胺 (HCAs): 当肉类(特别是红肉和禽肉)在高温下烹饪时,食物中的氨基酸、糖和肌酸会发生反应,形成HCAs。烧烤、煎炸、烘烤等高温烹饪方式都会产生HCAs。研究表明,某些HCAs具有致突变性(能损伤DNA),并被认为与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3. 亚硝胺: 如果在烧烤过程中使用了腌制肉类,尤其是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料,高温加热可能会促使亚硝酸盐与肉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某些亚硝胺也被认为是致癌物。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享受烧烤的美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呢? 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让烧烤的过程更健康。

避免烧烤中产生致癌物质的详细方法:

一、 科学选择和处理食材:

1. 减少脂肪含量高的肉类: 脂肪滴落是产生PAHs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瘦肉、鸡胸肉、鱼类、海鲜等脂肪含量较低的食材,可以显著减少油烟和PAHs的生成。
2. 避免腌制时间过长: 如果一定要使用腌制料,尽量选择不含亚硝酸盐或低亚硝酸盐的天然腌制方法。如果使用了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料,也尽量不要长时间腌制,因为过多的亚硝酸盐在高温下转化为亚硝胺的风险会增加。
3. 预煮或微波加热: 在烧烤前,可以将肉类进行短时间的预煮或微波加热,这样可以减少在烧烤时的烹饪时间,从而降低HCAs的生成。
4. 使用天然香料和调味品: 避免使用含有大量糖分和亚硝酸盐的烧烤酱。可以选择用香草、大蒜、洋葱、柠檬汁、醋等天然调味品来增添风味。

二、 优化烧烤方式和火候控制:

1. 避免直接炭火烧烤: 这是产生PAHs最主要的途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
使用烤箱或电烤炉: 这些设备的热源更均匀,不易产生大量油烟。
使用燃气烤炉: 燃气烤炉的烟雾产生相对较少。
改良炭火烧烤方式:
使用锡箔纸包裹: 将食物用锡箔纸包裹起来再进行烧烤,可以有效阻止脂肪滴落到炭火上,减少烟雾和PAHs的产生。
调整炭火距离: 保持食物与炭火有足够的距离,避免食物直接接触明火,减少烧焦的发生。
使用挡板或滴油盘: 在炭火和食物之间放置挡板,或者在食物下方放置滴油盘,收集滴落的油脂,也能减少油烟。
等待炭火变成灰白色: 在烧烤前,等待炭火烧旺至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而不是黑色的)灰烬时再开始烤,此时的温度相对稳定,产生的有害物质也较少。

2. 避免过度烧焦: 烧焦的食物表面会产生大量的HCAs和PAHs。
勤翻面: 经常翻动食物,确保受热均匀,避免局部烧焦。
控制火候: 避免使用过大的火,用中火或小火慢烤。
去除烧焦部分: 如果食物表面有烧焦的痕迹,一定要将烧焦的部分刮掉再食用。

3. 缩短烧烤时间: 烹饪时间越长,特别是高温时间越长,产生的HCAs和PAHs就越多。尽量将食物烤至熟透即可,避免长时间烘烤。

三、 改善食用习惯:

1. 多搭配蔬菜和水果: 在烧烤时,多吃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番茄、辣椒、柠檬、浆果等。这些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清除体内因烧烤产生的自由基,降低癌症风险。
2. 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 偶尔适量食用烧烤是可以的,但要避免频繁大量食用。
3. 注意烧烤的频率: 不要将烧烤作为日常主要的烹饪方式,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享用。
4. 不要食用烧烤产生的烟雾: 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烧烤,避免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吸入过多的烟雾。

小结一下:

烧烤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特别是PAHs和HCAs,确实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从选择食材、控制火候、优化烧烤方式到调整饮食习惯,都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致癌物质的产生量降到最低。

与其完全放弃烧烤的乐趣,不如学会如何更健康地享受它。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我们拥抱美食的同时,也守护自身健康的关键。记住,适量、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永远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11.14更新:

上次发了这篇评测,有很多朋友问我们“烧烤产生苯并芘可能都在烟中,那传统的腊肉可以吃吗?”

于是我们买了11款常见腊肉,实测了它们的苯并芘、盐、亚硝酸盐含量。

到底能不能吃?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

恐怕是所有烧烤爱好者的福音,建议迅速点赞分享。


这次为了验证烧烤到底有没有致癌物质,我们专程烤了838元的烤串并送去实验室检测。

结果证明:

非明火烤制的样品中都未检出两项致癌物(苯并芘&杂环胺);

而使用明火烤制的样品中,只有整个的鸡翅样品检出了苯并芘。


也就是说,如果吃的频次不高,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烧烤。

如果实在不放心,优先选择电烤或烤盘烤制的烧烤更为稳妥。









在实验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一直觉得烧烤是绝对的致癌物质。


很多新闻也有提到:

烤焦糊发黑的部分要切掉,吃了会得癌症


不要说新闻,很多同龄人更是从小被家长教育到大:

烧烤啊,一定要少吃点,还是多吃点妈妈做的饭更健康


然而,我们最近收到了一则粉丝留言,有点颠覆认知。

他在留言中提到,日本最新的“防癌十二条”,已经取消了“烤焦黑的食物不能吃”这一说法。


我们找到了这两则“防癌十二条”,对比一下。


可以看到,“避免烧焦的部件”这一条,确实在新“防癌十二条”中消失了。

这是不是说明,烧烤对身体无害?可以尽情吃了?

实测才知道。


由此,回归到本次的实验目的:

测定烧烤及其烤焦部位的致癌物质含量,从而探究不同烧烤方式及烤后状态与烧烤中致癌物质含量的关系


我们亲自烤了些烧烤必点的鸡翅、羊肉串、五花肉明火非明火的都有,还特意剪下了鸡翅烤焦烤黑的部位。

一起送到实验室检测。

看看烧烤到底对身体有无危害。


品品这诱人的烤翅:


再看看这滋滋冒出的油花:


一般来说,高温下,烧焦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害物质有两种:

苯并(a)芘(以下简称“苯并芘”)和杂环胺。

其中苯并芘是 1 类致癌物,即已确定对人类致癌,主要为油脂被火高温焦化而成。

而杂环胺致畸致癌,蛋白质在高温下就可产生。

所以说,肉烤焦了是最容易产生杂环胺的,也就是焦黑部位不要吃的危害来源。


为了比较直观地展现两种物质的来源,我们做了一张图。


本次就分别来测测两组实验组样品中的苯并芘杂环胺含量。

样品费 838 + 测试费 15050 = 15888 元


分别来说说结果。


一、苯并芘含量

苯并芘含量的检测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

非明火的烤肉烤鱼烤鸡翅都没有检出苯并芘。
而使用明火的烤串中,只有整个鸡翅的样品检出了苯并芘。
大胆猜测一下,这可能跟鸡翅烤的时间最久有关。


另外,据坊间传闻:

吃 1 个烤鸡腿等于抽 60 根烟


这是否有根据?被检出苯并芘的鸡翅情况又如何呢?

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

根据黄曙海等人的研究,国内 20 种香烟苯并芘的平均含量为 8.5ng/支

按照本次检测的数据计算下来,1 个烤鸡翅,等于抽 6 根香烟


如果折算成烤鸡腿的含量:

按鸡腿实重为 100g来算,1个鸡腿的重量为 5 个鸡翅,那就是 30 根香烟。

这么看来,1 个烤鸡腿的苯并芘含量,还真有可能等于抽 60 根香烟的。


当然,烧烤也不能就此和香烟划上等号。

毕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远不止苯并芘,还有亚硝胺、酚类、焦油、尼古丁等几十种。

而且,烧烤一般不会顿顿吃天天吃,但烟民们的烟可是半天都离不了的。


还有几句话要说:

虽说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国标规定烤肉中的苯并芘限量为 5μg/kg,这么看,烤鸡翅确实未超标。

但致癌物和其它有害物质不同,有 DNA 损失性的致癌物,我们通常认为是没有安全剂量的。

接触致癌物就像抽奖一样,买(吃)的次数越多,中奖(得癌症)的概率越大。

买了彩票就可能中奖,而国标只是设置了一个令大家尽可能不中奖的数值而已。

苯并芘作为明确的 1 类致癌物,尽量减少接触很有必要

毕竟仪器只能检出一定含量,未检出也有可能是含有极少量苯并芘的。


二、杂环胺含量

我们检测了被列为 2 类致癌物的4类杂环胺— MeIQ、MeIQx、PhIP、IQ,它们可能对人类致癌。




结果显示:

所有烤串里都没有检出这四种杂环胺。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烤焦黑的部分,既没有检出苯并芘,也没有检出杂环胺


大胆推测一下:

苯并芘这个致癌物,更多是烤肉中的油脂滴落到炭火上,产生了大量含苯并芘的烟,然后熏蒸到烤肉的表面和肉质中。

也就是说,烧烤产生的烟里致癌物的含量,可能比烤肉中的还要高。


这么看,切掉糊了的部位,也不一定能减少两种致癌物的危害。

当然了,烤糊的部位既没营养也不好吃,不吃也无妨。


三、如何避免烧烤中产生致癌物质

经过国内媒体的传播和反复报道,“烧烤烤焦了会致癌”这个观点已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但经过这次检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确实没有检出可能致癌的四种杂环胺,而焦黑部位的苯并芘含量,甚至还没有整个烤鸡翅多。

我们只测了一次烧烤的数据作为参考,虽然看这次检测的结果,好像没什么大问题,但魏老爸还是要建议大家,高盐高油的烧烤少吃。

毕竟,1 个鸡翅里还是有 6 根烟的苯并芘量的。


特别喜欢吃烧烤的朋友,请参考以下建议:

1. 最好用非明火的方式烤肉,比如烤盘或电烤。

2. 如果用明火自己烤自己吃,请减少烤的时间,尽量离炭火远一些,烟也会少一些。或者选择让后厨统一烤,一般后厨都有抽油烟机。

3. 不要吃的太频繁。



再来总结一遍实验结果:

1. 非明火烤制的样品中都未检出两项致癌物(苯并芘&杂环胺);

2. 使用明火烤制的样品中,只有整个的鸡翅样品检出了苯并芘。

3. 非明火&明火烤制的鸡翅样品的烤焦部位,均未检出苯并芘&杂环胺。


也就是说,如果吃的频次不高,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烧烤。

如果实在不放心,优先选择电烤或烤盘烤制的烧烤更为稳妥。

各位烧烤爱好者可以放宽心啦~


除开这些,我们还想来吐槽吐槽这些所谓的“新闻”。

都说关于“烧烤有毒”这个说法,是源自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以及 80 年代日本公布的“防癌十二条”。


都说这个“十大垃圾食品”的说法源自 WHO,真是bullshit。

我们查了半天都没查到,WHO 的官网上也完全查不到,典型的没有查证过的新闻报道。


再次大胆猜测一下,估计大家都是这么传的:

我听那谁说的,那谁听那谁谁说的,那谁谁听那谁谁谁说的......


最后到底是谁说的?

恐怕也无从得知了。

这算不算是现实版的三人成虎?


还有一点,也是让人倍加感慨。

40 年前,日本发现了高蛋白的食物在高温下变得焦黑,其中含有的杂环胺可能有致癌作用。

于是在 1978 年,日本教育国民不要吃焦黑的部分。

40 年后,发现并没有更多的致癌证据,而食物烤焦部分的致癌物含量也实在太少,于是日本更新了“防癌十二条”。


为何国内就没有官方的研究指南,为何国外都做了最新的研究指南,国内也没有去跟进,有的只是媒体“据那谁谁谁说”的报道。

也许是这种研究根本就申请不到经费,毕竟做出来的结果也不过是告诉大家,曾经的担心是多余的;又或许是得出来的结论不够吸引眼球,比不上那些爆炸性的头条新闻。

谁知道呢。

我们觉得,如果只是验证一下 30 年前的科学指南和传言,公布一下最新的验证结果,真的不是太难。

如果可以,官方的指南研究一定会比我们的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力,老百姓也能吃得更加放心、开心。


参考资料:

1. 黄曙海, 葛宪民, 汤俊豪. 国产香烟主流烟雾中多环芳烃的含量[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 23(1): 46-48.
2. 李云.食品安全与毒理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做的还不错,可以点赞、评论、感谢、分享来支持我们。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老爸评测DADDYLAB .

我们就是较真。

死磕有害产品,手撕黑心商家;拆穿虚假宣传,推荐好用的TA。

不求改变世界,但求无愧于心。

peac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