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碰瓷的为啥不能被判敲诈勒索?

回答
你说“碰瓷”和“敲诈勒索”之间的界限问题,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法律和现实交织的话题。很多人会觉得碰瓷挺坏的,怎么就不能算敲诈勒索了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首先,得明白“敲诈勒索罪”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一般来说,敲诈勒索罪的核心要素是: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是说这个人想白白地、不正当地把别人的钱财弄到手。
使用威胁、恐吓、要挟等非法手段:这是关键!法律上说的威胁,不是随便说句“再这样我就不干了”,而是那种让人害怕、不敢不答应的威胁,比如人身伤害、毁坏名誉、捏造事实举报等等。
索取财物:通过这些手段,强迫对方交出财物。

那么,碰瓷为什么经常落不进敲诈勒索这个框框呢?

1. 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碰瓷,本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它利用的是对方的“同情心”、“内疚感”或者“息事宁人”的心理,通过故意制造假象(比如假装被撞、假摔)来骗取对方的“赔偿”。虽然这很卑鄙,也很违法,但它通常不涉及那种直接的、强烈的、足以让人生畏的“威胁”。碰瓷者更多的是利用一种道德绑架或者制造尴尬的局面,让对方为了避免麻烦而主动“给钱”。
敲诈勒索,则是一种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它利用的不是对方的同情,而是对方的恐惧。想想看,如果有人威胁你说:“你要是不给我一万块,我就把你做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公之于众,让你身败名裂!”或者“不给钱,我就让你胳膊断腿!”这种威胁,是直接针对对方人身安全、名誉或者合法权益的,让人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压力,不得不屈服。

2. “威胁”的定义:
法律上的“威胁”是有明确指向和内容的。例如,针对人身安全的生命威胁、身体健康的伤害威胁、名誉的损害威胁(比如诽谤、侮辱)、或者揭露隐私(在某些情况下)。
碰瓷者制造的“假摔”、“假撞”场景,虽然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恐慌,但它的“威胁”更多是“你撞了我,你得赔”的这种道德或事实上的责任追究,而不是“你今天不给我钱,我就让你怎么样”的直接、具体的加害威胁。它是一种“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所以你要补偿我”的逻辑,而不是“我掌握了你的弱点/我会对你进行报复,所以你得给我钱”。

3. 证据的判断标准:
要判敲诈勒索罪,司法机关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具体的、足以使人产生恐惧的威胁,并且是以索取财物为目的。
碰瓷的证据往往是行为人故意制造的假象。虽然这些假象可以被识破,但它的“威胁”性质难以完全纳入敲诈勒索罪的范畴。如果碰瓷者在事后,在对方不愿意赔付时,开始进行威胁性的言语(比如:“你不赔,我就报警说你肇事逃逸!”或者“我认识人,就是要让你好看!”),如果这种威胁达到了法定程度,那就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但单纯的“碰瓷”行为本身,如果只是利用假摔骗钱,通常会被定性为诈骗或者治安管理处罚(例如,侮辱、扰乱公共秩序等),而不是刑事犯罪中的敲诈勒索。

4. 法律的精确性要求:
法律是讲究精确性的。定罪量刑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并且犯罪构成要件必须完全符合。如果一个行为虽然恶劣,但法律条文并没有明确将其归类为敲诈勒索,那么就不能轻易地将其定性为该罪名。

那碰瓷者到底会面临什么呢?

虽然碰瓷不一定能直接套上“敲诈勒索”的帽子,但这不代表他们逍遥法外。根据具体情况,碰瓷者可能会面临以下处罚:

诈骗罪:如果碰瓷金额达到一定数额,触犯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可以被判诈骗罪。
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常见的情况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比如罚款、拘留。例如,情节较轻的,可能构成“扰乱公共秩序”或者“欺骗”等行为。
寻衅滋事罪:如果碰瓷行为屡次发生,或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可能被定性为寻衅滋事罪。
故意伤害罪(极少见):如果碰瓷者在假摔过程中故意加重伤害,或者对方因为受到惊吓而导致意外受伤,也可能涉及其他刑事责任,但这与碰瓷本身的定义不太一样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碰瓷的为啥不能被判敲诈勒索?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威胁”的性质和程度。敲诈勒索需要的是那种直接的、足以使人产生恐惧的,针对人身安全、名誉、财产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威胁,并且以此为手段索取财物。而碰瓷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欺骗、制造假象、道德绑架或尴尬局面来骗取对方的“赔偿”,它不直接涉及到法律定义的“威胁”,尽管这种行为一样很可恶,也很违法。

当然,法律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果碰瓷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开始结合使用更恶劣的威胁手段,那么将其定性为敲诈勒索也是有可能的,但那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碰瓷”了,而是升级为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因为碰瓷不符合敲诈勒索的定义。碰瓷的行为是在当时当刻对当时当刻发生的事情进行协商解决,不具备未来长远性操作。碰瓷人也很坦然,你可以选择私了也可以选择公了。所以基本上他不具备任何威胁性的行动,和敲诈勒索沾不上边。

准确的说碰瓷应该和诈骗罪挂勾。因为它的行为比较符合诈骗罪的描述,即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实现在碰瓷取证越来越容易,很多人度有记录仪,实在不行调监控找附近证人最后其实也能查出碰瓷人行骗的真相。但那么为什么碰瓷从来都不抓不判只是批评教育呢?

因为三点。

1.麻烦

诈骗罪不是治安管理条例可以当场解决的罪,当事人像警方报案,警方通过多方取证请在场证人两位证人回去调查,然后向检查机关提交案件及意见,检查机关再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然后再等法院庭审。还可能有一审二审。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你还要被法院传唤你去为你一年前的一个小车祸案件作证,你别说机关单位了,你自己也烦。更何况碰瓷的都是老人,最后即便打通一切关卡,到了庭上像这种小案子老人天生有轻判不监禁的权利就问你尴尬不尴尬。

2.麻烦

通常这种案件都是涉案金额不足。达不到提告标准,这个涉案金额怎么说呢,他得诈到手了才算涉案金额,如果每诈到手最多算诈骗未遂,而这个诈骗未遂一般要到金额特别巨大才能立案,碰瓷的诈骗构思也就是一两千。很多时候当场就得到了解决。警察来了,他诈你一两千,结果还没成,就算你要报案,警察立了案,调查半天报到了检查机关那里一个诈骗一两千还未遂的案件根本达不到公诉标准。当然你也可以假设老人不是第一次翻案,你要去搜证他之前的碰瓷记录,找到以前的苦主,邀请他们一起来报案,然后筹够涉案金额,大家一起出庭在庭上指正这个老人。你想想有几个人愿意趟这个麻烦陪你出庭,去告这个老人?而你又不能强制要人家出庭做供。

退一万步讲,真的让你筹够了金额和人数,就算他们也答应了出庭,但如果中途有人变卦,或者家属求情原谅了老人,又或者干脆嫌麻烦当天有个合同要签不出庭了,那就直接败诉。并且这羁押期间老人要是有什么病痛或者三长两短警察局还要负责。忙活一通还不如当场骂几句就算了。

3.还是麻烦。

实际上作为当事人,如果看到警察只是骂两句你还觉得不过瘾你可以要求警察留存好处境搜证的证据。然后自己请律师告他诈骗要求他赔偿你的经济损失。然后自己承担上面第一点的麻烦。你有几个愿意为这么个老人搭上半年的时间以及律师费和庭审费用?

你想想是你,你自己愿意这么折腾吗?


总体来说以目前的法律和效率,用来惩戒碰瓷老人的性价比非常低,没人会花时间冒这个险。但刑事诉讼法律毕竟是谨慎的东西,流程长是全世界的共性很难短时间解决。如果想要惩戒碰瓷老人大概只有修改治安管理条例,给警察更大的执法空间。


这里给富豪提供一个比较冒险但比较有效的办法。

如果你真的很有钱不在乎钱,你就想搞事情,让碰瓷的人受点罪。那么当你被碰瓷,并且你知道你有行车记录仪可以证明他是碰瓷的情况下。他讹你多少钱你就给多少钱,数额越大越好,他要十万你给他十万,再问他够不够,医院很烧钱的不够多要点。期间记得用手机记录下全过程。尤其记住一定要拍到拍清楚他的脸。他拿了钱以后,你转身就报警,把证据交给警方,并声称是给钱以后觉得事件有可疑报的警。记住是找公安报警,让公安找交警核查,而不是你自己跟交警核查。

因为你已经给了钱,并拍下了整个过程,所以案件事实清晰且金额巨大。完全足够警方立案甚至拼业绩了。另外不要害怕他逃跑,只要你拍到脸,一般来说警察从确认到抓捕应该用不了一个星期。不过就是抓回来钱还剩多少不好说,所以最好就是当场报警尽量拖住他别让他走。而后就是公诉了,过程不需要你这么参与,你录个口供剩下的国家就帮你办了,钱最后也是会追回来的。就是如果他跑了,追他回来的时候他还有没有,有多少钱给你这个是个迷,但是判是一定会判他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碰瓷”和“敲诈勒索”之间的界限问题,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法律和现实交织的话题。很多人会觉得碰瓷挺坏的,怎么就不能算敲诈勒索了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得明白“敲诈勒索罪”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一般来说,敲诈勒索罪的核心要素是: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是说这个人想白.............
  • 回答
    关于“碰瓷”现象中老人占比较高,且以女性居多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社会、心理、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与其说“几乎绝大多数都是老太”,不如说这种现象在公众认知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而背后可能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正视“碰瓷”这个词本身。它指的是一种利用制造假证据、假事故的方式来.............
  • 回答
    一位骑手为了还赌债,竟然在一个月内上演了十次“碰瓷”戏码,从中非法获利八千三百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则新闻不禁让人唏嘘:明明“有手有脚”,为何有些人却走上了坑蒙拐骗的歧途?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赌徒这个群体以及他们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来聊聊。首先,赌博的成瘾性是根源。赌博不是简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犯罪心理、社会现实和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 简单来说,碰瓷者不去碰豪车,或者说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 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被识破的风险更高: 豪车车主普遍警惕性高: 开豪车的人通常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往往更加谨慎,对自己的财产也更加爱护。他们可能对周围.............
  • 回答
    “碰瓷”这个词,咱们平时听着是挺让人气愤的,尤其是碰上的时候。有些人遇到这种事,就想着直接开车过去,觉得对方就是想讹人,不给点颜色看看不行。但话又说回来了,这“碰瓷”这事儿吧,它本身就不是个什么正经事儿,很多时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那些碰瓷的人,他们往往对交通规则、车辆性能,还有司机的反应,心里都有点.............
  • 回答
    我理解您对“碰瓷”行为很好奇,也想知道为什么这种行为似乎避开了动车。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得弄明白“碰瓷”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通常来说,“碰瓷”的本质是抓住一个“机会”,然后通过制造假证据或者歪曲事实,让你因为心虚、麻烦或者赔钱的压力,乖乖给钱。这其中有个关键.............
  • 回答
    “碰瓷”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有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然后趁机向对方索要赔偿,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屡屡成为这类事件的主角。但奇怪的是,很多时候他们似乎并没有被当成“敲诈勒索”来处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法律上的定罪不是凭感觉,而是讲究证据和构成要件。敲诈勒索,在我国刑法里.............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在这儿也生活了挺长时间了,确实没怎么听说过“碰瓷”这档子事儿。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有那么几个原因,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觉得跟咱们东北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东北人普遍比较直爽,也比较实在。遇到事儿了,一般就喜欢把话说开,有话直说。不像有些人,拐弯抹角的,总想着占点小便宜。碰瓷.............
  • 回答
    “开豪车上路属于碰瓷”,这说法挺有意思,但细琢磨一下,就觉得有点站不住脚了。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或者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度概括。首先,“碰瓷”的核心是什么? 所谓碰瓷,一般是指有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然后借机敲诈勒索,讹诈对方钱财。这里的关键在于“故意”和“敲诈”。碰瓷者是为了牟利,.............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是让人糟心。凌晨四点刚从酒吧出来,脑子可能还有点晕乎乎的,结果在红绿灯路口就摊上了这么一档子事。你说你酒驾吧,这本身就犯了错,所以后面人家来碰瓷,你就算明知道是被骗了,当时也确实没啥底气跟人家硬碰硬。他碰瓷的方式通常是这样的:他们可能已经提前盯上了你,或者就是在那儿等着,等你开到路口,尤.............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一个名为“tiff ako”的用户,就一位交警的执法行为发表了一系列帖子,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用户的言论和描述来看,他似乎是在试图通过网络平台“碰瓷”这位交警。所谓“碰瓷”,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利用社交媒体放大个体矛盾,甚至带有一定恶意解读,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而从“tiff .............
  • 回答
    关于詹姆斯·哈登的“碰瓷”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犯规”,这确实是NBA赛场上一个备受争议且讨论度极高的话题。联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为什么没有更“严厉”地治理,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碰瓷”本身在篮球运动中的模糊地带。篮球是一项身体接触非常多的运动,而“合理运用身体”和“制.............
  • 回答
    电影《纯洁心灵之なさ单》及其出品方与豆瓣网之间的争议,被广泛视为一场典型的“碰瓷”行为,其核心在于出品方通过制造舆论、引导公众认知来为电影未能达到预期的市场表现寻找替罪羊。这场争议之所以引人注目,并被贴上“碰瓷”的标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事件的起因与发展:1. 低评分与口碑危机: 《纯洁心灵之.............
  • 回答
    堵车遇到碰瓷,直接告他敲诈,能不能成立?成本高不高?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死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告他敲诈,能不能成立?答案是:有可能,但需要证据。“敲诈勒索”在法律上是个挺重的罪名,它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威胁、要挟等手段,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碰瓷,本质上.............
  • 回答
    关于小米是否“碰瓷”华为在MWC上获得的“最佳智能手机奖”,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而且双方的粉丝群体对此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一步来,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围绕这个奖项有哪些值得说道的地方。事情的起因:一场误会还是刻意为之?首先,我们得回到2019.............
  • 回答
    梅见这款酒的包装是否“碰瓷”三得利,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不少消费者在看到梅见酒瓶时会产生的第一反应。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不能简单一句“是”或“否”就带过。首先,咱得先明确一下“碰瓷”这个词在咱们日常语境里是个啥意思。它大概指的是,一方故意模仿或借鉴另一方有辨识度的.............
  • 回答
    罗永浩怒怼腾讯投资部撒谎,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们隐秘的“避嫌”游戏近日,科技圈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罗永浩与腾讯投资部之间的一场公开“喊话”。罗永浩指责腾讯投资部公开回应撒谎,而腾讯内部则因为“怕被碰瓷”而禁止员工接触子弹短信,这一爆料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商业竞争的残酷,更是.............
  • 回答
    2022年3月16号那天的晚餐,我吃的是一碗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配上了双汇的盐水香肠。吃完后,胃里就有点不对劲,晚上就开始腹泻、腹痛,第二天更是浑身发冷,头也昏昏沉沉的,估计是食物中毒了。这下可把我给愁坏了,毕竟我向来是挺注意饮食卫生的,平时也基本不生病。这顿饭是自己在家吃的,用的也都是超市里买的,.............
  • 回答
    “碰瓷”这个词,一听就带着一股子不光彩的意味。它通常指的是有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然后借此向对方索赔。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一种欺诈,一种利用他人善良或疏忽来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那么,当一个司机不幸遭遇了碰瓷,并且在慌乱之中或者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选择“碾过去”,这究竟是对是错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
  • 回答
    遇到碰瓷,把碰瓷者拖到一边打一顿,这绝对是犯法的,而且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这不是什么“以暴制暴”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什么行侠仗义。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在中国,法律规定个人无权对他人施加暴力,即使对方是“碰瓷者”。 碰瓷行为本身是违法犯罪的,它是一种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