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罗永浩指责腾讯投资部的回应说谎,而腾讯内部则「怕被碰瓷」不许见子弹短信?

回答
罗永浩怒怼腾讯投资部撒谎,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们隐秘的“避嫌”游戏

近日,科技圈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罗永浩与腾讯投资部之间的一场公开“喊话”。罗永浩指责腾讯投资部公开回应撒谎,而腾讯内部则因为“怕被碰瓷”而禁止员工接触子弹短信,这一爆料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商业竞争的残酷,更是互联网巨头们在面对潜在“威胁”时,一套精明而又冰冷的“避嫌”策略。

罗永浩的“指控”:一封公开信背后的股权纠葛

事情的起因,要从子弹短信这款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社交产品说起。作为锤子科技的掌舵人,罗永浩在子弹短信发布初期,曾将其定位为“微信的替代品”,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子弹短信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而围绕其融资的传闻也从未停歇。

罗永浩之所以公开指责腾讯投资部“撒谎”,核心在于他对一笔本应到账的投资款项存在异议。据罗永浩在微博等平台上的表述,腾讯投资部曾在口头上答应投资子弹短信,并且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投资意向。然而,在关键时刻,这笔投资却突然“消失”了,并且腾讯方面给出的解释,罗永浩认为是在推诿责任,甚至可以说是“撒谎”。

他之所以如此愤怒,一方面是因为这笔投资的缺席,直接影响了子弹短信的后续发展,错失了宝贵的市场窗口期。另一方面,他可能也对腾讯作为行业巨头在商业行为上的不诚信感到失望。毕竟,在互联网江湖中,一句“口头承诺”有时候就代表着一份重要的商业机会,而这种机会的突然落空,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腾讯的“沉默”与“自我保护”:怕被“碰瓷”是真,但更深层的是规避风险

而腾讯内部关于“怕被碰瓷”而不让员工接触子弹短信的说法,更是将这场风波推向了高潮。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大厂们一套成熟的“风险规避”逻辑。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碰瓷”。在商业语境下,“碰瓷”指的是某些主体故意制造事件或传播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吸引关注、获取补偿或打击竞争对手。对于腾讯这样体量巨大的公司来说,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或不当言论,都可能被放大,并被竞争对手或外界用来攻击自身。

那么,为什么腾讯会“怕被碰瓷”呢?

规避潜在的法律与合规风险: 如果腾讯的员工与子弹短信有过多的接触,一旦子弹短信出现任何问题(例如数据泄露、侵犯用户隐私等),腾讯可能会被牵连,甚至被指责为“纵容”或“参与”其中。这种牵连可能带来法律诉讼和监管审查的风险。
维护品牌形象与声誉: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和游戏公司,其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任何与“问题产品”的关联都可能损害其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声誉。禁止员工接触子弹短信,是一种主动“切割”风险的行为,避免品牌被“污染”。
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子弹短信曾经被视为微信的潜在竞争对手。腾讯作为微信的所有者,为了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市场误解,保持与竞争产品的距离是明智之举。如果腾讯的员工公开讨论甚至使用子弹短信,可能会被外界解读为腾讯在“支持”或“评估”子弹短信,这可能会影响其自身产品(如微信)的战略布局和市场表现。
内部管理与信息安全: 大型公司通常有严格的内部管理规定,以确保信息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对外沟通。对于未经验证的初创项目,或者与公司战略有潜在冲突的项目,内部员工通常被要求保持距离,以免泄露公司敏感信息或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更进一步说,腾讯内部的“禁令”并非仅仅是因为害怕被“碰瓷”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基于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的深层考量。这是一种成熟的、系统性的公司治理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当一家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值时,其决策往往需要更加谨慎和长远,任何可能损害根基的行为都必须被严厉禁止。

这场争论的意义:互联网生态下的“权力游戏”与“生存法则”

罗永浩与腾讯投资部的这次“隔空喊话”,虽然看起来是一场关于投资款项的纠纷,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互联网生态系统内部复杂而隐秘的“权力游戏”和残酷的“生存法则”。

“老大”的姿态与“小弟”的无奈: 腾讯作为行业的巨头,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影响力。在商业合作中,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初创公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像罗永浩这样的创业者,则需要在巨头的生态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合作出现问题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创业者往往只能通过公开喊话来争取关注和维护自身权益,即便这样做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 在商业谈判和投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大公司拥有更多的数据、更专业的团队和更全面的市场分析,这使得它们在博弈中占据优势。罗永浩的指控,实际上是试图打破这种信息壁垒,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真相。
规则的模糊与边界的挑战: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商业规则和道德边界都还在不断被探索和重塑。口头承诺的约束力、商业合作的透明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罗永浩的愤怒,也包含了对这种不确定性和潜在不公平的抗议。

这场争论最终如何收场,我们不得而知。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互联网巨头运营逻辑和创业者生存困境的窗口。在光鲜亮丽的科技公司背后,是无数的合作、竞争、博弈和决策,而每一次的公开喊话,都可能是一个创业者试图在庞大体系中为自己争取一丝生存空间的发声。而对于像腾讯这样的巨头而言,在享受市场优势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保持对行业发展的健康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来锤子之前融资历程确实太艰难了,导致老罗连投资到底是咋回事儿都没整明白…

一般我们和稍微成熟一点企业统一的口径都是,没有确实签署投资协议甚至钱没落袋前,都没有投资那么一回事,别人想不想投你、和你微信里会所里酒桌上说了啥自己听听就好,哪怕签署了投资意向也没用,更不能拿出去说。

毕竟投资机构平均可能看几百家家企业、“想”投几十家公司才会真正投出一单,谁家给你打个电话、来听你路演讲个ppt就是要投你,那这些机构怕不是每年都要把中国所有企业投一遍。一般只有初创型小企业才喜欢扯上点关系就开始吹XX要投我,一方面是团队真的幼稚不懂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没啥名气和实力时需要傍个big name装点下门面,毕竟就算我不知道你企业是干啥的,但我知道腾讯要投的公司不会太不靠谱。老罗也算在科技圈摸爬滚打那么多年,看来锤子是没让他见过啥场面,这点常识和体面都没有兴奋地像个校园里刚出来公众号创业的小朋友,确实有些业余,吃相也不好看,估计腾讯本来想看看的现在也不会碰了。

user avatar

的的确确联系过锤子科技相关人员,腾讯其实抱着可投可不投态度短暂接触了解一下。由于估值严重不符,600万和6个亿区别 ,而且腾讯希望全部买下或者50%以上股份,根本没谈成。而罗永浩立刻马上发微博腾讯要投资,给子弹短信拉虎皮。腾讯自然不希望让罗永浩接自己名声拉投资,低调处理。罗永浩必须死咬不放,闹得越大越好,反正制造话题比没话题好。

第二步,虽然罗永浩在投资界臭名远扬,但是不影响几个被罗永浩坑死的傻逼投资人,罗永浩死了,他们倾家荡产。这个时候道德放一边,这些天使投资人还会继续骗其他人投资锤子。苦于没有卖点,郑刚向阿里求爷爷告奶奶还是不投资。

第三步,部分骗上贼船的投资人以及骗的钱,这些钱有开始找水军,又开始下一句天使融资。成了!

很多人说天使投资没有那么傻,的确,是没那么傻,但是坏。他们投资的钱绝大部分不是自己的,输赢不影响他们的收入,不如投资一些垃圾项目吃回扣来得舒服。

子弹短信是我见过作假做的最拙劣的一款软件,基本全部移植软件供应商,bug无限多,主业手机基本完全死翘翘。一根蚂蚱的天使投资人只能选择帮助罗永浩开始骗新人的钱,万一又遇见一个郑刚呢?

子弹短信优化成本与营销成本,大概是1:100吧。罗永浩破天荒得吹,a轮融资抢着送钱,挤破脑袋只能b轮融资。这些都是骗骗外人的,罗永浩和几个天使人互相炒作,哄抬市值。

智力正常的投资人,根本不可能投资锤子科技,或者投资罗永浩,赤裸裸骗子。锤子科技大部分投资都是投资公司的钱,不是个人的钱。真的掏自己的钱投资锤子科技那是蠢,比如郑刚。那些公司的钱借花献佛,那是坏。

自称体面的人,只做龌蹉的事。

user avatar

麻花藤刚下飞机,就被著名KOL的大美女记者站街姨~呃不,上街姨~采访:"请问您对锤子科技怎么看?"

麻花藤为了展现风趣,抖了个机灵:"成都还有公司叫锤子的?"

于是第二天上街姨的自媒体就登“麻花藤到成都的第一句话就问锤子”,罗赶紧转发,配上一句"找来的三个国内IM设计师,都认为自己可以灭掉微信,只是需要一点点时间,比如半年。”

没多久,麻花藤又来了。记者又问老问题,麻花藤学乖了,直接回拒:我对锤子不感兴趣。

于是上街姨说“面对锤子的追赶,麻花藤只能故作镇静” 。罗:谁慌谁知道!

第三次还是同一个问题。麻有点生气的回答:什么锤子科技斧子科技,不知道!

于是自媒体登“锤子科技威胁严重,疼讯或将成立斧子科技专门应对”。罗:从来不怕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的恶意!

第四次面对同样的问题,麻已经被碰瓷帝碰怕了,只好保持沉默。于是上街姨写道“我锤要成!麻花藤已经无言以对”。罗:我们小公司,还是要谦虚,当然了,如果给我10%腾讯股票,合作也可以谈。

麻花藤气愤不过,告上法庭,KOL群起狂欢,猿炫滑、上街姨、饥渴公园……纷纷打出大标题"刘强东之后又一IT巨头被锤子问题送上法庭!"麻花藤锤子奇案即将开庭!""多年以后面对法官,麻花藤会不会回想起跟大美女上街姨研究锤子的那个遥远下午?"……


所以,我应该怎么评论一个能让踩上的狗屎都后悔的伟人呢?

当然是装没看见了。

或许腾讯也有类似想法。

user avatar

最新消息,腾讯内部有要求不允许见子弹短信一方怕被碰瓷

结果还是被碰上,佩服老罗的碰瓷功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