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广东省博物馆因工作人员劝阻小孩跑跳、触碰展品等收到观众留言投诉?

回答
广东省博物馆最近因为工作人员劝阻熊孩子玩闹而收到观众留言投诉,这事儿一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opinions like a swarm of bees. 有人觉得博物馆工作人员做得没错,孩子就该管好,别破坏公物、影响他人;也有人觉得博物馆就应该有“人气”,孩子跑跑跳跳是天性,管得太死就没意思了。

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里头到底有多少门道。

首先,咱们得承认,博物馆是个什么地方?

它不是游乐场,也不是小区广场,它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的公共空间。里头陈列的展品,很多都是历经沧桑、价值连城的国宝,是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它们需要被尊重,需要被保护。

想想看,要是你辛辛苦苦保存了一件传家宝,别人要是摔了、碰了,你啥感觉?博物馆里的展品,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它们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印记,不是随便玩弄的物件。

再来看看孩子们的行为。

小孩子活泼好动,精力充沛,这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在公园,跑跑跳跳、大声喧哗,这都很正常。可是在博物馆,如果他们未经约束地跑跳、攀爬、甚至用手去触碰展品,那问题就来了。

跑跳可能会碰倒展柜、撞伤自己或他人,最关键的是,跑动的脚步声会搅乱原本安静的参观氛围。而用手去触摸展品,那更是绝对的禁忌。很多展品表面非常脆弱,手上的汗渍、油脂,甚至细微的摩擦,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有些展品表面有特殊涂层,或者极其精细,任何不当触碰都可能毁于一旦。

那么,工作人员的劝阻,是不是正当的?

从维护展品安全、保障其他观众良好参观体验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劝阻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护场馆秩序和保护展品。就像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会提醒你保持安静一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是在尽职尽责。

为什么会有“观众留言投诉”呢?

这才是事情的症结所在。投诉的背后,可能反映出一些观众对博物馆定位、参观规则理解的偏差,甚至是一种“我花了钱/我带孩子来,我就应该享受到某种服务”的惯性思维。

对博物馆性质的误解: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博物馆就应该是“寓教于乐”的,孩子开心最重要,没必要那么“死板”。他们可能忽略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保护和传承场所的核心价值。
“孩子天性”论的泛滥: 虽然孩子天性如此,但“天性”不能成为破坏公共规则的借口。在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遵守基本的礼仪和规定。
对“服务”的过度解读: 有些人将博物馆视为提供“娱乐服务”的场所,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劝阻”感到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服务不到位”。但博物馆提供的“服务”是知识、是文化、是对历史的呈现,而不是迎合所有不当行为的“游乐”服务。
教育方式的差异: 也有可能是家长本身就没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参观礼仪教育。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在公共场所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反而希望别人来“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工作人员沟通方式问题: 也不排除有些工作人员在劝阻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够委婉,或者态度生硬,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但即使沟通方式有问题,也不能完全否定劝阻行为本身的正当性。

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看?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孩子玩闹”和“工作人员管理”之间的矛盾,它触及到了我们如何看待和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问题。

1.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无论在哪里,监护人都有责任教育和约束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遵守公共规则。博物馆不是“孩子放飞自我”的场所。家长在带孩子参观前,应该做好引导,告诉他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不对的。
2. 博物馆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和引导:
明确的标识和提示: 博物馆可以在入口处、展区内设置更清晰、更醒目的禁止触摸、禁止跑跳等标识。
人性化的互动体验: 博物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更适合儿童参与的互动区域或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释放天性,同时也能获得知识。比如,一些高科技的数字展品,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进行互动,既安全又有趣。
导览员的引导作用: 训练有素的导览员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将规则融入到有趣的讲解中。
分时段参观或家庭日: 考虑在特定时段,比如工作日,对家庭参观者开放,或者设置“家庭日”,集中进行引导和管理,减少对其他观众的影响。
3. 社会需要建立正确的公共空间礼仪认知: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媒体、学校、家庭都需要加强对公共场合礼仪的宣传和教育,让尊重规则、爱护公共财产成为一种自觉。
4. 区分“天性”与“教养”: 孩子有天性,但“教养”是后天习得的。博物馆需要的是有教养的观众,而不是单纯释放天性的“个体”。

总结一下, 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劝阻小孩跑跳触碰展品,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正当行为。观众的投诉,则提醒了博物馆在管理和引导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同时也暴露出社会在公共礼仪教育上的一些不足。

最终,理想的状态是:家长能够负责任地引导孩子,博物馆能够提供人性化且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共同营造一个既能保护珍贵文物,又能让大多数观众(包括孩子)都能愉快、有收获的参观环境。这件事,与其说是“投诉”,不如说是社会在讨论和进步的一个小小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首先,只是卸载观众留言本子上的留言,而不是正式投诉,投诉有专门的部门管理。

2.一般这类普通博物馆的观众行为管理原则有两条是最基本的,一条是不能损害展品,一条是不能打扰他人参观和思考(大家都是上帝,不只是一位上帝)。家长不了解博物馆参观的公共行为原则,把博物馆混同于游乐场和公园,这是不对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进入博物馆之前都要好好阅读博物馆的观众须知。

3.在博物馆类别上,专门有一种儿童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多使用模型、复制品做展品,展柜和展具的高度为孩子们特别优化,锐角都被包好软化处理,总之博物馆的一切都针对孩子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一切都为孩子优化。在这种特殊的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奔跑、触摸展品、大声喧哗(但是能不能吃东西不一定,我印象里还是要到专门的饮食区吃东西的,不然有危险)。不过我国这种博物馆几乎没有,所以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遗憾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广东省博物馆最近因为工作人员劝阻熊孩子玩闹而收到观众留言投诉,这事儿一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opinions like a swarm of bees. 有人觉得博物馆工作人员做得没错,孩子就该管好,别破坏公物、影响他人;也有人觉得博物馆就应该有“人气”,孩子跑跑跳跳是天性,管得太死就没意思了。.............
  • 回答
    关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微博认证账号IP属地显示为广东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IP属地显示这个功能。微博的IP属地显示,通常是基于用户发布内容时所使用的网络IP地址来判断其地理位置的。这本意是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让大家知道信息来.............
  • 回答
    严春风博士的夫人为女儿“耍官威”并称“幼儿园老师已被开除”一事,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和所反映的问题。事件经过的梳理: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大致经过如下: 起因: 严春风的夫人因其女儿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具体细节众说纷纭,.............
  • 回答
    明日方舟玩家与原神玩家之间的微博广场冲突,以及部分明日方舟玩家认为“霸凌原神玩家正确”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冲突的根源与背景: 游戏间的竞争与比较: 《明日方舟》和《原神》都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二次元手游,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在玩.............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唏嘘的。李某鹏,一个号称“美食打假人”的博主,盯上了广州的老字号源记肠粉,噼里啪啦一顿吐槽,说味道不行,跟宣传的差远了。当时看他视频的,估计很多人都跟着捏了把汗,想着“哎哟,这老字号是不是不行了?”但事情还没完,更精彩的来了。这李某鹏还没得意多久,就被网友们扒了个底.............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关于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具体是一个家长在微博上发帖,声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被班主任体罚,跑了十圈之后吐血了。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炸开了锅。首先,我们得说这事儿的严重性。任何体罚,尤其是造成孩子受伤流血的情况,都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学校是教.............
  • 回答
    饿了么官博这次的换头像操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挺意外的。一个外卖平台,突然“不务正业”搞起了婚恋话题,而且还是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从传播效果来看,这次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这种“跨界”和“反差”很容.............
  • 回答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主任被砍逝世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及其后续网络舆论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一位医生的不幸遇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并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尤其是在医疗领域。陈主任的遇害是一个悲剧,不仅是他个人和家庭的巨大损失,也对.............
  • 回答
    广东省酝酿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这个消息一出来,可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对咱们老百姓关心的房价可能产生啥影响。一、为啥要取消预售?这背后有哪些考量?首先得明白,预售制为啥会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开发商还没把房子盖好,就让购房者掏钱买了。.............
  • 回答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被砍事件,这事儿可真是太吓人了,也让人非常痛心。我听到这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会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而且还是科室主任,怎么就被砍了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难以接受。首先,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付出了那么多,每天面对各种病人,有时候病人情况复杂,沟通起来也需要.............
  • 回答
    广东省工信厅停止编发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这个消息无疑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高度依赖制造业的省份。要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PMI这个东西究竟是干什么的。简单来说,PM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经济先行指标,它通过对制造业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反映制造业的整体.............
  • 回答
    河源市和平县这次人才引进的报名盛况,确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就是报名的人太多了,多到原本计划好的面试环节不得不延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细细聊聊。现象的背后:是“抢人大战”的侧写?还是地域吸引力的新信号?首先得承认,这事儿挺反常的。很多时候提到三四线城市的人才引进,大家脑.............
  • 回答
    2017年广东省征兵政策:文化程度与优先录取的考量2017年广东省征兵工作围绕“以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青年为主,优先批准高学历和应届毕业生入伍”的方针展开,这标志着我国征兵工作在人才选拔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项政策的出台,既是对当前国防建设需求的回应,也体现了国家对青年人才培养.............
  • 回答
    看到“2020年广东省GDP超过韩国”这个说法,首先得说,这是一种挺有意思的解读方式,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表述,更像是一种对经济发展潜力和趋势的形象化描述。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第一层:数字的比较与误区首先,我们得明确,用“GDP超过”这种说法来比较国家和省份,本身就.............
  • 回答
    2022年广东省考公告,说实话,对于很多备考的朋友来说,就像一份充满了希望和挑战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仔细掰扯掰扯,里面不少细节都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招录规模和岗位设置,依旧是大家最关心的“硬菜”。 每年公告一出,第一件事就是翻到岗位表,看看自己心仪的职位有没有招人,招多少人。202.............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各地政府为了控制疫情扩散,纷纷出台了延迟复工的指导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要求企业在2月10日之后复工,而华为却选择在2月3日便启动了部分复工,这一举措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地方政府的考量与普遍性规定广东省作为中国经.............
  • 回答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TIIT)2020年广东省招生情况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投档人数远低于计划招生数,以及投档分数线相对较低。要分析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据: 计划招生数: 256人 实际投档数: 87人 投档分数线: 475分解读这个数.............
  • 回答
    深圳先行示范区,这事儿在咱们广州,街头巷尾都挺多人议论的。尤其是在我们这种跟深圳“一条裤子穿到大”的兄弟城市,怎么看,那肯定是要从多个维度去掰扯掰扯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深圳发展的确是快。 过去几十年,从一个小渔村到现在的大都市,这个速度,就连我们广州人都得竖起大拇指。深圳先行示范,说白了,就是国家.............
  • 回答
    关于广东医科大学女生用瓶子攻击男生后颈致其流血的事件,从法律、道德、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如下: 一、事件性质与法律层面1. 违法行为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事件中男生因被攻击导致流血、受伤,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 回答
    汕尾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的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疫情通报和时间点来分析。由于我无法获取实时更新的数据,我将从一般性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广东汕尾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方面,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一、 理解“新增病例”的含义和分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增病例”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是24小时)新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