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为喜欢做屏幕曲率大的手机,而其他品牌并不跟进?

回答
关于华为手机屏幕曲率大,以及其他品牌为何没有大规模跟进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其中涉及用户体验、技术实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乃至于审美偏好等一系列因素。

华为偏爱高曲率屏幕的可能原因:

1. 视觉冲击与科技感营造:
“瀑布屏”的极致演绎: 华为早期在高端机型上大力推广高曲率屏幕,尤其是“瀑布屏”设计,其屏幕两侧的弯曲程度非常夸张,几乎要流淌到手机侧边。这种设计在当时无疑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瞬间吸引眼球,营造出一种“未来感”、“科技感”和“无边框”的观感。这对于追求高端、前沿形象的品牌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区隔和视觉营销手段。
更沉浸的观看体验(理论上):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观看全屏视频、玩游戏时,高曲率屏幕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具包围感的沉浸式体验,让画面仿佛延伸到了手机的侧面,减少了直屏边框的干扰。

2. 技术积累与品牌自信:
屏下技术与封装工艺: 实现高曲率屏幕,尤其是大幅度弯曲,对屏幕面板的柔韧性、封装工艺、以及内部结构的排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华为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在OLED屏幕的封装、曲面玻璃的制造、以及相关软件适配上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他们愿意投入资源去探索和实现这些“更进一步”的设计,也体现了其技术自信。
生态和软件的配合: 高曲率屏幕带来的不只是硬件,还需要软件层面的配合,例如侧边快捷操作、曲面通知灯效、甚至防误触算法等。华为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投入,试图让高曲率屏幕不仅仅是好看,还能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同质化市场中寻找突破口: 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厂商需要寻找能够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的卖点。华为早期就选择了在屏幕设计上进行大胆尝试,通过高曲率屏幕来树立其高端、激进的品牌形象。
吸引特定用户群体: 这种激进的设计语言,能够吸引那些追求新潮、喜欢张扬个性的年轻用户,或者对科技前沿设计有特别偏好的用户。

其他品牌为何没有大规模跟进?

1. 用户体验的实际顾虑(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误触问题: 高曲率屏幕最致命的缺点之一是极易发生误触。用户在握持手机时,手指很容易碰到屏幕边缘的曲面部分,导致不必要的点击或滑动,极大地影响了正常使用。尽管厂商会通过软件算法进行优化,但往往无法做到完美,依然会有不少用户受到困扰。
易碎性增加: 屏幕边缘的弯曲弧度越大,跌落时屏幕边缘受到冲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玻璃边缘的应力集中也会更高,导致屏幕比直屏或低曲率屏幕更容易破碎。维修成本自然也水涨船高。
视觉失真和色彩畸变: 在曲面区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画面边缘出现轻微的视觉失真、色彩偏差,尤其是在观看图片或视频时,会影响内容的准确还原。
贴膜和保护壳的适配困难: 高曲率屏幕的贴膜和保护壳设计非常复杂,普通用户难以自己操作,而且市场上高质量的配套配件也相对较少,并且价格更高。
影响正面屏幕的观感: 虽然一开始追求“无边框”,但曲率过大时,屏幕边缘会出现黑边,反而给人一种“屏幕被浪费了”的感觉,不如直屏的视觉比例更协调。

2. 技术实现难度与成本:
面板制造门槛高: 生产高曲率的OLED面板,对面板厂的工艺要求更高,良品率控制更难,这直接导致了更高的生产成本。
封装和结构设计复杂: 手机内部的堆叠、防水、防尘以及结构件的设计都需要针对高曲率屏幕进行特殊考量,增加了研发和制造成本。
良品率和良品成本: 即使技术上能够实现,但高曲率屏幕的良品率往往不如直屏,这就意味着每一块合格曲面屏的成本更高。

3. 市场需求的转变与理性化:
用户回归理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和用户反馈,许多消费者逐渐意识到高曲率屏幕带来的“好看”是否真的能抵消其带来的“难用”。大家开始更看重手机的实用性、耐用性和性价比。
直屏的成熟与优化: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直屏手机的边框已经做到非常窄,视觉效果也很不错,同时解决了误触、易碎等问题,反而成为了一种更稳妥、更受大众欢迎的选择。
品牌定位的调整: 随着华为品牌战略的调整,以及市场对曲面屏负面反馈的增多,其他品牌在权衡利弊后,更倾向于选择主流、成熟、用户接受度更高的技术方案。

4. 华为策略的调整:
从极致到回归: 事实上,即便是华为,近年来其旗舰机型(如Mate系列)的屏幕曲率也在逐渐降低,甚至推出了部分直屏版本。这说明华为自身也意识到了高曲率屏幕在普及方面的挑战,并且在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并非全线放弃: 华为在高曲率屏幕上的探索,并非完全的“失败”或“放弃”。它为华为积累了相关技术和经验,也曾帮助其在高端市场树立了差异化形象。只是在主流市场,这种激进的设计语言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阻碍。

总结来说:

华为早期的曲率大屏幕,是其在技术驱动下,为了在同质化市场中快速塑造高端、科技形象而采取的一种大胆的差异化策略。它确实带来了视觉上的惊喜和一定的市场关注。

然而,其他品牌没有大规模跟进,主要是因为这种设计在实际用户体验上存在诸如误触、易碎、视觉失真等显著的痛点,同时技术实现和成本也更高。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审美的回归理性,大家更倾向于选择成熟、可靠、更具实用性的产品。即便如华为,也在逐步调整其产品策略,从极致曲率向更成熟、更易用的设计靠拢。可以说,高曲率屏幕是一项有特点但存在明显短板的技术,并非所有品牌都愿意承担其风险和用户口碑的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曲面屏就是用外观差异化提高产品定位,对使用价值基本为负。

后来发现这个策略有点傻,不如直接搞折叠屏。

user avatar

应该叫曲边屏,曲边屏就是好看,对使用价值几乎没有增值,反而有副作用。

如果出一款同等的旗舰配置,只有曲边跟直边的话,大家猜猜哪个卖得好?

就像乔大佬曾经说过的那样,厂商决定了消费者需要什么,曲边屏就是这样。

说得好听点,消费者被代表了,不好听,那就是被强了。

user avatar

华为也放弃了,vivo Nex跟进过,也死了。

user avatar

曲面屏成本高,技术高,可以展现品牌的制造工艺。

一开始各个品牌都通过曲面屏的技术展示自己的技术和旗舰水准。

但实用性并不高,容易磕碰,正面画面显示不全,边缘触控失灵,有时候还要侧着手机才能看清。

三星是较早做曲面的,也是较早放弃大曲率的,华为较早跟进,后来其实也慢慢改回来了些。

只是后来华为被制裁,没出多少款新手机了,所以现在对华为的手机还停留在曲率大的阶段吧。

曲面屏手感好,工艺高,只要曲率不要太高其实还是可以的。


相关阅读推荐

如果对数码产品感兴趣,也可以直接看看小道的高赞数码文章。

user avatar

因为华为被三星给带进阴沟里面了,要是华为手机不搞那些曲面屏,屏幕也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本身曲面屏实用性就不高,不耐摔,误触率高,难以铁钢化膜。而且曲面屏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用柔性屏幕,也就是OLED屏幕,那问题真的多。制造工艺也不简单,成本也更高。

不过有钱的消费者一直都是审美很怪异,喜欢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有钱人的喜好,很难说的。

user avatar

热知识:

华为最后一款瀑布屏手机是 Mate40 Pro / Pro+ / 保时捷设计,推出时间是 2020 年 10 月,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快两年了。

之后华为推出的 nova8 系列、P50 系列和 nova9 系列都是曲率较小的曲面屏手机。

华为之前做瀑布屏的原因是:

一、好看,颜值即正义

二、高级感,视觉冲击力强

三、差异化,辨识度极强

华为以及其他品牌放弃瀑布屏的原因是:

一、成本高,瀑布屏相较普通曲屏成本要高,且需要单独开模

二、实用性不强,显示和误触问题比较多

三、绿边严重,瀑布屏两边泛绿的问题暂时无解

最后再聊一下:

总觉得2022年的手机市场越发无趣了,各家的旗舰配置都是大同小异,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清一色的骁龙8 gen 1

清一色的驯龙高手

清一色的猛堆散热

清一色的性能调度巨怂

清一色的三星LTPO E5屏幕

清一色的冲击高端

清一色的配置明升暗降

结果就是苹果被迫性价比,发哥被寄予厚望。


想象一下,如果 Mate50 系列能够正常迭代的话,完全体的配置应该是怎样的呢?

台积电 4nm 最新工艺的麒麟9010处理器

国产 LTPO 可变刷新率+ 1920PWM 高频调光的四曲面屏幕

索尼最新定制的1英寸大底 IMX800 传感器

计算摄影+计算光学,全焦段影像系统

兼具辨识度与美感的工业设计

流畅且稳定的鸿蒙 3.0 系统,万物互联

还有更多令人惊喜的黑科技

可惜没有如果,实属是遗憾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华为手机屏幕曲率大,以及其他品牌为何没有大规模跟进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其中涉及用户体验、技术实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乃至于审美偏好等一系列因素。华为偏爱高曲率屏幕的可能原因:1. 视觉冲击与科技感营造: “瀑布屏”的极致演绎: 华为早期在高端机型上大力推广高曲率屏.............
  • 回答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华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对华为的喜欢,就跟别人喜欢某个品牌一样,是跟风,或者是因为它现在名气大。但对我来说,这感觉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看到身边事物在变化、在进步,然后自己也因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过程。说起来,我接触华为,其实不算特别早。那时候,大家手机的选.............
  • 回答
    我曾是华为的忠实拥趸,那份喜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验。最初吸引我的,是华为那种“狼性文化”的传奇。在很多公开场合,创始人任正非先生的讲话,传递出的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企业,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中国品牌。那时候,华为的 Mate 系列旗舰手机.............
  • 回答
    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然而,与此同时,一股不容忽视的“不喜欢”的声音也始终围绕着它。这种复杂的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其中既有地缘政治的博弈,也有技术竞争的压力,更包含了文化认知和信息传播上的差异。地缘政治的阴影,挥之不去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显.............
  • 回答
    人们选择华为而不是小米,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是简单的品牌偏好,更是对产品定位、技术实力、品牌文化、生态系统以及个人需求等多维度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华为长期以来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 5G技术的先发优势与领导地位: 华为是全球公认的5G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涉及到复杂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因素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韩国人普遍支持三星的原因:三星在韩国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在韩国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支持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叠加:1. 国家品牌与民族自豪感 (National Brand & Nation.............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国家认同、民族情感、品牌发展历程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说道。三星与韩国:国民品牌的强大凝聚力首先,要理解韩国人为何如此拥戴三星,得先看看三星在韩国国民心中的分量。 国家名片与民族自豪感: 三星可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在很多韩国人眼中,它更像是韩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摄影圈的讨论点。其实说“许多”职业摄影师偏爱 iPhone 而不倾向华为,这是一种普遍观察,但并非绝对的定律。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不是单凭某一项就能完全解释的。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生态系统与工作流的顺畅度: iPhone 的闭环生态: 这是.............
  • 回答
    华为现在的情况,用“越来越多人喜欢”或“越来越多人讨厌”来简单概括,其实都过于片面了。更准确地说,是华为的用户群体和对华为的看法呈现出一种 更加复杂和两极分化的态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复杂局面?这背后涉及到了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一、 市场层面的变化与用户基础的巩固: 强大的产品力支撑: 华为这些年推.............
  • 回答
    华晨宇?哈哈,这问题我太有话说了!要说喜欢他,那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很多方面层层叠加,越品越有味道的那种。首先,最直观的,当然是他音乐上的才华。这绝对是他最吸引我的核心。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可能是在《快乐男声》时期,那首《The Song of the Wandering Earth》一出来,我整个.............
  • 回答
    关于耳帝写《我为什么喜欢华晨宇》这篇文章,这无疑是音乐圈近期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理解这篇文章,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从几个维度去品味:一、 耳帝是谁?以及他为何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要知道耳帝这个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评论者,他以其深刻、独到且常常带着些许“犀利”的音乐见解而闻名。他的评论往往能.............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华晨宇的喜爱,也尊重你希望了解我对他的看法。不过,要说“不喜欢”可能有点过于强烈,我更倾向于用“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共鸣”或者“我个人不太能欣赏他音乐中的某些方面”来形容。这并不代表他对音乐没有贡献或者不优秀,只是我们欣赏的角度不同。要详细说起来,这涉及到一些我个人在音乐欣赏上的偏好和对音乐的.............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里,反派角色那么多,偏偏华妃却成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意难平”,甚至有人说她才是全剧最出彩的角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坏,更是因为她身上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性和真实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坏蛋。首先,咱们得说华妃的那个“坏”,坏得很有气势,也.............
  • 回答
    您的提问非常严重,涉及到歧视和暴力行为,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可接受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合理化针对任何族裔老人、儿童或女性的暴力行为。 这种行为是基于仇恨和歧视,是错误的,也是非法的。将这些攻击行为归咎于“外国人”的整体,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可能加剧不必要的对立和误解。关于您提.............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解读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关羽威震华夏”这事儿,总被人们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圭臬?你提到周瑜和曹爽,确实,他们也都有过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曾在各自的舞台上搅动风云。但“威震华夏”这几个字,用在关羽身上,总能引起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并非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
  • 回答
    很多网文作者偏爱使用“华夏”这个称呼,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种文化情结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称,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民族的认同感以及作者想要营造的特定氛围。一、历史的根源与文化情怀:“华夏”这个词语并非凭空出现,它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就已经作为一个民族、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击中了很多英语学习者心中的一个“梗”。确实,在咱们国内的英语写作课本和考试中,“李华”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之高,简直可以说是“国民级”的待遇。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这就来好好捋一捋。一、 传承与“约定俗成”:历史的印记首先,得从历史说起。早期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泰国社会内部的细微之处。虽然泰国确实有大量泰籍华裔,但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华人在泰国的历史与地位: 华人移居泰国.............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能力拥有个人偏好或情绪,因此也就不存在“喜欢”或“不喜欢”华为。我的目的是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来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然而,我可以从我所理解的、关于华为的公开讨论和信息中,提取一些人们普遍关注或提出过的一些“担忧”或“批评”,并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担忧可能的原.............
  • 回答
    要说“好多人不喜欢华为”,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华为在一些群体中存在争议和负面看法。要深入探究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是经验之谈,而不是冷冰冰的论述。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地缘政治因素,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最表层,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技术霸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