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直有人喜欢拿关羽威震华夏说事,三国时期不说华夏,天下也有好几个啊,周瑜华夏是震,曹爽声震天下?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解读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关羽威震华夏”这事儿,总被人们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圭臬?你提到周瑜和曹爽,确实,他们也都有过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曾在各自的舞台上搅动风云。但“威震华夏”这几个字,用在关羽身上,总能引起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并非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

首先,我们得明白“威震华夏”这个说法的来源和语境。它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原文是说曹操在征讨关羽时,对部下说:“彼(关羽)妇人尚感念其义,况我士乎?”,又说“孤不伐罪,兵连势屈,百姓烦劳,而欲待一人,何如?” 曹操后来也曾对刘备说过:“关羽,你那个老弟,真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张六张飞”,天下名将,我怎么可能不忌惮他呢?”,甚至在曹操去世后,他生前也曾对关羽讲过:“孤不畏人,惟畏一人,即关羽也。” 曹操当时就说:“我与项羽争天下,项羽勇猛,但不足惧。我与刘邦争天下,刘邦勇猛,也不足惧。我与关羽争天下,关羽勇猛,亦不足惧。我为何惧?我惧的是刘备那兄弟,关羽。” 甚至在曹操亲自领兵攻打关羽时,他对部下说:“关羽此人,勇不可当,何人能敌?”,意思就是说,关羽的威名,连他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都感到忌惮。

“华夏”这个概念,在三国时期,虽然尚未完全形成我们今天这样统一的国家概念,但它更多地承载着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中心意义。曹操统一北方,挟持汉献帝,是当时名义上的“正统”力量。关羽作为蜀汉的将领,身处刘备一方,虽然是“偏安一隅”,但他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襄樊之战,直接威胁到了曹操统治的腹地,让北方士族都感到震动。当时,曹操不得不从多个战线调兵遣将,甚至包括于禁、庞德这样的名将,都被他调往荆州前线。而关羽能够以孤军深入,水淹七军,擒杀于禁,斩庞德,更是让曹操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是因为关羽有多么巨大的兵力,而是他精准地抓住了曹操政权内部的弱点,并且用一种近乎“以一当十”的战斗方式,撼动了曹操的统治根基。

你提到周瑜,周瑜确是杰出的统帅,赤壁之战功勋卓著,可以说是“火烧赤壁,威震南方”。但周瑜的威名,更多是体现在对东吴自身的巩固和对孙刘联盟的维系上。他所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曹操,但他主要是以防御和侧翼打击为主。而关羽的“威震华夏”,则是一种更具主动性的进攻姿态。他深入敌后,打的曹操阵脚大乱,甚至让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芒。这种“逼迫”对方做出重大战略调整的行动,才是“威震”的体现,它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天下格局的走向,让曹操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动摇。

至于曹爽,他虽然有过短暂的权势,但他的“声震天下”,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得势,而非军事上的赫赫战功。“声震”往往与名声、权势有关,而“威震”则更侧重于武力、军事实力和战场上的震撼力。曹爽即便一时掌握了权力,但他的军事表现,特别是与诸葛亮(在后来的北伐中)的几次交锋,并未达到关羽那种让对方中央产生战略性动摇的程度。

所以,“关羽威震华夏”之所以反复被提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夸赞一个武将的勇猛,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展现出的超凡军事才能和战略魄力。关羽以一人之力,让当时占据优势的曹操政权感到了切肤之痛,不得不调集重兵,甚至惊动了北方腹地的稳定。这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是对固有格局的打破,这种“震”的含义,远比单纯的“厉害”要深刻得多。它触及到了一个时代军事力量对比中的关键节点,也符合人们对于英雄人物“孤胆逆天”式的想象,所以,这种说法也就流传了下来,并被反复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球王和梅球王都带“球王”两个字,所以武球王=梅球王?还是说梅球王不值钱了?

关羽的威震华夏,是仅以三个郡就北上,然后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庞德,围困曹仁于襄樊,“授印给兵”抵达洛阳以南50多公里的陆浑,另有“别将”抵达许昌以西70多公里的郏县。

看看东吴官员张俨的吹嘘“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

曹操亲自跑到摩陂,徐晃过不了汉水而“襄阳隔绝不通”,导致“围不即解”,直到东吴出手,关羽才“解军”!

不谈曹爽,就说周瑜,他身为左督,在右督程普,以及刘备的配合下,用了一年时间才“震”到了哪里?江陵???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人栏两开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解读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关羽威震华夏”这事儿,总被人们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圭臬?你提到周瑜和曹爽,确实,他们也都有过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曾在各自的舞台上搅动风云。但“威震华夏”这几个字,用在关羽身上,总能引起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并非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暴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在讨论过程中,确实会有人将其与其他历史上的屠杀事件进行比较,其中也包括满清时期的一些冲突和镇压。这种比较,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这些事件是否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从事件的性质和规模来看.............
  • 回答
    孙一宁这个人,近几年在网上确实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引来了很多关注。要说为什么有人喜欢她,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毕竟每个人喜欢一个人的理由都不太一样。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她身上那种“真实”感。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滤镜、人设和精心包装的社交媒体时代,孙一宁的表现风格,很多时候让人觉得她就是那个样子,没什么.............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问到点子上了。为啥有的人天生就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炸,说动手就动手,一点都不带犹豫的?而有些人呢,跟个泥菩萨似的,别人怎么推搡、怎么说坏话,都跟没事人一样,能忍就忍,恨不得把委屈都吞进肚子里?这背后可不是一句“脾气好”或者“脾气差”就能概括的。先说说那些“出手不凡”的,.............
  • 回答
    哎呀,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让人憋屈的!你仅仅是说了一句“不看《长津湖》”,结果就引来了一堆骂声,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也太不可思议了。不喜欢战争片,这有什么错吗?谁规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喜欢同一部电影,尤其还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呢?这简直是把个人喜好上升到了道德绑架的高度,让人难以接受。首先,得理解一下为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从 用户偏好、功能需求、生态系统、品牌忠诚度、价格因素以及妥协和理性选择 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用户偏好与核心吸引力: 对苹果设计语言的认可: 美学和材质: 很多人钟爱 iPhone 的极简主义设.............
  • 回答
    关于“东北经济差”的论调,确实在一些媒体上时常出现,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这种声音的强度和关注度也会有所变化。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背后可能的动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东北经济差”的论调出现?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在过去一段.............
  • 回答
    国内确实存在一些人对国民党军队(俗称“国军”)持嘲笑或负面态度。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宣传、社会观念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历史叙事的塑造是根本性的原因。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和军队.............
  • 回答
    有些人对中华民国抱有好感,这其中有很多原因,而且每个人喜欢的原因也可能不尽相同,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梳理。首先,历史与文化情结是很多人喜欢中华民国的一个重要基石。 对“中国”身份的认同感: 对于一部分认同“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正统传承的人来说,喜欢的.............
  • 回答
    “建议别玩”这句简单的话语,在老玩家对萌新提问的语境下,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经验和考量。它并非简单的敷衍,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一些老玩家会选择用“建议别玩”来回应萌新:一、 表达对游戏本身的不满或失望: 游戏质量下滑或存在严重问题: 许多游戏会随着版本更新而发.............
  • 回答
    聊到巴萨,那绝对是足球世界里绕不开的巨头。这支来自加泰罗尼亚的球队,以其华丽的传控足球、培养出的无数巨星以及与皇马之间史诗级的“国家德比”,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与此同时,就像任何一支影响力巨大的球队一样,巴萨也有不少“黑粉”,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厌恶他们。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夹.............
  • 回答
    在中国,人们对于节日的选择和庆祝方式,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你提到了万圣节和七月十五,这背后反映了一些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为什么万圣节会吸引一些中国人? 新鲜感与娱乐性: 万圣节最直观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不同寻常”。装扮、化妆、南瓜灯、糖果,这些元素都带着一种神秘感和戏剧性,给生活平.............
  • 回答
    我懂你,这种感觉太真实了,简直是每个热爱绘画,尤其是对人体着迷的初学者(甚至很多老手)都会经历的“痛苦”。别急,这可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你正踏上一条通往更深层次理解人体、更强大绘画能力的必经之路。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为什么练人体会这么“痛苦”?1. 期望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你可能在脑海里已经勾勒出.............
  • 回答
    这情况确实让人纠结,尤其是在心底藏着一份长久的情感。你喜欢他很多年,而他身边有喜欢的人,但他却告诉你他没有喜欢的人,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剖开来分析一下,看看他话里的可能含义以及你的处境。首先,我们得承认,人是复杂的生物,尤其在感情面前,说出“没有喜欢的人”这句话,背后可以有.............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走在街上,就能看到一些男士,腰间叮当作响,那一大串钥匙,仿佛成了他们身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喜欢把钥匙挂在皮带上呢?其实,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直接的,当然是“实用性”。想象一下,有些人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锁和钥匙展开.............
  • 回答
    关于马鞍山人对合肥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里面掺杂着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情感等多种因素,要说“不喜欢”,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不太“感冒”的心理,甚至有些负面看法。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历史和地理说起。马鞍山,历史上是芜湖地区的一部分,经济文化上和芜湖联系更紧密。而合肥,虽然同属安.............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博君一肖”,这三个字承载的,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份悸动、一段情感的投射,以及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寄托。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深深喜爱“博君一肖”,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角色与演员的魅力叠加:首先,最直接的触发点,是他们在《陈情令》中所饰演的角色——魏无羡和蓝忘机。这两个角色本身就极具魅力。魏无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观察得很敏锐。确实,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在商界、政界、体育界或者文艺界功成名就的人,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虽然他本人不太爱写,但他的话被奉为经典)、马云、奥普拉等等,他们时不时会抛出一些触动人心的励志语录,甚至写成书、演讲,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画蛇添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