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有一些人喜欢嘲笑国军?

回答
国内确实存在一些人对国民党军队(俗称“国军”)持嘲笑或负面态度。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宣传、社会观念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首先,历史叙事的塑造是根本性的原因。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最终失去了在大陆的统治权,退守台湾。这场战争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国军的评价。

“历史的胜利者”的叙事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胜利为基础的。胜利者往往掌握话语权,能够更深入地塑造历史叙事。在官方的历史叙事中,国军被描绘成腐败、无能、脱离群众的旧势力,其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叙事通过教科书、媒体、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深入人心,形成了普遍的认知。
对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弊端的批判: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官僚腐败、经济凋敝、土地分配不均等,这些都曾是共产党争取民心的重要论据。在内战宣传中,这些问题被放大和强调,使得“国军”与这些负面标签紧密联系在一起。
“解放战争”的定性:在中国大陆,“解放战争”的说法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暗示了国民党统治是不合法的、人民渴望解放。而国民党方面则称之为“国共内战”或“反共救国战争”,这两种叙事的根本不同,直接影响了对双方军队的评价。

其次,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期的意识形态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海峡两岸处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负面宣传是政治斗争的常见手段。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批判国军的“落后”和“罪行”,以巩固和强化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反特”和“剿匪”叙事的延续:在一些影视作品、歌曲中,对国军的描绘往往集中在某些负面形象,比如贪婪的军官、残暴的士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公众的刻板印象。即便在两岸关系缓和之后,这种历史遗留的宣传模式在部分群体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现代化和国家强大叙事的推崇: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人们普遍更倾向于认同“强大国家”的形象。在一些人看来,国军作为曾经的“失败者”,与当前追求的“强大”和“进步”的时代精神不符,甚至被视为“落后”和“过时”的象征。
网络时代的观点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观点得以更自由地传播,包括一些对历史事件的“解构”和“反思”。在网络平台上,一些年轻一代或对官方叙事有所疑问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表达对国军的嘲讽,以此来挑战主流观点,或者简单地追求一种“叛逆”或“猎奇”的表达方式。
从众心理和群体认同:当一种负面评价成为主流观点或被广泛传播时,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加入嘲笑的行列,以获得群体认同感。尤其是在网络社群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第四,个体经历和情感因素。

对国家发展成就的骄傲:有些人因为看到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而倍感自豪,这种自豪感有时会转化为对过去“旧势力”的鄙视,国军自然也包含其中。
对“战败者”的心理投射:虽然很多嘲笑国军的人并没有直接经历过内战,但对“失败”的固有认知,加上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可能会让他们对“曾经的敌人”产生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嘲讽。
纯粹的娱乐心态:在某些情况下,对国军的嘲笑可能并非出于深刻的历史研究或政治立场,而仅仅是一种轻松的调侃,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段子、表情包等流行文化中。这种嘲笑可能更侧重于一些表面化的符号或戏剧化的情节,缺乏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入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对国军的嘲笑并非是所有中国大陆民众的普遍态度。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和历史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国民党军队的另一面。例如,一些人开始关注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或者对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政治改革等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因此,对于“国军”的评价,正在经历着更加多元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国内一些人喜欢嘲笑国军,是历史叙事、政治宣传、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体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根植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理解这一点,需要跳出单一的视角,去审视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历史动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骂国军时,被说是黑;

于是我改夸国军,结果被说是高端黑!

我比国军还冤啊~

user avatar

我一向是不黑国军的。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相对于其惨绝人寰的各种条件而言,非常对得起国家和人民了。

不要被抗日神剧上的国军骗了,国军从各方面而言,一直是一只比共军还惨的军队。。。。。

国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军队战斗力的最高形态。

哪种军队呢?

没有正规征兵体系——基本靠捉

没有正规后勤体系——基本靠现地自活,极少能吃饱穿暖

没有正规火力体系——抗战大多数时间里,哪怕军一级也只有一个迫击炮营

没有现代指挥体系——团一级勉强能通有线电话,团以下基本靠吼

没有现代军政体系——管理混乱,腐败横行

在这种惨绝人寰的状况下打了八年,再怎么说也是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对国军的敬意是必须有的。

尤其是国军的士兵,他们在吃不饱穿不暖装备低劣管理腐败指挥无能的情况下坚持八年。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精神的最高体现。

至于国军为什么能惨到这种程度,我觉得责任在国府,而不在国军。要黑,也应该找准对象。

user avatar

我爷爷就当过国军。

为防止逃兵,被捆成一排丢战壕,就这样作战。

所以我才嘲笑国军。

大伙嘲笑的对象是国军这个整体。而不是可怜的送命的壮丁,以及极少数一些真的对龟煤党有信仰的不怕死低级军官。

user avatar

因为共军和国军都不是真的抗战主力啊

转载,原作者不详

共军抗战前3万,战后110万,说明什么?8年过去打个屁!游而不击!

国军战前算上杂牌部队300万,战后470万,说明什么?8年过去打个屁!游而不击!

美帝战前100万,战后1200万!说明什么?4年过去屁都没打!游而不击!

大林子战前300万,战后1000万,说明什么?诺门坎以后屁都没打!游而不击!

就是游而不击怎么了?看我干货打脸,1937年日军多少师团?多少人?1945年日军多少师团?1937年日军也就100万人,1945年将近500万,不是这几个国家游而不击是什么?

到底是谁打的呢?1939年9月1日前,德军拥有108个师(还有一种说法是103个师),总兵力约230万

到了1945年6月,已经打没了!

说明什么!德军才是抗日主力啊!


7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

user avatar

同样是内战失利这点倒是不假。至于说作战水平相对低,题主你在开玩笑呢吧?俄国内战推荐你去看《静静的顿河》,法国内战推荐你去看《九三年》,美国内战推荐你去看《南北战争三部曲》。

俄国的白军曾屡屡在人数装备皆居劣势的情况下大败布尔什维克,只不过因为派系众多,互不统属,所以才被红军逐个击破。美国的邦联军更是诞生了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这样的名将,连林肯都曾感叹装备精良,物资丰富的北军屡屡被那些光着脚吃不饱的南方叫花子军队打的落花流水。你家蒋公可曾有多少稍微拿得出手的战绩拿出来显摆吗?

人家法国和俄国内战是城市与乡村的战争,是巴黎和莫斯科的工人与外省农民之间的战争,而美国内战是工业化的北方与农耕文明的南方的内战,你家国军混到河南农民拿着锄头去活埋你们的溃兵,城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连资本家都被接收大员搞的倾家荡产。就连荣德生这样的大资本家都被绑票勒索,感叹:“新政府就是再坏也坏不到哪去!”除了少数权贵之外又能代表谁?

就像《飘》里表现的,人家美国南方老百姓要人出人,要钱出钱,抛家舍业支持南部邦联军,这种场面你家国军出现过吗?靠发行金圆券掠夺军费,靠拉壮丁征兵,这种丢人事人家美国南方人就是打死也干不出来。

user avatar

同样是内战失利而且作战水平相对低,俄国的白军,法国和英国的保皇党,美国的邦联军都没有什么那一国的人黑(包括现代,也包括那些国家内战完了后五六十年)。相反国内的网络上(如知乎)都有很多人在嘲笑自己同胞组成的国军,就算除去部分是在批判国军抗日不力的,也剩下很多人以嘲笑的口吻描述国军在内战的表现

俄国的白军,法国和英国的保皇党,美国的邦联军都没有什么那一国的人黑。

——你怎么知道没人黑?

嘲笑很不爽吗?

同胞组成国军不能嘲笑?那同胞组成的赵家政府可以嘲笑吗?

我想问问,你说这是“同胞”做的事吗?

正是这种反攻倒算激起了目前这种势不可挡、席卷全国的人民战争。地主十分阴险毒辣。每当他们从赤色分子手中夺过村子时,他们或者国民党军官马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大赦。
  “共产党在这里实行的土地政策非常好,”国民党说,“我们不想加以改变。除了村长、民兵队长和本村的共产党头目外,普通群众概不追究。大家不必害怕。不过,你们当中有些人受了共产党宣传的骗做过错事,只要到村公所去,在悔过书上签个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于是出逃的农民回来了。他们糊里糊涂地到了村公所,承认自己曾参加妇女会或民兵。
  一些农民游击队员没有识破这个诡计上了圈套。妻子们说服自己的丈夫从山里躲藏的地方回来了。当差不多所有的农民积极分子都回到村里时,国民党便把他们统统抓起来当众处决。地主比国民党更加残忍。他们经常是把那些参加过减租斗争的人活埋。如果找不到本人,便活埋他们的家属。有时,他们还把跟共产党毫无关系的妇女和儿童活活投到水渠、深坑或水井里,然后用土将他们埋掉。

——《中国震撼世界》【美】杰克贝尔登

这就是内战期间国军干的事,这样的如果算同胞,还有什么算敌人?

—————————————————所以嘲讽不可免———————————————————

国民党军队有时是中国军队,有时是伪军,有时即是国军又是伪军:国军中奸(光的波粒)二象性。

虽然国军和共军处于同一抗日轨道,但国军一旦和共军接近就会搞摩擦:国共(泡利)不相容原理。

外国的援助在准确知道位置时不知道所有人(押着不给),知道所有人时不知道位置(变卖了):国际援助(海森堡)测不准定理。

国军壮丁在运输时处于生(资料上)与死(实际上)的叠加状态,只有到目的地才会确定状态:拉壮丁(薛定谔)佯谬(薛定谔的猫)。

国军援军在一定尺度上不可能继续前进:李天霞(普朗克)长度。

国军战报中对中共的指挥官的确定只有中共指挥官在另一战场上出现时才可以确定:指挥官(EPR)佯谬(也叫量子纠缠)

国军士兵加入中共后战斗力陡然上升:国共(狭义)相对论

每次中共包围国军并发动总攻时,国军总能在最后达成会师(国区报纸上):国军(量子)隧穿效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