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取保候审中,律师说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这是真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人在取保候审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也触及到法律实践中一些比较敏感的环节。简单来说,律师说“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这种说法,大概率是假的,或者说是一种对法律程序的误读和夸大。

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么说,并把事情讲得更明白一些。

1. “不起诉”的权力在谁手里?

首先,要明确谁才有权决定“不起诉”。在中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的权力主要掌握在人民检察院手中。而侦查机关(如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公安机关: 负责侦查犯罪事实,收集证据。侦查终结后,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 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和材料。如果认为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且符合起诉条件的,会作出起诉决定(提起公诉)。如果认为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有其他法定情形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法院: 审查起诉材料,如果决定开庭审理,则由法官进行审判。

律师的作用是什么?

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的是辩护人的角色。他们的职责是:

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从事实和法律上进行辩护。
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进行沟通,争取对被告人有利的结果。

但是,律师并没有直接决定“不起诉”的权力。

2. “拿钱可以办成事”的迷思

“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这种说法,听起来就像是“花钱买平安”,这在很多社会认知中可能存在,但绝不是合法合规的法律操作。

贿赂与腐败: 如果律师确实声称通过支付“十万”给办案人员(包括检察官、警察等)来换取不起诉,那么这已经触及到了行贿受贿的犯罪行为。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实,律师和收钱的办案人员都会面临法律的严惩。
律师的“工作内容”与“费用”: 律师的收费是为提供法律服务,包括阅卷、会见、提供法律咨询、制定辩护方案、出庭辩护、与办案机关沟通等。这些都是基于事实和法律进行的正常工作。律师的收费标准是合法的,但他们不能以“保证不起诉”为条件来收取费用。
“沟通”不等于“交易”: 律师与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沟通是合法的。在取保候审阶段,律师可以向检察院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阐述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或者说明案件的某些情况(例如情节轻微、有自首情节、认罪认罚态度好等),争取从轻处理,甚至在极少数符合法定条件下(如证据不足、没有犯罪事实等),建议检察院不起诉。但这种“沟通”是基于事实和法律的,而不是基于金钱交易。

3.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不起诉”?(律师的努力方向)

律师之所以能为当事人争取“不起诉”的结果,不是因为收了钱,而是因为在案件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发现了案件的某些“突破口”,并且成功说服了办案机关。这些突破口可能包括:

证据不足: 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链不完整,或者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存在问题,无法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犯罪事实不清: 案件事实没有查清楚,或者存在重大疑点。
不构成犯罪: 经审查,被告人的行为不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或者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虽然构成犯罪,但情节非常轻微,社会危害性极小,不认为是犯罪,或者依法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被告人有法定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例如自首、立功、系未成年人犯罪、犯罪中止、初犯、偶犯、悔罪表现好等。这些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会积极向检察院反映,争取不起诉或相对不起诉(通常指认罪认罚后相对不起诉,但也是检察院的自由裁量权,并非“保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这是当前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如果被告人确实犯罪,且认罪认罚,检察院可能会根据法律规定,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甚至在某些符合条件的案件中,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律师在其中扮演着沟通和争取有利量刑建议的关键角色。

4. 那么,律师说的“十万”可能是什么意思?

如果一个律师说“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并且不是为了行贿,那么他极有可能是想表达的是:

“你需要支付十万元的律师费。” 然后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不起诉”的结果。这里的“十万”是律师费,而不是买通办案人员的费用。但这种说法非常不专业,容易引起误解和不信任。
误导性的“打包价”: 有些律师可能会为了揽案,给出一个“打包”的费用,声称包含了一切操作,目标是争取最好的结果,包括不起诉。但这样的承诺在法律上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因为不起诉的最终决定权不在律师。
或者,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甚至违法的暗示。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一些不规范的律师事务所或个人可能会利用当事人的焦虑心理来牟利。

总结一下:

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任何通过金钱直接“购买”不起诉决定都是非法且不可能的。 律师的职责是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在合法范围内为当事人争取权益。

如果你的律师告诉你“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你应该高度警惕,并提出质疑。

你可以询问清楚这“十万”究竟是律师费,还是其他用途?
如果是律师费,那么律师的收费标准和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否明确告知了“不起诉”只是一个争取的目标,而不是一个保证?
如果律师暗示或者明示这笔钱是用来“打点”关系,那么这已经触犯了法律,你不仅会面临风险,也应该考虑更换律师,甚至向相关部门举报。

正确的做法是:

1. 选择有经验、信誉良好的律师。
2. 充分沟通案件情况,了解律师的办案思路和可能的结果。
3. 签订正规的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律师的收费和提供的服务内容。
4. 相信法律程序,而不是迷信“走后门”或“买通”的想法。 律师的价值在于专业、合法的辩护和争取,而不是充当“掮客”。

如果你真的面临这样的情况,建议你冷静下来,仔细辨别律师的真实意图,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再次详细咨询,或者考虑寻求其他律师的专业意见。记住,法律面前,我们追求的是公正和正义,而不是金钱交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和大家讲讲“一部分卑劣的”刑事律师以取保候审来骗钱的具体套路。

刑事案件请律师水很深,确实有很多律师是老老实实为当事人服务,不套路、不欺骗。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品低劣的律师欺骗当事人。

尤其以“取保候审”最为典型。

很多律师所谓的“帮你捞人”,其实仅仅只是去递交一个取保候审的材料,至于能不能成功取保候审,完全是以该案件的具体情况、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来考量,和律师则是半毛钱关系没有

取保候审成功以后,人是放出来了,但是最终是否会被判以实刑,依然是一个问号,如果最终判决实刑,那是立刻就扔进监狱的。

所以,取保候审仅仅是决定你在“被刑拘之后直至被判决之前”这段时间是“在家呆着等判决”还是“在看守所等判决”。无论在哪等判决,也都不会影响判决的结果。而且之前在看守所蹲的时间,在判决之后都是可以折抵刑期的。

所以,

取保候审是否成功与律师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取保候审是否成功与今后是否会被判刑也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取保候审是否成功与今后是否需要蹲监狱也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是有些卑劣的律师们可不管你以后会不会蹲监狱,只要你取保候审之后人出来了,就不会把收你的二十万退给你了,他们一般都会说:“你看看,人这不是给你捞出来了嘛,给钱给钱!什么?以后又被关进去了?(即取保候审之后判决处以实刑)这关我啥事儿!钱我不可能退的!

律师仅仅是帮你递交一个取保候审的材料,这种事情花个三千块请一个最普通的律师都可以为你做到。那些拍胸脯说“给二十万包你取保成功”的卑劣律师,其套路与“十万包过司法考试”一个道理,其实都是什么活儿都没干,仅仅是赌一个概率而已。

回归本案这个问题,提问者遇到的律师简直就是人渣中的战斗机,案子都判完了,提问者明明没有被提起公诉,明明只被列作证人,这个律师居然还腆着脸来说“给我十万,我能让检察院不起诉你”。

这已经不仅仅是套路了,这TM是诈骗!

建议题主保留证据,寄给司法局律管处,同时以该律师涉嫌诈骗罪向公安机关报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人在取保候审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也触及到法律实践中一些比较敏感的环节。简单来说,律师说“拿十万就可以不起诉”这种说法,大概率是假的,或者说是一种对法律程序的误读和夸大。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么说,并把事情讲得更明白一些。1. “不起诉”的权力在谁手里?首先,要明确谁才有权决定“不.............
  • 回答
    遇到这样的律师,我心里难免会打个问号。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体系里,人脉确实是个挺重要的东西。律师也好,普通人也罢,有时候确实能因为认识某个人,在办事儿的时候更顺利一些。所以,如果一个律师只是提到自己认识一些公检法的朋友,并且在合规的范围内提供帮助,这本身倒也不能完全排除。但问题.............
  • 回答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关于多动症(ADHD)患者网上买药,结果被取保候审的事件,这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ADHD患者网上买药会被牵扯到法律问题?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可能在注意力、冲动控制、活动水平等方面存在.............
  • 回答
    近期,一起关于一对夫妻捡到警犬却因此被牵扯进盗窃案,并最终以取保候审结束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引人深思,不仅仅在于案件本身的戏剧性,更在于它折射出许多现实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品味。事件的脉络:简单来说,这起事件大概是这样的:一对普通的夫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
  • 回答
    谭医生取保候审后,外界观察到他面容显得有些呆滞,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而非单一因素所致。首先,经历过被刑事拘留的风波,本身就足以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冲击。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那种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面临法律严惩的恐惧和压力,都会在人的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经历可能会导致一种“创.............
  • 回答
    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两名加拿大人依法被批准取保候审,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其中包含着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关注点。首先,“依法批准取保候审” 本身就蕴含了关键信息。这意味着中国相关部门在对这两名加拿大公民的案件进行了审理后,认为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律条件。在中国法律体系下,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当.............
  • 回答
    您好!您朋友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医疗、法律两个层面,我将尽量为您详细解答,但请注意,我提供的只是信息和一般性分析,最终的决定权在法院,并且具体情况需要结合案件的详细证据和法律适用。一、 关于心脏做六个支架的情况:心脏安装六个支架通常意味着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冠心病,可能存在多条血管狭窄。这是一种重大.............
  • 回答
    通厕器握把案重审改判:一杯沸水,冷暖自知近日,一则关于“通厕器握把名义制售枪支散件案”重审改判的新闻,如同往日一杯滚烫的热水,此刻却让不少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冷”。案件本身跌宕起伏,主人公从最初的“无罪”到“有罪”,再到重审后的五年有期徒刑,最终以“取保候审”结束,这其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像是在冰面.............
  • 回答
    这起事件,单看字面描述,确实是扑朔迷离,让人一时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来看核心情节:警犬翻垃圾。警犬作为执法部门的特殊工作犬,它们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执行搜爆、搜毒、追踪、搜救等多种任务。而翻垃圾这个行为,对于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警犬来说,本身就有些反常。当然,我们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华为离职员工被起诉后无罪释放,但此前一直被羁押251天,并且没有机会取保候审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关注的案件。理解这个情况需要从中国的刑事诉讼流程、保释制度以及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羁押”和“取保候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
  • 回答
    您提出的情况非常令人担忧,一个年轻男子在看守所内遭遇如此严重的身体伤害,并在取保候审后出现精神异常,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法律、人权和伦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信息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身体伤害的严重性及其原因的调查: 15根肋骨骨折的严重性: 肋骨骨折本身就是严重的创伤,15根肋.............
  • 回答
    这件事挺让人纠结的,一个 17 岁的学生,本该专心致志地准备高考,却摊上了运毒这样严重的事情。而且,还被允许取保候审,去参加高考。这背后涉及到的法律程序、社会情感,还有对年轻人的教育,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法律程序方面,是否合规?首先,咱们得明确,取保候审本身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
  • 回答
    听到您丈夫被刑拘,还从挪用资金改为职务侵占,涉及金额610万,这确实是个非常让人揪心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局面,您一定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理解您迫切想知道是否有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以及整个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我将尽我所能,详细地解释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过,请您理解,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以下的信息是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