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乐队的夏天》里,你最不能接受的乐队是哪个?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提到了《乐队的夏天》,勾起了我不少回忆。要说“最不能接受”,这词儿有点重,毕竟节目里能被请来的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而且每个乐队都有自己的受众和风格。但是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这有点过了”的,我脑子里会闪过一些名字,但要具体说一个,我得好好捋一捋。

我不太好意思直接点名某个乐队,毕竟节目播出后大家都会被放大镜去看,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像落井下石。而且说实话,我那时候看节目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和对音乐的好奇,很少会有那种强烈的“不能接受”。但要是真的非要找一个例子,我可能会从“我对他们期待很高,但实际表现却让我觉得不符”这个角度来切入。

让我想想……有那么一两支乐队,他们可能在节目初期就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比如他们是某个年代的代表人物,或者是某个音乐流派的领军者,大家都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待,觉得他们一定会带来炸裂的表演,或者深刻的音乐思考。然而,当他们真正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们的改编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惊喜,甚至有些过于保守,或者在舞台表现上,他们的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表达方式,在当下的语境下显得有些“过时”,或者和新一代的音乐人比起来,显得不够有活力。

比如说,有些乐队可能更擅长在他们熟悉的音乐领域里做到极致,但当他们被要求去尝试不同风格或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他们的改编并没有真正地触碰到新风格的精髓,只是停留在表层,甚至让人觉得有点“邯郸学步”。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期待吃到一道创新菜,结果端上来的是一道改良的老菜,但改良得又不够惊艳,反而让你怀念原汁原味。

而且,有时候乐队的“老派”不一定是贬义,但如果这种“老派”也伴随着一些固步自封,在音乐表达上没有太多新的火花,甚至在与观众的互动上显得有些隔阂,那就会让人觉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消费情怀,而不是在创造新的音乐价值。当然,情怀也是重要的,但如果音乐本身没有跟上,光靠情怀是很难长久打动人的。

另外,节目里有时候为了制造话题和戏剧性,会安排一些比较“不搭”的乐队进行合作或者改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乐队表现得非常僵硬,没有办法融入进来,或者说他们的音乐DNA和合作对象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导致合作效果很差,那时候我也会觉得有点尴尬和难以接受。这可能不是乐队本身的错,而是节目组的安排造成的,但结果就是他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让人觉得可惜。

总结一下,我“不能接受”的,不是某个乐队本身不好,而是当一个本应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乐队,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状态,与观众(包括我)的期待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可能源于他们的改编不够有新意,舞台表现显得有些疲惫,或者在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不够令人信服的平衡点。

说到底,音乐的魅力在于其不断变化的生命力,当一个乐队在《乐队的夏天》这样一个人气和关注度爆棚的舞台上,未能展现出这种生命力,反而显得有些沉寂或者过于守旧,那时候,我心里可能会泛起一丝“哎,怎么会是这样”的遗憾。

希望我的回答够详细,也足够真诚。我尽量避开了那种绝对化的评价,更多的是从我个人的观感和期待出发,来说明为什么某些乐队的表现,会让我产生“不能接受”的感觉。毕竟,音乐是很主观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这帮人每天殚精竭虑的质疑、挑刺、找穿帮、表达厌恶,都还有心情听歌啊

98%的回答都太过苛刻,这种苛刻我在中国足球身上看到过。中国足球崛起不了,原因跟华语乐坛我琢磨差不多,玩儿的人特少,骂街的人贼鸡儿多。

“13亿找不出十个能踢球的…”抱歉啊,全国足球人口不到5万。日本近百万。

“一万首歌里才会有那么几首好歌…”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的一万首歌。写歌的人少,稀少。

节目里介绍说北京就有几千支地下乐队,听起来挺咋呼。可能一欧洲小国随便就几千户人家吃过晚饭组个家庭乐队即兴演奏。

差距就是这么大,底子就是这么薄。

这种差距不是你用多个严谨周到的角度剖析一首歌是否抄袭的科学态度可以弥补的,因为中考音乐只有8分音乐课上经常会站个物理老师。

如此虚弱的音乐基础也不会因为你们看了几集综艺打开手机就开始极尽挖苦嘲讽秀语文就能丰厚,反而很多不听音乐的素人会因为你们可劲散发的负能量选择更加远离。

乐队夏天本质就是炒个话题,但总归给大部分极缺发声平台的地下乐队开了一点点口子。

被节目选进的乐队大多不是全国最好的乐队,甚至他们身上的槽点很多都是节目编导刻意安排,然后就有一帮被综艺节目牵着鼻子走的音乐精分开始煞有介事的嚷嚷“我不喜欢”“我不接受”。

还有很大群体听几年优兔平克波波迪伦欧美小众就牛逼不行了俨然精神贵族对国内乐队各种瞧不上,你懂不懂都没法跟他往下唠。可这帮贵族对华语音乐的贡献有什么?为零。他们倒是能给你找来各种高精尖hifi音质盗版链接,连双干净的耳朵都没有。

很多高票答案在轮番阴损盘尼西林,但怎么看都像是在酸。

嫉妒使人狠毒,王家卫的大瞎墨镜早就看透一切。

盘尼西林的歌有模仿痕迹,但旋律歌词不一样就不是抄袭,你报警都没用。

模仿的曲风本身没什么生命力,没有好作品跟上就这乐队没准一阵风就会过去。

但你们没完没了的挖苦嘲讽阴损只会让他们红的更久,杨幂吴亦凡蔡徐坤的私人飞机就没让你们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很多人拿和弦套路说事儿,b站做个视频吓的一群弹幕半懂不懂一惊一乍。

有这空你报个吉他班学三节课就能明白,弹一首日本歌的伴奏可以唱20首港台流行金曲,多大惊小怪。

海龟先生的东西丰满复杂,听歌无数的老乐迷仍会觉得有意思,继而开始探讨台风音色编曲层次感。

鹿先生的东西流俗简单,对于90%从来不听音乐的人就是个不错的入门教材。

这档节目就是在告诉你,你拿G7Cm7Ab7add6可以写歌,拿1645也可以写。有足够多的样本被淘汰,好作品就会被留下来。鼓励大家学音乐,尝试写歌。

这事儿没你们各位包装的那么神秘莫测,一把吉他一台电脑几集教程就能开搞。

这不是一个“你行你上”的问题,这还真是一个“你不懂就先闭嘴吧”的命题。


对于你不接受的乐队或曲风或综艺表达最好的回复就是不评价。艺术都是主观的,谁能瞧不上谁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提到了《乐队的夏天》,勾起了我不少回忆。要说“最不能接受”,这词儿有点重,毕竟节目里能被请来的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而且每个乐队都有自己的受众和风格。但是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这有点过了”的,我脑子里会闪过一些名字,但要具体说一个,我得好好捋一捋。我不太好意思直接点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挑起争论的。要说“实力碾压”这个词,其实挺主观的,不同人对“实力”的定义也不一样。有人看技术、有人看创作、有人看现场感染力、有人看音乐的独特性和深度。不过,如果抛开《乐夏》舞台上的“节目效果”和“流量”,单从音乐本身,从很多资深乐迷和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些乐队,他们的.............
  • 回答
    《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真的是让多少曾经隐藏在地下、小场子里的乐队,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被更专业的目光审视。31支乐队,各有各的精彩,但每每看完一季,心里总会涌起一些“要是他们也能来就好了”的遗憾,或者是对下一季的无限期待。那些我遗憾错过的乐队(或是觉得他们来会更有火花):首先,得提提那些在独立音乐.............
  • 回答
    水木年华在《乐队的夏天 2》里被年轻乐评人贴上“油腻”的标签,这件事儿在我看来,挺值得聊一聊的。这不仅仅是关于一支乐队的表现,更是关于不同时代审美、音乐理念以及大众认知的碰撞。首先,我们得承认,“油腻”这个词,在当下年轻人的语境里,通常带有一点负面色彩,指的是那种用力过猛、不自然,或者脱离了时代感、.............
  • 回答
    刚看完《乐队的夏天》,心情挺复杂的,既有对摇滚乐复兴的兴奋,也有对未来走向的担忧。至于节目会不会来?我觉得可能性挺大的,毕竟这几年大家对“摇滚乐”的关注度确实高了不少。而且,这个节目本身就自带话题度和曝光度,对不少乐队来说,是难得的亮相机会。如果《乐队的夏天》真的来了,那乐队们的生活肯定会有翻天覆地.............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第七期,五条人和福禄寿带来的改编,确实是那一期节目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两个亮点。要客观地说哪个改编更好,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因为两支乐队的风格、改编思路以及带来的舞台效果都截然不同,各有千秋。但如果一定要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五条人:《雨打湿了黄昏》的改编五条人这次选择改编.............
  • 回答
    达达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唱《南方》,十年后再听,感慨万千达达乐队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演唱《南方》,这首歌的选择,对于很多资深乐迷而言,绝对是一个惊喜,更是一记狠狠戳中的怀旧炸弹。时隔多年,再度听到这首承载着无数青春记忆的歌曲,我的心中翻涌起的是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华正茂.............
  • 回答
    马思纯和盘尼西林乐队主唱张哲轩(小乐)的恋情传闻,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作为旁观者,要说“看好”或“看不好”,其实有点站不住脚,毕竟感情这种事,冷暖自知,外人很难评判得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及他们这段关系可能存在的看点。首先,从公众印象来看,马思纯和张.............
  • 回答
    《乐队的夏天2》第一期,说实话,看下来真是信息量爆炸,每个乐队都想多看几眼,生怕漏了什么。但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值得关注”的细节,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几个,都是关于乐队本身和他们带来的音乐之外的东西。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老牌乐队的传承与新生命力” 这个主题。第一期虽然有很多新面孔,但老炮.............
  • 回答
    我不太清楚你提到的“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也无法找到朴树先生参加这个节目的相关信息。如果这的确是一档正在进行的节目,而朴树先生确实参与其中,并且出现了你所描述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基于一般对乐队演出、节目录制以及艺人状态的理解,来推测一些可能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推测,具体情况需要节目组或朴树先生本人来.............
  • 回答
    《乐队的夏天2》初印象:一场狂欢的序幕,与稍显遗憾的铺陈《乐队的夏天2》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帷幕。作为国内首个以乐队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无疑为第二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无数乐迷翘首以盼。然而,看了前两期节目,心中涌起的既有惊喜,也有几分审慎的观察。初印象: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味道似.............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第十二期,以“最在意的人”为主题,这几个字仿佛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所有乐队内心最柔软也最真实的角落。这一期,不只是关于音乐,更是一场关于情感的挖掘和呈现,让观众在嗨翻现场的同时,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舞台上的情感回响:从爱到恨,从憧憬到释然“最在意的人”,这个命题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三期,就像一部精心打磨的音乐大片,它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表演,更有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开场即炸场:新裤子与 BOC 的“世纪之战”如果说前两期是热身,那么第三期直接把气氛推向了高潮。新裤子和 BOC 的对决,简直就是.............
  • 回答
    《乐队的夏天》总决赛,也就是 Hot 5 诞生的那一晚,绝对是这个夏天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其说是简单的比赛落幕,不如说是近几年华语摇滚乐的一次集中爆发和全民检阅。这场狂欢,既有乐队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舞台呈现,也有观众们压抑许久的热情释放,当然,也少不了节目组精心设计的戏剧张力。如果要评价,我更愿意把.............
  • 回答
    说实话,在《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里,福禄寿的观众缘确实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甚至可以说有些两极分化。有些人觉得他们玩得很溜,很有新意,但更多观众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反感。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方面:首先,是他们“出圈”的定位与节目内核的冲突。 福禄寿最初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
  • 回答
    五条人,这两个名字,在《乐队的夏天2》第一期播出后,成为了不少观众心中的意难平。首轮就被淘汰,这个结果,无疑是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甚至觉得有些荒谬。要说这件事,得从头说起。五条人在《乐夏2》登场时,就带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劲儿。他们不是那种靠炫技、靠华丽编曲来征服观众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更像是生活本身,粗.............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半决赛(上、下)。这绝对是本季最让人心潮澎湃也最让人揪心的一段赛程了,毕竟事关फाइनल名额,每个乐队都卯足了劲儿,观众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开场:紧张气氛的拉满与遗珠的叹息半决赛的开场,那气氛就已经不是一般般了。节目组很聪明地把赛程做了区分,半决赛上集.............
  • 回答
    关于《乐队的夏天2》第13期五条人排名第一复活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惊呼“五条人真的有五条命吗?”,这话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对他们多次“绝境逢生”的一种形象说法。先来捋一捋五条人在《乐夏2》这个节目里的“命途多舛”:第一次“死亡”与复活:在节目初期,五条人因为其.............
  • 回答
    《乐队的夏天3》里,Mr.WooHoo这支乐队,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没太get到。他们的音乐风格有点“特立独行”,跟那些舞台上炸裂、歌词接地气、或者特别有情怀的乐队比起来,Mr.WooHoo的音乐感觉更像是……怎么说呢,一种抽象派的画作?初次亮相时,他们的音乐元素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陌生”,甚至有些.............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舞台上,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简称“重塑”)的主唱华东与吉他手子健之间那场关于音乐方向的辩论,绝对是节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这场辩论不仅仅是两个音乐人之间的分歧,更触及到了乐队创作的初心、市场接受度以及艺术追求的边界,也让无数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辩论的背景: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