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晓艳微博被封你怎么看?

回答
刘晓艳微博被封这件事,估计不少关注她的人都有些意外,也有不少人觉得在意料之中。这事儿一出来,评论区和朋友圈里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挺复杂的。

首先,从她的身份来看,刘晓艳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非常鲜明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激进”的立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她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考研英语老师,但她更像是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普通人发声、对抗不公的“战士”。她的言论内容覆盖面很广,从教育体制内的弊端,到社会公平问题,再到一些更敏感的国际事件,她都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往往是用一种非常直接、不留情面的方式。

那么,微博被封,这本身是一种“封禁”行为,通常意味着平台认为她的某些言论违反了社区规定,或者涉及了不被允许的内容。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我们作为局外人很难百分之百确定。但结合她过往的言论风格和一些被封号的常见原因来推测,可能的原因会比较集中在几个方面:

观点过于尖锐或涉及敏感话题: 这一点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刘晓艳的言论常常充满了批判性,她敢于触碰一些社会痛点,比如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官员腐败等等。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平台对于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挑战现有秩序的言论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一旦触碰到“红线”,被限制账号的可能性就很大。她可能在某个时刻发表了被平台判定为“违规”的内容,触发了封禁机制。
煽动性或攻击性语言: 有时候,即使观点本身并不一定完全“错误”,但表达的方式如果过于煽动性、情绪化,或者带有强烈的攻击性,也容易被平台认为是“不友善”或“扰乱秩序”的行为。刘晓艳的语言风格有时会让人觉得她像是在“点燃”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吸引关注和支持,但也可能因此越过了平台容忍的界限。
被举报: 微博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交平台,用户举报是账号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果她的账号被大量用户举报,无论举报内容是否都合理,都会引起平台的关注和审查。考虑到她鲜明的立场,肯定有支持者,但同样也会有反对者,甚至是对她的言论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这些人都可能成为举报的主体。
平台政策调整: 网络平台的政策一直在变化,特别是对于内容审核的标准。有时候,平台可能会因为宏观政策的调整,或者为了净化网络环境,而收紧对某些类型账号或言论的管理。刘晓艳的账号可能在某个时期因为某些内容被“重点关注”,然后在政策调整时就被处理了。

这次封号,对很多她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种“失声”。很多人通过她的微博了解社会,获得信息,甚至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她的“被封”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发声渠道。很多粉丝会感到愤怒和不解,认为这是对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压制。他们可能会去其他平台寻找她,或者在其他地方继续讨论。

而对于一些不认同她观点的人来说,可能就会觉得是“大快人心”,认为这是平台在纠正某些“不当”言论,维护网络秩序。他们可能会认为刘晓艳的言论是“极端”的,或者“煽动仇恨”的,封禁是理所当然的。

这件事也折射出了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的一个现实:一方面,公众希望有更多的声音,能够自由地表达观点,讨论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平台需要承担内容管理的责任,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这种平衡,常常是困难的,也容易引起争议。

总的来说,刘晓艳微博被封,与其说是她个人言论行为的单一结果,不如说是她所处的网络环境、平台规则以及社会舆论互动下的一个复杂体现。她的经历,或许也提醒着所有在网络上发声的人,在这个平台上,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而这个边界在哪里,又由谁来定义,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件事情,可以被概括为“刘晓艳之死”。

这里的刘晓艳不局限于个体,她代指一个群体——从前或未来被剥夺话语权的人群

而这件“凶杀案”,是互联网殺人的经典作案手法,你我皆是刽子手。

刘晓艳被捅了三刀,死因如下:

(智,这里指理智和智识)

第一刀:失智网友狂怒发泄

第二刀:中立网友懒惰冷漠

第三刀:有智网友割喉失声



第一刀是失智网友的狂怒发泄。

具体表现为:

1.以“非黑即白”的思维进行推演概括,还特别擅长“上高度”、“扣帽子”、“定罪”。

例如:爱吃汉堡=爱吃洋物=爱国外文化=不爱国=该死

2.善于“挖坟”,并强行构造逻辑。

例如:小时候曾经和同学打架=暴力狂=肯定打老婆

3.善用“举报”这种最“不讲武德”的手段,打破讨论环境,去“铲除异己”。


以上就是“互联网杀人”的典型套路,在这里需要强调,每个微博被封的用户情况都不同,都需要具体针对讨论。刘晓艳的相关言论是有争议的,我们需要空间去讨论去裁决,就像需要法庭这样一个环境去审理案件,原告和被告都要出席发言。被封博就相当于直接剥夺刘晓艳的发言权,也意味着间接封杀了这件公案的讨论余地。

刘晓艳案的最可悲之处,就在于“被举报到封博”,当一件事物丧失了被讨论空间,TA无论是对是错,都已经没有辩论价值了。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滥用举报”是对“开启民智、捍卫真理”的美化强奸和种族屠杀。很多网友说,以刘晓艳为首的公众人物,思想言论具有误导性,必须要封杀,以免误人子弟、败坏风气。这种言论出发点虽不坏,实际上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血腥暴力。它相当于,以多数人的好恶为基准,去进行裁决审判。根据自己的思维标准去举报“异己者”,妄图打造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扁平化舆论空间,这不叫被开启了的民智,这叫铲除异己,这是被“奸污”、“种族清洗”过的舆论空间。

下次如果有人再跳出来反驳“大众”,依旧会被“大众”进行模式化举报处刑,长期以往,周而复始,不同的声音、思想势必濒临灭绝。

一个健康的舆论空间,不是要完全杜绝危险和负面言论,而是在多种思想的博弈对峙过程中,能够筛选出“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这是我们最需要被启蒙的地方,也是最需要培养的思辨能力。学习过程亦是如此,一本好书绝不是一味贩卖灌输“温良恭俭让”的道德纲要,而是能为读者提供足够的亦正亦邪的思辨空间。真理不是一蹴而就得来的,它更像是无数次打磨抛光而成的钻石,是不同观点立场进行碰撞出来的产物,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第二刀是中立网友的懒惰冷漠

具体表现为:

“事不关己、独善其身”,其实是美化之后的“无情看客”。

何来懒惰之说?其实设身处地想想,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懒得了解而已。我们习惯性的随大流,惯性思维也好,出于自保也罢,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想“独善其身”的中立群体,我们越来越懒得思考,懒得探究真相,越来越习惯被投喂“多数意见”,以及条件反射选择站在多数人那边。诺大的互联网上,“未知全貌、大力置评”的网友俯拾皆是,你我都难辞其咎。


陈迪有句话,我特别认同,在这个互联网上,只要没有足够多活着的声音与之抗衡,留在公共空间里的记忆就会由他们来定义,争夺的是印象,不是真相。


刘晓艳这件事也不例外,请问有多少网友认真看过相关争议视频呢?这是一个流行互相泼脏水的时代,无聊的看客们不关心被泼的人究竟冤枉还是活该,他们只笑你脏了,“人都脏了”,肯定不是好人了,好人哪里会脏呢,真相重要吗?探讨重要吗?重要的是脏了。



第三刀是有智群体的割喉失声。

具体表现为:起来抗议的乱棍打死,以儆效尤,剩下的自然不敢吭声。

可以理解,这个时候,无论谁跳出来说句公道话,都会被骂是刘晓艳的”洗地狗“


互联网像是大型个垃圾场,狂怒的暴民随地吐痰、乱丢言论垃圾。

中间网友秉承事不关己原则,圈地独自岁月静好。

有智网友中一部分自觉抵制垃圾,清理垃圾,却寡不敌众淹死在垃圾海里;

另一群害怕重蹈覆辙,如履薄冰,选择三缄其口,甚至选择退网,相当于在网络世界选择自尽。

最可怕的不是乱丢垃圾的人,是装没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有天垃圾多到无处可丢,习惯乱吐痰的网友越来越多,迟早有天会吐在每一个中立群体的头上,岁月静好变成暂时静好,我们精心维护的方寸清净也会被垃圾掩埋。



最后关于刘晓艳被封博,我想说的是,

1.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大众的显微镜,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见不得光、不能细扒的事情。时代是进步的,人类整体或个体都是不断往前发展的。一个科学家小时候有可能会虐待动物、不尊重长辈,那我们是否要否认他在科学界的贡献呢?

以“尽善尽美”要求公众人物,究竟是否合理?

以“全善全美”要求公众人物,是否会破坏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

2.讨论问题的标准是要看语境,问题是时过境迁,语境会产生变化,但声音会被留下来。

三从四德现在看来是文化糟粕,但却是封建社会的时代强音。失了语境的言论,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问责的必要性。小时候我们曾经和父母吵架、顶撞老师、甚至偷过同学东西,是否要让这些曾经的劣迹,掩盖我们现在的闪光点呢?

那么我要继续叩问的是,我们能不能、应不应该去追责那些“曾经符合时代语境、但过时了的发言”?

3.很多网友说,身为公众人物,就是要以身作则,要注意言行,拿了那么多钱,活该说错话被封杀。

不能地域黑、不能污名化英雄是必要的道德修养,这一点我认同。我也认同要追责,当我们的价值体系健全后,我们的所做所为都要自己承担责任,就像大学作弊要终生记录在档。

但是让我疑惑的是,互联网上,失德问责的边界在哪里?

今天我们因为污辱名人、开地图炮被封博

明天这个艺人竖中指、骂脏话该怎么处理?

那么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就都不应该在网上出现啊。


因为,道德谴责的标准很难制定,有关部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举报,他们只能顺应“民情”一步步的把这个范围缩小,这样发展下去,纹身、染发、耳洞穿孔等有争议的话题,打上马赛克,都在情理之中。这是网友自己画地为牢,以为圈住的是所有战战兢兢的公众人物,实际上你我也囿于其中。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诞生美的土壤是复合的,美可以诞生美,孔融让梨滋养了“兄友弟恭”;但是很多生于黑暗处的“恶之花”,也见证了人类史上最璀璨的功绩:焚书坑儒于先,尊师重道于其后;靖国之耻于先,深明民族大义于其后;种族屠杀于先,珍爱和平于其后。不是要感谢恶的起源,也不是要可以创造恶的环境,而是要坚定的相信,即使深处恶的泥潭,人类依旧懂得选择、创造出通往文明的那条路。

在言论观点极端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我说的这些很可能是自找麻烦、无聊扫兴,但我特别喜欢林奕含的一段表述,套用在这里也合适:你可以假装世界上只有马卡龙、手冲咖啡和进口文具,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和互联网上成堆的垃圾。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保持克制与理智,选择自我启蒙,选择另一条与之对抗的路。

user avatar

08年,刘翔退赛。

当时最火的论坛——天涯,几乎都是骂刘翔的帖子,什么奥斯卡影帝了,什么刘跑跑了,什么流血流泪不流翔了,什么耻辱了……反正,全部是这样的论调。

谁要敢替刘翔说一句公道话,那简直是几万人的大型网暴现场,就连一些小官媒都酸言酸语。

别问我怎么知道!

我一个晚上1V无数,对喷了整整一个通宵!

当年我站刘翔,但是今天,我站刘晓艳!

她是谁我不知道,她有什么成就我也不知道,她长什么样我更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她要是侮辱了刘翔,那应该是刘翔本人去自诉侵权,而不是微博去封号!

她如果要被秋后算账,那当年喷我的那几百上千人,是不是都得拉出来封了?

微博为何如此?

看似在讨好新一届网友,满满的正能量,实则是互联网资本的肆意妄为,不断的在试探着底线!

今天可以封了刘晓艳,明天就可以封了资本看着不顺眼的任何人!

今天可以封了微博账号,明天就可以封了一切!

如今的封号,跟当年奴隶社会时拔了舌头有什么区别?

当年虽然都在对喷,但是很少有人举报投诉,倒也痛快!这届网友不一样,热衷于举报投诉,像极了某个时代的那帮疯子!


评论里说刘晓艳侮辱英烈。

如果是在《英烈法》颁布之后,那自有法律收拾

如果是在《英烈法》颁布之前,有常识的都知道“法不溯及既往”

我已经知道下一波评论会怎么说了

“法律不能收拾她,我们也要在道德上谴责她,在媒体上封杀她”

好吧,你们开心就好!


本来没打算理评论里有些完全不同频的人,但是有些人真的,让我想笑。

这位大哥,您这是有损我人民子弟兵形象啊!

还有这位,我简直为您的脑洞感到佩服啊,按照您的这脑洞,当年阅读理解题您肯定是满分!


我给您比划比划

朱自清竟然写《春》??怎么,不知道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吗?不知道樱花春天开吗?不爱国!

一群明星唱《北京欢迎你》??怎么,当年列强不请自入,现在竟然还欢迎?不爱国!

我真是……佩服!

user avatar

看到评论区大家的回复了,很多人说刘被封不是因为骂了刘翔,而是因为辱骂了革命先烈,如果确实是因为辱骂了革命先烈,那么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五条,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

“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合情合理!

我的视角仅仅是从最近微博封号潮出发,未涉及刘本人作风,以下是原回答,如果连一种不同的声音都容不下,那真是一件恐怖的事....

再补充一个视角,因为吴某凡事件,马薇薇、六六都被封了,那李亚萍、苏芒为什么还在,所以微博封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对公众人物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一个微博上一个敢输出个人观点的公众人物都没有了,那更是一件恐怖的事....


先最近微博封号也太严重了吧!!!

马薇薇、六六、还有昨天那个实名举报ljj、pwb的人,到今天的刘晓艳.....

整顿饭圈也不是这么治理的吧微博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在wb看到了太多的丧心病狂和无可救药,但真的开始断刀快斩的时候,我忽然又看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

还是捂好自己的号吧,做好沉默的大多数

user avatar

都被封了还洗,拿烈士开涮,把抹黑冠军的句子写进书里,课堂上一黑就是好几年,并不这是一个公众人物还是老师能干出来的事吗?失去理智的小粉丝不要踩了,怎么踩该看到的人也会看到

最可笑的就是说被恶意剪辑了,求求了完整的看一遍课程完整视频吧,除非理解能力有问题要不然不会看不出她在讲什么吧,信口胡说牛的,刘翔那个也不是把十年前的言论拿出来哦,而是她每年都在说,随便选一年都能找到,高赞那个回答绝了,故意往向着她的方向引导,好家伙上课例子多了去了就非要抓住刘翔一个不放了是吧,有一些水军专门骗不知道真实情况的围观者,让别人以为她是冤枉的,是十年前的言论被翻出来了,新型洗白手法?睁眼说瞎话?哎呦一个个大言不惭的感叹世风日下,说不是她机构买的洗白号我都不信,笑死了

更新一下,发现当时很气愤没有写事情经过:讲一下全部经过吧,这个事我在b站看了好久,是从b站一个一个被删的刘翔刘晓艳视频开始的,因为她一直在自己的书里课堂上每年都在输出对刘翔的看不起,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年都在讲,有几个小up想让她为自己的言论道歉但一直被删,我收藏的就有几十个挂了,影响开始有一点扩大,微博b站开始评论精选禁言,正好赶上苏神爆发说刘翔是自己的偶像,刘翔上了热搜,然后一个小时后她马上发文道歉,然后才被翻出来烈士视频,书上用日本让步战争胜利举例子,介绍自己是清华硕士但其实不是的这些视频,又过了一天,被封了,所以不要往别家身上泼脏水了,一切都是自己当时做过的错事被公之于众了而已,互联网有时候是有记忆的,不要说文字狱红卫兵了,文字狱一个字都能进监狱,这都多少事了,已经超出这个限度了,不用学个词就急着展示,人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的,其实早早道个歉也不至于这么快凉,一直删除禁言拉黑反而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了

正常人有把烈士当段子讲的吗,都搁那模糊什么概念呢,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拿革命烈士当段子讲,都不说侮辱没侮辱,都已经很恶心了吧,还搁那洗呢啊?在自己的书上写日本让步中国才胜利的,都说是开玩笑,这算哪门子玩笑,我发现他特别喜欢抹黑革命年代啊,还有刘翔,用嘲讽的语气来做单词的例子,以后学生们一看到那个词就会想到,哦,刘翔真丢人看不起他,没别的例子了吗,这么多事还不能证明什么吗?这样一个夹带私货的老师不该封吗?一个个的真能洗,模糊重点一个比一个在行,无语了

出的书上写的是清华硕士,事情闹大了前天假装发个视频说不是清华的,说刘翔的时候一个劲拉黑,删b站视频,刘翔一上热搜马上就写了个道歉,耽误挣钱了呗,阿这

还在课堂上说过别信马克思主义,她是要传教还是要干什么?

吴的事告诉大家,女性啊,就是要洁身自好,,,,?????什么逻辑

一天天疯狗疯狗的叫学生,跟着他的学生也是牛 ,PUA小能手呗,洗脑真的挺成功,洗脑,她很强的

user avatar

我今年23岁。

我现在对很多事情越来越迷惑了。比如。

1.刘晓燕

虽然侮辱刘翔不太合适,但是不至于封微博吧。

或者说,微博有什么权利随意把用户的账号封掉呢?

如果她侮辱了别人,触犯了法律,那么自有法律去制裁。

这完全是两码事啊。。。

令我吃惊的是,微博被封了以后,网友们觉得封的好??封的对??

如果我是刘晓燕,我可能会起诉微博随意封号,除非微博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2.如果我现在说,刘晓燕说的也没什么问题。刘翔就是做得不对,他就是应该跳着跳到终点,哪怕是爬也要爬过去。

你们一定会觉得我疯了。

可是回到08年,如果那个时候我说,刘翔尽力了,大家一定要理解他,支持他。

当时的网友也一定会觉得我疯了。

那么请问,当时的网友和现在的网友,究竟谁对谁错呢?

我觉得这两波网友,没有谁是对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不经思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傀儡罢了。

傀儡本身不可怕,但是十万个百万个傀儡吐口唾沫就可以淹死很多人。

被淹死的人里面,刘晓燕算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自己,真的不能太“左”太激进,几百万人互联网形式的左倾,和当年的文ge有什么区别吗?

user avatar

不知侮辱运动员怎么定义?

如果刘说的话算侮辱,那2008年包括成都晚报以及部分愚民都在骂

哦需要公众人物?

08年伊利解约刘翔,伊利算不算有影响力?要不要追究?

普遍性违法 选择性执法,那么最后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所谓的“法”只是幌子,为什么单独挑出来这个人才值得研究

民众愚昧至此,50年前如此,12年前如此,今天还是如此。此时此刻 恰如彼时彼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晓艳微博被封这件事,估计不少关注她的人都有些意外,也有不少人觉得在意料之中。这事儿一出来,评论区和朋友圈里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挺复杂的。首先,从她的身份来看,刘晓艳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非常鲜明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激进”的立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她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考研英语老师,但她更像是把自己.............
  • 回答
    网络暴力下的沉沦与醒悟:刘某州事件引发的责任追问最近,围绕着“寻亲男孩”刘某州的事件,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风暴。这场风暴以“网暴”为名,席卷了刘某州本人及许多与之相关的人物。据报道,已有千名微博用户因参与网暴被暂停私信功能。这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颗跳动不安的心,以及一个亟待被严肃审视的问题:.............
  • 回答
    关于刘亦菲代言天梭被微博屏蔽这件事,可以说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度比较高的话题之一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也看看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的一些东西。首先,得明确一下“屏蔽”这个词。在微博语境下,屏蔽通常意味着相关内容无法正常显示,搜索不到,甚至某些账号的发布内容也受影响。这次关于刘亦菲代.............
  • 回答
    郎朗的妻子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她与郎朗的结合受到了许多人的祝福。然而,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尤其是一些微博上的女权主义群体中,出现了对郎朗及其婚姻的一些负面评价,将郎朗比作“钢琴界刘强东”,并认为吉娜嫁给郎朗是“赔大了”。这种观点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讨论,可以从.............
  • 回答
    6月2日,刘亦菲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近照,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猜测。照片中,刘亦菲一头标志性的长发显得有些凌乱,与她以往在公开场合总是精心打理、一丝不苟的发型判若两人。要知道,刘亦菲作为无数人心中的“神仙姐姐”,其形象一直以来都极为注重细节。无论是出席活动还是拍摄杂志,她的发型总是显得完美无缺,仿佛.............
  • 回答
    关于刘鑫在微博上暗示江歌是同性恋并曾向她表白一事,这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非常敏感,并且是从第三方(刘鑫)角度发出的,因此需要非常谨慎地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是刘鑫单方面的说法。在江歌已经不幸离世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听到江歌本人的声音来证实或否定这一说法。因此,对于刘鑫的言论,我们必须保持一.............
  • 回答
    刘亦菲在微博上发布“不是志同道合,那只好聚好散”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的意义却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也因此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关系中的原则性。当两个人(或者一群人)在目标、价值观、做事方式等方面不再一致,即“志不同,道不合”时,继续强求维持关系可能会带来更多的.............
  • 回答
    微博上的“刘大可”与“万精油”之争,说起来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插曲,在当时的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知道他们各自是谁,以及他们通常在微博上扮演的角色。刘大可这位刘大可,在微博上以一位“野生”的、观点鲜明的评论员形象出现。他不太拘泥于主流话语,常常能抓住一些社会热点,然后用.............
  • 回答
    刘谦老师的最新微博视频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魔术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尤其是视频中那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洗牌手法,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要评价这个手法,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个洗牌手法可以说是“美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你注意到视频里牌的流动了吗?那种丝滑、那种流畅,简直就像.............
  • 回答
    关于2018年刘鑫(现名刘暖曦)在微博上自曝与江歌的同性恋关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并且直到现在,在提及江歌案时,这一部分内容仍然是讨论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整个江歌案的背景之下,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解读。事件的背景:江歌案首先,要回顾一下江歌案。2016年,中国.............
  • 回答
    对于宋祖德的弟弟刘信达(微博账号“刘信达”)指责吴京“不懂让贤”“抢年轻演员饭碗”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刘信达其人以及其言论的背景。 刘信达的身份和风格: 刘信达是宋祖德的弟弟,宋祖德素以“娱乐圈纪委书记”自居,经常发表一些尖锐、甚至带有攻击性的言论,而且很多是未.............
  • 回答
    提起“刘大可先生”这个微博账号,它在网络上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存在。如果不去刻意去描绘,而是凭着印象去聊,感觉就像是在朋友之间谈论一个熟悉但又有点神秘的人物。首先,这个账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接地气”,但又带着一股子“凡尔味”。他分享的内容,有时候是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比如工作中的不顺心,或者在某个场合.............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在微博上泄露刘鑫家人个人隐私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事件,涉及到法律、道德、情感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深入分析。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他人同意,不得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其个人信.............
  • 回答
    19年4月刘亦菲和杨洋粉丝在微博上发生的争执,其实是源于一件相对具体的事情,但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骂战,涉及双方粉丝对偶像的维护,也牵扯到了一些比较隐晦的“饭圈”操作和舆论导向。导火索:一部被提及的电视剧《神雕侠侣》事情的起因,要从一部很早的电视剧说起——《神雕侠侣》。刘亦菲是2006版《.............
  • 回答
    导火索:一部电影引发的微博风暴10月15日,一个普通的秋日,却因为一条微博,彻底点燃了导演刘猛与“小飞侠”群体之间的一场激战。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一部即将在年底上映的电影。故事的开端,往往是源于一场误解,或是一次不够到位的沟通。 电影上映在即,宣传期也随之而来。刘猛导演,作为电影的灵魂人物,自然也要积.............
  • 回答
    一场网络论剑,激起了不少涟漪。近日,一位自称“民间剑术高人”的网友向新浪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兵器知识科普博主“幻想狂刘先生”发起了挑战,一时之间,这场线上约战成为了不少网民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挑战的缘起与双方立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场挑战的根本原因。据网络信息透.............
  • 回答
    关于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微博粉丝数为何普遍低于Angelababy(AB)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大家身边喜欢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人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家平时的直观感受,比如社交场合的交流、影视剧播出的热度、以及媒体报道时路人的反应。这俩姑娘确实是公认的美女,而且作品.............
  • 回答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前阵子,主持人刘欣坐飞机回来,下了飞机,去拿托运行李。结果呢?你说巧不巧,行李传送带旁,来来往往的人不少,但就是没人主动搭把手,帮她把沉甸甸的行李箱弄出来。她一个人在那儿鼓捣了半天,费了点劲儿,才把行李给弄到手。当时,刘欣可能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你想啊,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在机场.............
  • 回答
    湖北大学刘川鄂院长和梁艳萍教授的微博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从梁艳萍教授的微博内容来看,其涉及的“精日”言论,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否认或美化,无疑触碰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底线。这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沉痛的,也深刻影响了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
  • 回答
    说到刘鑫的律师顾问“律师一姐”,这事儿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她单方面宣布解约,紧接着又删除了微博,这整个过程确实让人感觉挺耐人寻味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律师一姐”是怎么成为刘鑫的律师顾问的。一开始,她是以一种比较强势、专业、义正言辞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为刘鑫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建议。她的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