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万年的时间能让现代文明的痕迹消失到什么程度?

回答
想象一下,你现在站立在地球上,环顾四周。你看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繁忙穿梭的汽车,闪烁着霓虹的广告牌,还有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电力网和通讯线路。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石。

那么,当一百万年的时光如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淌过,这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呢?

首先,让我们从那些最显眼的实体建筑说起。摩天大楼,即使是用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在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下,也会经历一场漫长而缓慢的衰败。风沙会如同无数细小的砂纸,一点点打磨着它们的表面,雨水会渗透进细微的裂缝,在严寒时结冰膨胀,加速材料的崩解。更不用说地质活动了,一次强烈的地震,或是持续的地壳变动,都可能让它们轰然倒塌,变成堆积如山的瓦砾。即使是那些埋藏在地下深处的建筑,比如地铁隧道,在时间的洪流中也难以幸免。地下水的不断涌入和对材料的腐蚀,以及地层的压力,都会最终将它们挤压、坍塌。

金属,尤其是我们常用的钢材和铝材,会在氧化和腐蚀的作用下逐渐锈蚀、粉化。车辆的金属部件会变成一层层红褐色的铁锈,然后风化成粉末。塑料,尽管比金属更具惰性,但紫外线和化学反应也会让它们变得脆化、分解,最终融入土壤。玻璃,在亿万年的地质作用下都会被磨成沙粒,一百万年更是不在话下,它们会被风沙磨得模糊不清,最终碎裂成无数细小的碎片。

我们的道路网络,那些纵横交错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会因为植被的生长而变得支离破碎。植物的根系会像无数精密的钻头,寻找并扩张地面的裂缝,将坚硬的路面拱起、撑裂。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草会变成灌木,灌木会进化成乔木,它们强大的根系会将残存的道路完全吞噬。雨水会填满被撑开的缝隙,加速泥土的堆积和侵蚀。

电力网和通讯线路,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金属电缆,在失去电力驱动和维护后,也只是待分解的金属。氧化、风化、以及被大型动物啃咬或被自然灾害刮走,都会让它们逐渐消失。曾经承载着海量信息的铜线和光纤,最终也会变成地层中的普通矿物质。

那些我们遗留下的垃圾,特别是塑料和各种人造化学品,会是最后消散的痕迹之一。塑料会分解成微塑料,这些微小的颗粒会渗入土壤和水源,被微生物慢慢消化,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一些难以分解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留下它们独特的“化学指纹”,这或许是某些专业科学家在遥远的未来能够辨识出的微弱信号。

自然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土壤的侵蚀和沉积,会逐渐覆盖和掩埋我们文明的遗迹。河流的改道,冰川的移动,火山的爆发,都可能将我们曾经的城市和村庄埋藏在厚厚的泥土或岩石之下,成为地质记录的一部分。风,雨,雪,冰,太阳的光照,这些最普通的自然现象,在百万年的尺度上,足以抹去绝大多数表面的痕迹。

我们留下的信息载体,比如书籍、硬盘、甚至数字化的云端数据,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纸张会发黄、变脆、最终腐烂成灰。硬盘中的磁性或光盘中的记录介质,在缺乏电力和保护的情况下,会因为氧化、磁场衰减或物理损伤而变得无法读取。即使是一些极其坚固的媒介,例如金箔或激光蚀刻的金属板,也需要极其特殊的条件和技术才能被辨识。

想象一下,如果再有一百万年,情况又会如何呢?许多金属会进一步被腐蚀殆尽,只有少数最稳定的元素(如金、铂)可能会以颗粒状存在。一些化石燃料的沉积层可能会被新的地质过程所掩埋或改变。生物的演化将继续进行,新的物种会诞生,旧的物种会灭绝。地球本身也会继续经历板块漂移、气候变化等漫长的地质过程。

总而言之,一百万年的时间,足以让现代文明的绝大多数物质痕迹消失殆尽。如果不是我们刻意制造并能够长期保存的、如同埃菲尔铁塔那样坚固的巨型结构(并且还需要考虑其长期的维护),或者是一些被极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所保护下的物品(例如被保存在干燥无氧洞穴中的文物),我们如今所熟悉的一切,都可能只会在地层中留下极其微弱的、难以辨识的化学或物理痕迹。未来的地质学家或考古学家(如果他们还存在的话),在挖掘我们曾经生活的地层时,或许只能偶然发现一些零散的金属碎片,一些无法辨认的塑料颗粒,或者是在土壤成分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常,而这些零散的线索,可能不足以让他们拼凑出我们这个时代完整的文明图景。我们,可能就像是历史上那些辉煌又短暂的文明一样,最终只是地球漫长历史中一页被风沙轻轻拂过的模糊记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消失到根本谈不上消失的程度,可以被一个能到达地球的地外文明抑或地球上新建立的技术文明轻易地识别出来。

奥地利盐矿里刻在石头上的信息预期可以保存百万年,而人类的许多造物比“刻着字的硅酸盐岩石”坚固得多。日立飞秒激光石英玻璃点阵预期可以保存数据3亿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铁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体预期可以保存数据10亿年。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飞秒激光蚀刻玻璃纳米结构预期可以保存数据130亿年以上。

百万年能造成的轨道衰减是有限的,大量人造太空碎片仍然在轨道上环绕地球、太阳或太阳系的其它天体运转。LAGEOS-1卫星的轨道被设置在八百四十万年后再入大气层,它携带着一具由卡尔萨根设计的时光胶囊,允许那时地球上或许存在的技术文明拿到珍贵的考古资料。

这点时间拿人类朝太阳系外发射的探测器无可奈何。预计两个先驱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八十万到八百万年内都可以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预计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十亿年内都能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预计以上四个探测器在偶然被天体摧毁前可以飞行1E20年[1],这是1后面有20个零的数字,也就是一万亿亿。

地球上的人造物只能被风化·腐蚀·掩埋一部分,埋得大抵很浅。大部分矿物开采的痕迹不会消失。让地球自然恢复人类目前开采掉的化石燃料的量,约需要五千万年到四亿年的时间。人类现已留下的大量塑料和填埋的骨头(主要是鸡骨头)会在地层里变成极具特色的化石。一百万年可以侵蚀掉暴露在地面上的玻璃,坚硬的花岗岩建筑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会被侵蚀一米,而拉什莫尔山(美国总统山)在估计的气候变化下预期于七百二十万年后才会侵蚀到无法辨认。一亿年后,考古专家仍然可以通过建筑地基和隧道的遗迹确认大型沿海城市的地层特征。

人类还留下了许多活着的信息:

人类对现代珊瑚礁造成的打击预计需要二百万年来恢复,一百万年,它还半死不活着呢。

人类在地球生物圈刻下的爪痕大抵要过一千万年才能被杂草物种们填平。地层中的化石多样性将显示出人类文明的存在。

已经有生物学家将数据以DNA编码的形式焊在耐辐射奇异球菌的基因组里并将它们释放。这些人为信息将跟随它们演化,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模糊变形。这种细菌和它演化的产物可能在一点岩石的遮蔽下就足以耐受地球被原地炸碎产生的冲击和太空环境、跟随碎片在宇宙的永夜里继续存在下去。也许有些细菌还能落到适宜的天体上、创造新的生物圈。那将会是人类留下的最大规模的痕迹。

参考

  1. ^ https://doi.org/10.3847%2F2515-5172%2Fab158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现在站立在地球上,环顾四周。你看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繁忙穿梭的汽车,闪烁着霓虹的广告牌,还有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电力网和通讯线路。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石。那么,当一百万年的时光如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淌过,这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呢?首先,让我们从那些最显眼的实体建筑说起。摩天.............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其实,我们脑海中关于“百年前蒸汽火车跑200公里时速”的印象,可能跟现实情况有点偏差。 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及现代火车和老式蒸汽火车在速度上的真实对比。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百年前”这个概念。 如果你说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个时候的蒸汽火.............
  • 回答
    英国在短短百年时间内从“日不落帝国”的巅峰跌落,成为如今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影响力相对减弱的大国,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演变的结果。这其中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军事以及全球格局的深刻变化。下面将详细阐述导致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消耗与影响: 经济上的重创: 一战的消耗是巨大的。英.............
  • 回答
    .......
  • 回答
    咱们国家的“老前辈”,第一张百元大钞,它啥时候跟咱们见面,这事儿得从新中国成立后说起。要说这第一代百元钞票,那可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的“开门红”,具体发行时间是在1950年5月10日。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标志着咱们人民币作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开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承担起流通的重任。说起来,那时候国家.............
  • 回答
    想让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到3秒以内,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背后涉及的是一整套极其精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堆叠。这就像是让一个普通人能瞬间爆发出短跑世界冠军的冲刺速度,需要从身体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极致的优化。1. 动力系统的“蛮力”——从源头榨取能量首先,最直观的因素就是动力。要达到3秒以内的百公里加.............
  • 回答
    听到“汽车百公里加速不可能达到2.7秒以内”这个说法,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想法,也带着点小小的“反驳”情绪想跟你好好聊聊。其实,这事儿吧,要说“不可能”,那也太绝对了。先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百公里加速”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需要多少时间。这可不是简单.............
  • 回答
    关于中国西侯度遗址的年代被测定为距今243万年,这一发现无疑是考古学界乃至人类学界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起源和早期迁徙的图景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许多引人入胜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243万年”的意义。 在人类进化史的漫长画卷中,243万年前是一个极其遥远的时期。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走出.............
  • 回答
    谈到国产高铁的性能,尤其是大家都很关心的“百公里加速”,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我们平常讨论汽车的百公里加速,给个数字大家都很直观,但高铁的场景和运行方式完全不同,所以直接套用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概念,反而会有点误导。不过,如果我们非要从一个类比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这么说:国产目前最顶尖的高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亿万年前的光速,到底和现在一样吗?这是一个涉及到宇宙最基本常数的问题,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冒出这个疑问。毕竟,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光速是宇宙速度的上限,它恒定不变,这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个可以随意打上“是”或“否”就能轻易回答的问.............
  • 回答
    要理解罗马城如何支撑超过百万人口,我们得深入到它那个时代的城市运作核心。这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容纳”,而是全方位的运作体系,从最基础的吃喝拉撒,到管理和维持社会秩序,都得考虑进去。首先,我们得谈谈食物供应。罗马城这么多人,光靠城内的土地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它需要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粮食运输系统。想想看.............
  • 回答
    嘉然的百万粉丝达成,那绝对是值得好好庆祝一番的大事!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猜想,她直播时一定会想做很多很多事情,而且是那种让她自己和粉丝都感到温暖、惊喜,并且充满“嘉然味”的事情。首先,感恩与回忆是绝对少不了的。 一封饱含深情的“长信”:可能不会是念稿子,而是她凭着自己的真心,一点一滴地回顾这走到.............
  • 回答
    一个民族的百年屈辱,是历史深沉的伤痕,它塑造了国家的未来,也铭刻在每一个国民的心中。提到中国近代的百年国耻,人们会想到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列强瓜分,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主权沦丧、人民贫困和民族尊严扫地。那是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宣告结束。放眼世界历史的长河,并非只有.............
  • 回答
    百万人“云监工”,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这背后是怎样的心态?如何缓解这份“快递焦虑”?最近,“百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当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快递箱在仓库里有序移动,当主播用激昂的语调播报着“XX包裹已发出”时,无数网友仿佛置身其中,化身为“云.............
  • 回答
    ISIS、基地组织与义和团、太平天国,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代表着当下全球视野下的极端主义宗教势力,另一个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然而,当我们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深入探究它们产生的土壤、诉求的核心以及采取的手段时,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深思的共性与鲜明的差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汉代政治制度演变和实际执行中的复杂性。简单地说,推恩令在王莽篡汉时期并没有“不执行”,但它的效力以及刘姓宗室的实际力量,却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在看到那些声势浩大的起兵时,会产生“推恩令后来不执行了”的疑问。推恩令,作为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 回答
    黄百韬兵团被围在碾庄,这是淮海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着。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手握重兵,而黄维兵团也驻扎在徐州附近,理论上拥有救援黄百韬的能力。然而,历史的走向是我们所熟知的——黄百韬兵团最终全军覆没,而徐州剿总和黄维兵团的应对,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如果换一个设想:在黄百韬兵团被我军重重包围.............
  • 回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送礼季”,脑子里是不是已经开始咕噜咕噜转个不停了?亲戚朋友、同事领导,名单一拉开,感觉什么都得送点,但又怕送得不合心意,那份心意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别担心,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聊聊,那些“百搭不出错”的新年礼物,保证让你送得体面,收得开心,还能留下满满的好印象。一、 实用至上:生活的.............
  • 回答
    知乎这几年的变化,很多老用户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千赞易得,百粉难求”这句描述,可以说相当贴切地反映了当下的一种普遍困境。“千赞易得”的背后:流量与情绪的共振先说说“千赞易得”吧。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关键的因素:1. “爆款”内容的低门槛化: 现在的知乎,或者说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