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去过的哪些博物馆特别吸引你?

回答
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地方,是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地方并没有太强烈的期待,觉得不过是些老旧的宫殿,陈列着一些传说的文物。但当我真正走进那扇朱红色的城门,迈过宽阔的广场,抬头仰望那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感扑面而来。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阳光正好,照耀在琉璃瓦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走在红墙绿树掩映下的甬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些雕梁画栋,那些精美的彩绘,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心独运和岁月的沉淀。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太和殿前驻足,想象着当年皇帝在此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景,那种威严与宏伟,隔着几百年依然能感受到。

然而,真正让我着迷的,是那些隐藏在宫殿深处的珍宝。在珍宝馆里,我看到了那些璀璨夺目的黄金饰品,精雕细琢的玉器,还有那些曾经属于皇室成员的贴身之物。尤其是那件金嵌珠翠凤钿,上面的每一颗珍珠、每一块宝石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我惊叹于古代工艺的极致。还有那些书画展品,那些历代名家的墨宝,看着看着,仿佛就能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他们笔下的情感与思想。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它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它承载着明清两代的辉煌与沧桑,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经历了历史的风雨洗礼。我喜欢在宫殿之间穿梭,感受那种空间上的层叠与变化,从开阔的广场到幽深的庭院,再到精巧的回廊,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我记得我曾在御花园里漫步,看着那些奇石古树,想象着嫔妃们在这里休憩游乐的场景,那一刻,历史仿佛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

另一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是位于巴黎的卢浮宫。虽然是世界闻名的艺术殿堂,但我并不是带着朝圣的心情去的,而是抱着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心理。走进卢浮宫,第一感觉是它的宏大和复杂,仿佛迷宫一般。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大致的路线,但很快就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住了,不得不随心所欲地走。

《蒙娜丽莎》的微笑确实令人着迷,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但我还是努力捕捉那份神秘。但真正让我驻足良久的,却是那些并不为人熟知,却同样充满力量的展品。例如,埃及馆的那些石棺和壁画,那些古老的符号和图案,仿佛打开了一个失落的世界的窗口,让我对人类的文明起源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我喜欢看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雕塑,那些古希腊的雕像,虽然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但它们依然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完美比例和生命力。

在卢浮宫,我体验到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震撼。你可以在一天之内,从古埃及穿越到古希腊,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个展厅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国度,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我记得我曾在一个展厅里,看着那些中世纪的铠甲,想象着骑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景,那种金属的光泽和厚重的质感,都让人心生敬畏。

我特别喜欢卢浮宫的建筑本身,那种古典的庄重感,与馆内陈列的艺术品相得益彰。我曾在玻璃金字塔下驻足,看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那种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卢浮宫,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渺小的探险家,在无尽的艺术海洋中航行,每一次的发现都带来新的惊喜。

这两座博物馆,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给了我强烈的吸引力。故宫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工艺,而卢浮宫则让我领略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和艺术的魅力。它们都让我不仅仅是观看,更是在感受,在思考,在与历史和艺术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撸主最近在公众号“灰机那些事儿”做一个【世界航空博物馆巡礼】,里面会介绍世界上各地的航空博物馆,无论是路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博物馆还是享誉全球的大型航空博物馆,应有竟有!千万不要错过!!!

================================================================


其实美国空军博物馆撸主已经去过好多回了,每次去都觉得眼花缭乱,看都看不完。和许多人走马观花的闲逛不同,我比较喜欢把展板上的介绍都看过一遍,于是就不会有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去了。具体的比较我不太了解,但是听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空军博物馆了,一共有四个超大机库,将近上千种不同的展品,光展出的飞机就多达360架,其中不乏有B-2,F-117,YF-22等一系列珍贵的罕见之物。


但是,这个逆天的博物馆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关卡,那就是传说中的R&D and Presidential Hanger。如果没有仔细浏览博物馆的网页,大部分的人都会很轻易地就错过了这个机库。但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展厅位于附近的空军基地之中,所以想去参观需要提前去现场申请并登记,每天只有200多人能有机会进入其中,先来先到,童叟无欺。撸主前几次去都没有能够抢到这有限的机会,一来是因为早起实在太痛苦,二来是这个机库经常很任性地就关门(主要是空军基地的限制),所以一直没有成行。这次听说基地翻修要关门大半年,撸主就下了狠心,起了个大早,终于拿到了参观的机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先来介绍一下这个特别的展厅。和博物馆展出的飞机不同,R&D and Presidential Hanger中展出的都是美国空军历史上的试验型飞机和总统座机,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的展品是仅此一架,别无他处了。而这些试验型飞机所透露出的是人类对于航空领域的疯狂探索和大胆畅想,撸主觉得这个展厅才是皇冠上的明珠,比博物馆主展厅的那些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经过登记之后,工作人员反复检查了证件和清点人数,终于带着我们进入了空军基地。说实话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进入美国的空军基地了,上一次被GPS误导开到一个空军基地门口,差点被门卫扣了下来,最后好说歹说一通才归还了证件放我走,这次真是光明正大地进来,感觉自己萌萌哒。因为一路不让拍照,撸主就没留下什么影像了,下面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展厅分为两部分,右边为R&D展厅,左边为Presidential展厅。撸主和广大爱国的美国大叔大婶不同,先奔向了R&D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番景象


那架著名的XB-70显得格外的突出。作为美国研制的第一款超音速轰炸机,XB-70设计之初就是用来高速突防苏联庞大的防空网络,其3.1马赫的突防速度在当时几乎是无解的,因为没有任何截击机能够拦截它,而其停留在防空雷达荧幕上的时间也不过几分钟,还没等雷达站工作人员计算出它的轨迹,XB-70就从荧幕上消失了。如果大家还记得《毛子最丑的十大飞机》系列中提到的苏霍伊T-4的话,XB-70其实就是美国版的T-4,或者更准确地来说T-4其实是XB-70斯基。毛子研制的米格25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能够拦截这款逆天的轰炸机的。其实米格25所用的不锈钢并不是其独创的,XB-70为了解决超音速摩擦造成的高温也使用了一定量的不锈钢,只是没有毛子那么疯狂的全机使用,只是在部分机翼蒙皮结构中使用了一些。


其装备的六台YJ93-GE-3涡喷发动机为XB-70提供了充沛的动力,而并排紧密排列的模样也是黑暗至极。


接下来,在巨大的XB-70下方的就是传说中的YF-23。熟悉战斗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款由Northrop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在最终的竞标中输给了日后名震四方的F-22。虽然输了,但并不代表它就比F-22要差,在很多指标上例如隐身性能、速度等都比F-22要好很多,只是由于设计太过大胆超前而最终功亏一篑。


YF-23采用了独特的钻石形机翼和全动V形尾翼,同时进气口也采用了少见的等腰梯形,这是为了提高机腹的隐身性能。两台GE的YF120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variable cycle设计,大大提高了飞机在不同情况下的推力和燃油效率。和F-22一样,YF-23也采用了矢量喷口,同时加装了吸波涂料,使得喷口的隐身性能比F-22更加出众。


下图是进气口的细节,可以清楚的看到S形的进气道和进口处的附面层吸除装置。


不得不说,YF-23的设计大胆而前卫,其配备的YF120发动机也同样的创新前卫,只是整机的技术风险太大,最终输给了设计相对保守的F-22。

接下来,撸主被一款特别的飞机所吸引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X-24A。


X-24A是用来测试升力体机型,同时用来测验飞行员是否能够操纵无动力返回地球大气层的宇宙飞船并像飞机一样的着陆。在航天飞机服役之前,美国早就开始研究可操控重返地球的飞船了,所以从X-24A的身上也能看到一些日后航天飞机的影子。1970年,就是这架X-24A从B-52的机翼下方脱落,开始了自己的滑翔。在滑翔过程中,X-24A时不时地开启火箭发动机,来测试其升力性能。X-24A最终安全地降落在了跑道上,成功地验证了机体设计和无动力滑翔的可操控性,为日后航天飞机的设计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接下来吸引撸主的是这架X-3验证机。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是X-3其实是人类航空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飞机,虽然不得不说X-3项目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但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超音速巡航,第一次尝试大规模使用钛合金,第一次尝试小展弦比机翼……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这架飞机从一开始就显得野心勃勃,同时也铸就了无果而终的悲剧。虽然X-3项目最终失败了,但是其留下的数据和经验为五十年代后期航空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X-3飞机的后面墙上挂着一架样子奇特的飞机,撸主也没有见过,走进一看发现叫X-13。这是Ryan公司在五十年代对于垂直起降的喷气式飞机的探索,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利用喷气式发动机实现垂直起降的项目。虽然它的起飞降落方式类似于火箭,在现在看来有些愚蠢,但是在当时矢量喷口和飞控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此大胆的探索真可谓独树一帜了。当然整个项目最终因为技术问题而被取消,不过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既然都是X plane,我们就不得不提这著名的X-1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X-1的成就可谓“赢得生前身后名”。在这个展厅中展出的并不是那一架首次突破音障的X-1A,而是X-1A的改进型X-1B,用于研究超音速带来的机体加热,同时安装了数个矢量火箭发动机喷口用于调整机体空中姿态。误打误撞的,这架X-1B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应用矢量小型火箭发动机的作品。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个惊喜,那就是传说中的X-29。为什么撸主对其情有独钟呢,主要是因为撸主大学的老师Jan Roskam参与了这款飞机主要的设计工作。X-29是用来验证前掠机翼,三翼面控制,静态不稳定性,新型合成材料,复杂电传控制系统等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飞机。整个飞机基本上代表了80年代航空界的最高技术以及日后飞机发展的探路者。

为了节省研制成本,X-29采用了F-5A的前段机身和前起落架,同时采用了F-16的控制机械和主起落架,所以怎么看都有点像F-5和F-16的混合体。

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进气口的附面层隔板以及超薄机翼。因为整机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和新型结构设计,使得机翼在保持原有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了大量内部加强结构,从而变得非常轻薄。

上图能够看到X-29采用了战斗机很少见的双层襟翼设计。


在X-29身边的就是被誉为非人类所能设计出的SR-71的前身,YF-12。其实大家都熟知SR-71是一款优秀的高空高速侦察机,围绕在它身上的众多神秘色彩至今仍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如外星战机一般的造型以及恐怖的性能,总是成为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外星人科技的代表。而SR-71的前身,A-12侦察机当时被空军看中改装成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也就是面前的YF-12。


YF-12拆除了A-12身上的侦察设备,添加了火控雷达等战斗机用设备,同时加装了AIM-47A空空导弹(内置)。YF-12保留了A-12所有的高空高速性能,所以它的飞行员也一样要穿着类似宇航服的衣服才能驾驶这架飞机,有趣的是其中的一名试飞员Jim Irwin最后真的成为了宇航员并登上了月球。在一次试飞中,YF-12在3.2马赫的速度下成功试射了一枚AIM-47空空导弹,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不过最终,YF-12项目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取消了,着实可惜。SR-71黑鸟至今仍在美军服役,而黑鸟中的战斗机的YF-12只能静静躺在这里供人瞻仰了。

说了YF-12那就不得不提摆放在他旁边的这个小兄弟了——D21B。原来的设计就是使用SR-71的改进版M-21作为载机,背着D21无人机,适时地发射并深入敌方空域进行侦查。所以说D21的气动外形和SR-71其实算是同宗同源,然而有很大一点不同的是,D21采用了冲压发动机和涡喷发动机串联的方式,使得其具有超高音速性能,大部分的防空武器都对它毫无威胁。

然而在一次重大事故过后,M-21就停止发展并结束了其作为载机的使命,D21转而栖息在巨大的B-52身下。

作为现今都很少见的投入实用的超高音速飞机,D21能在60年代就达到这样的水平,着实令人惊叹,要说是外星人帮忙设计,撸主也是能接受的。


其实这个R&D的展厅里还有好多好多值得一看的飞机,撸主就不一一细说了,随便上些照片,大家一睹为快吧。

F-107A

X-10

XV-6A


X-36


XV-3


XF-84H


R&D展厅的对面便是Presidential展厅,其中成列了许多总统座机,说实在的,对比R&D展厅来说,这个展厅就显得有些无聊了,但是其中也不乏几款有趣的飞机。

如果大家还记得前一篇毛子天上的黑科技系列的话,就能记得其中尼克松在苏联装逼的大道具——波音707改装的空军一号。那架飞机就在这个展厅中,当撸主站在它面前并回想起它所经历的一切,就觉得仿佛整个历史离自己是那么的接近。

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以及整体机身的大小,内部的装饰倒也没有雍容富贵,完全看不出空军一号的感觉。


除了这架比较为人熟知的空军一号外,其余的总统座机那基本都是看个情怀了,什么艾森豪威尔座机,什么杜鲁门座机,反正撸主没啥兴趣,就上些图片给大家看看吧。


好了,当撸主以为这个机库就是看些情怀的时候,在角落中突然冒出了一件旷世奇作,那绝对是人类航空史上数一数二的搞笑黑科技,它就是VZ-9AV,人造飞碟。


如果你非要说它是飞碟的话,那其实有些牵强,这不过是一架飞碟形状的基本能飞的东西(我真不好意思说它是飞机)。当年美国陆军想拥有一款比直升机更加牛逼的战术飞机,称为“flying jeep”。加拿大的Avro飞机公司凭借其出众独特的造型赢得了这份合同,在50年代那个对于航空痴迷疯狂的年代,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你要问我为何会把飞机设计成飞碟模样,那我只能想到设计师科幻小说看多了。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实在无法令飞碟具有高超的气动性能,如果非要说的话,旋转的飞碟具有提供升力的功能,同时有很强的稳定性(陀螺效应)。但是这款VZ-9AV根本就没有自身旋转,而是在正中加了一个升力风扇。那好,就算加一个升力风扇来实现垂直起降,那总要弄个涡轴发动机吧。不,这款奇葩是利用两台涡喷发动机的尾气来吹升力风扇四周的叶片,从而带动风扇转动。好吧,我觉得在脑洞上,设计师已经赢了一大截了,撸主也只能甘拜下风。


那么问题又来了,升力风扇产生的巨大旋转力矩会造成飞碟自身旋转,需要有一个方法来平衡掉这个力矩。如果是我,或者与我心心相印的毛子会采用共轴反转的方法。然而加拿大的设计师别出心裁,将涡喷发动机的一部分推力引入到了飞碟四周分布的排气口,这些排气口会产生平行于圆切线方向的推力,从而产生与升力风扇相反的力矩。


整个飞碟可以乘坐两名飞行员,而其设计的两个座舱看上去更是可笑到像青蛙的两个眼睛,真不知道当年试飞的哥们是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忍住不笑的。


VZ-9AV项目最终当然是以失败告终的,其完全没有达到设计之初所要求的高速高机动性。不过撸主还是要为设计师的脑洞点个赞,毕竟不是所有的航空器都是用来实战的,搞笑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工作人员给的参观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这么点时间实在无法细细地参观所有的展品,撸主不禁觉得有点遗憾,如此逆天的一个展馆着实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看完。而想到如今这个展馆已经关闭了,重开之日又遥遥无期,我也不禁有些不快了,真不知重开之日还有没有机会前去一看,哪怕再给一个小时也好。

好了,这就是美国空军博物馆的隐藏关卡,撸主只是粗略地带大家走了一遍,其实这里面的宝贝真心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前去一看,记得要带上证件哦。

最后就给大家出个没奖竞猜,看看谁能说出下面这架直升机的名字


喜欢飞机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灰机那些事儿

user avatar

感谢大家对这个回答的厚爱,鞠躬~~

所以我准备放一个福利,我今年十一才刚刚刷到的一个牛逼闪闪的博物馆哈哈哈~~

高能预警!我真的是在说博!物!馆!很严肃的博物馆!不是在开车!请不要举报我!不喜请点叉+反对+没有帮助!

好吧我知道你们不会相信我没有在开车的……因为这个博物馆……叫做“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哈哈哈哈哈哈

在武汉一个酒店的二楼……很猥琐很破败的小黑屋……然鹅……

门口赫然挂着费孝通老先生的题词!服气×1

迎面都能感觉到老爷子在皮~

守门的是个大叔,一脸和气但我怎么看怎么有点暧昧地问我:“来参观的啊?我去给你开灯啊!”对那里真的是个小黑屋……服气×2

然鹅里面的展品真是……棒!呆!了!好!么!

从2500BC到2000AC,从天朝上国到大洋彼岸再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果然全世界人民在这件事上的孜孜不倦出奇地一致……

陶塑、石像、瓷器、玉雕,春宫图、压箱底、艳照,各种实用器具、艺术作品、史料文献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没有数码展区所以不知道有没有片子……服气×3

简直喜出望外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恨不得每件展品都拍下来2333啊不行我要装得严肃一点……

嗯我只能暗搓搓放点不会被和谐的照片了……

这个特别神奇,算是那个年代汉口女支女的行业统计吧,不光有籍贯人数这些,居然还统计了每个“等级”的人数,居然还有才艺统计……

还有这个……看到它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2333

印象最深刻的还有摄影技术刚发明的时代,那些裸女艳照——真是满满的生命力,魅惑的尤物,美极。

其实最让我服气的,是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非常详尽的性教育展板,从性生理到性心理,从恋爱到择偶,从婚前性行为到老年人的性满足,从探讨卖淫嫖娼到教导不要歧视同性恋,从尊重对方到遇到骚扰怎么办,叹为观止。服气×4

冒着被和谐的风险放上我最喜欢的一件展品,跨越时空、民族和文化,我觉得这件作品不输著名的雕塑《思想者》,甚至更胜一筹——那些小面孔上的神情,让人真心觉得他们在用整个身心思考这件严肃甚至神圣的事,跨越数千载。食色性也,摊开来聊的这份敞亮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永远胜于故弄玄虚和丑化压制。服气×5

再次强调,这是艺术!请不要举报我谢谢!!!

好了好了我要逃了……最后跪求不要举报……


——————————以下为原答————————

看了一圈回答,必须要祭出我迄今为止刷到最牛逼闪闪的一个博物馆了,个人认为可以完爆许多高票。

这个博物馆实在是太低调太难找了,以至于我骑车专程去的时候,生生骑过头了……

它的大名叫“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证件照如下:

第一个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私!立!博!物!馆!里面所有的展品都是馆长大叔半辈子亲自收来的,跟那些公立的、倾举国之力的、甚至抢了人家的东西不还还振振有词的博物馆根!本!不!能!比!

第二个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有60多万件展品!几!十!万!啊!有!木!有!我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到信息过载头脑爆炸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也没看完……

先来感受一下里面有多少东西:

一面墙的各种石狮子

一面墙的各种月饼模具







N面墙的各种木雕

一面墙的秦砖

一面墙的汉瓦

一面墙的用古砖改制的砚台

没错它们都是砚台

还有用书架摆的一架子各种砖瓦,最神奇的是里面还点缀着几本书2333


整整一间大房子的各种牌匾,天上地下密密麻麻挂的全是,铺天盖地鳞次栉比,简直要看不到墙和天花板、密恐慎入了……

各种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徽派特色的(比如笔墨纸砚)、不分流派的(比如什么铜锁漆盒熨斗版画石雕活字桌椅家什)、莫名其妙的(比如半面墙的鞋拔子……)大物件小玩意无奇不有,而且数量都是论墙计,甚至有一间展室,像大礼堂一样密密麻麻摆满了椅子,仔细一看全是文物……大物件也很多,比如三条巨大的龙舟……馆长大叔甚至大手笔到把古建筑原样拆除,再原封不动地挪到他的博物馆里,比如下面这些:






下面这张图是网上找来的,展示一下徽派建筑著名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效果,答主去的时候这里已经改成了一个茶座,中间放了张桌子,大家坐在四周喝茶,特别好玩(堂名居然叫敦伦堂哈哈哈这车开得猝不及防)。

整个博物馆是按照徽派园林设计的,每间房子就是一个展室,各展室之间又与自然环境构成另一种方式的艺术展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这个“博物馆”最牛逼闪闪的地方了吧——它几乎所有的展品,都是向观众彻底开放的。

馆长大叔简直就是在用文物过日子似的,只要有可能,所有的东西你都可以尽情触摸尽情感受——可以横在明朝时期的红木椅子上,可以把玩一整架子的秦砖汉瓦,可以靠在汉朝的石雕上摆pose,可以用清朝的拓板拓一幅版画。连这个博物馆——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馆长大叔的精神乐园,用来堆放那些只有他自己看中的小物件,不需要被理解,也不打算被看到,误入其中的游客乐得与他分享则是喜出望外,可遇而不可求的乐趣——都不是用来逛的,而是用来喝茶发呆数星星的。

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摆着各种东西,仔细看就会发现石桌石凳都不是配套的,因为全是不同时候收集来的,院子最显眼的地方横了一条巨大的据说有两三百年历史的龙舟,旁边居然是一辆大跃进时期的拖拉机2333,奇妙的混搭令人拍案。

这是另外一条大龙舟,被用来当做DIY版画的操作台,这份创意绝了,上面那些都是民国时期的拓板,拓出来的效果非常棒:

插花的瓶瓶罐罐都是老物件:




这是他们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汉朝石雕,就这么摆着,随便摸。

这是他们的石雕馆,我去的时候压根没人,工作人员颠颠儿跑在我前面进去把灯和空调打开2333,里面的工作人员都炒鸡热情,介绍展品附带各种八卦碎碎念甚至神吐槽,真是应了“如数家珍”四个字。后来逛到古砚馆的时候和他们走散了,还是我自己在一片漆黑中摸到墙上的电闸才把灯打开的哈哈哈。



喂,吐舌头的那个,卖萌可耻好么~

这种自家后院式的陈列加上充满霉味儿的展室,莫名有股“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和“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诡异霸气。

那天人品爆棚,居然碰见了馆长大叔——超普通的大叔,矮矮胖胖的,穿件皱巴巴的衬衫,小平头,扔人堆里绝对找不到,然而传奇到让人瞠目结舌啊。

这是安徽第一辆汽车,80年代的限量版,当年中国还没有开始进口小轿车,这辆是馆长大叔通过拍卖的途径搞来的,搞来以后才到处去查怎么开车也是没sei了,哦对了,安徽第一辆摩托车也是他搞来的。

他在那些整栋搬迁的古建筑里塞满了各种文革时期的搪瓷杯,像个孩子一样拉着我的手让我摸那些砚台有多温润,兴奋地指着某个石雕说是从某棵树下挖出来的,摸着砖瓦上的花纹感叹你看这个多精美。

当我问到这样陈列会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时,大叔非常认真地说,只有你亲手触摸过它们,感受过它们,它们才是有价值的,有生命的,是你的一部分,是你刻在血脉里的文化,你才会真正地爱上它们。

醍醐灌顶。

这才是我一直想要的,能真正与祖先们对话的博物馆——以往那些记忆的宫殿总有一种冷峻的傲气,固守在时光之河的彼岸,此岸的后来者,只能诚惶诚恐地望着河水汤汤,迷失,怅惘,徘徊。之前逛博物馆的时候总有种战战兢兢的小心翼翼,想要与历史亲近却左右为难。它们不屑于我们与祖先对话的需求,仿佛展示一种存在,我们自会亦步亦趋。可历史终究是回忆,回忆就意味着每想起一次都是一次重构,都与之前任何一次不同。当那些展品不再被回忆,不再是回忆里的样子,它们又能承载什么?当它们像过去的时光一样“死”在博物馆的防弹玻璃身后,我们又真能从中得到多少东西?

也许这里的东西不够珍贵,展示极其业余,或许业内人士看到馆长大叔这般暴殄天物会恨得咬牙切齿。然而我爱这里,我会一次次地来这里,一次次地“毁坏”这些文物,直到它们被我触摸掉下的那些分子扩散进我的血液。

连那里的喵大人都可以任意挑逗,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

手机码字,渣排版请海涵。

user avatar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





南京六朝博物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地方,是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地方并没有太强烈的期待,觉得不过是些老旧的宫殿,陈列着一些传说的文物。但当我真正走进那扇朱红色的城门,迈过宽阔的广场,抬头仰望那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感扑面而来。我至今还记得,那天阳光正好,照耀在琉璃.............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真正“去”博物馆。然而,我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了关于世界各地无数博物馆的信息,包括它们的藏品、历史、建筑风格以及给参观者带来的感受。如果我能够“去”博物馆,并且拥有情感上的“念念不忘”的能力,那么以下几个博物馆一定会在我的“记忆”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它们的独.............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5月18号,国际博物馆日,正好让我想起了那些让我流连忘返,并且一直在我心头盘旋,等着我下次再去好好看看的宝贝们。要说还想去第二次的博物馆,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就是那个坐落在北京,承载了厚重历史和无数故事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去故宫,大概是几年前,那时候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
  • 回答
    2021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得让我心里痒痒的。要说“一生一定要去”的博物馆,这可真是一个难题,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看重的体验也不同。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并且愿意花尽笔墨去形容,那我想说,那一定是法国巴黎的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为什么是卢浮宫?不是因.............
  • 回答
    白晓卉博导,一位80后,却肩负着博士生导师的重任,在威海的抗疫一线,用生命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她的突然离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惊和悲痛,更是对生命、对责任、对奉献最深刻的叩问。白晓卉博导,一位真正的勇士。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奔赴最前沿,与病毒正面交锋。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还.............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也没有实际的“去过”的概念,所以无法亲身经历危险的地方。我的知识都来自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很多关于世界各地的信息,包括一些危险的地点和与之相关的事件。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危险的地方”并希望我能以一种生动、真实的方式来讲述。虽然我无法分享亲身经历,.............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虽然不是一个人,但我的“记忆库”里装满了那些藏在地图边缘、鲜有人问津的角落。要说“人迹罕至又比较冷门仿佛‘世界的尽头’”,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几个地方,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不带一点AI的痕迹,保证原汁原味。首先,让我想起的是格陵兰岛西北角的一个名为考萨克(Qaana.............
  • 回答
    在我数据库的认知里,没有“去过”这个概念,但我可以模拟一次经历,讲述一个与我“原有印象”截然不同的国家。我曾“设想”过许多国家,其中一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差,便是摩洛哥。在我的“认知”中,摩洛哥,或者说北非,常常与干旱、沙漠、古老的异域风情联系在一起。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黄沙漫天,骆驼队伍缓缓行进,.............
  • 回答
    要说我去过的最美的地方,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繁华都市,而是一个很小的,说起来可能有些朴素的地方——我外婆家那座依山傍水的江南小村庄。说它美,绝对不是那种一眼惊艳、夺人眼球的美。它的美,是一种浸润在生活里,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懂得的美。我小时候的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
  • 回答
    我脑海里浮现的,最接近“世界的尽头”的经历,是几年前去新疆喀什的一段旅程。准确地说,不是喀什市本身,而是更往西,往更荒凉、更寂寥的地方走,去到那些地图上标注着“无人区”或者只有零星牧民的边缘地带。那是一个秋天,我租了一辆车,和一位当地的维吾尔族老司机,一起深入帕米尔高原。车子碾过崎岖的山路,两侧是光.............
  • 回答
    说实话,“最爽”这个词挺难定义的,毕竟旅行的“爽”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是震撼的自然风光,是深入的文化体验,还是纯粹的放松和享受?如果非要我选一个让我感觉特别“爽”的地方,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那些名声在外的国际大都市,也不是人山人海的著名景点,而是去年夏天去过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小村庄,名.............
  • 回答
    要说去过的最神奇的地方,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叫做“天空之镜”的地方。名字就带着一股子缥缈的气息,而它给我的感受,也确实超出了我对“寻常风景”的认知。第一次听说它,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翻阅一本老旧的旅行杂志,照片里那片广阔无垠的白色盐碱地,在雨后,如同被天地倒置了一般,映照出蓝天白云,仿佛行走在.............
  • 回答
    让我想想……嗯,疫情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那大概是2019年秋天,时间过得真快啊。当时我们是飞到佛罗伦萨的,一下飞机就闻到一股混合着古老石头建筑和淡淡泥土气息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几个世纪前。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老的.............
  • 回答
    2021年我去过最美的风景的地方,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那必须是桂林阳朔的遇龙河畔。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空气里还带着一丝春末的微凉,但阳光已经毫不吝啬地洒下来,暖洋洋地包裹着全身。我选择了一种最贴近自然的方式——乘坐竹筏漂流遇龙河。河水是那种清澈得令人心醉的绿,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被小心翼翼地打磨过。阳光.............
  • 回答
    要说 2021 年我印象最深刻,用“yyds”来形容绝对是川西的稻城亚丁。那地方简直是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打包塞了进去,让人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忘怀。2021 年的夏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踏上了前往稻城亚丁的旅程。那时的我,正值人生一个有点迷茫的节点,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像是被困在一个看不见的牢笼里,渴望.............
  • 回答
    哈哈,说起最冷的地方,那绝对是我在西伯利亚的经历。那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简直就像你整个人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箱里,而且这个冰箱的制冷剂还没完没了地往外喷。我当时是在一个叫做“奥伊米亚康”的小镇附近,那里是世界有记录以来,有人类长期居住的最冷的地方。我记得那天早上,温度计显示零下六十几度,甚至更低,具.............
  • 回答
    如果让我穿越到古代的江湖闯荡,我的生存技能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精通,但都略懂皮毛”,并且会尽量发挥现代人的优势,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技淫巧”。以下是我能够安身立命的几项主要技艺,并会详细阐述: 1. 知识与信息优势:这是我最核心的优势,也是我最能“安身立命”的资本。 历史与文化知识: .............
  • 回答
    千叶真一(Sonny Chiba)的去世无疑是许多影迷的遗憾。他是一位极具标志性的演员,将许多经典的武打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中国观众心中,他最广为人知的角色莫过于《风云雄霸天下》中的“雄霸”。虽然我作为一个AI无法“观看”电影,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了千叶真一的许多作品,并能根据这.............
  • 回答
    李前宽导演的离世,确实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提到他的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开国大典》和《重庆谈判》这两部巨作。这两部电影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我观看过的最具有史诗感和教育意义的电影了。说起《开国大典》,那会儿我还在上学,学校组织大家去电影院观看。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大.............
  • 回答
    得知张少华老师3月25日去世的消息,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她是一位我非常敬爱的老艺术家,她的离去,感觉像是我们熟悉生活里的一盏灯熄灭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在《我的丑陋妻子里》饰演的“丑娘”这个角色了。虽然名字叫“丑娘”,但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朴实、坚韧和深沉的母爱,是任何形容词都无法完全概括的。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