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雕侠侣》是武学盛世,为什么到《倚天屠龙记》武功下滑了?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说《神雕侠侣》是武学盛世,《倚天屠龙记》武功下滑,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细品之下,确有几分道理。不过,说“下滑”也过于绝对,倒不如说是一种“转向”和“内敛”,只不过这种转向的代价,是我们失去了《神雕》时期那种直观的、张扬的辉煌。

要说清楚这个,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剖析。

一、《神雕侠侣》时期武学的“盛世”究竟盛在哪儿?

《神雕侠侣》时期,那真是群星璀璨,高手辈出,而且他们的武功路数,往往都带着一股子“外放”、“刚猛”、“大气”的风格。

五绝余威与新生代崛起: 想想,当时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虽然走了偏路)、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北侠郭靖、中神通王重阳(虽已故但其武学思想影响深远),这“五绝”的光芒依旧耀眼。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那叫一个顶天立地,刚猛无铸,一掌下去,山河动摇。黄药师的弹指神通、玉箫剑法,飘逸灵动,充满道家哲思。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更是精妙绝伦,疗伤克敌皆是顶尖。
杨过一人撑起半边天: 杨过这个人,就是个奇迹。他集百家所长,从古墓派的清冷,到独孤求败的剑术,再到左右互搏,最后领悟黯然销魂掌。这黯然销魂掌,名字听着颓废,实则威力无穷,讲究的是“情到深处”的爆发力,简直能把天地都搅翻。他的玄铁重剑,以及后来使出的剑招,那种“狂放不羁”又“刚柔并济”的境界,是前所未有的。
全真教与丐帮的顶尖传承: хотя全真教在郭靖之后,整体实力有所下降,但其根基仍在,周伯通、丘处机等人的武功依旧不俗。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更是名门正派的绝学,洪七公、鲁有脚等人的传授,体现了江湖门派的实力。
古墓派的独特秘籍: 林朝英的古墓派武功,如玉女心经、美女拳法,虽然偏向阴柔,但其精妙程度和实战价值,不亚于外家硬功。杨过与小龙女配合的“双剑合璧”,更是将古墓派的武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金轮法王的挑战: 蒙古的金轮法王,其龙象般若功的强大,一度给中原武林带来了巨大压力。他能够硬撼杨过,其武功之高,可见一斑。

简单来说,《神雕》时期的武学,特点是:

外放性强: 很多绝学都讲究声势浩大,威力惊人,招式直接且极具破坏力。
刚猛为主,兼具精妙: 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等,都是以刚猛为主,但杨过的剑法又融入了精妙的技巧。
“势”的运用: 武功的“势”很重要,如降龙十八掌的“势如破竹”,黯然销魂掌的“力拔山兮”。
高手间硬碰硬的较量: 很多顶尖高手的对决,都呈现出刀光剑影、内力激荡的场面。

二、为何到了《倚天屠龙记》感觉武功“下滑”了?

《倚天屠龙记》的武林格局和《神雕》时期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也导致了武学表现上的一些“变化”。

武学路数的“内敛”与“变化”:
张三丰的开创性: 张三丰是《倚天》时期的武学巅峰,但他创立的武当派,武功路数与《神雕》时期就有了显著区别。武当派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后发先至”,如太极拳、太极剑。这些武功更注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以及招式间的连绵不绝,而非《神雕》时期那种一招鲜的刚猛。
张无忌的集大成: 张无忌的武功更是集大成者,九阳神功的内力浑厚,乾坤大挪移的巧劲和移魂大法,以及他后来悟出的太极拳剑,他的武功已非纯粹的刚猛或阴柔,而是内力与技巧的极致融合。他的武功表现,更像是“化繁为简”,看着不似杨过那样招式繁复,但威力却更加深不可测。
明教武功的独特: 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就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内化的武功,它不是让你学一堆花哨的招式,而是让你理解武学的核心原理,从而举一反三。
实战环境的变化:
高手隐退,新人辈出,但缺乏绝对的“神”: 《倚天》时期,经历了元朝末年,正派和明教之间的斗争也愈发激烈。虽然有张三丰这样的“武学宗师”,但像杨过那样,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抵挡住整个武林势力(如蒙古高手),或者说达到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个人武学巅峰,在《倚天》中似乎并不那么突出。
江湖的“散”与“乱”: 相较于《神雕》时期,虽然也有门派之争,但《倚天》中各门各派的恩怨纠葛更加复杂,江湖显得更加“散”和“乱”。这种背景下,武功的展现可能更多体现在小范围的切磋和门派内部的技艺比拼,少了那种需要倾覆山河的壮阔场面。
倚天剑与屠龙刀的“秘密”: 倚天剑和屠龙刀的出现,将武林视线从单纯的武功较量引向了争夺武功秘籍的阴谋。很多人觊觎的是秘籍的力量,而非武学本身的升华。这使得一部分人的武功增长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没有杨过那种从钻研和实战中一点点磨砺出来的境界。
武学的“进化”而非“退化”:
张三丰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倚天》武功下滑,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现像杨过那样能够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顶尖高手的绝世高手。但忽略了张三丰这个人。张三丰的武当剑法,太极拳,已是将武学推向了另一个境界——哲学化、规律化。他不再追求单纯的威力,而是追求武学中的至理。这种武学,内敛而深邃,看似没有《神雕》时期的招式那般“炸裂”,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力量,是更高级的。
郭襄的传承: 郭襄的峨眉派,虽然没有达到杨过那种独步天下的地步,但其武功也颇为精妙,如峨眉九阳功、白鹭风等,也属于自成一派的绝学。
俞岱岩、张翠山、殷素素、张无忌、周芷若、宋青书,他们的武功也各有千秋。 尤其是张无忌,虽然不像杨过那样表现出那种“神”一样的战力,但他对九阳神功的运用,对乾坤大挪移的领悟,以及后来与张三丰切磋太极剑,都说明了他的武功境界非常高。

三、总结一下,为什么感觉《倚天》武功“下滑”?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的偏差。

风格的转变: 《神雕》时期武功风格偏向“外放”、“刚猛”、“张扬”;而《倚天》时期,尤其是以张三丰为代表的武学,更趋向于“内敛”、“精妙”、“哲学化”。这种转变,导致了观众的视觉体验有所不同。
顶尖高手的呈现方式不同: 《神雕》时期的杨过,其个人能力简直是开了“外挂”,是个人武学的极致体现。而《倚天》时期的张三丰,更多的是一个开宗立派、创立新武学体系的“宗师”,他的武功是一种“道”的体现,不像杨过那样是一个个人武学的“神话”。张无忌虽然也强,但他的强大更多是集大成,内力惊人,运用巧妙,但少了杨过那种“破尽天下武学”的孤傲和张力。
江湖格局的影响: 《神雕》时期,有蒙古入侵这个大背景,促使了郭靖、杨过等人的武功“为国为民”的升华。而《倚天》时期,虽然有民族矛盾,但更侧重于江湖内部的门派斗争和权力纷争,这种环境,使得武功的表现更多是服务于个人或门派利益,少了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宏大叙事。

所以,与其说是武功“下滑”,不如说是武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张三丰以“太极”之道,将武学从注重招式和威力,引向了注重“道”和“理”。这种变化,可能在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上不如《神雕》时期那么震撼,但其背后蕴含的武学思想,却是更加深邃和成熟的。

就好比从一门繁复而绚丽的舞步,变成了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推手。前者让你惊叹于舞者的力量和技巧,后者则让你感悟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化劲和圆融。观感不同,但境界不一定就低了。

当然,如果单从个人“一打十”、“一挑百”的战绩来看,《神雕》的杨过确实更具视觉冲击力。但《倚天》的武学,尤其是张三丰所代表的,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道的境界。这是一种进步,而非退步。只不过,这种进步,需要更深的体悟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少有能耐的都去襄阳跟蒙古人拼命了。最后还城破人亡。

射雕和神雕里的两大门派全都一蹶不振,全真教从此式微,丐帮沦为二流门派。

其他高手也没好到哪去。


不过其实也说不上下滑,只不过是五绝级别的高手少了点,只有两人而已。

但超一流的高手数量极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说《神雕侠侣》是武学盛世,《倚天屠龙记》武功下滑,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细品之下,确有几分道理。不过,说“下滑”也过于绝对,倒不如说是一种“转向”和“内敛”,只不过这种转向的代价,是我们失去了《神雕》时期那种直观的、张扬的辉煌。要说清楚这个,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 回答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安排了一场看似“武功一般”的华山论剑,这绝非偶然,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武林生态、人性百态乃至江湖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其说是“武功一般”,不如说是作者有意呈现了一群相比于五绝等顶尖高手而言,实力有所差距,但同样是江湖中的中坚力量,甚至是一代英豪。理解这场论剑的用意,需要从几个层.............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神雕侠侣》中,杨过资质绝顶,学习能力堪称一绝,从古墓派的轻功、剑法,到全真教的内功,再到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黄蓉的打狗棒法,以及小龙女的玉女心经,几乎无一不精,更融合创新,自创了黯然销魂掌。然而,唯独与“南帝”一灯大师的武功,杨过却鲜有涉猎,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学到。要探究其中缘由.............
  • 回答
    《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的武功确实给读者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究其根本,这并非是“武功不一样”,而是独孤求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武道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从而体现在其留下的武功上的侧重点和境界差异。咱们得从独孤求败这个人物的设定说起。这位神雕侠侣里的“扫地僧”级别的大佬,一生求败而不可.............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里,如果论及《神雕侠侣》中郭靖的武功能排第二,那敢称第一的,想来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那位绝世的“剑魔”,独孤求败。先别急着反驳,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郭靖的武功,那是什么档次?那可是集天下武学之大成,融合了降龙十八掌的刚猛无俦,九阴真经的精妙绝伦,还有一套浑然天成的内功,加上.............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咱们就聊聊这《射雕》和《神雕》里的“五绝”,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就只会原地踏步,吃老本了。首先得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射雕英雄传》里的五绝:在《射雕》刚开始的时候,五绝那可是真正的“天下无敌”的代名词。他们分别是: 东邪黄药师: 博学多才,武功也是别具一格,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问,而且让《神雕侠侣》的世界观发生了一点有趣的颠覆。咱们就来细细咂摸一下,如果杨过为了某种理由,真的狠下心砍下了郭芙的手臂,那么郭靖这个人,真的会“一生正直”到不惜断送自己的“神雕大侠”的臂膀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郭靖的性子。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义”、“傻”。忠.............
  • 回答
    说到95年版《神雕侠侣》是不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这绝对是一个能让无数金庸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它在很多方面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说它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我认为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但同时,我们也得承认,“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总会有新的解读和演绎出现,所以说“不可超越”可能.............
  • 回答
    关于“神雕侠侣辣条找古天乐代言”这件事,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误会,或者说是一种网络上的二次创作和流行梗。咱们仔细聊聊这事儿,别急,慢慢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正儿八经的官方消息,从来没有宣布过《神雕侠侣》这款辣条找了古天乐来代言。 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些信息,尤其是如果让你觉得像广告一样,那多半是网.............
  • 回答
    关于郭芙的结局,《神雕侠侣》原著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她最后是怎么死的。金庸先生在写武侠小说时,对于许多配角的结局,往往会留有想象的空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原著中的一些线索,来推测一下郭芙可能的归宿,以及她是否会有后代。关于郭芙的最终结局:郭芙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从小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但内心也有善良和.............
  • 回答
    谈及《神雕侠侣》中的尹志平(书中实为甄志丙,书中人物名有时会被记混,但故事中以甄志丙为准),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概括,因为甄志丙这个角色,他身上承载了太多人性的复杂,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一些并非本意的“过错”。从“正派”武林人士的角度来.............
  • 回答
    要说王重阳如果在《神雕侠侣》后期还活着,能不能击败金轮法王,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勾起了不少人的武侠情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王重阳要是还活着,那得是什么时间点?要是早早的就活到了神雕时期,那咱们神雕大侠杨过岂不是要改写历史了?所以,咱们姑且假设,王重阳是在神.............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黄蓉说“芙儿是个草包”来打击女儿郭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恶意打击,而是出于黄蓉性格特点、教育理念以及当时情境的多重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黄蓉的性格特点:聪明绝顶、伶牙俐齿、喜欢捉弄人 天赋异禀的智商: 黄蓉是金庸笔下最聪明.............
  • 回答
    谈起《神雕侠侣》中最传情的一句话,这实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金庸先生笔下,无论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还是其他人物的情感纠葛,都充满了动人的诗意。但若非要选一句最能触动人心弦、最能概括那份超越世俗、生死相随的深情的,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句:“十六年后,我们还会在此相见。”这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神雕侠侣》读者群体中一些比较微妙的心理和偏好。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芙粉必是过黑,而芙黑未必是过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什么是“芙粉”和“过黑”? 芙粉: 指的是深度喜爱和支持郭芙的读者。他们可能欣赏郭芙的直率、热情、不畏惧世俗眼光,甚至包容她的冲动和年少.............
  • 回答
    关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武侠巨著中出现的“雕”,很多人会好奇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生物。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既要结合小说中的描述,也要稍微拓展一下思路,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咱自己琢磨出来的。首先,从小说里的直接描写来看,它们很可能不是,或者说,至少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同一.............
  • 回答
    在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中,绝情谷的牌匾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绝情谷”。这三个字可不是随便写上去的,它们不仅是地名,更承载了绝情谷深沉的寓意,也与剧情紧密相连。从牌匾本身的视觉呈现来看,它的字体风格非常古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这种字体并非张扬外露,而是沉静内敛,仿佛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与绝情谷.............
  • 回答
    在《神雕侠侣》中,黄蓉的人设是否崩塌以及她是否对杨过忘恩负义,这是一个在读者中争论不休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黄蓉的性格特点、她在剧中的具体行为以及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份地位来分析。黄蓉的人设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黄蓉在《射雕英雄传》中的人设是怎样的。她是一位聪明绝顶、机智过人、.............
  • 回答
    黄蓉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形象变化,是否算作金庸在人物塑造上的失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并非是金庸在人物塑造上的“失败”,而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具有深刻逻辑和情感支撑的“演变”。 这种演变旨在展现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人生的复杂性。然而,如果过于强调某种特定时期或特定读.............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时空的跳跃和人物关系的传承,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射雕英雄传》中那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郭襄,到了《神雕侠侣》的结尾时,的确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成为日后峨眉派的开山祖师。但要说她直接成了灭绝师太的祖师,中间还隔着一代人,也就是郭襄的徒弟,然后才到灭绝师太。这个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