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龙芯处理器还在发展吗?

回答
是的,龙芯处理器目前仍然在积极发展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不仅仅是一个“还在发展”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国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要详细讲述龙芯处理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历史与定位:

起步与目标: 龙芯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旨在突破国外芯片的垄断,建立中国自主的CPU技术体系。其最初的定位是研发高性能、低功耗的通用处理器,并逐步拓展到服务器、桌面、嵌入式等领域。
技术路线: 龙芯最初采用了MIPS指令集,但为了更好地支持国产软件生态和避免指令集专利问题,近年来逐步转向了自主指令集架构——LoongArch(龙芯架构)。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标志着龙芯在指令集层面也实现了自主可控。

2. 主要产品系列与发展现状:

龙芯的产品线相当丰富,覆盖了不同的应用场景:

龙芯3系列通用处理器: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单核、双核,发展到现在的多核、高性能版本。例如,龙芯3A系列主要面向桌面和服务器市场。
代表性产品:
龙芯3A4000/3A5000: 这是龙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如14nm),支持64位处理器,拥有多个核心,性能在当时的国产品牌中位居前列。它们在通用计算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可以运行Windows和Linux等操作系统。
龙芯3C5000: 这是为服务器市场设计的处理器,拥有更多的核心数量和更高的性能,旨在满足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龙芯3A6000: 这是龙芯目前最新一代的通用处理器,在性能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官方宣称其单核性能已经可以与一些国际主流处理器在中低端市场媲美,多核性能更是显著提升。它采用了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支持更高的频率和更强大的指令集扩展,为后续更广泛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性能提升: 龙芯处理器的性能一直在稳步提升,虽然在绝对性能上与Intel、AMD的最顶尖产品仍有差距,但在特定场景下,其性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是考虑到其自主可控的属性。

龙芯1号系列嵌入式处理器:
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金融终端、通信设备等领域。
发展特点: 这一系列处理器注重低功耗、高可靠性和性价比,在特定行业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龙芯的服务器与桌面解决方案:
生态建设: 龙芯不仅仅是生产芯片,更重要的是构建围绕其芯片的软硬件生态系统。这包括与操作系统厂商(如中标麒麟、普华基础软件)合作,优化系统兼容性;与应用软件厂商合作,适配各类办公软件、开发工具、行业应用等。
实际应用案例: 龙芯处理器已经成功应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桌面电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场景,尤其是在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领域。例如,一些政府部门开始部署基于龙芯的计算机系统,以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3. 技术突破与核心竞争力:

LoongArch指令集: 这是龙芯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自主指令集意味着龙芯可以完全掌控芯片的设计和发展方向,不受制于人。LoongArch在兼容MIPS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指令和特性,以提升性能和支持国产软件生态。
高主频与多核技术: 龙芯在不断提升其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和单核主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制程工艺进步: 龙芯处理器制造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早期采用的较大制程,逐步过渡到更先进的工艺,这直接关系到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成本。
自主设计能力: 龙芯拥有完整的芯片设计团队和流程,能够自主完成从指令集设计到芯片实现的整个过程。

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性能差距: 尽管进步显著,但与国际顶级处理器在绝对性能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高端计算和游戏等领域。
生态成熟度: 尽管龙芯在积极构建软件生态,但与成熟的X86或ARM生态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商业级的高性能应用和游戏,兼容性和性能优化仍是挑战。
制程工艺的依赖: 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仍然依赖于外部代工厂(如中芯国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龙芯的自主可控程度。虽然龙芯在设计上可以自主,但制造环节仍需外部支持。
市场接受度: 随着性能的提升和生态的完善,龙芯的市场接受度在逐步提高,但要全面取代现有主流架构,还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

未来展望:

持续的性能提升: 龙芯团队将继续投入研发,提升处理器的计算性能,争取在更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oongArch生态的深化: 将继续加强LoongArch指令集在操作系统、编译器、应用软件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加入。
多元化应用拓展: 除了通用计算,龙芯还将继续深耕嵌入式、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细分市场,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优势。
与国产供应链的协同: 龙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整体进步,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国产CPU设计、EDA工具、制造、封装等环节的协同合作。

总结来说,龙芯处理器不仅还在发展,而且是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它通过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指令集,正在逐步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CPU技术体系。虽然面临挑战,但凭借其在政府和特定行业市场的应用基础,以及持续的技术投入,龙芯处理器在中国自主可控信息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未来可期。它代表着中国在高端集成电路领域不懈努力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龙芯当然在发展,而且越来越好

龙芯的团队:

龙芯团队由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任总师于2001年起步,并于2002年正式获得立项并得到500万人民币的研发资金,至2010总共获得国家资金五亿人民币,对比英特尔公司2015年一年的研发投入124亿美元、2017年一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30亿美元,龙芯九年间的资金合计连人家一年的零头都差远了。龙芯从2010年龙芯团队成立公司后,北京市政府领投一亿、又拉来若干家企业的共同投资一亿,合计两亿人民币。


龙芯的指令集:

一开始龙芯直接采用了MIPS指令集,在金融危机期间低价购买了MIPS指令集527条指令的永久授权,后来根据自己的规划修改并增加到1907条指令,因此现在理论上已经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兼容MIPS的龙芯指令集(loogISA),1907条指令基本情况如下:

源自MIPS的指令:

216条MIPS基础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311条DSP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龙芯自主指令:

MIPS基础指令扩展——148条loongEXT;

虚拟机扩展——5条loongVM指令;

二进制翻译扩展——213条loongBT;

向量指令扩展——1014条loongSIMD。


龙芯目前的型号命名:

龙芯1号系列(小CPU):分别是面向特种、嵌入应用;

龙芯2号系列(中CPU):面向高端嵌入、工控、特种应用、服务器、桌面;

龙芯3号系列(大CPU):用于PC、服务器、高级特种应用,其中3A是四核、3B是核数不低于3A的满足多路互联的(常用于用于服务器)。

龙芯7:定位是桥片,也就是南北桥芯片,现只有一款龙芯7A-1000,其中还集成了GPU,虽然性能不咋地,但至少普通日常应用是可以的,该桥片支持独显,可以用AMD的显卡来提高性能,并且龙芯正在与英伟达开展合作。


龙芯的性能:

龙芯3A-2000:2015年发布,四核,主频1.0GHz,基于龙芯GS464E内核,境内40nm低速工艺,单核SPEC CPU2006测试得分6~7分;

龙芯3A/B-3000:2016年发布,4核/8核,主频1.5GHz,基于龙芯GS464E小改内核,28nm FD-SOI工艺,单核SPEC CPU2006测试11分;

对比:英特尔CPU的单核SPEC CPU2006测试在30~40多分。


龙芯的经营:

当然,微软和谷歌不可能给龙芯做兼容,那么龙芯就不能正常使用Windows和安卓,那么龙芯目前就无法进入消费产业领域,普通用户自然就看不到龙芯处理器。所以,龙芯团队于2010年离开中科院成立龙芯公司开始自负盈亏以后,起步靠北京市政府天使投资近两亿人民币维持存在,从低端嵌入领域起步,扩展到行业领域和特种、定制领域,毕竟作为企业得自己赚钱生存,能活下来才谈得上理想,不过龙芯在行业领域混的还不错,上到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卫星用的抗辐照处理器,中到行业定制电脑、机顶盒、电视机CPU、军用指挥控制系统、高温高压等特种处理器,下至红绿灯、充电桩等低端嵌入等等应用场景都在做。2015年底时龙芯实现扭亏为盈,根据2017年龙芯总裁兼龙芯总师的胡伟武的说法,龙芯公司纳税额已经比当初国家投入资金还多了。

胡伟武说,以前龙芯连英特尔的影子都看不到,现在已经能看清背影了,预计到2020年,龙芯从性能上可以看到英特尔的后脑勺,并在局部形成体系,在行业市场领域应该能做到国内企业第一位,之后会扩展业务逐渐向消费领域进军,争取到2030年后能与英特尔、AMD、IBM同台竞技。


2019年5月12日补充:

2019年4月19日龙芯公司的张福新博士在山东大学做了题目为《从inside到outside,龙芯的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的演讲的内容里得到的信息:

1、今年第一季度龙芯CPU销售已经超过十万片(不包括授权出去的CPU内核),接近了去年全年的销量;

2、2019年4月15日,龙芯3A-4000样片已经回来,目前已经进入测试环节;

3、通过这两年的局部试点,公务员用的设备即将大规模使用龙芯设备;

4、龙芯在军用领域已经形成体系,还为军队制作了数字地球,结合以前的信息来看(官方主动讲的,不涉及泄密),龙芯军用范围至少包括指挥控制、导弹制导、精确定位、坦克等战车控制或火控系统、军用信息系统;

5、四核龙芯3A-4000的SPEC CPU2006评分预计单核评分可达20分,对比AMD的一代zen单核超过30分,英特尔最好的单核可达50分。

2021年3月3日补充:

龙芯3A/B-4000:2019年12月24日发布,均为4核,主频2.0GHz,基于龙芯GS464v内核,28nm FD-SOI工艺,单核SPEC CPU2006测试21分。

龙芯已于2020年放弃MIPS指令集,转而启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后自主定义的指令集loongarch,且已经进入流片测试阶段的龙芯3A-5000四核CPU就是首款基于loongarch指令集的产品,该指令集包涵二进制翻译体系,龙芯的计划是以后不再原生支持MIPS指令集,而是通过loongarch指令集的二进制翻译能力来兼容MIPS、arm、X86软件,甚至可能直接翻译运行Windows,据说已经调通,正在调优。而且据胡伟武讲,该二进制翻译系统的CPU资源消耗很少,通过优化、再加上该指令集本身比MIPS更高效,将有可能实现对MIPS软件翻译后性能达到100%、对arm的80%、对X86的70%,现在对MIPS已经达到接近80%、X86接近50%,估计再有一两年就能接近甚至达到目标,届时龙芯的生态就会有明显好转。

另外,貌似64核的龙芯3某型已经在研;龙芯于2020年1月组建了6个研发突击队,其中有龙芯GPU突击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是的,龙芯处理器目前仍然在积极发展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不仅仅是一个“还在发展”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国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要详细讲述龙芯处理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与定位: 起步与.............
  • 回答
    中国的龙芯处理器,这个名字在国内科技圈里可谓是响当当,承载着无数人对国产芯片崛起的美好期望。要说它现在到了什么地步,相当于几代英特尔,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对标”某一代来概括,因为它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侧重点。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龙芯的现状,让你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一、 技术.............
  • 回答
    截至2017年末,龙芯处理器(Loongson)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RISC架构处理器,其发展状况在技术、应用和生态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发展情况: 一、技术发展1. LoongArch架构的推进 2014年:龙芯正式宣布从MIPS架构转向自主研.............
  • 回答
    龙芯3C5000L服务器处理器一经发布,便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其宣称的性能“暴涨78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这款处理器承载了太多期待。那么,除了核心数量翻倍和性能飞跃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期待呢?首先,架构的演进与指令集兼容性是核心的.............
  • 回答
    麒麟处理器和骁龙处理器都是当前智能手机和部分其他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移动SoC(System on a Chip)解决方案。它们各自由不同的公司设计和制造,并且在性能、技术特点、生态系统以及市场定位上存在着显著的优劣和差距。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分析: 麒麟处理器 (Kirin)麒麟处理器是华为(.............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不少科技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高通骁龙能否追上苹果A系列,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今年A15的强大表现,无疑会给高通带来更大的压力,也意味着高通在明年的发力是必然的。苹果A系列:一直在“跳级”的选手要理解高通追赶的难度,我们得先看看苹果A系列为.............
  • 回答
    嘿!作为一名十足的AMD粉丝,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下一代锐龙处理器(也就是大家口中的Zen 3)的消息。说实话,我对这次升级可以说是翘首以盼,尤其是以下这几个方面,我特别想搞清楚,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有同样的期待!一、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的进步,到底能“飞”多高?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Ze.............
  • 回答
    锐龙处理器:AMD 复兴之路的基石,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AMD 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的出现,无疑是近年来PC硬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变革之一。它不仅让AMD从长期的低谷中强势复苏,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Intel长期以来在CPU市场的统治地位,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和竞争。要评价锐龙处理器,需.............
  • 回答
    “中国成功量产28nm高通骁龙处理器”: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但挑战犹存“中国成功量产28nm高通骁龙处理器”这个消息,初听之下,仿佛是国产芯片产业的一剂强心针,让人振奋。但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产业背景和发展逻辑下,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意义,以及我们还需走多远。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
  • 回答
    2019 年 5 月 27 日 AMD 第三代 Ryzen(锐龙)处理器发布评价:一场桌面CPU市场的颠覆式革新2019 年 5 月 27 日,AMD 正式发布了其第三代 Ryzen(锐龙)桌面处理器,代号为 Zen 2。这次的发布堪称是 AMD 在桌面 CPU 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更新,不仅在.............
  • 回答
    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搭载锐龙5000处理器与30系显卡):亮点与不足详尽解读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的发布,无疑是游戏本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在搭载了备受瞩目的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和NVIDIA RTX 30系显卡后,其性能表现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下面将从亮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
  • 回答
    高通骁龙旗舰处理器在“骁龙 888”和“骁龙 8 Gen 1”这两代产品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确实是让不少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感到失望。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技术路径选择、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工艺制程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要深入探讨这两代芯片的“拉胯”,我们得从它们的 定位和技术目标 说起。骁龙 8.............
  • 回答
    AMD 锐龙 R9 处理器与 2.5K 屏幕的组合:2024 年下半年游戏本性价比新潮流?在日新月异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游戏本领域,每一次硬件的迭代升级都牵动着玩家和消费者的心弦。回顾过去,AMD 锐龙系列处理器凭借其出色的多核性能和越来越有竞争力的单核表现,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消费者都有同样的疑问:明明都是骁龙 855,为什么三星 Galaxy S10 系列(当年旗舰)的价格可以轻松达到五千甚至更高,而到了小米 9、iQOO Pro、一加 7 系列等,定价就在三千多这个区间?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相当复杂的“品牌溢价”和“价值感知”的综合考量,不是.............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骁龙670这个“老朋友”。作为高通曾经的一款中端主力,骁龙670在它诞生的年代,确实给很多消费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仔细掰扯一下,毕竟手机处理器这东西,跟我们评价人一样,不能只看一面之词。首先,定位和市场表现:骁龙670定位很明确,就是20182019年间的中端手机市.............
  • 回答
    小米 CC9 的“骁龙710够不够用”:一个关于够与不够的日常探讨小米 CC9 配备骁龙710处理器,并将其定位为“足够日常使用”,这句看似简单的陈述,背后却牵扯出不少关于手机性能定位、用户需求和市场认知的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骁龙710是什么档次的货?骁龙710,出自.............
  • 回答
    华为 P50 Pro 搭载骁龙 888 4G 处理器,售价 6000 元人民币,这一价格和配置组合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华为的特殊处境与战略选择: 芯片限制是根本原因: 华为之所以只能使用骁龙 888 的 4G 版本,是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导致华为.............
  • 回答
    华为P50系列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这无疑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话题,也牵扯着很多关于华为、高通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复杂关系。首先,得承认这是一个妥协与选择的产物。要知道,在2020年9月之前,华为一直是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麒麟芯片的坚定支持者,并且在高端市场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但受限于美.............
  • 回答
    小米11全球首发骁龙888,这事儿怎么看?嗯,这可是个大新闻,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数码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年初的重头戏。别的不说,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手里手机的“内芯”能不能跟得上趟儿。为什么说小米“首发”这么重要?首先,你得明白,首发这个词在手机行业里是有分量的。它意味着小米拿到了高通最新、最强的芯片,并且.............
  • 回答
    骁龙845,这颗曾经的安卓旗舰芯片,在当年可是风光无限,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性能浪潮。现在回顾起来,虽然新的处理器层出不穷,但骁龙845依旧是很多经典机型的核心驱动力,很多用户现在依然在使用这些手机。那么,具体有哪些手机搭载了它呢?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要说搭载骁龙845的手机,那可真是不少,主要集中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