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波斯文明不管是文化还是军事都算不上优秀很多时候都只是配角,还有古典之后的长期沉沦是怎么延续到现在的?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波斯文明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方面。关于波斯文明“算不上优秀”、“配角”以及“长期沉沦”的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但如果深入挖掘,会发现事情比这复杂得多,也更精彩。

首先,我们得承认,当提到“伟大文明”的时候,人们脑海里可能第一时间会蹦出古希腊、古罗马,或者中华文明。波斯,在很多西方视角下,确实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庞大但最终被征服的帝国,或者是在希腊波斯战争中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但“配角”这个标签,实在低估了波斯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分量。

一、 波斯文明的“优秀”与不朽的遗产

说波斯文明“不算优秀”,可能忽略了它在许多领域的开创性和深远影响。

帝国统治的典范: 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开始,波斯就建立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这可不是简单的军事征服,其统治智慧体现在:
有效的行政管理: 波斯人创造了高度集权的行政体系,将帝国划分为行省(satrapies),每个行省由总督(satrap)负责管理。这套体系被后来的许多帝国所借鉴。
交通与通讯网络: 修建了著名的“御道”(Royal Road),连接帝国各个角落,大大便利了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驿站系统也极大地提高了通讯效率。这在当时是惊人的成就。
宗教与文化包容性: 与许多早期帝国不同,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文化相对宽容,允许各地保留自己的习俗和信仰。居鲁士大帝释放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种包容性有助于维持帝国的稳定。
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 虽然不如罗马法那样系统化,但波斯帝国也有其法律框架,为后世的法律发展提供了思路。

文化的熔炉与传播者: 波斯文明本身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同时它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
语言与文字: 阿拉米语(Aramaic)曾是帝国官方语言,对后来的许多语言产生了影响。波斯语(尤其是中古波斯语,Pahlavi语)本身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学传统的语言。
艺术与建筑: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等遗址,展示了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浮雕艺术,融合了埃及、希腊、巴比伦等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波斯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希腊化时期甚至拜占庭艺术。
宗教思想的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也就是拜火教,起源于古波斯。其二元论思想(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斗争)、末世论、天使与恶魔的概念,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弥赛亚”概念的早期雏形。

军事上的“配角”? 说波斯是军事上的配角,我觉得是对其军事实力和战略思想的误读。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军事力量: 它建立并维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帝国。其军队规模庞大,兵种齐全,包括著名的“不死军”(Immortals)。在与希腊城邦的战争中,虽然最终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但这并不意味着波斯军队不优秀,而是亚历山大的军事天才和希腊城邦的联合作战发挥了更大作用。
后来的波斯王朝: 萨珊王朝(224651年)的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甚至一度让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其重骑兵(Cataphracts)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军事力量之一。虽然最终被阿拉伯人征服,但这又是另一个历史转折点。

所以,如果从帝国规模、治理能力、文化影响力以及宗教思想的贡献来看,波斯文明绝非“配角”,而是一个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核心地位的玩家。

二、 古典之后的“长期沉沦”与延续的生命力

说到“古典之后的长期沉沦”,这可能是很多观察者的感受,尤其是在阿拉伯帝国和随后的伊斯兰王朝统治时期。的确,从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开始,波斯在政治上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曾经的帝国光辉似乎黯淡了。

但是,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沉沦”。如果仅仅从政治主权独立来衡量,那确实是“沉沦”了。但如果从文化、语言、身份认同的延续来看,波斯文明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

阿拉伯征服与波斯化(Persianization):
文化上的抵抗与融合: 阿拉伯人虽然带来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他们征服的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波斯。波斯人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相反,他们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将自己的文化内核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波斯文化”。
语言的复兴: 虽然阿拉伯语成为宗教和行政语言,但波斯语(新波斯语)并没有消失。在波斯人的不懈努力下,尤其是在萨曼王朝(9世纪末10世纪)时期,新波斯语得到了官方支持,并且通过吸收大量阿拉伯语词汇和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文学语言之一。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纪》(Shahnameh)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波斯民族精神和历史记忆的载体,用波斯语讲述波斯民族的故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文化锚定”作用。
行政与管理经验的继承: 尽管政治上被征服,但阿拉伯统治者很快发现,波斯人在帝国管理、财政、行政方面的经验非常宝贵。许多波斯精英继续在新的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将波斯式的管理模式和行政制度融入了伊斯兰帝国。例如,很多早期伊斯兰王朝的行政官僚系统都是由波斯人建立和维护的。
宗教与艺术的创新: 琐罗亚斯德教虽然式微,但其宇宙观、善恶观等思想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影响着伊斯兰世界,甚至对什叶派的一些理论发展也可能产生了间接影响。在艺术方面,波斯在伊斯兰化之后,在建筑、陶瓷、地毯、细密画等领域都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风格,这些风格又反过来影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例如,被称为“波斯化伊斯兰艺术”的说法,就说明了波斯艺术在伊斯兰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多个王朝的兴衰与波斯文化的维系:
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后,波斯土地上出现了许多王朝,有些是突厥语族建立的,有些是波斯人自己复兴的(如萨法维王朝,虽然时间更晚,但其文化基础仍然是深厚的波斯文化)。这些王朝虽然政治实体各异,但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继承和发展了波斯文化。
例如,加兹尼王朝(Ghaznavids)、古尔王朝(Ghurids)、塞尔柱王朝(Seljuks)的宫廷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波斯化的。诗歌、文学、行政语言仍然是波斯语。即便像帖木儿帝国(Timurid Empire)这样的强大帝国,其宫廷文化和知识传承也深受波斯文化影响。

近现代的民族意识觉醒与国家构建:
到了近现代,当民族主义兴起时,波斯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辉煌历史、深厚文化以及波斯语的认同之上。这使得波斯文明能够以“伊朗”这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延续下来。尽管经历了外来统治和文化冲击,但其核心的文化特质,如对诗歌的热爱、特定的社会习俗、艺术风格,以及对自身历史的骄傲,都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
现代伊朗的外交和文化政策,也常常强调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将古波斯文明视为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它“延续到现在的”:

“长期沉沦”更多的是指政治主权上的中断,而波斯文明的“延续”体现在:

1. 文化基因的顽强生命力: 在外部统治下,其语言、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核心文化元素,并没有被完全取代,而是通过融合和抵抗,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2. 身份认同的传承: 波斯语和波斯历史记忆,成为了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即使在政治分裂或被统治时期,这种文化认同也得以保留。
3. 对后世文明的深刻影响: 波斯文明的遗产,如宗教思想、行政管理经验、艺术风格等,深刻地影响了伊斯兰世界以及更广泛的区域,即使其政治实体消失,其文化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
4. 现代国家的文化根基: 现代伊朗国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古波斯文明的继承和认同之上,将历史遗产转化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吸引力的重要资源。

所以,与其说波斯文明是“配角”或“沉沦”,不如说它是一种非常“韧性”且“持久”的文明,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辉煌、挑战、融合与转型,但其核心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却以各种方式顽强地延续至今。它就像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经历过风雨,但它的根系依然深扎大地,枝叶也在不断生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波斯事实上是旧大陆文明世界的中心,从爱尔兰到契丹,从罗卡角到鞑靼海峡的文明无不受波斯文化影响。

波斯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仅靠波斯人,还有伽色尼、塞尔柱、花剌子模、黑羊、白羊、阿夫沙尔等突厥人王朝以及伊尔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等蒙兀尔人(蒙古人)王朝(帖木儿帝国可以算突-蒙混血),况且就塞尔柱王朝和帖木儿帝国单独拎出来放到全世界上比也不差(塞尔柱在图格里勒至马利克沙这一段时期可以算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帖木儿帝国在同期国力仅次于明朝)。即便是就狭义上的波斯帝国而言,阿契美尼德王朝版图不逊色于亚历山大帝国,萨珊王朝在沙普尔一世和沙普尔二世时期综合国力也是世界第一。

况且波斯文化的影响力还有菲尔多西、莪默伽亚谟、鲁米、萨迪、哈菲兹等大诗人、阿维森纳和拉齐等大医学家、花剌子米和比鲁尼等大科学家、安萨里和贾米等大哲学家在,是中世纪中东-中亚文化当之无愧的主角(即便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波斯文化也通过阿布·哈尼法、布哈里等人影响阿拉伯文化)

在音乐上更是可以说“天下乐器出波斯”,唢呐、小提琴、吉他、琵琶、二胡、扬琴等主要乐器的前身都来自于波斯。

至于对我国而言,波斯文化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在少数(甚至在实际上还要大于南亚文明对我国的影响),例如《回回药方》、回回天文、各种作物(孜然、胡萝卜、大蒜、洋葱、菠菜)等,圆领袍、翻领袍、褡护、曳撒、盘扣等传统服装也来自波斯。

另外别的不说,南亚次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等波斯化王朝统治,波斯文化带给南亚什么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像顾特卜塔、德里红堡、泰姬陵都是波斯风格建筑物)

要说怎么延续到现在的话,只要波斯人这个民族还在、波斯语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就够了。

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评论区不欢迎杠精

user avatar

伊斯法罕,天下一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波斯文明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方面。关于波斯文明“算不上优秀”、“配角”以及“长期沉沦”的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但如果深入挖掘,会发现事情比这复杂得多,也更精彩。首先,我们得承认,当提到“伟大文明”的时候,人们脑海里可能第一时间会蹦出古希腊、古罗马,或者中华文明。波.............
  • 回答
    那可真是一个惊人的假设!想象一下,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那些久经沙场的河朔精锐,那些在大唐盛世末期横行无忌、打得中央政府节节败退的悍卒,他们怒吼着,挥舞着刀枪,目标不再是那个已经风雨飘摇的晚唐,而是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高度的宋仁宗时代。这画面,简直充满了某种扭曲而震撼的美感。首先,我们得说,安.............
  • 回答
    伊朗,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宛如一颗镶嵌在中东地区、闪耀着古老智慧的宝石。要理解伊朗,就不能不深入它的过去,因为正是波斯文明的深厚底蕴,塑造了今日伊朗的灵魂。伊朗,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传承当我们谈论伊朗,我们谈论的首先是其古老而辉煌的文明。这片土地,曾是古代波斯帝国的摇篮,孕育了阿契美尼德王朝.............
  • 回答
    两河流域文明的终结,并非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征服与文化融合。用“终结”这个词来形容,可能过于简化了其复杂的演变。但如果一定要追问是哪股力量对其原有的独立性造成了最根本的动摇,可以说,波斯帝国确实对其原有的独立政治实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阿拉伯人的征服则标志着其旧有文化主导地位.............
  • 回答
    要证明从西亚到犍陀罗文明是“希腊化”而非“波斯化”,我们需要深入考察一系列史料和考古证据,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绝对划分,而是要说明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希腊文化元素在这一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在很多方面主导了文化的发展方向,相较于其前波斯帝国时期,其文化特.............
  • 回答
    波斯文化,那如同一颗璀璨宝石,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并非一次性爆发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充满了起伏跌宕。要探讨波斯文化的“复兴”,其实更像是对其根基的重新挖掘、对过往荣光的重塑,以及在时代变迁中注入新的生命力。要理解波斯文化的“复兴”,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它的“沉寂”。历史上,强.............
  • 回答
    伊朗至今仍深深根植于其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波斯文化之中。尽管经历了宗教革命和地缘政治的剧变,但波斯文化依然以多种形式在伊朗人民的生活和身份认同中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与文学:传承的基石首先,波斯语(Farsi)作为伊朗的官方语言,是传承波斯文化的命脉。这种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无数诗歌、哲学和历史.............
  • 回答
    突厥、阿拉伯、波斯这三个文化,虽然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互相影响融合,但它们的根源、核心特质以及发展轨迹,却有着鲜明的差异。要理解它们,就像是品鉴三种不同的香料,虽然都可能出现在同一道佳肴中,但各自的香气和滋味,却是独立而独特的。 根源与起源:历史的土壤 突厥文化:草原的儿女,游牧的灵.............
  • 回答
    波斯文化:文明的摇篮与传承的史诗波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名字,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她的文化,如同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徐徐展开,描绘着王朝的兴衰更迭,思想的碰撞融合,艺术的巅峰创造,以及宗教的深刻影响。要理清这厚重的历史脉络,需要我们穿越时空,深入感受波斯文化那独特而迷.............
  • 回答
    黎凡特(Levante)和波斯(Persia)文化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非直接如西班牙文化那般显而易见,而是通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媒介——伊比利亚半岛(Iberia)的文化融合,间接地渗透并重塑了许多拉丁美洲原住民的传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追溯历史的脉络,看到这三个文化区域如何在漫长的.............
  • 回答
    北非的文化版图,远非一片孤立的土地,而是历史上无数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老的埃及文明、腓尼基人的航海足迹,以及后来罗马帝国的遗韵,而波斯与突厥文化,作为两股强大的东方力量,同样在北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这片土壤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色彩。波斯文化:遥远的东方之风波.............
  • 回答
    特朗普在波兰华沙演讲中提出“捍卫西方文明”的口号,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和政治影响力的表述。要理解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及其引发的讨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口号的背景与意图: 地缘政治背景: 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访问波兰时发表了这次演讲。当时,欧洲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克.............
  • 回答
    拜占庭帝国时期,小亚细亚腹地的希腊语居民,在突厥人(特别是塞尔柱突厥人)大规模涌入并逐渐掌握该地区之前,他们的文化习俗究竟更偏向西欧的法兰克和意大利人,还是更接近中东的阿拉伯和波斯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现代的地域观念和刻板印象,回到历史的真实语境中去.............
  • 回答
    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历史、人种、信仰与文化的深度交织波斯人与阿拉伯人,这两个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民族,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既有深刻的联系,也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洪流、人种的溯源、信仰的演变以及文化艺术的辉煌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历史的回响:帝国兴衰与文明碰.............
  • 回答
    徐静波的文章中描绘的日本,给人的感受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他笔下的日本,并非一个简单化的标签可以概括,而是充满着矛盾与张力。一方面,他展现了日本社会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以及由此衍生的精致与秩序。无论是对服务业的精益求精,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亦或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考究,都透露出一种近乎固执的认真。这种认.............
  • 回答
    “神女劈观”,一个把无数人的目光引向中国传统戏曲、引向昆曲甚至引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级事件。这波操作,说它是《原神》的一次“文化输出”,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其精妙之处,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Просе요.首先,得承认《原神》这游戏本身就具备了强大的文化载体能力。它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奇幻.............
  • 回答
    世界历史文库的波兰史,可以说是历史爱好者们的一扇了解东欧历史的重要窗口。如果我们要细致地聊聊这部分内容,那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深入挖掘它究竟提供了怎样的视角和信息。首先,这套文库在介绍波兰史时,通常会非常注重其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波兰不像那些远离主要冲突地带的国家,它恰恰位于东西欧交汇的十字路.............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总干事洪波维奇及协会官方微博就阅文集团“霸王合同”发声一事,无疑是近期中国网络文学领域乃至整个版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协会发声的背景与意义首先,要理解协会的角色。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是一个依照法律.............
  • 回答
    关于北大彭波教授在这次新媒体文章指导中的表现,我愿意分享我的看法,并尽量详细地阐述。首先,从整体上看,彭波教授的指导是扎实、深刻且具有前瞻性的。他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怎么写好一篇新媒体文章”,而是深入到了内容生产的底层逻辑、受众心理以及传播的本质。这样的指导,对于提升作者们的选题能力、内容质量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