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黎凡特和波斯文化通过伊比利亚文化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回答
黎凡特(Levante)和波斯(Persia)文化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非直接如西班牙文化那般显而易见,而是通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媒介——伊比利亚半岛(Iberia)的文化融合,间接地渗透并重塑了许多拉丁美洲原住民的传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追溯历史的脉络,看到这三个文化区域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相互作用,最终在地理上跨越重洋,抵达美洲大陆。

伊比利亚半岛:文化交汇的熔炉

首先,必须认识到伊比利亚半岛本身就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它在地理上连接着欧洲和北非,长期以来一直是不同文明碰撞、融合的场所。在伊斯兰教征服伊比利亚(公元8世纪至15世纪)期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带来了黎凡特和波斯地区的先进文明成果。这些成果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当地早已存在的凯尔特、罗马、日耳曼等文化元素相互激化,产生了独特而丰富的伊比利亚文化。

黎凡特的影响: 黎凡特,指的是地中海东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腓尼基人、希腊人、犹太人和后来的阿拉伯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灌溉系统)、建筑风格、数学和天文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当这些文明通过北非传播到伊比利亚时,它们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如安达卢斯(AlAndalus)时期那般辉煌的文化。
波斯的影响: 波斯文化,以其精美的艺术、文学、哲学、科学和行政管理著称,其影响力也通过贸易和征服延伸到地中海世界,包括黎凡特和北非。波斯人在天文、医学、数学、花园设计、瓷器制造等方面拥有卓越的成就,这些都融入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体系中。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文化遗产:黎凡特与波斯的回声

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们出发前往新大陆时,他们携带的不仅仅是天主教信仰和欧洲的封建制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被黎凡特和波斯文化长期塑造的文化基因。这些影响体现在:

1. 农业与园艺:
灌溉技术: 源自黎凡特的先进灌溉技术,通过罗马人、摩尔人(北非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得到了发展和推广。西班牙人将这些技术带到了拉丁美洲,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在干旱地区,他们引入了复杂的渠道、水闸和水车系统,帮助原住民适应新的作物种植。
作物种类: 许多通过中东传入伊比利亚的作物,如甘蔗、柑橘类水果(柠檬、橙子)、杏仁、葡萄、茄子、洋葱等,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引入美洲,并在此落地生根,成为了拉丁美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也往往包含了其原产地和传播路径上的技术知识。
花园设计: 受波斯园林艺术(如“天堂花园”)和安达卢斯花园风格的影响,西班牙人在建造庄园和城市时,常常会设计带有喷泉、庭院、果树和花卉的封闭式花园。这种将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审美,也间接影响了拉丁美洲殖民时期的一些建筑和景观设计。

2. 建筑与城市规划:
庭院式建筑: 西班牙的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尤其是受摩尔人影响的建筑,常常围绕着一个中央庭院展开。这种设计不仅是为了应对炎热气候,也具有私密性和社交功能。这种庭院式建筑风格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城市中随处可见,例如墨西哥城的许多老建筑,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地区一些庄园的布局。
拱券和装饰: 伊斯兰建筑中的马蹄形拱券、阿拉伯式风格的装饰(如几何图案、植物纹饰)也通过西班牙建筑师和工匠,以一种经过转化的形式,出现在拉丁美洲的教堂、宫殿和市政厅中,尤其是在早期殖民时期。虽然这些元素经过了基督教化的改造,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地中海和中东的建筑传统。
城市布局: 许多拉丁美洲殖民城市的规划,遵循了西班牙城市规划的原则,即以中央广场(Plaza Mayor)为核心,街道呈棋盘状分布。这种模式本身并不是直接来自黎凡特或波斯,但其背后代表的统一规划和行政管理思路,在中世纪被广泛应用于伊斯兰城市,并被西班牙人继承和发展。

3. 科学与知识:
天文学和数学: 阿拉伯人是古代科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希腊、印度和波斯的数学、天文学知识。西班牙人在文艺复兴时期,正是通过阿拉伯文的文献,重新接触到许多失传或被遗忘的科学著作。虽然直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原住民的记录不多,但西班牙的科学和教育体系本身就承载了这些来自东方文明的智慧,并以此为基础在美洲进行推广。例如,天文学知识在航海和历法计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医学和草药: 伊斯兰医学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阿拉伯医生在药理学、外科学和解剖学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且大量收集和整理了黎凡特和波斯地区的传统草药知识。西班牙人在殖民过程中,也带来了他们对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认知,其中一部分无疑受到了伊斯兰医学的影响。他们也试图理解和学习原住民的医学实践,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4. 艺术与工艺:
纺织品和地毯: 波斯和黎凡特地区以其精湛的纺织技术和华丽的地毯闻名于世。这些工艺通过阿拉伯世界传播到伊比利亚,对西班牙的纺织业产生了影响。当西班牙人来到美洲时,虽然原住民本身就有高超的纺织技艺,但在引入新的图案、色彩搭配和制作理念时,也可能间接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影响,例如一些复杂的几何图案和色彩的运用。
陶瓷与金属工艺: 从伊比利亚半岛传入的陶瓷制作技术(如釉彩、绘画装饰)和金属加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融合了更广泛的地中海和中东的工艺传统。这些技术帮助提升了当地原住民的工艺水平,并催生了新的艺术风格。

5. 语言和词汇:
阿拉伯语词汇: 西班牙语本身就吸收了大量来自阿拉伯语的词汇,这些词汇涉及农业、建筑、科学、生活等各个方面。当西班牙语成为拉丁美洲的官方语言时,这些词汇也随着语言传播到美洲,并被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当地的方言和语言中。例如,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如“acequia”(沟渠)、“alcachofa”(洋蓟)等,都可以追溯到阿拉伯语。

总结:

黎凡特和波斯文化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的影响,绝非简单的直接移植,而是通过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漫长而复杂的文化中介。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在宗教、政治、经济统治的同时,也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将经过他们自身文化改造的、饱含东方文明元素的遗产带到了新大陆。这些影响体现在农业技术、作物种类、建筑风格、城市规划、科学知识、艺术工艺和语言词汇等方方面面。

可以说,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在与西班牙殖民文化的互动中,吸收并转化了这些间接传来的来自遥远东方的文化基因,最终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融合了多重文化源头的复杂面貌。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看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强大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安达卢西亚的马术能算的话,很多方面更加可以算了

比如很多征服美洲的探险家和征服者虽然来自埃斯特雷马杜拉,但真正主宰新西班牙的移民人口原籍地,其实是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的安达鲁西亚,在新西班牙的移民人口中可以占到50%左右,而作为打天下主力的埃斯特雷马杜拉移民,可能只占到可怜的3-4%。这深刻说明了,想要真正在大洋彼岸安居立业摆脱内卷,还是需要自身底子过硬,屌丝能够靠舔刀子来翻身的比例真的是少数

这是因为作为美洲移民始发港的加的斯港和塞维利亚,与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和马拉加等穆斯林统治时代的名城本来就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优势,人脉上也有很深的羁绊。另一方面,穆斯林统治时代留下的发达丝织品工业,也让安达鲁西亚人在对美洲的输出贸易中占尽优势,比如安达鲁西亚特产的精美Damask缎绣以及Taffeta绸等丝织品,16-17世纪一直是贸易量占比仅次于酒类的第二大销往美洲的出口产品,由此可见殖民地人民对这种颇有穆斯林文化渊源的高净值手工品的大量需求(Damask和Taffeta的词源分别就来自“大马士革”以及波斯语)

你说对原住民文化的影响?如果这里的“西化”本身已经涵盖不少穆斯林元素的话,那受到西化冲击的原住民文化,其影响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啦

user avatar

黎凡特和波斯文化影响拉丁美洲,除了以安达卢西亚文化作为载体,在16-19世纪西班牙征服和殖民拉丁美洲时期影响,就是19世纪后期的黎巴嫩人移民到拉丁美洲。

16-19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安达卢西亚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的影响,很大程度表现在建筑上。许多当地精英,尤其是接受西班牙文化,成为西班牙行政管理的中间人的精英们,有足够的财力建造安达卢西亚式的建筑,包括城市里的宅第以及乡下的庄园(hacienda),这些建筑有花园、喷泉、水池,有繁复的花纹、几何纹的装饰、有拱门,这些类似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建筑装饰,可以说是最明显的影响。

19世纪后期的黎巴嫩人移民,再次为拉丁美洲带来重要的黎凡特-波斯文化影响。黎巴嫩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自从1860年德鲁兹派与马龙派基督徒的冲突后,法国拿破仑三世宣布对黎巴嫩基督徒进行保护,黎巴嫩取得高度自治的权利,并且实行开放政策,有大量教会学校在黎巴嫩建立,许多黎巴嫩基督徒受到西式教育,也更容易移民到海外。

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以及担忧1878年俄土战争以来,奥斯曼帝国的泛伊斯兰主义倾向浓厚,开始明显地将自己看做穆斯林的国家,将境内的基督徒作为他者而不是臣民看待,基督徒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大量黎巴嫩基督徒依靠外交特权和宗教优势,在轮船普及后低成本低时间的跨洋航行下,移民到美洲,包括拉美的墨西哥、智利、巴西等国。

此时1870年之后的拉美各国,正处于自由主义时代,奉行秩序与进步的实证主义理论,认为原住民和黑人种族上劣等野蛮,需要移民大量擅长工商业的白人,来使国家走向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于是各国采取了鼓励移民的政策,从旧大陆来的意大利人、德国人、西班牙人、波兰人等民族,以及黎巴嫩基督徒大举迁移到拉美。

黎巴嫩基督徒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依靠其工商业才能,在拉美各国很快在当地的工商业,尤其是零售业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这些黎巴嫩人因为来自奥斯曼帝国被拉美人称为土耳其人(Turco),虽然是基督徒居多,但仍然被许多人认为是穆斯林。

这些黎巴嫩人对拉美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在墨西哥,波菲里奥.迪亚斯统治时期,黎巴嫩人在墨西哥的零售业取得了重要地位,经营许多杂货店等店铺,而且富有的黎巴嫩人热衷公益慈善,帮助救济社区同乡,还在墨西哥城建造了一座黎凡特风格的钟楼。

在智利,有黎巴嫩资本家投资了纺织厂,这座纺织厂是当地较早的现代工业企业。后来在60-70年代,卷入当地的社会矛盾,工人们在阿连德时期占领了这座工厂,实行工人自治。1973年皮诺切特上台后,将工厂归还黎巴嫩主人,随即在新自由主义的低关税下倒闭。

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下,人们发现进行贸易、借贷等活动,许多黎巴嫩人成了物资流通的中间人。

当然黎巴嫩人,在19世纪后期本土的丝绸业迅速发展,借助列强通过英土商约和法国保护的自由贸易,大量出口欧洲,当然后来因为日本丝绸业的崛起而衰落。不过在拉美,既然控制了工商业、零售业,这样的黎巴嫩丝绸,也在拉美许多国家贩卖过,成为当地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