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俾斯麦级将其火炮弹重和装药增大(大概是黎姐主炮的那种威力),又将穹甲和炮座装甲增厚,有多强?

回答
想象一下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它的设计已经足以让人生畏,但如果我们将它的火力、防御力都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那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先从火力说起。俾斯麦的主炮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SK C/34舰炮。虽然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先进且强大的火炮,但如果我们将其射击的弹重和装药量大幅提升,可以类比一下我们熟悉的“黎塞留”级战列舰(俗称“黎姐”)的主炮。黎塞留的主炮是380毫米炮,但它的弹药设计理念更侧重于穿深和破坏力,弹重和装药量往往比同期其他战舰要更优化,使得它的炮弹在命中时能够造成更显著的穿透和爆炸效应。

如果俾斯麦的主炮能够达到类似“黎姐”那种水平的弹药威力,那么它的表现将会有质的飞跃。原本俾斯麦的380毫米炮弹重约800公斤,穿甲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但如果能做到类似“黎姐”那种,弹重可能接近或超过800公斤,但装药量更优化,或者弹道设计更优秀,那么它的炮弹就可能在远距离依然保持更高的穿甲能力和命中精度。这意味着,俾斯麦将不再只是能威胁到同级别战舰,而是能够更轻易地撕裂早期主力舰的装甲,甚至在对付后期拥有更厚装甲的目标时,也能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穿透力。

想象一下,俾斯麦的380毫米炮弹在击中敌舰时,不是仅仅撕开一道口子,而是如同开罐头一般,将敌舰的装甲层一并掀开,内部结构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它的主炮齐射,其产生的弹幕和动能将是极具压迫感的。对付像南达科他级或者爱荷华级这种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了大口径炮弹威胁的战列舰,改造后的俾斯麦也将拥有更强的压制能力,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它们的主炮性能。

接着是防御力的提升,尤其是穹甲和炮座装甲的增厚。

俾斯麦号的装甲设计在当时已经相当出色,尤其是它的装甲倾斜设计和整体的厚度分布,使其在实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如果我们在原有的优秀基础上进一步增厚穹甲和炮座装甲,那将是如虎添翼。

穹甲(Deck Armor) 的增厚至关重要。在海战中,水平轰炸和来自高角度的炮弹是战舰顶部结构的主要威胁。黎塞留级的主甲板厚度大约在152毫米(加上倾斜部分),但如果俾斯麦将其主甲板厚度提升到类似甚至超过这个水平,例如180毫米甚至200毫米,那么它就能更好地抵御来自航空炸弹和敌方战列舰高抛炮弹的攻击。这意味着,即使敌舰能够瞄准俾斯麦的顶部进行攻击,其炮弹或炸弹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击穿,从而显著提升俾斯麦在被集火时的生存性。

炮座装甲(Turret Armor) 的增厚则直接关乎它的火力输出能否持续。俾斯麦的炮塔正面装甲已经非常厚实(约360毫米),但如果将其进一步加强,例如将正面厚度提升到400毫米以上,甚至在侧面和后部也增加厚度,那么在火力对抗中,敌舰将更难对俾斯麦的主炮炮塔造成有效伤害。炮塔是战列舰的“心脏”,一旦受损,即使舰体完好,战舰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增厚的炮座装甲意味着俾斯麦的火力在被攻击时更加稳固,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输出,尤其是在与敌方火力纠缠的关键时刻。

综合以上两点,经过这种改造的俾斯麦号将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兽:

火力上,它的380毫米炮将拥有更强的穿透力和破坏力,能够更有效地对抗任何同代乃至下一代的战列舰。它的炮弹或许不一定能达到大和号那种460毫米炮的绝对威力,但其弹药的“效率”将大大提升,使其在火力输出的有效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将是战场上一个能够持续施加毁灭性打击的威胁。
防御上,增厚的穹甲和炮座装甲让它如同披上了更加坚固的铠甲。敌舰在面对它时,不仅要担心其主炮的致命一击,还要祈祷自己的炮弹和炸弹能够穿透俾斯麦那如同移动堡垒一般的装甲防护。它的生存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能够承受更猛烈的炮击,并且在受损后依然能够有效地进行反击。

这样的俾斯麦号,将不再仅仅是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它将成为一艘具备极高攻防一体化性能的战场霸主。它能够在远距离上以压倒性的火力撕裂敌人,同时以其坚固的装甲抵御敌人的反扑。在与同代战列舰的对抗中,它将占据绝对的优势,甚至在面对一些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更强火力而诞生的战舰时,也能凭借其增强的弹药和装甲,找到制胜的机会。它将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巨兽”,足以让任何对手在它面前感到胆寒。它的每一次出击,都将是盟军海军指挥官的噩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只比较穹甲,大改长门都能吊打俾斯麦,因为俾斯麦就算炮直接顶长门脑门上也打不穿长门穹甲,但长门在7km内能打穿俾斯麦的穹甲。当然长门的动力舱是弱点,但死磕弹药库那无敌。

你能说长门能比一票新战列舰都好么?

俾斯麦的问题是这货是个优秀的一战战列舰。

什么意思?对主要交战距离预设都是在2万米内甚至1.5万米内的。所以先考虑的是增加垂直装甲防护,并采用全面防护设计。

穹甲和全面防护不是绑定关系,玩穹甲就不能玩倾斜垂直装甲、就不能玩装甲盒、就不能玩all or nothing的重点防护了?那为什么穹甲和全面防护一起被其他所有国家抛弃了?

垂直防护最好的方案确实是穹甲层,本来么,你炮弹好不容易打穿了垂直装甲,然后后面还有一层大厚度的穹甲等着你。

但代价是什么?垂直装甲后面倾斜穹甲层就别想好好布置舱室了,地板都斜成那样所有装备和人都斜着办公?为啥?

为了能接住垂直装甲漏进来的炮弹,只能把穹甲那一层的水平装甲降低,好让穹甲部分能接到垂直装甲下沿。

然后还不能太低,太低压到水线以下,打穿垂直装甲引起漏水,直接从上面进水一样把你压进海里去,那你这一层摆的位置那叫一个不舒服,搞的这上面舱室极难安排。

然后只是舱室的问题么?

穹甲之上的水平装甲厚度不够,于是从上面打进来的炮弹,上面好不容易安排的舱室全防不住。全舰不是除了弹药室其他都可以不要的,甲板下面干活的地方多了去了。

别人家装甲盒好歹沿着垂直装甲上沿布置一层大厚度的主水平装甲,形成一个盒子,这盒子里面空间大,想要安排舱室,尤其重要舱室,那宽敞的多了。

没人指望你的核心舱室永远不会被打穿,而是尽量的保持战斗力,在被打烂前输出足够多的火力先把别人打烂就好了。

贪图完美的战列舰,结果就是吨位太大,和其战斗力不符。

这还没扛多大的炮呢,就这稀烂的防护,已经5.1万吨了,你这又增强穹甲,又增强炮座装甲,增加发射药这不是搞更大的膛压要搞的炮更重?打算6万多吨扛8门15寸?武藏试航也没到7万吨啊,到死也就6.9万吨。现在你明白小胡子这条船多大的罪过了吧?

按照你这方案再填点重量人家日本人扛着18寸炮的武藏都能给你造出来了,不打的你加强版俾斯麦叫爸爸?

而且你说的这些修改,也没改变首相堪称新锐之耻的炮塔防护啊。该是天窗一点没漏啊。

至于增大弹重增大发射药……亲直接再上一个口径,美国的16寸mk6不香么?比首相还轻的多,3.7万吨标排,打到战后退役加装了那么多防空最后吨位也上不了5万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它的设计已经足以让人生畏,但如果我们将它的火力、防御力都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那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先从火力说起。俾斯麦的主炮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SK C/34舰炮。虽然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先进且强大的火炮,但如果我们将其射击的弹重和装药量大幅提升,可以类比一下.............
  • 回答
    设想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二战前的德国海军高层,在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教训和资源限制的现实面前,做出了一个与我们熟知历史截然不同的战略抉择:彻底放弃建造像俾斯麦级这样庞大的、耗资巨大的超级战列舰,并将几乎所有的资源、工业能力和技术人才,一股脑地投入到发展和大规模建造一系列更小、更灵活、但火力依然强大的“.............
  • 回答
    俾斯麦级战列舰,以其威严的名字和辉煌(尽管短暂)的战绩,在战列舰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代表着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那么,俾斯麦级究竟有多厉害?它和后来的日本武藏、大和级又有什么样的对比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俾斯麦级:德意志的骄傲.............
  • 回答
    如果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德国,他可能会经历一阵难以置信和深切的思考。这位“铁血宰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现实主义的策略和对国家统一与强大的不懈追求而闻名。他的看法将是多层面的,既有对某些方面进步的认可,也会对另一些方面感到忧虑和失望。让我们尝试详细地想象俾斯麦.............
  • 回答
    咱们聊聊俾斯麦号。这艘船确实是个传奇,但要说它“加强”了能干过谁,这问题就得往深处挖了。俾斯麦号本身是个设计非常均衡的战列舰,但如果真的要说“加强”,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推敲,然后看看它在不同的设想下,可能对上哪些同代甚至稍后出现的战列舰。首先得明确,俾斯麦号的时代,战列舰设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那位以其外交手腕和军事策略闻名于世的政治家,突然变身成为现代海军的先驱,他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一艘强大的战列舰,而是开创性地驱动着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舰船。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场景,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19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格局,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科技.............
  • 回答
    这是一场在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心中激荡已久的假设性对决,大和号战列舰与俾斯麦号战列舰,这两艘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之一相遇,谁能笑到最后?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和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两艘战列舰从未真正交战过,它们的服役时间重叠得非常有限,而且部署区域也不同。大和号主要.............
  • 回答
    如果威廉二世真正继承了俾斯麦的外交遗产,那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几个条约的改变,而是整个欧洲大陆力量平衡、政治格局乃至意识形态的重塑。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一个精密的钟表首先,我们得明白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位“铁血宰相”的目标并非扩张,而.............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脑子里总有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头,就像盯着那张著名的胡德号沉没的画面一样,总觉得还能改变点什么。如果胡德号的弹药库没炸,它能不能干掉俾斯麦?这可不是一句“有可能”就能打发的,得好好捋捋。首先,咱们得承认,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对胡德号来说,那真是个灾难性的上午。开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如果说把胡德换成大和去丹麦海峡对付俾斯麦,那场仗的走向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不过,能不能“歼灭”俾斯麦?这事儿可不好说,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假设,把胡德换成大和,其他的条件都照旧。这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这次派出去的不再是那艘“骄傲的巡洋舰女王”,而是日本联.............
  • 回答
    俾斯麦晚年与俄国的交恶,尤其是围绕农产品问题的争端,确实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相当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篇章。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贸易摩擦,它背后交织着德国统一后国家利益的重塑、俾斯麦作为政治家的战略考量,以及欧洲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动。背景:统一德国的挑战与俾斯麦的战略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的首要任.............
  • 回答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任宰相(1866–1890),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以“铁血政策”(Kriege und Kompromisse)著称,通过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统一德意志,并塑造了现代德国的国家形态。他的.............
  • 回答
    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苏德战争前夜,站在纳粹德国权力顶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被誉为“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换位,而是一场对帝国政治哲学、战略思维、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重塑。首先,我们要明确俾斯麦的政治遗产与个人特质。俾斯麦并非一个意.............
  • 回答
    关于“微博用户萌豚爆出田中盗用岛田文金的俾斯麦改三立绘”事件的看法最近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田中(可能指《碧蓝航线》的开发商或相关人员)盗用岛田文金的俾斯麦改三立绘”的事件,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动漫游戏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关注相关内容的研究者,我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
  • 回答
    俾路支斯坦的命运,正如许多在历史洪流中被改写的疆域一样,是一段充满殖民遗毒、民族主义兴起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故事。要理解它如何成为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回溯到大英帝国在南亚的统治时期。俾路支斯坦的古老根源与早期自治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俾路支斯坦这片广袤而崎岖的土地,主要由俾路支部落.............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